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0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成都七中2008级零诊模拟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2008级零诊模拟语文试题
命题人:高2008级备课组 审题人:王正可
【说明】本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做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煞尾/煞白shā/shà 剽窃/漂白piāo/piǎo 褴褛/缕析lǚ
B.薄膜/帐簿bó/bù 喘息/揣度chuǎn/chuǎi 靓妆/菁华jìng /jīng
C.反省/省悟xǐng 田畴/踌躇chóu 憔悴/精粹cuì
D.朝觐/朝晖cháo/zhāo 径直/痉挛jìng 遏止/扼要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宏论 骄生惯养娇 脉络 咄咄逼人
B.荡涤 相应成趣映 市侩 鸿篇巨制
C.殒落陨 崭露头角 炽热 真知灼见
D.蔓延 震古烁今 包涵 一劳永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A.陕西的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各有千秋,各有自己的优点或长处,而“半斤八两”比喻“二者完全相等”,这两个成语并列一起不合逻辑。
B.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这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朴归真的愿望。
C.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匪夷所思。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
A.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删去“能否”
B.经过几个世纪发展建立起来的古典芭蕾舞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动作的技巧性、表现力和协调性,培养演员的悟性。
C.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成分残缺,在“和自己”前加“对”。
D.只有走以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持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就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关联词不搭配,改“就能”为“才能”。
二、(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
一些科学家批评了这项最新研究的某些方面,但是他们也同意,首先集中精力处理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温室气体也许可以明显地降低气候变暖的速度,但前提是人类必须可以同时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
浏览完整试题
哈佛大学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教授约翰•霍尔德伦指出,现在任何只集中关注减少某一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的做法都将是一种错误。霍尔德伦博士指出:“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这是一个需要两者兼顾的问题。我们需要减少所有我们有能力减少的温室气体的含量。”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主席罗伯特•沃森博士指出,在最近几天时间里,他已经接到了其他一些科学家打来的电话,这些科学家对于有些人可能会错误地理解汉森博士的研究报告表示担忧。
沃森博士指出:“他们认为这份研究报告很容易使人产生这样一种理解,即那个曾经让美国副总统戈尔十分关注全球变暖问题的家伙现在却告诉大家说一切都很正常。”
他接着说:“如果人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这份研究报告,那么这种看法就是一种可怕的扭曲。如果说与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们对全球变暖作出了比以前更为严重的估计,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明显的、可以与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系统的改变。”
曾经设法将对使用矿物燃料的限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工业企业代表认为,这份研究报告戳穿了京都计划及其他阻止全球变暖的提议背后的科学根据中存在的颇有争议的漏洞。
汉森博士强调指出,他仍然相信全球变暖正在发生,而人类的活动则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些工作来延缓气候的变化一一但是也许我们要做的事情并不像研究人员以前认为的那样多。
5.根据文意推测,“这项研究”最可能是( C )
A. 约翰•霍尔德伦研究的。
B. 罗伯特•沃森博士研究的。
C. 汉森博士研究的。
D. A、B、C三个选顶都不对。
6.根据文意,“这项研究报告”的主要观点可能是( B )
A. 二氧化碳的增加可能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B. 除了二氧化碳外,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C. 地球的气温正在变暖,而且与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系统也在改变。
D. 应及时停止使用矿物燃料,否则全球变暖将加剧。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 工业企业的代表曾经设法控制使用矿物燃料。
B. 工业企业的代表认为京都计划及其它阻止全球变暖的提议都缺乏足够的科学根据。
C. “那个家伙”在对待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上并不矛盾。
D. “这项研究报告”仍然重视全球变暖的问题。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 ——10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怨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赈济)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幕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通“擒”)。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往复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跱,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都督。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兼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若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攻,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
(选自《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
参考译文:
陆逊字伯言,吴郡县人。本名议,世代为江东大族。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庐江长大。袁术与陆逊有怨仇,将攻打陆康,陆康叫陆逊及亲戚回到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长几岁,所以在家替陆绩管理家务。
孙权做将军时,陆逊二十一岁,开始在将军府中做官,曾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任县令。这个县连年大旱,陆逊开仓放粮以救济贫民,劝勉和督促农桑生产,使百姓蒙受利益。当时,吴、会稽、丹杨三郡很多老百姓因逃避赋役而藏匿起来,陆逊向孙权陈述便国利民的事,请求招募他们。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很久以来成为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他。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兵,进入深山险地实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陆逊的部队发展到二千多人。鄱阳县贼帅尤突作乱,陆逊又前往讨伐。孙权任命他为定威校尉,驻兵利浦。
孙权把他的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多次向他征询世务,陆逊建议说:“当今英雄各据一方,豺狼一样的人在暗中窥伺,要想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军队不成事。而山寇惯匪,凭据深山险阻之地。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精锐部分。”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叫他做帐下右部督。适逢丹杨贼帅费栈接受曹公委任,煽动山贼替他做内应,孙权派陆逊讨伐费栈。费栈党羽很多,而带去的兵很少,因此陆逊多树牙旗,各处布置鼓角,晚上潜入山谷间,擂鼓呐喊,向前推进,贼兵即时解散。于是分别处置丹杨、新都、会稽三郡的山贼,强壮的当兵,羸弱的补充民户,获得精兵几万人,长期的祸害一下荡除,所过之地秩序清静,回兵驻扎在芜湖。
展开余下试题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骚扰地方。陆逊后来到京都,谈话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很好的官吏。孙权说“淳于式告你的状,而你推荐他,这是为什么?”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意在保养民力,所以告我的状。如果我又诋毁他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滋长。”孙权说:“这确是厚道的人应该做的事,只不过他人不能做罢了。”
8.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C )
A.为之纲纪门户 朝廷 管理 B.宿恶荡除 保留的 旧的
C. 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 诽谤 D.但务北进,未嫌于我 嫌弃 猜忌
9.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
A.逊开仓谷以振贫民 连词,表目的 而吾以捕蛇独存 介词,因为《捕蛇者说》
B.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连词,表转折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连词,如果 《论语•为政》
C.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 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 《桃花源记》
D.非羽所忌,无复是过 所,表……的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促织》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A.孙权知人善任是陆逊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B.吕蒙在陆逊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C.关羽并不清楚吕蒙、 陆逊的计策和谋略。
D.吕蒙并不十分同意陆逊对关羽的分析,希望陆逊不要急于求成。从吕蒙向孙权推荐陆逊这一点上看,得不出“并不十分同意陆逊对关羽的分析,希望陆逊不要急于求成”的结论。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请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①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3分)
适遇丹杨贼帅费栈接受曹公委任,扇动山越替他作内应,孙权派遣陆逊讨伐费栈。(“会”,1分;“遣”1分;语意1分)
②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5分)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骚扰地方。陆逊后来到京都,谈话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很好的官吏。孙权说:“淳于式告你的状而你推荐他,这是为什么?”(“表”1分,“诣”1分,“白” 1分,句式1分,语意1分)
③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2分)
陆逊思虑深远,才能足以担负重任,从他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以大用。(“意思”1分,语意1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②。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④。
[注释] 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②翻:通“反”。③风枝:风吹动树枝。④羁旅:客游他乡。晓钟:报晓的钟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故人相逢的环境的。(4分)
诗人通过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故人相逢在秋天的满月之夜,京城的夜已经很深了,秋风惊动枝头栖息的鸟鹊,露草里躲着唧唧鸣叫的寒虫。
(2)试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这首诗描写了和同乡偶然聚会的情景,表现了乱世相逢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颔联以“还作”、“翻疑”作流水对,叙江乡故人偶集,真是难得,反而怀疑是不是在做梦(梦幻心理);尾联写欢聚对饮,长夜叙谈,并以“畏晓钟”——分离时间到来作结(“畏”表现的畏惧心理),深刻表达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全诗心理描写真切而传神。(两点四分)
【简析】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
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13.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由地点联想到在此发生的历史事件,这是相关联想。”“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由眼前滕王阁宴会想到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由在坐的文人雅士想到豪爽善饮的陶渊明,这是相似联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中国古典诗歌由于联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展开余下试题
①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三十一年前读的鲁迅,一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三十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②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住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③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位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也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④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是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良知和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14.第一段写道:“一个人,在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阐明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的重要性。
15.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7分)
答:(1)吃喝玩乐等具体用具与活动。
(2)利用白话的形式,讲究文字技巧,欣赏玩味中国的器物文化,抒发封建士大夫的情调。
16.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今天,我们仍需要用鲁迅精神批判阿Q精神。所举德国的例子能从事例论证角度证明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7.这篇文章最明显的手法是用了对比,请你结全文章作些具体的分析。(7分)
答:第一,作者把周作人与鲁迅在文学史的地位和他们对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意义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鲁迅是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铸者,而周作人是出卖自已灵魂的民族罪人,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作者以现今的人以一种休闲的心态读周作人而不愿读鲁迅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原因,强调读鲁迅的必要性,揭示了鲁迅为什么不应该离我们远去,表明了文章的主旨。
六、(15分)
18.请根据下列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概括出一句话。不超出25字。(4分)
核电专家曾多次对南充市南部县的石河镇、蓬安县的三坝乡进行考察论证,两地均适合核电站选址的要求。经过各种技术和经济指标分析,核电专家认为,三坝乡优势更明显:在水源方面,嘉陵江由北向南流经蓬安境内长达89公里,流域面积大、水量充沛;下游即将开工的凤仪电站完工后,水位将稳定保持在281.0米,完全可满足核电站用水。在地质、气候方面,三坝区域地质构造简单,结构稳定,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地震,也没有发生崩塌、沉降、滑坡等地质灾害;地形北高南低,沿江两岸均属阶地,河谷宽阔,地势低缓,基岩出露较好。而且这里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形如海边一半岛,有利于核电站管理。
南充三坝乡各方面均能满足核电站建设的需要。(4分 “南充三坝乡”2分,“适合
上一篇:
九年级语文1-4单元检测试卷
下一篇:
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一练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成都七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