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216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A)
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A)2007.6
班别: 座号: 姓名:
一、积累运用。(20分)
1.选出注音正确的一项( ) (2分)
A.桑葚(shèn) 确凿(záo) 骊歌(lì) 戛然而止(jiá)
B.告罄(qìng) 羸弱(léi) 呓语(yi) 毛骨悚然(sǒng)
C.行辈(xíng) 磐石(pán) 踌躇(chóuchú) 义愤填膺(yīng)
D.胡骑(jì) 啾啾(jiū jiū) 阴霾(lí) 锲而不舍(qiè )
2.选出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2分)
A.班会课上,他滔滔不绝,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日本首相小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极大的愤慨。
C.他听到这个故事,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鲁滨孙比较了好处和坏处后,能够知足安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B.自愿献血的人是人道主义的最高表现。
C.看到义务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九运”忘我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D.考试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4.最能紧密承接在下面一段话后面的句子是:( )(2分)
马克思的这段名言已成为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座右铭:“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
A、第一个导引天电的富兰克林,在风雨雷电中用风筝和绳索引电,就冒着被雷电击倒的危险。
B、每一位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个’都是一座令人钦慕的丰碑。
C、那些勇敢的‘第一个’是用鲜血和生命来铸就通往科学之宫的道路的。
D、对于第一个去征服科学征途上险隘雄关的科学家来说,更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有时甚至需要为之献身。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
6.删改下面句子中划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2分)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浏览完整试题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 。7.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
(1)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名句是“ , 。”。
(2)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3)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都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浪潮中。老一辈建设者无不欣慰地说“ ,
。(用赵翼的《论诗》有关诗句回答)(2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16分)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 击 磕 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8、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 、 。(2分)
9、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 ,又体现了 。(4分)
10、二、三两段从 、 、 、 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2分)
11、“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 的心情。(2分)
12、作者巧用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与下文 照应;“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下文 照应。(4分)
13、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 。(2分)
(二)(12分)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14.文中第②段加点词“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分别是指什么问题?请概括写出。(2分)
答:旧的问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的问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文中画横线部分主要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据此,请你说说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有哪些?(2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参照①段中加曲线的句子,在③段中横线上补出一句话,请写在下面,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语气顺畅。(3分)
答: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 蜘 蛛(12分)
①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一场不算小的雨使走廊与小园子立刻呈现出一幅肮脏不堪的样子。
②我提了一桶水,正想冲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墙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只蜘蛛。它挺着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从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干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地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便抬起脚来,想把它踩死。
③我之所以讨厌蜘蛛,是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大小蛛网上挂着小虫的残骸。无论是怎样整洁的房子,一有了蛛网,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觉得这个屋子里的主人不勤于打扫。因此,每当我拿了扫帚,或是竹竿,清理隐藏在角落里的蛛网时,总是生气地想把它们赶尽杀绝。
④我抬起脚来,心想,这一回,这只落难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自己似乎也知道自己正面临生死关头。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
⑤不知是一种什么意念,我抬起的脚竟没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着,顿然萌生了恻隐之心。我很快地挪开了脚,怔怔地注视着它,对于自己想弄死它的念头,反而感到不安起来。
⑥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平时,连一只小蚂蚁都不愿随便加以伤害,何况是一只正在困难中挣扎的蜘蛛呢?
⑦它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韧。单凭这一点,我便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无论如何,蜘蛛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虽然它不受人们的重视,可是它也应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不是吗?它到处结网,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为了经营生活,我怎能够对它心存厌恶呢?于是我找到一根竹竿,把它从地面挑起来,送到干燥的地方。它安静地爬走了。我静静地看它爬走的背影,那神态,使我心中感到无比的舒坦。
⑧雨过天晴,空气特别新鲜。晚霞映照着我的屋子,走廊上洒满淡淡的金黄。我怀着满心的喜悦,站在走廊上欣赏这难得的傍晚景致。
⑨突然,我抬起头来,看到屋檐下又新结了一个网。蛛网在夕阳的光辉映照下,是那样明显:那织着多角形的网,由疏而密;有着鼓鼓肚皮的蜘蛛,坐在中央,它偶尔动弹一下,蛛网便在夕阳中微微晃动,显示出那是一个多么安逸而优美的处所。
⑩我凝神注视着蛛网,心中想着,不知道这只蜘蛛是不是就是我本来想要弄死的那一只?如果是,那它真是够幸运了。它原该死在我的脚下,却由于我一时的怜悯,使它得以逃生。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我现在对于蜘蛛,反而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其实,蜘蛛织的网,点缀在屋檐下,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图画呢。
○11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只看到蜘蛛令我讨厌的一面,从没有发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呢。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巧妙地织成的网,在满天晚霞的衬托下,是多么动人啊!大自然里隐藏着纯洁和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给忽略了。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太阳、风雨、草叶、昆虫……全都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问题只是看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赏,如何去发现和爱惜它罢了。
18.文章主体部分以作者对蜘蛛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用恰当的双音词描述这一变化过程。(2分)
厌恶—— ——理解——
19.第③段中写“讨厌蜘蛛”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
(2)
20.第⑤~⑦段写“我”生恻隐之心;作者认为不该伤害它是因为什么?(3分)(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⑤段中“我”看到它 。
(2)⑦段中“它” 。
21.文章第⑩段中“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图画呢。”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所提供的自然物中,选择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4分)
示例:气球
第一种眼光:你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换一种眼光: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备选的事物 风筝、仙人掌、竹子、筷子
所选事物:
第一种眼光:
换一种眼光: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22--25题。(12分)
甲:孔子东游,见两 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展开余下试题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盈亏:指月亮的圆缺。〕可验也。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光之初生:指农历每月月初初见月光。〕,日在其旁,故光侧而所见才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沈括《梦溪笔谈》)
22.请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2分)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2) 及日中则如盘盂( )
(3)犹银丸( ) (4) 日耀之乃光( )
23.比较下面句中的加点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屠惧,投以骨。
B.对视之 光之初生
C.及其日中则如探汤 赴汤蹈火
D.问其故 故光侧而所见才如钩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
25.甲文两小儿争辩的是什么问题?乙文沈括回答的是什么问题?(4分)
&nb
上一篇:
2007沅陵一中高二语文(第3册)单元测试1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B)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人教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