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3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0]
重庆市璧山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
  高二上学期语文其中测试题
(命题教师:巫正鸿)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三道大题,第Ⅱ卷四道大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廖廓(kuò)      青荇(xìng)   长篙(gāo)    干瘪(biě)
B.俟(sì)我       采掇(duō)    恬(tián)然   雨霁(qí)
C.玉砌(qì)       豆蔻(kòu)    翌(yì)日     幽壑(hè)
D.江渚(zhǔ)      罗衾(qīn)    浣(huàn)女   盘桓(h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猝然   理屈词穷  陈词烂调   吃一堑,长一智
B.徘徊   各行其是  闲情逸至   不自由,毋宁死
C.恭顺   谈笑风生  朝三暮四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D.背谬   戮力同心  声名狼藉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世界物种保护联盟称,全世界必须花费比现在多10倍至100倍的人力和物力来       物种灭绝的趋势。
②《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一对     青年男女的形象。
③“三曹”,       当时政治的中坚,       文坛的领袖,最有成就的作家。
A.遏制  殉情  不仅是  而且是          B.遏制  徇情  不是  而是
C.遏止  殉情  不是  而是              D.遏止  徇情  不仅  是而且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求人不如求己,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我看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好好一个县长他不当,却自愿到一个负债近百万的服装厂当厂长,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D.省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洪山礼堂门前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目前,武汉消协举办的“3•15”绿色消费论坛隆重召开,这是首次将商家、学者、消费者和大众齐聚一堂谈“绿色”。
B.九届全国人大会议与会代表将近二千人左右,代表就“西部大开发”问题展开了充分地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
C.这套系列丛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教师和学生的。
D.全球化经营已成为众多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题3分,共9分)
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
田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地球上不只有人类。


浏览完整试题这话的前半句是说,地球有限,资源有限,承载垃圾的能力也有限。后半句是我加上去的,意思也很明显,这个有限的地球并不是仅属于人的,而是属于所有生灵的。 
我们必须考虑唯一地球中的其他生灵,必须考虑与自然相处的伦理问题,不妨直接提出一个倡议:
  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 
  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夜半归来的时候,要放低声音,因为考虑到他人已经睡觉;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狭路慢骑的时候,要靠在一边,因为考虑到他人可能超车;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使在无人看管的大田里拿了个西瓜,也会留下半块大洋,而不会心安理得地一走了之。伦理也许是力量博弈的结果,但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有发自内心的做一个好人的自觉。如果你要等着熟睡的人和超车的人跑到眼前来主张他们的权利,并且只有在人家齿利拳硬的时候才肯放低声音,靠在一边,那你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常常在向弱者的妥协中更能显现,比如金庸小说中的风波恶,当他面对一位不会武功的农夫,便不肯以武功相欺——于是得到了大侠萧峰的道德认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踢寡妇门挖绝户坟,才被传统农民视为最缺德的行为,只有最没有道德的人才做得出来。 
  一个有道德的人,他有道德的前提是承认对方的权利,而与对方是否主张,是否有能力主张无关。一个有道德的男人,他有道德的前提是承认女人具有和他同等的权利,所以他必须让出从前被认为天然拥有的一部分利益,还给女人,改变与女人相处的方式;一个有道德的白人,他有道德的前提是承认黑人具有与他同等的权利,他就必须让出从前被认为天然拥有的一部分利益,还给黑人,改变与黑人相处的方式。如果人类要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前提是承认其他物种具有与我们同等的权利,把长期以来我们认为自己天经地义就应该拥有的一部分利益,交还出去,并改变我们与自然相处的方式。这种承认必须不是出于外力的压迫,而是出于自己的道德自觉,才能使我们成为有道德的物种。正如解放黑奴,并非是由于黑人的力量强大到了白人不得不妥协的程度,而是出于一部分白人的道德自觉。 
  作为一个有道德的物种,人类必须考虑,他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其他物种的生活。当我们把一座山头剔光的时候,当我们把一条大河拦腰斩断的时候,我们是否会考虑到这会打扰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使它们失去栖身之所,整体灭绝;我们是否考虑到森林也有繁衍生息的权利,河流也有自由流淌的权利? 
  在进化论之后,人类已经变成了自然演化序列中的一个环节,变成了灵长类的一员,不再拥有支配其他物种的天然权利。人类优越于其他物种的只是控制物质世界的能力,但是能力不能保证权利。如果人类凭借能力来宣称权利,那无疑是说,强国可以对弱国为所欲为。这时,强者越强,离道德越远。 
  如今,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早已不是出于生存的必须,而是出于贪婪。毫无疑问,在所谓的自然竞争中,人类这个物种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没有任何物种有力量与之相抗衡! 
  在这个强者通吃的社会中,如果强者不愿意承认弱者的权利,不愿意让出本不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利益,那么,弱者就只有如鲁迅所说: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既然是弱者,沉默是灭亡,爆发也是灭亡。 
  然而,在一个癌症患者失去了生命之后,夺去它生命的癌细胞还能够持续并发展多久呢? 
所以,承认其他物种的权利,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不仅仅是人类这个物种道德自觉,也是人类的生存智慧。
6.结合文意,下列对文章标题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就是承认其他物种具有我们同等的权利,把我们自认为天经地义拥有的一部分利益,交还出去,并改变与自然相处的方式。
B.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就是与动物、植物乃至自然中的一切保持一种相互的尊重,在彼此的尊重中,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承认其他生物的权利,而与对方是否主张自己的权利,是否有能力主张自己的权利无关。
D.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既体现着人类这个物种的道德自觉,也是人类的生存所必需的,这是一种大智慧。
7.对于文中句子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地球上不是只有人类”中的“地球上不是只有人类”,其实是在承认其他的生灵也是权利主体,与人有同等的价值。
B.“道德常常在向弱者的妥协中更能显现”暗示出道德是力量较量出的结果,强者掌握着道德的主动权,而弱者无所谓有道德或无道德。
C.“强者越强,离道德越远”表达了作者对强权的不满,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国家一旦强大起来就会丧失固有的道德意识。
D.“在一个癌症患者失去了生命之后,夺去他生命的癌细胞还能够持续并发展多久呢?”形象告诫人们要善待唯一地球中的其他生灵。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黑奴的解放,不是由于黑人拥有强大的反抗力量,而是出于白人的高度道德自觉,其实是社会道德的进步。
B.金庸的小说,在刀光剑影的打打杀杀中,不仅刻画出侠者武功绝世,同时也着意传播一种深沉的道德意识。
C.在我们考虑到森林也有繁衍生息的权利,河流也有自由流淌的权利后,人类就应该停止一切开山截流的行为。
D.就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样,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会成为全体人类的自觉,不过,也许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每题3分,共12分)
书巢记
陆游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鹃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棲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①,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
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怒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②,自籓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展开余下试题淳熙九年九月三日,甫里陆某务观记。 
【注】①杪(miǎo):树梢的细枝。②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9.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尧民之病水者    病:担心、忧虑         
B.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  侪:同辈、同类人
C.子之辞辩矣      辩:辩白,辩解         
D.宾客不至,妻子不觌   觌:探视,见面
10.下列各种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尧民之病水者                   既患秦兵之来           
B.是为避害之巢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C.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名其室曰书巢                   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陆喜爱读书和实践探索的一组是(      )
①乃引客就观之  ②陆之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  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  ④名其室曰书巢  ⑤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  ⑥天下之事……见者不如居者之为尽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幽默诙谐,句式整散结合,结构精巧精密,形象风趣地再现了诗人幻想中的闲居生活。
B.全文围绕一个“巢”字,通过客人的问难和诗人的答辩,巧妙地阐述了以“巢”命名的缘由。
C.“疾痛呻吟,悲忧愤叹”,联想到诗人的读书理想及其功名遭遇,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幽默是带着苦涩的。
D.文中的“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与苏轼《石钟山记》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非常相似。
第Ⅱ卷
四、完成13-15题。(每题3分,共9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译文: 

14.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
   译文: 

15.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译文:  。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9题。(共8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6.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7.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这首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心脾。
B.诗歌写的是田园生活的美好和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反映作者清高的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
C.“采菊”两句,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
D.本诗的语言简洁自然,婉曲含蓄。“心远”二字是全篇的主旨。
18.“采菊东篱下”一句为什么写到“菊”?诗句暗示了什么意思?(2分)
   答:          。
19.“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历来被人称道,如果把它改为“看”或“望”,表达效果就远不如“见”字,请说说其中道理。(2分)
  答:              。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20-23题(共19分)
拜谒甘地墓
余秋雨
离开新德里前,我想了却一桩多年的心愿,去拜谒圣雄甘地的墓。 
  顺道经过庄严的印度门,停下,抬头仰望。因为我知道,这个建筑与甘地墓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历史逻辑。印度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英国参战而牺牲的九万印度士兵。仅仅这个说法,还 不足以引起我对印度门的长时间仰望,因为在世界各地,这样的战死纪念碑太多了。牵动我感情的是这样一个历史记载:这九万士兵牺牲前都以为,这样死命地为英国打仗,战争结束后英国一定会让我们印度独立,而战场上的英国军官也信誓旦旦。但等到战争结束,根本没那回事,全都白死了。这不能不深深地刺痛印度人民的心,其中一个就是甘地。在这么一个心理背景下,这九万印度士兵的亡灵就不仅仅是去诉说某种勇敢精神,而是集体的愤怒呼喊。
甘地就是在英国不讲信义之后,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的。他把以前英国政府授予他的勋章交还给殖民政府,发起了一场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不合作运动来对抗英国。但是,人民喜欢暴力。尤其是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更是暴力不断。甘地便以长时间的绝食来呼吁停止暴力、争取和平。他的这种态度,势必受到各方面的攻击,有些极端分子几次要杀害他,而政府也要判他的刑,他则绝不抵抗和报复。他说:如果我们用残暴来对付邪恶,那么残暴所带来的也只能是邪恶。如果印度想通过残暴取得自由,那么我对印度的自由将不感兴趣。 终于,人民渐渐懂得了他,殖民者也被他这种柔弱中的不屈所震惊,他成功了,印度也取得了独立。没想到,不久之后他还是被宗教极端分子所杀害。
  甘地墓在德里东北部的朱木拿河畔,占地开阔,但真正的墓园并不大。我按印度人的习惯,赤脚进入,手上捧着花。墓体为黑色大理石,约十六平方米,四周有矮墙,矮墙外面是草地,草地延伸到二十米远的地方,有一圈黄石高台,把整个墓园围住。 
  我们把花轻轻地放在墓体大理石上,然后绕墓一周。墓尾有一具玻璃罩的长明灯,墓首有几个不锈钢雕刻的字,是印地文,我不认识,但我已猜出来,那不是甘地的名字,而是甘地遇刺后的最后遗言:嗨,罗摩! 一问,果然是。记得前些天我在介绍印度的宗教恩怨时曾经写过,罗摩是印度教的大神,喊一声嗨,罗摩,相当于我们叫一声:哦,天哪!
那么,这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墓碑了。说是最后遗言,其实是最后的呼叫。生命最后发出的声音最响亮又最含糊,可以无数遍地读解又无数遍地否定,镌刻在墓碑上让后人再一遍遍地去重复。


展开余下试题  甘地思考过不杀生、不报复的宗教观念与民族独立斗争之间的关系,精彩的思考变成了胜利的行动;他也思考过现代工业文明与土俗古老文明之间的关系,忧郁的思考变成了坚定的行动。胜负成败综合在一起,胜利占了上风,但又立即为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面对自己深深关爱过的暴徒只能喊一声:哦,天哪!
  这样一个墓碑在今天更加意味深长。 
  甘地一直认为人口问题是印度的第一灾难,说过我们只是在生育奴隶和病夫的至理名言。现在他在墓园向外张望,只需看到一小角,就足以让他惊叫一声:哦,天哪! 
  离开甘地墓后,我心中一直回荡着甘地的声音。那么,还是让它用印地语来发音吧:嗨,罗摩! 
20.如何理解印度门“这个建筑与甘地墓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历史逻辑”这句话。(5分)
   答:  。
21.第六段中说:“那么,这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墓牌了。”为什么说甘地墓的墓碑“最聪明”?根据文章,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6分)
答:                                         。
22.第七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甘地的思考有的是“精彩的”,有的是“忧郁的”?联系思考的内容及其结果,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  。
23.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A.作者写顺道经过的庄严的印度门来到甘地墓,通过对印度门纪念对象及印度人民思想变化的介绍,巧妙地把交代行程与叙说甘地走上民族独立运动之路的原因结合起来。
B.具体写甘地之墓时,作者并未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而是由墓体中心写到墓园边沿黄石高台,突出了墓体的中心地位,从而突出了甘地的形象。
C.文章内蕴对圣雄甘地的崇拜之情,赞颂了甘地“柔弱中的不屈”精神,但又以“没想到不久之后他还是被宗教极端分子所杀害”的悲剧,表现了对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彻底否定。
D.文章以“嗨,罗摩!”为文眼,反复突出,既紧扣谒墓所见,又强烈地表现了在甘地时代和今日世界有许多问题令人震惊,发人深思,意味深长。
E.文章以丰厚的知识和信息、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强烈的忧患意识见长,不以外在形象的逼真、细腻的描写取胜,体现了学者散文的特点。
七:默写名句。(每题1分,共6分)
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古战场“江山如画”的三句:              、          、
          。
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仰慕刘裕恢复中原大举北伐的三句:                 ,
                 ,                 。
③《扬州慢》中作者直抒胸臆,揭露侵略者给扬州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句子:              ,
             ,            。
④《雨霖铃》下阕中诗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最使人触动离愁别绪的两句是:              , 
                                    。
 ⑤《虞美人》中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表达愁绪绵绵无尽的两句是:                     ,  
                      。
⑥《一剪梅》中词人用平常字眼表现出新奇的意境,写出愁的动作的两句是:              
                        。
八: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6分)
①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②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③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璧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