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25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3]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课文高考题型检测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课文高考题型检测
湖南省汝城县第一中学 袁利盛
项脊轩记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乳:用乳汁喂养
 B.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
 C.一日,大母过余曰        过:经过
 D.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鸡栖于厅        ②而母立于兹
 B.①以手阖门        ②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①儿之成         ②顷之,持一象笏至
 D.①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②庭中通南北为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          B.墙往往而是
 C.令人长号不自禁       D.瞻顾遗迹
4.请结合作者的生平回答,为什么祖母平平常常一句话,会使作者“长号不自禁”呢?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文:
(2)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译文:
(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译文: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首诗有一个细节,请找出来,并说说这个细节反映出来的诗人的心理。
                                        
                                        
                                        
7.古诗文默写。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杜甫《客至》)
(2)       ,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3)      ,      ,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
五人墓碑记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浏览完整试题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素不闻诗书之训        训:教诲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察看 
 C.且矫诏纷出          矫:假托
 D.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佯狂不知所之者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3.下面对选文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出身寒微的五人与“易其志”的缙绅作对比,盛赞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崇高精神。
 B.将达官贵人的可耻行径与五人的英勇就义作对比,突出五人品行的高洁和死的意义的重大。
 C.将五人平庸活着的假设与仁人志士的“扼腕墓道”的现实作对比,突出五人慷慨赴死的深远影响。
 D.将作者和同仁为五人树碑立传的义举与阉党肆无忌惮的恶行作对比,表明正义与邪恶势不两立。
4.作者在本段中为“五人”假想了另一种死法,这样写有何目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译文:
(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译文:
(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文: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 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有着重要的反衬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反衬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7.古诗文默写。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韩愈《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
(3)       ,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泰山记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自:自己。
 B.穿泰山西北谷         穿:穿过。
 C.余始循以入          循:沿着。
 D.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始循以入
 ③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④及既上,苍山负雪
 A 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及”字用法不同
 B 两个“以”字用法不同,两个“及”字用法相同
 C 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及”字用法也相同
 D 两个“以”字用法不同,两个“及”字用法也不同
3.下列括号中都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泰山)
 B.余始循(西谷)以入
 C.越中岭,复循西谷(进入),遂至其巅
 D.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
4.登泰山观日出,本段却先绘一幅夕照图,有何意图?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译文:
(2)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译文:
(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译文: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内容上:                                  
                                        
写法上:                                  
                                        


展开余下试题7.古诗文默写。
(1)其间旦暮闻何物?        。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鬻:卖
 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夭:夭折
 C.悉埋于地               悉:全部
 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誓:发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求重价
 A.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B.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C.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D.有以文人画土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3.“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的深刻含义是(   )
 A.是作者一句评论,指出造成“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根源。
 B.这句评论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劳的文人画士的憎恶之情。
 C.这句满含作者义愤的议论,无情的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罪行。
 D.这句满含作者义愤的议论,深切地抒发了作者对“江浙之梅皆病”却无可奈何的慨叹。
4.试简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译文: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译文:
(3)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译文: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         
                                        
                                        
7.古诗文默写。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龚自珍《己亥杂诗》)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         。(柳永《雨霖铃》)
参考答案
项脊轩记
1.C(看望) 2.A(都为“在”;B项分别是“用”和不译;C项分别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和音节助词;D分别是“对”和“成为”) 3.D(A今义:寺院的住持;古义:一丈见方。B往往,现代汉语是副词,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这里是“处处”之意。C今义:一种乐器;古义:大哭) 4.祖母的一句话,看似平常之语却蕴含极深的叮咛,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作者阅历的丰富,作者的体会也愈加深刻,祖母之嘱,言犹在耳,而自己考场连连失意,对祖母的思念愈深,愧疚之情愈烈。“瞻顾遗迹”,怎不令人“长号不自禁”呢? 5.略 6.“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约客久候不到,灯蕊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貌似闲逸,反映出诗人内心十分的失望和焦躁。 7.(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五人墓碑记
1.B(比较) 2.D(动词,往) 3.D 4.作者通过一组对比宣扬了五人死后的荣耀,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五人之死”在精神方面所主生的积极影响。“四方之士”“过而拜且泣”“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正是表现对五人同情、仰慕乃至向他们学习的崇高感情,号召人们向“五人”学习,继续跟阉党余孽作斗争。这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 5.略 6.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衬,突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衬,蕴含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衬,表现了宫女被冷落的哀怨情绪。 7.(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登泰山记
1.B(自:介词,相当于“从”) 2.D(①在,介词;②相当于“而”,连词;③以及;④等到) 3.B(应为“中谷”) 4.作者是用夕照来映衬日出,使之加倍感人,同时晚上的雾景是日出图的必要准备,有助于推进文势。夕照着力描绘了“静”状,日出有意绘出“动”态,动静相宜,相辅而又相承。 5.略 6.内容上:①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②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写法上:①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②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7.(1)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病梅馆记
1.B(屈,折) 2.C(连词,同“而”。ABD介词) 3.C 4.这篇文章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文章表面上是句句说梅,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偏爱病态的梅,致使梅受到严重摧残为例,影射满清王朝施行严酷的思想禁锢,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 5.略 6.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7.(1)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22.242.129.17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高中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