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8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6]
集美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三模拟考
  集美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三模拟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6分,每小题3分) 
《红楼梦》启示录(节选)     王  蒙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像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 下列对有关词语在文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一句中“写实”在文中指的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B. “执著中显出超脱”一句中“执著”指的是“追求真实”。
C. “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一句中“芜杂”指的是“现实生活”。
D. “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一句中“二度创作”的意思是“阅读与欣赏”。
2. 以下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实与写梦幻结合起来。
B. 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C. 《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了真小说家的境界。
D. 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浏览完整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6分,每小题3分) 
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科学家今天宣布,他们发现一种存在于泥土之中的细菌能够帮助清理含放射性元素的废料,而且还可能用来发电,制成生物电池。
这种具有异常功能的细菌名为减硫性土壤类细菌。通过破译与分析细菌的基因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细菌内的基因可使它们将很多不同的金属和放射性元素从地下水中沉淀出来,并将放射性元素转化成便于分离的固体。这些放射性元素包括铀、锝和铬。科学家认为,该细菌这一功能可以用来清除核废料与清洁环境,防止上述放射性元素流入水井或河流,从而污染饮用水源和自然环境。与此同时,美国能源部的科学家说,这种细菌还可以控制金属的电子运动,因此可作为生物电池的构成部分,用来发展生物能源。
科研人员初步解释了这种细菌功能的作用原理。他们认为,这种细菌内有约100个基因,似乎可以产生某种类型的蛋白质,协助把金属中的电子“移来移去”,这相当于金属离子的还原过程,也就是说,把电子送到带正电荷的金属原子那里,这样便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物质,也就非常容易地被分离出来。同时,在这个所谓“还原”过程中,一小部分的电能释放出来。一些专家因此称,这些细菌具有可以用来发电的潜能。
据介绍,马萨诸塞州大学科研人员是在美国奥克拉何马州的一些泥土样本中找到这种细菌的。目前,科研人员还在继续研究,以进一步确认这种细菌的作用原理。                     (摘自《新华文摘》2004年第3期)
3. 以下关于减硫性土壤类细菌的异常功能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细菌通过破译与分析放射性元素的基因组来清洁环境。
B.这种细菌通过产生某种类型的蛋白质来“移动”金属中的电子。
C.这种细菌通过将放射性元素转化成便于分离的固体来实现自己的发电功能。
D.这种细菌通过使放射性元素转化成不溶于水的物质来实现自己的清洁功能。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铀、锝、铬三种放射性元素是目前污染水源和自然环境的罪魁祸首。
B.分析基因组有助于研究生物功能的作用机理。
C.生物能源可能成为人类社会今后使用的一种能源类型。
D.地下水中常常含有一些不同的金属和放射性元素。
三、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甲文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1]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2],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 [1]媒蘖(nie):酝酿之意,喻构陷诬害,酿成其罪。[2]弮(quān):弩弓
乙文
    或曰: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且死而不朽矣,何流言之所及哉!呜呼!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 (白居易《汉将李陵论》)
5.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提步卒不满五千             提:率领
B.抑数万之师                 抑:遏止
C.遽加厚诛                   诛:诛杀
D.设使陵不苟其生             苟:苟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  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B.①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②不出,火且尽
C.①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           ②是以后世无传焉
D.①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       ②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7.对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司马迁和白居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李陵战功显赫,投降乃不得已;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当死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不可原谅。
B.司马迁认为大臣们不应落井下石,极力为李陵辩护;白居易则认为不能以小人的流言来掩盖李陵实质性的错误。
C.司马迁认为李陵虽败,但他的战功显赫;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如果能在失败之后以死继之,那么战功就无人能比。
D.司马迁说“诚可痛也”,痛的是李陵不幸而兵败;白居易说“惜哉”,惜的是李陵兵败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
第Ⅱ卷(共129分)
四、(32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把划横线的文字翻译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回答问题。(10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                             


展开余下试题(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2分)                                  
(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4)此文段体现了孟子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9、古诗鉴赏(6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末怀李白①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②。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①天末:天尽头。这里指夜郎。当时(757年)李白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不知,因赋诗怀念老友。
②过:经过。此句说山林鬼怪喜欢有人经过成为它们的食物。
(1)首句以“凉风”开头,作用是什么?前四句怎样具体表现怀念李白的殷切情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一联的深刻含意是什么?有什么普遍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赞美屈原的品德,与“出污泥而不染”的比喻相似的两句是:    ①               ②              
(2)信而见疑,            ,能无怨乎?(《屈原列传》•司马迁)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方正之不容也,
11、名著阅读(10分)【 (1)(2)题必做,共4分。(3)(4)题6分任选一题】
(1)《三国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运用不同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以及运用夸张、对比、烘托等多种表达技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不少人物形象甚至取代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如几百年来,曹操、诸葛亮等人物成为     和        的代名词。再如,在第七十五回中“关云长刮骨疗伤”,写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用环境烘托、细节描写的手法塑造出关羽           的性格。又如“空城计”让读者为之捏一把汗,表现了孔明的              性格。   
(2)“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是《宝玉挨打》中            说的句话。虽寥寥数语,但却透露出说话人             性格特点。
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这又是《宝玉挨打》中
          说的句话。表现出说话人             的特点。
(3)请简述加西莫多最打动你心灵的一个场面。(100字左右)
(4)《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试着举小说中的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100字左右)
五、(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要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并没有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我想寿星老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得了一个聪明的脑。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睡一觉也许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悬殊甚远.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藏之深山传之密室,各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而得。由于它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视了它的价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记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的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    力量。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只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捶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者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选自《我的人生笔记》)
12.文章为什么说阅读“有些像睡”?  (2分)
    答:                                                            
13.文章说“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又说“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进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这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5分)
答:                                                          
14.结合全文内容看,读书有什么要旨?请你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5.文章认为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有人认为阅读不是一种孤独,请你从两个方面为后一种观点阐述理由。(4分)
答:                                                             
六.语言表达(10分)
16.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2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溪头的越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撒向扁舟,撒向村落,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依次填入的序号是                            
17.阅读下面语料,根据文意理清语脉,在横线上续写简明扼要、自然连贯的收束语。(4分)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将人的音容相貌与其性情自然地联系起来,观其颜,推其情。比如国人大多喜欢京剧,尤爱那精妙绝伦的脸谱,你看“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黑脸的包公,白脸的曹操,一张张脸谱美佳佳。”生旦净丑,善恶忠奸,文官武将,身份性格,一出场一亮相,你就可以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此看来,在京剧传统艺术中,                                                           。
答:                       &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集美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