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70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0]
安徽桐城八中2007/2008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卷
  2007/2008桐城八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卷  Ⅰ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巨擘(bò)      殷(yān)红    标识(shí) 旌(jīng)旗蔽日
  B.吮(shǔn)吸    惩(chéng)罚   恫吓(hè) 应(yīng)运而生
  C.粗犷(guǎng)   角(jué)色    铜臭(xiù)  酩酊(dǐng)大醉
  D.木讷(nè)      内疚(jiū)   胴(dòng)体 命运多舛(chu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禀赋    胁从    返朴归真    胜不骄,败不馁
B.谐谑    强弩    甚嚣尘上    黄钟毁弃,瓦斧雷鸣
C.潸然    樊篱    蔚然成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小憩    震慑    莫衷一事    慌慌不可终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东地区对于能源短缺的欧盟来讲战略意义非同小可,所以欧盟长期以来担任以巴调解人和巴方资助人的角色。
B.邹韬奋在《二十年来的经历》中说:“我不能掠人之美,《生活》周刊并不是由我创办的。” 
C.在今天举行的卫生部首次“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上,平价医院成为记者们从一而终的问题。
D.虽然出师不利,但我还是相信“经一事,长一智”。通过总结经验,改进不足。那么前一次失败就是下一次成功的开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B.联合国官员说,中国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今后还会有更多人成为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
    C.当上海的城市地图不断修订甚至达到每周均出新版时,它所显示的意义也就不言自明——这座城市的变化太快太大。
    D.近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有识之士惊叹,中国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9分)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浏览完整试题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宣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王安石有一首诗:杨柳呜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5.什么是“意境”?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五种境界的一种“艺术境界”。
  B.在艺术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这种“灵境”就是“意境”。
  C.“意境”是“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在客观环境之外,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
   D.“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就是“意境”。
6. 据“意境”的概念,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龚定庵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随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B.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讲究“实中求虚”,“虚而为实”,即意境。
 C.恽南田《题洁庵图》说:“谛视其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的四时之外。”追求“灵想之所独辟”即意境。
 D.《采草药》中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其目的实在说明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
7.阅读全文,找出属于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的一项 (    )
A.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可见,“心灵”意境显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B.化实景为虚景有实景才能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可知,实景是意境创现的最首要条件。
C.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才能为人类增加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新境,因此,“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D.情和景交融互渗,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习题。(12分)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乃问于太师、少师,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太师曰:“王子,天笃下灾亡殷国。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①,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遂行。
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乃作《麦黍之诗》以歌咏之。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太史公曰:“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史记•宋微子世家》)
[注]①泆(yì):放纵。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笃下灾亡殷国                 笃:沉重,重重
B.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御:控制,据为己有
C.刳视其心                       刳:剖开
D.过故殷虚                       虚:虚无,空虚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乃问于太师、少师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①箕子者,纣亲戚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是何能为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①殷有三仁焉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纣王在位时朝政黑暗的一组是(    )
   ①纣即立,不明,淫乱于政                ②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③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    ④乃被发佯狂而为奴
   ⑤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⑥宫室毁坏,生禾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子对纣王昏庸、政治腐败的状况十分担忧,而纣王自以为帝王之命是上天赐予的,对微子的多次劝谏置若罔闻。太师劝微子为了国家得到治理而暂时离开。
    B.箕子在纣王第一次使用象箸时,便敏锐地看到这种做法如不加制止,将会使国家面临危机。殷朝灭亡后,他以《麦黍之诗》来抒发深沉的感伤之情。
    C.王子比干认为君主有了过失,做臣子的应以死劝谏,否则百姓将受害,而百姓是没有罪过的。他直言劝谏纣王,竟被纣王残忍地杀害。
    D.微子离去,箕子成了奴隶,比干直谏而死。在孔子看来,虽然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但都是仁者。司马迁实际上认同了孔子的这个评价。
卷  Ⅱ
12.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 
译文:                                                                 
(2)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 
译文:                                                                 
(3)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
译文: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春兴                                  城东早春
        武元衡                                  杨巨源
    杨柳阴阴细雨睛,                        诗家清景在新春,    
    残花落尽见流莺。                        绿柳才黄半未匀。
    春风一夜吹乡梦,                        若待上林花似锦,
    又逐春风到洛城。                        出门俱是看花人。
(1)两首诗都写到了杨柳。武诗首句写杨柳的“阴阴”,表现了暮春时节柳色的葱茏翠绿,第三句写春风逐柳,化无形的乡思为有形的柳丝,情深意切。杨诗答:                                                  
                                                                                
(2)两首诗在表达诗意上一重在“情趣”,一重在“理趣”。武诗的“情趣”体现在写景。如,第二句描写残花落尽,流莺鸣唱的阑珊春意,烘托了作者的乡思之情。杨诗: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李白《将进酒》)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长亭送别》)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           。(苏洵《六国论》)
(4)祸患常积于忽微,                。
(5)天若有情天亦老,                。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22分)
西行路上左公柳
徐  刚
①一过酒泉,西风更烈。
②西行路上的荒漠与废墟,更加浓重地扑面而来,更大的戈壁更多的沙漠似乎一直延伸到了祁连山下,荒凉感震撼着我。晃动着金色叶片的小叶杨,蓬首垢面地屹立在风沙中的红柳,都留在身后了。真正高远的蓝天上,没有一丝云絮,戈壁滩上没有一只鸟,太荒凉太寂静。
③华夏民族鼎盛时期产生的丝绸之路,在它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上留下了无数重重叠叠的脚印,以及残损的、至今依然壮观的历史、地理、人文的景观。不妨说,那是人类行进的使命未竟,上苍殷殷的照拂未断。丝绸之路的相当一部分被沙漠埋没之后,河西走廊尽管历尽战乱、凋敝与风沙的进逼,至今不仅仍然存在着,且因为三北防护林①的崛起,有了再度辉煌的可能。
④在兰州,在酒泉公园,不断有人告诉我这样的话:这是左公柳。
⑤那是苍老的纪念。风雨未及卷走的站立着的斑驳。历时一百二十余年的老杨树老柳树老榆树,粗糙的树皮如同当西征丁勇的盔甲一样,那横伸枝节的树冠虽然被厚厚的尘沙压着,却有掩不住的苍老的绿色,显示着植物世界生命的强大与韧性。
⑥因为这树,人们不能不想起左宗棠。
⑦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西安到兰州到新疆开辟了一条三千多里长的大道并且在道路两旁种了三千多里树木,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线推进的官员。


展开余下试题后人的诗赞实在不为过:
上相筹边未肯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⑧左公柳后来的命运如何?当年那一块告诫人们“勿翦勿伐”的告示牌,挡得往随后的风雨和贫困吗?对大西北的人民来说,维持生计所急需的是粮食与柴薪。对于身陷贫因中的人来说,要求他目光远大是天方夜谭。河西走廊的树木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无数次地遭受到人为的滥伐,以致河西的沙漠化日甚一日,富庶之地变得穷困潦倒。而在近代惟一一次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以军队为主力的植树,实际上是改变中国西北生态环境的一次伟大的实践。然而,这“新栽杨柳三千里”,在左宗棠离任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几乎砍伐殆尽。
⑨左宗棠之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主张“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可惜这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受到社会、历史的种种条件的限制,孙中山先生的造林设想如同他热衷的修铁路一样,只能托付后人勉力为之了。
⑩今天的安西,左公柳已经寥寥了。代之而起的是西接敦煌东连酒泉的防护林及星星点点的固沙植被。三北地区8000公里的风沙线上,如今已建设了十五年的防护林体系,可以说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先人的眼光、历史的重托。其壮观景象已经不是左公柳可以同日而语的了。然而,它所面临的困扰却与当年仿佛。“西北苦,甲天下,”至今犹是。风沙沿线的人民为三北防护林所奉献的人力与热情还能维持多久?建国四十五年来汗水浇灌的林场普遍萧条,比三北防护林更艰难的三期及以后的工作又如何去完成?
⑾与此同时,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沙漠化土地的速度与面积仍然高居世界领先地位。一个伟大的工作,开头难,坚持下去更难,使之成为真正的绿色长城,庇荫半壁河山之日,那真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
注解:①三北防护林:国家在西北、华北、东北这三个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防护林工程。
15.(1)第②段所写的景色有怎样的特点?(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种景色?
答:(1)                                                                            
(2)                                                                             
16.(1)第⑦段中“第一个”“三千多里长的大道”“三千多里树木”等词语有何作用?(2)作者引用“后人的诗赞”,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1)                                                                              
(2)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安徽桐城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