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83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37]
禄劝一中高一语文期中测试试题
  禄劝一中高一语文期中测试试题(教师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C )
A 百舸(gē)  粗糙(cāo)  屏(bǐn)息   逊(xùn)色    脉脉(mò)含情
B 静谧(mì)  袅娜(nà)  颤(zhàn)动   酣(hān)眠   亘(gēng)古不变
C翌(yì)日  恪(kè)守   期(jī)年    倩(qiàn)影    亭亭(tíng)玉立
D霉菌(jùn)  诅(zǔ)咒  霎(shà)时   荒芜(wú)    相形见绌(zhuō)
2、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竞争  背叛  截然不同  各书己见        B枯燥  布署  虚无缥缈  郑重其事 
C陷井  剪辑  优胜劣汰  雄伟壮丽        D蔓延  提纲  庸人自扰  千锤百炼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 
A  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富强、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梦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心积虑,死而后已。 
B  他对这一切不以为然,把他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抺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C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D  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 
A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比往年大幅度增长。 
B 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 
C政协提案在网上征集民意,进而以民意为基础进行重点督办,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和民意内容的制度创新。 
D贾平凹的长篇力作《秦腔》敏锐地捕捉到社会转型期间农村巨变中的时代情绪,是对正在消逝的乡村的一曲挽歌。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1)从这一意义上看,我们_______不能说云南纳西族人保存至今的东巴文字没有价值,但这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系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却难以发挥更大的影响。 
(2)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_______群体关系,运用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感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3)但是在场有一个人对孩子们打架事件的_______非常过度,这就使事件有了另外一个高潮,一个戏剧性的高潮。 
A  固然  调整  反映     B 固然  协调  反应 
C  当然  协调  反映     D 当然  调整  反应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浏览完整试题B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C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D 近几年,我国发生了一些史无前例的重大变化——综合国力明显跃升;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利益进一步趋向多元化。
二、课内文言文知识(6分每题3分)
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愿为市鞍马
C 能谤讥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执其手而与之谋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8、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蒋)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③,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日:“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日:“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母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问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曰:“母有忧乎?”日:“然。”“然则何以解忧?” 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 节选自《鸣机夜课图记》)
注:①四子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②波磔(zhé):字的笔画。波,撇;磔,捺。③夏楚:古代学校体罚用具。夏(jiá),通“木贾”,即木贾木。楚,荆条。
9.选出下面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D  )
A.轧轧相间(夹杂)                         B.旋复持儿(不久)
C.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戏耍)               D.病少差矣(减少痛苦)
10.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常用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B.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C.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D.儿能背诵所读书 
11.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蒋母教子苦心的一组是(  C )
  ①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 
  ②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
  ③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    
④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
⑤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   
⑥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A.蒋母虽然没有文化,不懂教子的方法,但她对儿子却能严格要求,勤于督促,堪称教子典范。
B.母教子,尽管近乎苛刻,却处处体现母爱精神,可谓爱之愈深,教之愈严。
C.儿子诵读诗书,竟能治愈母亲的病,真是其事近虚,其情近实。
D.蒋氏母子相依为命,不顾贫困疾病,母鸣机,子夜课,刻苦精神十分感人。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苦于我太小,不会拿笔,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我外祖父家素来不富裕,经历了几年的灾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那时候我和年幼的仆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母亲精于纺织刺绣,她所做的绣件、织成品,叫年幼的仆役带到市场上去卖,人们总是抢着要买。所以我和年幼仆役从来衣冠整洁,不破不烂。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是不快活。”“那末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


展开余下试题第Ⅱ卷(114分)
四、19分
13.翻译下列文言文(每题4分,共8分)
(1)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况人臣乎?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每题3分,共6分)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明确: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15.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5分,任选五题)
(1)携来百侣曾游。                    。
(2)胜似春光,                        。
(3)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                        
(4)她飘过,像梦一般地,                                。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6)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五、(22分)
阅读散文,回答16—19题。
小 心 落 叶
唐元峰
(1)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2)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而上一场雪仿佛是上个星期下的吧?     
(3)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4)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我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5)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翠如水。我倘佯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6)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又是怎样感染着蛙鸣和虫唱。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
(7)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了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里所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
(8)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如树木来得灵透。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树木比做兄长,他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低语,和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无比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9)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它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它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悠远的白云;还是嘈杂的市井,被践踏过千百次的小径?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之后,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叩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无穷绝的枯荣?     
(10)小心落叶。
(11)这充满着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12)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若你投以生命的关注,那么,你就会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一股震颤就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得比你从容,比你超脱,也比你奔放。面对这小小的一片落叶,你的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
(13)可否?让我在岁岁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块木牌:
(14)小心落叶。
16.(1)在第(5)段中,“无知和错误”指的是什么?(3分)
答: 不懂岁月无情,不知珍惜青春。
(2)第(8)段中作者提到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说明树木是有灵性的,肯定人类从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引出下文对落叶的感悟。
17.(1)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小心”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1)关注思考                                                                                        
(2)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请分别说明。(6分)
答:(2)第一次提到是借俄国诗人之口,引出对落业的思考;第二次意在收束上文的“深思”,引出下文的议论抒情;第三次收束全文,与题目及前文呼应,并表达对读者真诚的期望。
18.作者从“落叶”中感悟到了什么?(4分)
答:树木有灵;时光易逝;对生命的从容、超脱与包容。 
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E  )(4分)
A.第(2)段叙写我们日常匆忙劳碌、以至忽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生活状态,使下文“小心落叶”的提醒具有了现实意义。
B.第(9)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C.结尾部分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直抒胸臆,具体细致地表明了对落叶的喜爱、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期望。


展开余下试题D.面对落叶,作者反思了自己生命的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E.树叶飘落,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与人生暮年相似。作者运用了人人熟悉的落叶作类比,把抽象的人生思考表现得形象易懂。
六、语言知识及运用(13分)
20.根据下列所给信息,加以综合整理,用一句话给“社会保障”下个恰当的定义。(4分)
①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②它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保险基金。
③它的对象是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事业中断而失去收入来源的劳动者。
④它通过社会对这样的劳动者给予物质帮助和补偿。
 答:社会保障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在事业中断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社会给予物质帮助和补偿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后的句子一定是单句。答案如略有变化,只要意思明确,语句通顺,即可给分)                                                               
21.阅读下面的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4分)
记者近日从深圳南山区教育局获悉,该区海湾小学在上学期期末的学生评比中,用一系列的个性化评比取代了沿袭多年的“三好学生”评比制度,就连学生有良好习惯、身体健康和实践创新也能获奖。
据介绍,新的评比制度分为思想品德、学习、体育健康、综合能力四大方面。在评比大会上,学生们都很高兴,都会用发现和欣赏的眼光不断发掘出同学身上的优点。获奖的学生不再是寥寥无几的三五个“三好学生”,而是一大批品行好、进步大、身体棒、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答:深圳一小学取消“三好”评比制度。(个性化评比取代“三好”评比制)
22.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5分)
(1)一语文老师出了一上联:“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请你帮他对出下联:
答: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2)我们想为我们学校的图书室作副对联,上联已有:“藏书楼上白花艳”请你对出下联:  阅览室中四季春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以“青春的旋律”为话题,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青春,是多么美丽的字眼!中学生正处在充满青春活力、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黄金时代,多么富有激情与魅力!但是,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放射出英雄的火光;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向辉煌壮丽的未来。 (220.163.81.21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禄劝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