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34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4]
九年级语文(上)12月月考试题
双古中学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磐(pán)石 赎(shú)罪 毛骨悚然(sǒng)
B、蹂躏(lìn) 矜持(jīn) 难辞其咎(jiòu)
C、斑斓(lán) 阔绰(chuò) 揠苗助长(yàn)
D、秀颀(qì) 参差(cēn cī) 坦荡如砥(dī)
2、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具匠心:别人具有巧妙的构思。
B、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C、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揠:拔。
D、令人发指:叫人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
3、下边句序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②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
③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
④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
⑤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底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
A、④③②①⑤ B、①②③④⑤ C、④③②⑤① D、④③⑤②①
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筝》《孔乙己》《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
B、《过零丁洋》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王安石。
C、《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
D、人们常常引用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品质。
5、按照句意连贯的要求,为横线处选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___;多一些和谐与温暖,___;多一些真诚与团结,___。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7题。
新病毒
今天,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发现”人类。仅从1994年以来,已有30多种新病毒现象,像埃博拉出血热、F和G型肝炎、安第斯病毒、法基病毒、比利多病毒、白水旱谷病毒等已令医学界一筹莫展。去年夏天,西尼罗河病毒首次出现在西半球,而且就在纽约。
浏览完整试题
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人类对于病毒无异于一顿越来越丰盛的“午餐”。1899年时,地球上只有15亿人口,今天已突破60亿。在自然界,当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时,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没有理由认为,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
此外,是令人心悸的生物武器。20世纪见证了人类基于原子物理理论而发明的伟大武器;21世纪将见证人类基于DNA和基因密码理论而发明的伟大武器。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曾运用最基本的基因工程技术制造了可抵抗一切传统药物的黑死病系列病毒,并将这种病毒装入导弹弹头,直指美国本土。随着生物技术日臻完善,人类将解开越来越多的基因密码,生物学家们也将学会怎样混合不同病毒的基因,从而制造出致命的非天然的病毒系列。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细菌,它被称作“能够抵御辐射的恶魔细菌”。这种细菌在受到伽玛射线的“轰击”后依然故我,同样剂量的射线是人体承受量的数千倍,而且这种“轰击”足以粉碎玻璃。科学家们在南极纯洁的冰山里发现了这种恶魔细菌的“死孢子”,它们已被紫外线灼烤了百年。这些孢子被放入营养液后,它们的DNA发生重组,从而再次大量繁殖。如果科学家们成功地将恶魔细菌植入炭疽杆菌,其结果将是产生一种谁也无法消灭的新病毒。
不过我们还是平安度过了20世纪,突飞猛进的经济和科技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同样的局面也可能出现在21世纪。我们对付疾病的手段层出不穷,但我们还得踏踏实实地与细菌作斗争。
—选自《青年博览》2003年珍藏本
6、对“人类对于病毒无异于一顿越来越丰盛的午餐”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界的病毒在不断地增多,越来越容易侵入。
B、世界上受病毒危害的人数越来越多。
C、地球上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
D、人类越来越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密码的破译,人类将不断地制造出新的病毒。
B、21世纪人类将运用DNA和基因密码理论,制造出各种生化武器。
C、虽然新病毒在不断威胁着人类,但21世纪我们也一定会是平安的、快乐的。
D、新病毒不断出现,对付病毒的方法也将会层出为穷。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②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④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⑥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⑦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⑧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舍身而取义 义:正义,大义,仁义
B,故患有所不避 患:祸患,灾难
C,行道之人弗受 行道之人:路上的行人
D,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仁义羞恶的心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第②句,可以概括为“舍生取义”。
B,第一自然段可以分三层:①②∥④⑤⑥⑦⑧∥⑨(一层,以设喻提出论点;二层,从正反两面阐发、申述观点;三层,得出人人有向善之心的结论。)
C,第二、第三段都是从反面用事实证明义重于生、利重于义的观点。
D,课文的末段还用了对比论证与排比论证的方法。
10、以下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第一段中⑧句是对①-⑦句的小结。
B,本文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比生命更重要,人应保持本心。
C,第三段认为那种不顾礼仪,只求私利的行为是可耻的。
D,“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就“不辨礼仪而受万钟”。
第Ⅱ卷(90分)
四、(12分)
11、把下面的古诗文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12—13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展开余下试题
12、解释下列词语(2分)
①把酒: 。
②婵娟: 。
13、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上阙写词人把酒望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月圆并不一定人就能团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情意的互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4、按要求默写填空。①—②题任选一题做,③—⑤题必做,4分。
①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描绘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的诗句是:气蒸云梦泽, 。
②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比喻人们无路可走之时,经过一番周折和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的诗句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冥》)
④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最美的景色是心情
那日和友人一块去庐山游玩。庐山有一景点名曰三叠泉。那是庐山胜景之一。当地人有言: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可见是极有看头。
几个人结伴由导游领着从五老峰下来。那导游先生坐在一凉亭处便不肯走了,说,去三叠泉来回十四华里,只有一条山道可走。想看三叠泉,要再登四千级台阶。然后挥挥手:你们去吧。
我当时就傻眼了:四千级台阶!刚才爬了一趟五老峰力气已快消耗尽了,再爬四千级台阶?我仰天长叹,脸上显出无力回天的神情。友人却不管,径自往前赶了。
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落在了后头。
独自歇歇停停地走着。却发现去往三叠泉路上的景色十分的秀美。极目远眺,茫茫云海疏淡出山的轮廓,宛若瑶池仙境。近处青山如黛,绿树成荫。人在山谷里走着,早把一个夏天抛在了脑后。只当是走进了一个清凉幽静的世界。特别是山涧里哗哗作响的流泉,迂回曲折地从一块块突兀迭起形态各异的山石间流过,时而安详,时而暴戾,时而如暖流涌动,时而如决堤狂潮,让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奇美造化惊叹不已,驻足流连。
我真是沉醉其间,乐而忘返了。心里哪还有什么三叠泉。
独坐在山石上,我可以悠闲成山;涉足于清涧中,我可以明丽如水;牵一片白云走动,我便是天上的仙人,这才是旅游的心情呵!①这旅游的兴致,哪里用得着刻意去装出来?
突然觉得,游山戏水者若是你的心沉醉其中,那真是应了那句“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明明置身山水之中,怎可只有三叠泉才让你陶醉?
一片云在飘。有人说是风动,有人说是云动。其实那是你的心在动。
最美的景色是人的心情呵!
坐在一块状如卧龟的石头上小憩。头上是触手可及的天,前方是聚聚散散的云,两边兀立的是青山,拂面而过的是清风,耳边轰然作响的是流泉。②这等景致你说应该叫什么呢?如果愿意,可不可以把它叫做“戏水崖”?
这样想着,我的心就如三月里翩跹的彩蝶了。再看那些行色匆匆忙着去看三叠泉的旅客,心里就不免生出几分感慨:身边这么好的景色顾不得欣赏,却疲于奔命般认定一个三叠泉 。 ③旅游难道是在履行一种职责吗?
接近黄昏时分,我的那些朋友满脸倦容地回来了。一个个累得东倒西歪,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④哪里还找得出旅游的那份浪漫和闲适?这时我便知道:与我的朋友相比,我少看了一个三叠泉,但留在我心里的那个秀美的庐山却是完整的了。
15、作者游三叠泉,提到友人,请根据文章,说说“友人”是怎样的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 16、作者在文章结尾说:“留在我心里的那个秀美的庐山却是完整的”,请根据文章,说说这句话的寓意(3分)
17、作者游三叠泉,心态有什么变化?这次旅游使作者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请根据文章,分条说明(4分)
①心态变化:
展开余下试题
②人生哲理:
18、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本文开头引言“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未到三叠泉,三叠泉的美景便宛在眼前,作者游三叠泉的迫切心情已跃然纸上。
B、作者听说到三叠泉有四十华里,还要再登四千级台阶,就傻眼了,为后文的心情变化和人生的感悟作了巧妙的铺垫。
C、文章第六段写庐山秀美的景色,茫茫的云海,清晰的山形,哗哗的流泉,由近及远,观察细腻,在绘声绘色中,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坐在三叠泉边一块状如卧龟的石头上,看着触手可及的云彩,听着轰然作响的流泉,作者的心情就如三月里翩跹的彩蝶了。
E、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记游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心情的变化和人生感悟的升华,融情于景,融理开事。
19、横线上的四个问句中不是反问的一句是 ( )(2分)。
六、(10分)
20、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方法,从“大树”、“鲜花”、“果实”中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续写,与前面一组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2分)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21、在空格内为下面的短文写一个能概括其核心内容的标题不得超过12字。(2分)
2004年6月3日,雅典奥运会圣火离开雅典,正式开始为期35天的环球之旅。在雅典国际机场举行的火炬交接仪式上,雅典奥组委主席扎斯卡拉基表示,本次奥运圣火的环球传递活动将首次穿越五大洲,经过27个国家的33个城市。同时火炬将首次到达非洲和拉丁美洲,并且途经每一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
22、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语病,请按要求答题(6分)
4月21日,是我们学校艺术节文艺汇演的日子。上午,阴天,好凉爽啊!下午,晴空万里,①蔚蓝的天幕上缀着几块五彩斑谰的白云,白天的时间的脚步怎么走得那么慢!②晚上19点的时刻终于跚跚来到。③当来自一个高二年级的节目主持人走向前台的时候,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演出活动在学校音乐专业组合唱团的大合唱《祖国啊,母亲》的歌声中拉开帷幕,接着,④高初中各修业年级表演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演出正酣时,⑤阵阵电闪雷鸣,宣告了演出的中止。
A、语序不当的是(填序号) ,应改为 。
B、重复、累赘的是(填序号) ,应改为 &
上一篇: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下一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拔尖练习(泰兴市胡庄初中)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九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