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929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9]
2007-2008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复习练习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
1、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形式与内容的枘凿(ruìzáo),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
B、这样走,可以省(shěng)却不少时间,小胡也可顺路回乡省(xǐng)视双亲。
C、如今不知因我积了什么德,带挈你中(zhōng)了个相公,我所以带酒来贺你。
D、国力强(qiáng)大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总是强(qiǎng)词夺理,独断专行。
2、下面句子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成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B、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C、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低里地开始了。
D、孩子!我们要是再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
3、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_____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_____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_____……
A、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4、下面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下子想把所有的书都读懂,除了狂妄自大的人,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B、他对班上组织的任何活动都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因此班上同学大多不喜欢他。
C、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今后就有可能一事无成。
D、他总是坚持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所以他的学识非常渊博。
5、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繰车。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补写出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书写必须规范、工整。
(1)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2)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
(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
(4)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
7、根据下面的语境或提示,用诗文原句填空。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主人公“聊发少年狂”的表现:
(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壮志难酬句(主旨句):
(3)、晏殊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而龚自珍却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4)、古代诗词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刘禹锡的《秋词》中,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语无疑引发了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8、按假设情景作答。
(晚上,张雨正在自己的卧室里复习功课,响起了爸爸敲门的声音)
张雨:“ (1) 爸爸。”
爸爸:雨雨,再过两天就要升学考试了,想必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你都复习好了吧?爸爸怕你有精神压力和思想包袱,特意跟你谈谈,爸爸想说的是:“ (2) 。”
张雨:“ (3) 。”
爸爸:“这我就放心了,祝你成功!”
张雨:“ (4) !”
(1)请补写出张雨允许爸爸进卧室的礼貌用语:________
(2)请补写完爸爸对张雨要说的话:_____________
(3)请补写出张雨回答爸爸的用语:____________
(4)请补写出张雨感谢爸爸的用语:____________
9、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的形成。(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剧。清乾隆五十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壶、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剧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我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以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因为
C、 否,非若是也 是:这样
D、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直:只,仅仅
11、下面句子中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以塞忠谏之路也
1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B、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先生坐,何至于此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对下面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亦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B、徒以有先生也——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C、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发怒,也不过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D、休祲降于天——吉祥的征兆从天上降示。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秦王由开始时杀气腾腾到后来“色挠,长跪而谢之”充分体现了其虚弱的本质。
C、“彗星袭月”,“白虹贯日”等本是自然现象,本文将这些现象与人事联系,是为了突出布衣之士的威力,也表现了唐雎的迷信思想。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峭壁上的树
①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②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③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④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展开余下试题
⑤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⑥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⑦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5、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16、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7、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请用文中原句作答。
18、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19、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还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读完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谈谈。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④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路的台风也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⑤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⑦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⑧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21、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2、本文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哪些?
23、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发现者”与“创立者”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24、“终于把‘?’拉直变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5、“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在这句话中,“这样的事例”是指怎样的事例?你还能举两例吗?
四、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十分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之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了,把你劈的方方正正送出山。在你走后的3年中,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的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公平与不公平,就看你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请结合你的经历、见闻和认识,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也可以展开想像,编述故事,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但必须与话题有关。字数不少于650字。 (121.201.57.67)
上一篇: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专题训练
下一篇:
第二板快黑暗中的心迹习题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2007-2008”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