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6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0]
2007年南通市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07年南通市高三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10页,包含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和加试题三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本次Ⅰ、Ⅱ卷满分为160分,加试题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1—6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7—29题必须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去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徐渭与“文人画”
①“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讲究以书入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被人称为诗情画意。它不和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笔、写意有所区分。它是中国传统绘画大范围中不管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人物也好的一个交汇。它摒弃华艳,惟唯取真淳,返朴归真,大巧若拙,讲究不为物役,不被法拘,直抒胸襟。 
②“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在他们眼中,这些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作为君子的化身。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漠名利。文人借此一切来抒发内心的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自身的清高文雅。
③随着吴门画派“文人画”的兴复和强调发挥主观能动的“心学”思想的兴起,明代中期的绘画变得更有生气。其中,徐渭的成就异常突出,他可谓明代首屈一指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大师。
④徐渭因在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中连连受挫,一度发狂,精神失常。命运的困蹇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奇人。徐渭擅长山水、花鸟、人物画,用笔狂放,气度轩昂,笔墨淋漓,不拘形似,惊世骇俗,自成一家,形成了水墨写意画新风格。他的画行笔有力,势如疾风,纵横肆意,泼墨而成,其中《墨葡萄图》就是文人写意画的巅峰之作。此图在艺术表现方面仅以水墨写葡萄,几无线条,全用泼墨泼水,却墨分五色,浓淡有致,变化无穷。这一切都可看作是“文人画”中趋于豪放的一种典型。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有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充分地书写了其虽人生落魄但独立清高的品格。 
⑤“文人画”重意,“不求形似求神韵”;“文人画”重简,“无法而法”、“虽笔不周而意周”;“文人画”重书,画中题诗以行草匆匆而就,大小参差,如同墨点跳动。“文人画”重墨趣;“文人画”更重情。“文人画”运用墨之干、湿、浓、淡的微妙变化,来概括绚丽的自然,表现内心的爱憎。这一切,都在徐渭的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绘画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强烈的主观意识,是“文人画”的精髓。 
1.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 A.“文人画”因讲究以书入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因而具有“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特点。
B.“文人画”题材选取很有讲究,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往往作为君子的化身,完全不同于传统中国画所表现的单纯的自然景观。
C.“文人画”运用墨之干、湿、浓、淡的微妙变化,来概括绚丽的自然,表现内心的爱憎。
D.“文人画”重墨趣,更重情,是中国传统绘画大范围中山水、花鸟、人物的一个交汇。
2.下列关于徐渭“水墨写意画新风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的“新风格”表现为用笔狂放,气度轩昂,笔墨淋漓,不拘形似,惊世骇俗,自成一家。
B.徐渭的“新风格”的形成与他命运的困蹇以及孤傲不群、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有着直接的关联。
C.徐渭的“新风格”指的是摒弃线条色彩,全用泼墨泼水,墨分五色,浓淡有致,变化无穷。
D.徐渭继承了前代“文人画”摒弃华艳、惟取真淳、返朴归真、大巧若拙等特征,画风趋于豪放,具有野拙的生机力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花鸟、人物等中国画在技法上强调工笔、写意之分,追求华艳,为物所役,拘于法度,因而在艺术价值方面远远比不上“文人画”。
B.徐渭成为明代首屈一指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大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吴门画派 “文人画”的兴复和“心学”思想的兴起。
C.“文人画”中的题诗以行草匆匆而就,大小参差,如同墨点跳动,体现了画家重墨趣的创作风格。
D.“文人画”的精髓在于画中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蕴涵着画家独立清高的品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举恭直言①,待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②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
注:①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②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尉赵憙慕其志                 慕:仰慕    
B.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           谢:推辞
C.雉方将雏                       雏:幼鸟    
D.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望:责备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鲁恭“以德化为理”的一组是(3分)
①闭户讲诵,绝人闲事    
②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③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④不以刚直为称    
⑤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   
⑥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
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
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广收后学,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经他选拔任用的官员多达几十位。后来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他,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礼遇非同一般。
7.(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3分)
                                   ▲                                   


展开余下试题    ②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5分)
                                       ▲                                   
(2)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 君相亦不能使人生,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然 一 家 之 中 有 子 弟 十 人 其 不 率 教 者 常 有 一 二 又 况 天 下 之 广 其 游 惰 不 事 者 何 能 一 一 遵 上 之 约 束 乎 一 人 之 居 以 供 十 人 已 不 足 何 况 供 百 人 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乎之民虑也。     
                                                    (节选自洪亮吉《治平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李嘉祐
  南浦菰蒋①覆白苹,东吴黎庶逐黄巾。
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
 那堪回首长洲苑②,烽火年年报虏尘。
注:①菰蒋: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中,俗称“茭白”。②长洲苑:古苏州的一大胜境,始建于吴,可与西汉的上林苑并论,屡遭战火劫难。
8.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评此诗云:“此舟行纪事之作,通篇只写得‘不见人’三字。”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6分)
                                   ▲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星垂平野阔,                。                ,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
   (2)三十功名尘与土,              。莫等闲,              ,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
(陆游《卜算子》)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乡土婺源
马云霖
①婺源的乡村是安静的,婺源的乡村是恬淡的。散落在婺源各处的乡村,在群山之中,做着一个个久远又安详的梦。它们成长,它们呼吸,它们衰落。农耕时代的村庄,在阳光沐浴与风雨洗礼下,遗世独立,顽强地向人们传递着独特的遗传密码。
   ②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哲学家朱熹、音韵学家江永、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一辈辈人,跨过村口的小桥,从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对房子牌坊亭阁桥梁的精心雕琢,让这些村庄散发着农耕生活的芬芳。月明之夜,游子思念起故乡,乡愁里,氤氲的是曼妙的温馨。典雅的廊桥,高高的马头墙,鹅卵石铺就的弄堂,雕着花鸟的木窗,寄着寓意的砖雕,精雕细镂的贴墙牌楼,让每一个思乡的梦,都能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③与别的乡村一样,耕读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怀揣远大的抱负,肩背简单的行囊,一代又一代农家子弟,翻过山,越过岭,涉过溪,走出群山。在山外成就一番大事业后,衣锦还乡,盖起让人羡慕的高楼。自元以后文风鼎盛的理坑村,地处偏僻却官宦辈出。几百年来,七品以上官员就有36人。自宋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552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被收入《四库全书》。日月更替,四季轮回,村口的树早已参天。从树下走过的读书人,回望一眼翘角飞檐的人家,踏上了赶考的路,心中涌起的,是自己默默的渴望。
    ④那些朴素的村庄,像寻常的草一样长在田间地头,吸风餐露,洞悉天地间的奥秘。在季节的风中摇曳生姿,在乡土上存活了一个又一个年头,与风霜雪雨,与日月星辰,达成了完美的默契。即使是一处水碓、一座廊桥,也恪守着与自然的契约。建于南宋的彩虹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在最宽的河面上建桥,桥墩设计成半船形,根据洪水设定桥墩距离,木质部分的易于维修,使这座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廊桥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完美结合,连接了两岸的村庄,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像牧童嘴边的一支笛,吹响在古典主义的乡村写意画里。只是,牧童的笛声成了历史的回响,而廊桥,仍在继续着美丽的功能。
    ⑤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曲折幽静的街巷,碧野清风的环境,让一个村庄充满了画意,洋溢着诗情。“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走在婺源的乡村里,很轻易地就走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
    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大夫第、司马第、尚书第、天官上卿第,那一座座大山深处的房子,雕梁画栋,曾吸引多少羡慕?收获多少赞叹?光阴递嬗,四季更替。在人去楼空之后,寂寞地面对流淌的岁月。青春年少的欢声笑语,金榜题名的志得意满,独守空房的哀愁,挑灯夜读的刻苦,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只剩下陋室空堂,衰草枯杨,静静地听着岁月流淌的声音。


展开余下试题 ⑦走在婺源的乡村中,仿佛穿行在梦里的江南。房屋是黑白两色的,古树是葱茏高大的,小桥是婉约玲珑的。矮墙竹篱,菜园鱼塘,茂林修竹,那该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古朴,典雅,和谐。
⑧婺源的乡村,在岁月长河中,做着不卑不亢的精神守候,超然物外。
11.联系全文,说说婺源乡村有着怎样“独特的遗传密码”。(6分)
                                                                         
12.第③节说“耕读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传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6分)
                                                                           
13.根据文意,试概括第6、7两节的写作意图。“矮墙竹篱,菜园鱼塘,茂林修竹,那该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一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4.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婺源这类传统文明,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
  ①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②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
③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你可以强调他的淹博,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够传神。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年南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