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职高试题

阅读:1319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职高试题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9]
淮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学分认定补考试卷
  淮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学分认定补考试卷
命题人 杨奇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30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瞭望(liào)      忧悒(yì)     蓊郁(wěng)     气氛(fèn)
B、追溯(sù)      独处(chǔ)    肴馔(zhuàn)     惆怅(chàng)
C、蜿蜒(wān)     嬉戏(xī)     蠕动(rú)        给予(jǐ)
D、卓越(zhuó)     百舸(gě)    摇曳(yè)        驯服(xùn)
   ⒉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湍急     怀揣    磕绊    搅绊
 B、饿桴     蜉蝣    嫉妒    愤世嫉俗
C、黯淡     黯然    艾蒿    竹篙
D、曙光     署假    潦草    缭绕
   ⒊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张总工程师在极端困难的    下,也没有放弃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
②从他那斯文的气质和文雅的谈吐中,不难判断他是一个知识    的人。
③王局长只是随便地在下级送来的文件上画了个圈,并未写任何     。
A、境遇         渊博        评语
B、处境         广博        评语
C、境遇         广博        批语
D、处境         渊博        批语
   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不济,而应当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去耕耘。
B、2005年10月17日凌晨,神六飞船顺利返回,两名宇航员走出返回舱,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C、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
D、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⒌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B、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C、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容易翻译得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浏览完整试题D、现代文化,无论是其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方面,都必须以传统作为根基,才能深沉,才能有底蕴,才能生生不息。
  ⒍下列文学常识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永州八记》之首篇。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有《苏东坡集》。
C、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学不可以已”是他的《师说》中的名句。
D、郁达夫的《江南冬景》,重点写江浙一带冬天的明朗、晴和、充满生机,体现了他的散文美学特征。
二、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选段,完成7~10题。(20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⒎下列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自言本是京城女。
  ⒏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高下之势        其曲中规 
B、觉而起,起而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故为之文以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⒐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柳宗元)物我两忘、出世超尘的句子是(   )
A、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⒑题目不称《西山宴游记》而称《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像山那样思考》文段,完成11-14题(20分)
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补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正在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似乎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是启示在荒野。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⒒“牛群也是如此”中“此”指代什么?“正因为如此”中“此”指代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⒓最后一段“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 中的“这”指代的意义相同吗?请说出“这”指代的内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⒔选文末段末句的含义是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⒕这三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30分)
⒖翻译下列句子。(6分+4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⒗阅读下面一首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作者通过描绘这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⒘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12分)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⑵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展开余下试题18.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短句,使意思表达更为清楚。(4分)
就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的羊群在那长满了青草、翠色欲流、线条显得那样柔美的小丘上缓缓地走动着。
答:                                                                                    
五、作文(60分)
19.请以“感情”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考试答题纸
Ⅰ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题号 6 7 8 9
答案
Ⅱ非选择题
10.本文题目不称《西山宴游记》而称《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因是什么?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牛群也是如此”中“此”指代什么?“正因为如此”中“此”指代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最后一段中的两个“这”指代的意义相同吗?请说出“这”指代的内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选文末段末句的含义是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这三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 这首小令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通过描绘这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12分)
(1)           ,            
    (2)           ,            
    (3)           ,            
    (4)“           ,            ”
18. 把长句改成几个短句,使意思表达更为清楚。(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50分)
参考答案:
Ⅰ选择题
1.A    2.C    3.D    4.D    5.D
6.C    7.D    8.A    9.B
Ⅱ非选择题
   10.“始得”意思是开始发现,得知。作者这样拟题,是为了突出西山之美,西山宴游之乐,因为游了西山,以往的登山临水之游都不值一提,只有游了西山才算真正开始了山水之游,而这一次开始认识了西山真正面目,领略了西山的佳处。
   11.第一个“此”指狼的消失导致鹿群的数目增加而使草场受到严重损害,第二个“此”指牧牛人杀死狼,不知像山那样思考。
   12.一样,指人类用自己的奋斗换来了和平,但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13.由于狼的消失导致鹿的增加,从而使大山伤痕累累。维护生态环境这也是山的愿望,但人类却为了短期利益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人类悲哀之所在。
   14.层层递进,先写对狼的消失,鹿的增多导致后果的直接认识,以此推测到牧牛人杀死狼,再联想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长远的危险”,从而得出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发人深省。
   15.(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尘土,向下和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的。
      (3)它能使得深渊中的蛟龙舞动,使得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16.(1)创造了一种苍凉、萧索的意境。
      (2)抒发了旅人寂寞悲凉(孤寂凄楚)的心情和思乡愁绪。
   17.(1)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8.羊群在小丘上缓缓地走动着,就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那小丘长满了青草,翠色欲流,它的线条显得那么柔美。
五、作文(略) (222.45.69.212)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职高试题
相关:关于“淮海高级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