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269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9]
苏教版必修五月考试卷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 二 语 文 试 卷 07.0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48分)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菲薄(fēi) 矜持(jīn) 创痕(chuāng) 蓓蕾(bèi) 销行寥落(liáo)
B.迍迍(dún) 绯红(fēi) 筵席(yán) 老妪 (yù) 凄凄惶惶(huáng )
C.不惮(dàn) 倜傥(tăng) 垣墙(huán) 缧绁(léi) 猥以微贱(wĕi)
D.浸渍(zì) 赁屋(lìn) 愠色(yùn) 蓬蒿(hāo) 偃仰啸歌(yă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优渥 希冀 营头微利 浑浑噩噩
B.盘垣 修葺 长歌当哭 黯然失色
C.拙劣 龟裂 桀骜不训 殒身不恤
D.震撼 胸臆 莞尔一笑 门衰祚薄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央视在少投入多产出上做得简直登峰造极。不但保证了节目质量,明星阵容,而且带给演员“一夜出名”的真实回报。
B.当听到出国名单里没有他时,他耸耸肩,不以为意,笑了笑,然后转身走了。
C.《阿Q正传》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D.老师无意间发现在教室外面“旁听”的他,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年龄最小的学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郎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B.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需要。
C.一份由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和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总设计师刘竹生领导的科研小组提供的研究报告表示,我国目前的火箭运载能力,已经能保证完成绕月工程所需要的飞行器发射任务。
D.韩寒和白烨的这次网络论战已告落幕。网民认为,从中国现行的学术框架来看,白烨最大的理亏在于他的学术属于公职研究,不应利用公职身份进行个人商务活动,但他却违规介入市场进行商务活动。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夙遭闵凶 B.某所,而母立兹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D.则仆偿前辱之责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众人匹之 B.所谓强颜耳
浏览完整试题
C.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D.墙往往而是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
A.倡优畜之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未有知其修者 D.客逾庖而宴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B.扃牖 扃:窗子
C.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游气 D.而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励
9.下列句子中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遂去,不复与言 B.义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C.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 D.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2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第10至13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0.对下列各句中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同“佚”
11.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 .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12.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安能以身之察察 B.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13.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C.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D.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第14至16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展开余下试题
C.不得已而为盗耳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第II卷( 共102分)
四、(21分)
1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4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3)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4) ,去以六月息者也。
(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萦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作为一个诗人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做了帝王家的史官,又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司马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展开余下试题
20.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1.作者为什么认为“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他们择死与择生”的崇高意义。(6分)
(1)屈原择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司马迁择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他们择死与择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6分)
24.下面是歌颂青春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造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3分)
(1)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2)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莎士比亚)
(3)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雨果)
(4)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马克思)
(5)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屠格涅夫)
______
______&
上一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限时练习
下一篇:
2007年下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苏教版必修”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