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6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 田晓燕
考试时间:2007-11-8
全卷共150分,150分钟完成,答案全部写在后面专备的答题卷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袅娜niǎonuó   参差cēncī  渺茫miǎo     宁谧mì
B.坍圮tānpǐ     蝉蜕tuì     熨帖yù       拜谒yè
C.寥廓liáokuò   隽永jùn    浮藻zǎo      笙箫shēng
D.佝偻gōulóu    做窠kē     踟蹰chíchú   枯槁gǎo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朦胧  漫溯  虚无缥渺  欢呼雀跃   B.漪沦  渲泄   剩菜残羹   一筹莫展
C.霎时  恪守  蓊蓊郁郁  声名狼藉   D.蓑笠  膏腴   游目聘怀   迥然不同   
3.对下列加点词语或加线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方遒(强劲有力)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跫音(脚步声)  妖童媛女(打扮妖里妖气)
B.眉黛(青黑色的颜料) 安谧(宁静)
隽永(指诗文等意味深长) 微不足道(微小得不值一提)
C.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吾其还也(助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忌不自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句)
D.少益耆食(通“嗜”,喜爱) 敢以烦执事(对别人的尊称)
图穷匕见(喻事情到结尾时,真相全显现出来)微独赵(不仅,不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括号里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a)。废墟是课本,(b);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c)。(d)。
(1)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2)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明天和后天
(3)让我们把一门历史读成地理
(4)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
(5)因此,废墟是手段
(6)因此,营造是手段
(7)废墟是退化的长链
(8)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A.a(1)b(3)c(5)d(7)   B.a(1)b(4)c(5)d(8)  
C.a(2)b(4)c(5)d(7)   D.a(2)b(4)c(5)d(8)
5.下面是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内在结构上是循着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这一顺序安排的,是一个圆形结构。
B.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纪传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和编年体的《战国策》。
C.徐志摩,笔名云中鹤,是新月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其诗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
D.普希金,俄罗斯文学的奠基者,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叶甫盖尼•奥涅金》属用诗歌形式写成的小说。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首先,浅易文言文应当是文言文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类著作中所采用的古白话。大家知道,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另一个是古白话。所谓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如韩愈、柳宗元之类文人仿古作品中的语言;这种语言形式是我国古代典籍文献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言形式,它不仅显然不同于现代汉语,即使与秦汉以后的历代口语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所谓古白话,是指魏晋南北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口头语言;这种语言形式主要用于民间文学与笔记语录等部分作品中,虽然由于我们目前的研究不够深入,对于其间的部分词语理解还不很透彻,但从总体面貌上看,它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较小,读来较易理解,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文言与古白话两个系统无论在词语、语法还是整体风格等方面都有较为显著的差别,前者距离现代汉语远而后者距离现代汉语近。浅易的文言文应当是前者之中的浅易者,而不属于后者的范畴。


浏览完整试题6.对于“浅易文言文”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浅易文言文”一种是介于文言文与古白话之间的具有过渡性质的语言形式。
B.“浅易文言文”形成于文言基础之上,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但与秦汉以后的历代口语很接近。
C.“浅易文言文”与古白话在词汇、语法和整体风格方面已没有显著差别。
D.“浅易文言文”属于我国古代书面语言形式。
7.文言和古白话是古代书面语言的两个系统,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是文言,韩愈、柳宗元之类文人仿古作品的语言也是文言。
B.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口头语言是古白话。
C.文言是典籍文献使用的基本的书面语言形式,与秦汉以后的历代口语有很大不同。
D.古白话距离现代汉语近,是其直接来源。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判断是不是“浅易文言文”,抓住作品产生的年代即可。
B.古白话是口头语言,主要用于民间文学和笔记语录等部分作品中,较难产生大的影响。
C.作者在区分文言和古白话时,着眼于两者词汇、语法和整体风格差别和距离现代汉语的远近。
D.现代汉语也分书面语和口头语,其渊源就是文言和古白话。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2题。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师二三子夫妇以蕃         蕃:繁殖人口
B.公与之饩                   饩:口粮。
C.纳宦其子                   纳:交纳
D.公与之母                   母:乳母
10.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令壮者无取老妇
B.将免者以告
C.将帅二三子以蕃
D.请姑无庸战。
11.对“四方①之民归②之,若水③之归下也”中“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①的            ②他            ③无实义
B.   ①的            ②的            ③无实义
C.   ①无实义        ②无实义        ③的 
D.   ①的            ②无实义        ③他
1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勾践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人们早婚早育,以增加越国人口,从而积蓄国力。
B.勾践以免去徭役的方式,激励人们为国尽忠,其中对长子和次子为国事而死制定了不同的奖励标准。
C.勾践还令官府收养那些孤苦无依靠和有病、贫穷的人,使他们能够安乐地生活。
D.勾践亲自耕种,自食其力,让其夫人动手织布,以解决穿衣问题,真可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四、(24分)
13.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6分)
齐景公出猎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1)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3分)
(2)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媚态观音
孙静轩
厌倦了千年不变的钟鼓之声
              和那千篇一律的佛法经文
法规虽严,却关不住一片情思
 你赤着双脚,跨出了天堂的大门
你侧身于神与人之间
              大胆地穿一件透明的纱裙
              你扭动着窈窕的身段
              似乎要翩翩起舞
              突然,又陷于神秘的沉默
              你羞涩地微笑着
凝视着朦朦胧胧的凡尘


展开余下试题为了这叛逆的婀娜媚态
  你全不顾背后怒目而视的护法之神
注:媚态观音 是四川大足石窟中的一座石雕。
(1)“媚态观音”中的“媚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2)诗中的观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答:
15.补写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2分)
(1)明日,徐公来,(  ),(  );(  ),(  )。(2分)
(2)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分)
(3)怅寥廓,(  ),(  )?(2分)
(4)跫音不响,(  )/(  )(2分)
(5)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  ),(  )。(3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夜雨诗意(节选)
余秋雨
    ①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他们都没有住久,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沛。
  ②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
  ③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
    ④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要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认不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
⑤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因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园林一般的规整。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捷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原始创造力的自然发展。
⑥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绵延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
16.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第①段中“富有的雅士”与文章题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文章要从“富有的雅士”说起?(3分)
答:
(2)第③段中的“领受”与“感悟”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答:
17.第④段中“美学上的麻烦”应如何理解?请加以解释。本段的哪两个字是作者强调的“诗意”所产生的关键?(4分)
答:                       
18.在文章第⑤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请简述。(4分)
答:
19.有人认为,“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4分)
答:
六、(12分)                                                                                                     
20.为使语段简明顺畅,下面划线处必须删掉或替换的是(只写序号)(4分)                      
2007~2008学年度,我校将扩大招生人数①,由原来的53个教学班级②增加到③65个。由于我校的教室本已十分④严重⑤不足,因此急需新建教室。现在,虽然我们已多方进行⑥筹措,但经费问题仍然难以解决。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眼下的⑦燃眉之急⑧呢?
答:
21.把下面两句话改写成一个单句。注意: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在变动和进步中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这些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
答:
22.根据设定的情景和规定的人物身份,完成题目。(5分)
小明的奶奶患了高血压,心里比较紧张。医院给她配了一瓶降血压的药,标签上注有:5mg100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mg,一日三次,待血压明显下降后改为一日一次。
请你为小明设计一段话,既告诉奶奶如何吃药,又能消除奶奶的紧张心理。注意条理清楚,用语得体,表达准确。
答:
七、(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的航程中,只有不断确立正确的参照点,才能在生命的航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古人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但爱因斯坦的父亲对他说:“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那么,你的镜子是什么?你是否用自己作镜子,天天审视和映照自己呢?请以“镜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C (“隽永”“隽”读“juàn”)2.C (A“缥缈”或“飘渺”B“渲泄”应为“宣泄”D“游目聘怀”应为“游目骋怀”)3.A(妖:艳丽)4.B(语意连贯,前后对应)5.B(《左传》属编年体,《战国策》属国别体)


展开余下试题6.D(第一句明确“浅易的文言文应当是文言文中的一个部分”,两者是种属关系,所以A错;文言“与秦汉以后的历代口语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浅易文言文属于文言文,所以B错;古白话“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较小”,而“文言与古白话两个系统无论在词语、语法还是整体风格等方面都有较为显著的差别”“前者距离现代汉语远而后者距离现代汉语近”,所以C错。)7.B (少了“以北方话为基础”,表述不完整。)8.C (A只抓住一点;B文中无此表达;D无此根据,“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因此古白话是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直接来源。)
9.C(纳:供养)10.D(A取-娶B 免-娩C帅-率)11.A 12.D(A“早婚早育”理解错;B“为国事而死”错;C“收养”对象错) 
13.(1)今天我出外打猎,上山的时候见到了老虎,下沼泽的时候见到了蛇,这大概是(人们)所说的不吉祥(的征兆)吧?(3分。得分点:“出猎”“殆”和句意)    (2)到了虎窝看见老虎,到了蛇穴看见蛇,为什么是不吉祥的(征兆)呢!(3分。得分点:“如”“曷”和句意)
14.(1)穿一件透明的纱裙,扭动窈窕的身段,羞涩地微笑。(3分)(2)充满丰富情感,追求表现自己的人性和真情。(3分  只答“叛逆”给2分)
15.(1)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3)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4)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5)只在小路一旁 漏着几段空隙 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第一小题共2分,多、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后四小题正常评分)
16.(1)“富有的雅士”无法真正欣赏夜雨诗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话题,并暗示对诗意的领悟不以物质上的富有为基础。(3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2)不能。作者认为,美国教授从夜雨中感受的是轻松和潇洒,而作者获得的是对诗意和哲理的深刻领悟。(3分。判断1分,“领受”和“感悟”的理解各1分)17.“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疑问)。艰难。(4分。一问2分)18.人在与自然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松快愉悦的美;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4分。一种美2分)19.不同意。因为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仍然会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4分。判断1分,分析3分)
20.①,②,④或⑤,⑥(4分。对一个给1分)21.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世界,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的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3分。如答“世界是在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的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中天天变动、进步的”,给1分)22.答案示例:奶奶,您不要多虑,医生说只要您按时吃药,一天三次,一次一片,吃一段时间后血压就自然会降下来;到那时每天只吃一次药,一次一片。我相信,您一定会健康长寿的。(5分。“如何吃药”2分,“消除奶奶的紧张心理”1分,“得体”1分,“清楚”“准确”1分)23.() (58.19.198.7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十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