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23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1]
重庆南开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2008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2008级10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3分)
一、(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供品 股肱 觥筹交错 拱手让人
B.炽烈 桎梏 博闻强识 炙手可热
C.悼念 泥淖 绰绰有余 卓尔不群
D.始龀 谶语 称体裁衣 趁热打铁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禁锢 涸泽而渔 琢磨 捉摸不定
B.撤退 南辕北辙 选集 资料选辑
C.杂糅 矫揉造作 竣工 怙恶不俊
D.荫凉 封妻荫子 寂寥 心急火燎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大家都 老部长赶快住院治疗,千万不要耽搁时间了。
②罗天估反复问自己:“这次测试其他同学都过了,为什么 我不及格?”
③我们知道,如果在拍摄的那一瞬间减少相机的 ,那么相片的质量就会大大地提高。
④酒泉原是一片沙漠,现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它 一个绿洲,一个生态城市,
中国太空飞行所需要的卫星发射中心。
A.催促 偏偏 震动 不仅仅是/还是
B.督促 恰恰 振动 既是/又是
C.督促 偏偏 振动 不仅仅是/还是
D.催促 恰恰 震动 既是/又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汽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要讲诚信。国内一些汽车石商欺瞒消费者,冷面售后服务,只能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B.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C.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类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会嘲讽——哼,只会拾人牙慧!
D.目前,一些人借助各种有损社会与他人利益的方法来增加个人财富,这种为富不仁的行为正在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向歧路。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民歌到底是什么?区分民歌与非民歌是否有一个固定和科学的标准?以前我们分析《诗经》中的作品,往往把“反映贵族生活”的诗算做一类,而把“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划分为另一类,以为后者才是民间歌谣。现在看来,这样理解民间歌谣,颇有值得商榷之处。民歌是一种体裁,它的特点在于民间的集体创作,而并不在乎它的内容如何。民歌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相对而言,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诗歌,无论它所写的是什么题材,无论它是爻辞、祭乐、徒诗,还是谣曲,我们都应该认为它是民间创作,并把它称作民歌。
《诗经》中保留的民歌,其产生的年代,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前期武王至周孝王时。因为是各地的土风,所以《诗经》中民歌的产地包括了很广的地区。在这种情况和条件下,如果不是有人有意识地把它们集中在一起,那么,《诗经》的形成,便是无法想象的事。大约与《诗经》成书的时间相同,在江汉流域的楚国,也开始了《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
浏览完整试题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与民休息,历六十年,使中国增加了许多人口,也积累了不少财富。于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便据此开始对开拓疆土,伸展势力;对内采用儒术,建立各种制度,以巩固他的统治。他的这些举动,为偏远地区民乐的传入与交流提供了可能,引起皇室和贵人们对“新声”的更大兴趣。这样,在汉武的朝中产生了一个以“采诗”为主要任务,旨在借此兴“乐教”、“观风俗、知薄厚”的专门的音乐机构。
汉武帝刘彻的采诗成法,虽然在一百多年以后,受过他自己后嗣哀帝刘欣的洗劫冲击,西汉乐府采集的各地民歌虽然在当时并不多(据《汉书·艺文志》录,共138篇),而后来得以存目的则更少(约40首),但这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民歌曾经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的主体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保护和提倡,相当地繁荣过。也正是这种有意无意的提倡与这种提倡所造成的社会风气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使自东汉、魏、晋,直至南北朝时期的朝野,在一定程度上把传习民歌俗曲当成了爱好,形成了习惯,使民歌得以在这将近六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但发展了自己,而且也明显地、强有力地浇灌了文人诗歌阳作。于是唐代这个诗歌历史的巅峰时期到来了!
唐代是诗歌的盛期,但唐代文学实际上标志着诗坛主体的逆转。由民歌所哺育的文人诗歌创作,最终却掠取了民歌的美,代替了民歌在诗歌领域内的崇高的主体地位,这是诗歌发展所必将导致的结果,正说明了诗歌自身发展的日新月异。
5.下列关于“民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论写的是什么题材,凡是爻辞、祭乐、徒经、谣曲都应属于民歌。
B.民歌只是下层劳动人民用来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
C.诗歌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无论什么题材,无论为何而用,都应称作民歌。
D.无论其内容和体裁如何,只要属于民间集体创作的,都应将其视为民歌。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武帝时,朝中“采诗”既是为了兴教化,也是为了了解民众的生活,检查政治的得失。
B.汉朝音乐机构是采集汉朝新辟偏远地区的民乐的专门机构。
C.汉代统治者对民歌创作和收集的重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诗坛主体的逆转”是指 由民歌所哺育的文人诗歌创作,代替了民歌在诗歌领域中的崇高的主体地位。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和与之同时成书的《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直接浇灌出我国诗歌史上的又一朵奇葩——楚辞。
B.汉初统治者与民休息,积累了不少财富,从根本上决定了民歌快速、长足的发展,并且明显地、强有力地浇灌了文人诗歌创作。
C.从《诗经》到汉乐府到今天,民歌一代一代的传承全靠民间的自然的流传。
D.如果没有乐府民歌的几百年的繁荣,就可能没有唐代这个诗歌历史的巅峰时期的到来。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河南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①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②。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③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六)
【注】:①太祖:曹操。 ②从妹:堂妹。 ③枣祗zhī:陈留太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能胜兵者不减万人 胜:战胜,超过。
B.明府若能唱之 唱:倡导。
C.若权行河南尹事 行:代理。
D.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 典:掌管、负责。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的一组是 ( )
A.众不知所从 若属皆且为所虏
B.太祖以峻功高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起于枣诋而成于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太祖流涕者久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任峻识时务或有才干”的一组是( )
①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
②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
③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
④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
⑤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
⑥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峻在东汉末年军阀纷争的局面中,说服中牟县令杨原首先起事讨伐董卓,后来他又带人跟随曹操,应该说是一个有胆有谋的俊杰。
B.任峻很得曹操信任,担任典农中郎将时,向曹操建议在许下用屯田制来筹集军粮,于是得谷百万斛,使仓廪皆满,对地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C.官渡之战中,为把粮食运到前线,任峻让一千辆马车组成一队,分十路并进,组成双层军阵来环绕保卫运粮车队。这样一来,敌人就不敢接近运粮的队伍。
D.任峻为人宽厚有度量,又通晓事理,每有上陈的建议,曹操很赞成。
第Ⅱ卷(共117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3分)
展开余下试题
译文:
(2)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3分)
译文:
(3)周急继乏,信义见称。(2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菊 题菊花
(唐)郑谷 (唐)黄巢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月枝头近鬓毛。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路湿秋香满地岸,向来不羡瓦松高。 他的我若为青帝①,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分管春天的天神。
(1)郑谷的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菊花高尚品质的?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
答:
。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3) ,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5)我国古代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但直到 的出现才真正进入成熟阶段。
(6)《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著名作家 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五、(本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18题。
西湖梦(节选)
余秋雨
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来压抑我,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了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③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④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那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双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⑤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⑥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15.第①段写道“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人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16.阅读第⑤段,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含义。(4分)
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
“自卫”指的是 。(2分)
“自慰”指的是 。(2分)
17.阅读文章第⑥段,说说“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的史册上”这句话采用比喻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8.作者是如何认识林和靖式的“安贫乐道”的?结合学过的知识,举例谈谈你怎样看待我国传统文化中这类隐逸现象。(6分)
答: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9.今年10月17日上午9时是重庆南开中学71周年的校庆大典,现在学校拟定邀请老校友、中科院院士朱光召先生参加,请你以学校校友会的名义写一份请柬。(6分)
20.排列下列句子,使其衔接自然,语言通顺。(3分)
①但如果仅仅解构传统,无厘头就不会让对这个世界感到迷茫的现代人感到强烈的共鸣。
②无厘头以宣泄式的后现代主义文本构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让你在毫无负担的笑声中暂时忘却了柴米油盐。
③这正是其吸引现代人的杀手锏。
④他们从所谓的秩序和正统价值
上一篇:
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
下一篇: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上)•第四单元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重庆南开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