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464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64]
个旧二中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
个旧二中2007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姓名: 班别: 成绩:___________ __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4题(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 )
A.溃退(guì) 舀水(yǎ0) 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
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3分) ( )
A.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境况)
B.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神色、态度不自然)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全部)
D.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停止,控制)
4.理解下面例句的结构形式和内容,然后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母爱是船,载着我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母爱是岸,任我从容休息,生命的海洋有我停泊的港湾。
父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
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所学课文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 )
A、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的前半篇用抑笔,大写阿长的缺点,但在这些缺点中,可以看出阿长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
B、《背影》这篇散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表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十分感人,字里行间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深情忏悔。
C、《台阶》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
D、《老王》一文中所写的事情很琐碎,时间跨度也长。作者以自己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全文,读来给人以紧凑感。
6.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①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平均海拔5500公尺,山顶皑皑白雪终年不化。
②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天神们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里是上帝、众神的乐园。
浏览完整试题
③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万山纵横,莽莽苍苍,一直延伸到青海中部。
④同样,在中国的某些古典神话中,皇帝和他的神仙们也都居住在一座高山之上。
⑤这座山就是被称作“亚洲脊柱”的昆仑山。
A.⑤①③②④ B.④⑤③①② C.②④⑤③① D.②④③①⑤
7.填空(13分)
(1)斯是陋室, 。 (2) ,家书抵万金。
(3) ,阴阳割昏晓。 (4)、中无杂树, , 。
(5)、树树皆秋色, 。(6)、 ,孤帆天际看。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牡丹很美,喜欢它的人当然多。 B.牡丹花艳,开的花又多,所以喜欢它的人也多。
C.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所以人们喜欢它。 D.这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9.选出译文错误的一项(2分) (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对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D.菊,花之隐逸者也。译文:菊花是花中的勇士。
10.下列句中,用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是(2分) (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爱莲说》是周敦颐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爱莲说》的“说”与《捕蛇者说》的“说”不是同一种文体。
C.文章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D.文中第一段中的两个“独”字既表现出作者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赵 普(6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2.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⑴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⑵普明日复奏其人( )
⑶及为相( ) ⑷卒用其人( )
13.翻译下边句子。(2分)
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
14.语段结尾处所言“太祖乃悟”,设想一下太祖悟到了什么?(2分)
。
四、现代文阅读
(一)俄外长表示:反对武力解决伊武器核查问题(11分)
(新华社莫斯科1月14日电)(1) 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14日在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进行电话交谈时表示,俄罗斯反对动用武力解决与伊拉克武器核查有关的问题。
(2)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俄外交部发言人涅斯捷鲁什金的话报道,双方在交谈中强调了
伊拉克同负责武器核查工作的联合国销毁伊拉克生物、化学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合作的重要性。
展开余下试题
(3)普里马科夫同时重申,由此产生的问题用武力解决是不能接受的。
(4)涅斯捷鲁什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切问题均应通过对话解决。俄罗斯主张武器核查小组的人员组成应当更加平衡。
15.这则消息的标题由两部分组成:“俄外长表示”称作引题;正题是_______段;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段,主体是_______段。
16.“新华社莫斯科1月14日电”是这则消息的 ,它表明了消息发出的 .和 ,它显示了消息的 和 。
17.这一则消息的语言十分简明。以第2段划横线的句子为例,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表明:伊拉克当局应当“合作”的对象是 ,这个组织的任务就是_______ __ _,它要销毁的是: 。
(二)新闻一则(5分)
11月6日,在北京南三环万柳桥附近发生了感人一幕:一只小狗在三环主路上被轧死了,另三只小狗不顾上班高峰的滚滚车流,忠实地守护着死去的同伴,舍不得丢弃它。过往的司机都被震撼了,车开过它们身边的时候纷纷绕行,或干脆停车,交通为之阻塞。两辆车因为躲避小狗而追尾,司机们彼此没有埋怨,反而表示碰到这种事能够理解。一位姓杨的司机动情地说:“今天所有的人都让着这些小狗。说句实话,看着它们,我心里只有一个感觉:感动!”
在这感人的一幕里,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那些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特别是自己的车被人撞了仍无怨无悔的司机。他们的行为生动地告诉世人: 。
18.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2分)
19.你认为作者通过这件事想告诉世人什么?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3分)
(三)让铺(15分)
从大连返回大庆时,总算买到上铺硬卧票,心里暗自庆幸的同时,也担心着儿子睡上铺的 “危险”。看着邻近的两个铺,中铺住着母女两个,下铺是年近古稀的老人。曾经期待着的“希望”,瞬间在心底破灭了。
临近睡觉时,懂事的儿子多次攀爬到上铺适应环境,看得出来,他还是有些胆怯。我和爱便想尽办法鼓励他。多希望听到一个声音“哎,换到我的下铺来吧。”其实我们心里明白,谁愿意把下铺换给你?就在车厢熄灯的前几分钟,中铺的女孩明白自己要同妈妈挤在狭小的中铺,说什么也不干,哭闹着要在老爷爷的下铺睡,已经躺下去的老爷爷明白了小女孩哭闹的原因,便坐了起来,阻止着妈妈对小女孩的呵斥,忙着收拾铺位上的东西,并笑着对小女孩说:“小宝宝,睡爷爷的铺,爷爷的铺又凉快又方便。”小女孩的妈妈见老爷爷真要让铺给她们,说什么也不干,又制止不了女儿的哭闹,急得脸都红了。
倔强的老爷爷,不顾小女孩的妈妈的阻拦,便从梯子向上爬。看着老爷爷吃力的样子,我便扶着老爷爷,并对他说:“别这样,要是把您摔着就麻烦了,咱们再想想办法。”
小女孩仍旧哭闹不止,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位中年军人,把老爷爷接到下铺。半夜我醒来时,看到那位军人在过道的凳子上坐着。那位军人看到醒来的我,便示意我下来,帮助他攀爬那张中铺。就在我感到奇怪的时候,手触摸到了他冰冷的腿,原来他那双腿是假肢。看着他微笑着对我表示谢意的眼神,我的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20.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把文章的主要情节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为什么从“我”期待换铺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认为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真切、感人?请写出来并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末写“看着他微笑着对我表示谢意的眼神,我的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请展开想像,用一两句话来表现“我”当时的激动心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50分)
请以“好想对你说声对不起”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记叙文。要求:叙事有条理,语言生动;文面整洁,字迹清楚。
语文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1.C. 2.B. 3. C.
4.参考:
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是一丝清风,让你的心灵即使在酷热的夏天也能感到凉爽如秋
5.B、 6.C. 7. 8.C. 9.D. 10. C. 11.B.
12.⑴曾经 ⑵又 再 ⑶任;做 ⑷终于
13.(他)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就)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14.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普性深沉有岸谷,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5. 第①;第②-④
16.电头; 时间; 地点;真实、及时
17.联合国销毁伊拉克生物化学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
负责武器核查工作;
伊拉克生物化学和核武器;
18.反对武力解决伊武器核查问题;
19.
20.换铺
21.“我”在心里想换铺——小女孩哭闹着要换铺——老爷爷主动要换铺——中年军人主动让铺
22.因为“担心着儿子睡上铺的‘危险”,“我”在心里想换铺,这表明“我”是自私的。这样写更能够突出老爷爷和中年军人人格的高尚。 _
23.“倔强的老爷爷,不顾小女孩的妈妈的阻拦,便从梯子向上爬。”突出老人的助人精神。 “就在我感到奇怪的时候,手触摸到了他冰冷的腿,原来他那双腿是假肢。”突出中年军人人格的高尚。
24、多么高尚的人哟,相比之下,您是多么的伟大,而我却是那样的渺小。 (218.202.21.233)
上一篇:
淮北七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08级各地模拟试题成语汇编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个旧二中八”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