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2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1]
茶陵一中200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茶陵一中200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命题人:颜二保      审题人:颜二保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畏葸(xĭ)    渲(xuàn)染    矫(jiāo)揉造作    罡(gāng)风
B、倾轧(zhá)   倩(qiàn)影    忐忑(tè)不安      亘(gèn)古
C、沮(jǔ)丧    涎(xián)水    否(pĭ)极泰来      股肱(gōng)
D  体恤(xù)   猥(wèi)亵     磬(qìng)竹难书    诟(gòu)病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大自然赋与女性双倍的感知红色光谱的基因,这个惊人的发现表明,女性眼中的世界的确比男性眼中的更加美丽。
B、朋友送给我们一条特别贵的蝴蝶犬,女儿欢呼鹊跃,先生却嫌它吵,而我则因为它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而非常苦恼。
C、传统节日彰显风雅精致、彬彬有礼、视教养为文化生命、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民族标志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
D、正如互联网在世人莫衷一事的态度下向前发展一样,网络语言,同样是在人们的质疑、指斥与掌声中跌跌撞撞地走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B、《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她可算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主子也好,奴才也好,长辈也好,晚辈也好,她都能搞得很热乎。
C、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日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阵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D、从积分表上看,尤文图斯只要不马失前蹄,就将蝉联意甲联赛冠军,这首先要归功于“老狐狸”里皮的深谋远虑。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就在我们高喊寻找国粹的今天,曾经清纯明净的诗歌不但离我们渐行渐远,而且国人所钟爱的小说也被喧嚣和浮躁所替代。
B、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活动将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旅游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C、英格亚德海湾的松树绿得年轻,海水蓝得响亮。桔红色的太阳在深夜十一点的海面半浸着身体、久久不愿沉没,就像在倾听芬兰女作家正在演唱的那粗犷、幽默的无字歌。
D、面对世界与人性的永恒局限,文学必须以超越类群的大爱与悲悯照亮幽暗的生命之境,以批判之剑刺穿那些遮蔽人性光芒的层层灰幔。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            ,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备这悲哀或激壮。比如说,我们若要传达悲情,我们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音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反之,我们若要传达慷慨激昂的情感,我们就须用明快强烈的语言。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浏览完整试题①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壮的
②情调是激壮的,或是悲哀的
③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④坐在墙角里,嘴上带着微笑,两腮通红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二、现代文(社科文)阅读(12分)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6—9题。
中国经济陷入放热和控冷怪圈的原因
最近,经济学家们就国民经济增长会不会趋于下滑,宏观经济会不会趋于冷运作,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政府也担心经济形势会从热向冷逆转。我认为,除了判断经济形势的走势外,经济学界更应该揭示的是,为什么中国经济总是在“一放就热,一控就冷,大起大落”的怪圈里循环,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据此对症下药,建立国民经济科学而平衡的调控机制。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为什么“一放就热,一控就冷”,需要实事求是的探讨,并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由于GTP中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调,消费经济不起稳定宏观经济的基础作用。投资与消费各自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就投资来看,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时,资金拥有者可以不进行投资,其觉得经济前景可能趋于暗淡,但是饮食、教育、居住、交通、衣着、日用品等等消费,不可能大幅度收缩,因而,消费与投资相比,具有稳定性。但是,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中,投资的增长速度较快,消费的增长速度较低;GTP中投资率较高。GTP中资本形成率(即投资率),1993年时,为43.5 %,后来又下降到1999年的37.1%,2003年又上升到42.9%,自1993年以来,GTP中资本形成率没有低于过35%。与韩国和日本经济增长的数据比较,中国的GTP投资率高其15%,甚至到25%。显然,投资主导着经济增长,消费明显被压低了。投资主导,经济增长容易波动;消费薄弱,使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性差。
其次,政府行政性为主的调控方式,加剧了国民经济的“一放就热”和“一收就冷”。由于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导性,使政府一看经济过冷,最容易扩张的是投资,就放松宏观调控,主要是放松信贷规模,放松对土地的审批管制,于是投资弹起,建材短缺,价格上升,煤电油运紧张,经济迅速过热;而一看经济过热,最容易被控制住的是投资,则收缩信贷规模,停止审批和供应土地,于是投资增速顺落,建材供应过剩,价格下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缓解,甚至供大于求,经济速度下滑,趋于过冷。虽然经济学家们也看到经济过冷,消费不足方面的问题;也想了许多办法,力图拉起消费,实际上很难拉动。消费决定于在GTP中的分配比率,而分配率决定于就业水平和工资水平,而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又决定于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结构、个体工商户及微型和中小企业(行情论坛)发展、政府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等等。因此,短期内政府没有什么刺激和拉起消费的有效办法。
再次,虽然强调科学发展和全国一盘棋,实事求是地讲,中央政府讲宏观调控,地方政府谋发展,形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使经济波动更加剧烈。不考虑出于政绩的GTP增长目标,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支出的压力,特别是保发工资和稳定,又是全国性的指标。中央政府为了保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往往对地方政府主导、鼓励和促进的投资热进行干预,进行行政性的调控。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中央政府应当用利率等经济手段干预经济,使其趋于稳定运行。当然,经济越来越市场化,中央政府应当越来越多地利用经济手段来调控经济(比如,在调控房地产投资过热中,用交易税的办法,就很有效)。于是,中央感觉热,加强调控,经济快速回落;地方感觉冷,开始反映,并越来越强烈,迫于压力,中央政府各部门又放松行政主导性的调控,于是投资速增,经济又迅速过热。
总之,投资的不稳定性,消费薄弱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较差,加上政府行政管制主导的调控方式,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调控和发展方面的博弈,导致国民经济运行一放就热,一控就冷,恶性循环。
6、下列对中国经济一放就热,一控就冷怪圈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GTP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投资不稳和消费薄弱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B、政府以行政手段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使得国民经济的“一放就热”和“一收就冷”的状况加剧。
C、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两者的博弈不利于全国一盘棋的和谐局面,让地方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
D、相对薄弱的消费经济、政府行政管制主导的调控方式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调控和发展方面的博弈都成为妨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因素。
7、材料2、3段论述的关键词是“投资”与“消费”。下列关于“投资”与“消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B、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投资占据主导地位,消费明显被压低,因而处于弱势。
C、相对而言,政府控制投资较易,而拉动消费较难。
D、中国应尽量少用行政手段调控投资,而多用经济手段调控消费。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GTP投资率高于韩国和日本15%,甚至25%,这可以让我们感到投资主导经济发展的隐忧。
B、控制信贷规模和对土地的审批管制将产生连锁反应,从而主导经济的冷热。
C、只须采用经济手段——调整交易税,就可以有效调控房地产投资过热。
D、一般而言,就业水平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会让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
9、依据材料表述,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只有建立国民经济科学而平衡的调控机制,才能让中国经济走出放热和控冷的怪圈。
B、只有严格贯彻地方服从中央的集权原则,才能让中国经济平衡稳定地正常发展。
C、根据冷热交替的运行规律,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必定会从热向冷逆转。
D、根据投资和消费比例现状,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必定会更加火热。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椓①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枝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庆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②。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展开余下试题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③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注】①椓:挑拔。   ②朱方:地名。   ③忮(zhì)嫉妒、侵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相之              相:辅佐
B、景公苦之              苦:对……感到困苦
C、以徇于诸侯军            徇:徇私
D、后世以为法程            法程:法律,准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令其呼之曰              B、率诸侯以攻吴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挟太山以超北海
C、且留,吾将兴甲兵以杀之         D、封以其属斗
且如今年冬,未修关西卒           则齐国其庶几乎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与庆封是一对弑君的奸佞臣子,《吕氏春秋》从道义角度对此事进行了记载和评议。
B、齐景公时,庆封为相,景公趁他外出打猎的机会发动攻击,庆封战败外逃,最终在吴国就擒。
C、在崔杼被迫逃离家园向庆封求助时,庆封表现出患难与共的精神,帮助崔杼解决家祸,而崔杼却因无家可归而最后自杀身亡。
D、文章以庆封与崔杼的故事为例,说明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于是椓崔杼之子,令之争后。
                        
 (2)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
                        
 (3)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14、《左传》里对“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这件事也有记载,是这样描述的:“九月庚辰……崔子怒而出,其众皆逃,求人使驾,不得。……遂见庆封。庆封曰:‘崔,庆一也,是何敢然?请为子讨之’使卢满敝帅甲以攻崔氏。崔氏堞其宫而守之。弗克,使国人助之,遂灭崔氏,杀成与疆(注:成,疆,崔杼的两个儿子),而尽俘其家,其妻缢。敝复命于崔子,且御而归之。至,则无归矣。乃缢。”从这里看,《左传》十分重视描写的细腻和详尽,而《吕氏春秋》为什么对此写得较为简洁呢?请结合文章写作目的简要作答。(3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秋下荆门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鲈鱼脍”,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便归。
(1)有人说首句中的“空”字写尽了秋天霜降后天地萧瑟之感。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3分)
                                  
(2)第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三四句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古诗文默写(6分)
(1)必须默写
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 ,         。
                              (《蜀道难》)
君不见青海头,         ,新鬼怨烦旧鬼哭,         。
                              (《兵车行》)
(2)两段任选一段
群臣吏民,       ,受上赏;上书谏寡过者,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也。
                            (《劝学》)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染绿的声音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中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的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吧!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让我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色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绿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绿了的声音,却使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卟卟”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柯,在我听来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的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与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源泉……若能轻轻地襄在这染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展开余下试题17、结合全文概括:文中“染绿的声音”是指怎样的声音?(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4分)
                            
1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而这染绿了的声音,却使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这句话应如何理解?(4分)
                            
20、文章两次描写了松涛之声,你认为这样写有何作用?(5分)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①简析文章语言运用的特点
②简析本文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③染绿的声音,绿色的诗意
——谈谈文章的意境特点 
七、写作
22、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1)成功的秘诀,是在养成迅速去做的习惯。
 (2)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行动比计划更重要。
 (3)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4)有个人晚上去拜访一位富翁,请教发财之道,富翁在答复他的问题之前说:“让我们先关了灯再谈吧!”
   有一个学生去看望一位教授,希望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如教授般的学问,教授半句话也没讲,只是把他正在看的书,交到学生手里。
以“现在就做”为题,作议论文或记叙文一篇,不少于800字。

茶陵一中200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答卷
一~三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三、
13、文言文翻译
(1)                                   
(2)                                   
(3)                                   
14、                                    
                                      
四、诗歌鉴赏与默写
15、(1)                                 
                                      
(2)                                    
                                      
16、默写
(1)            ,             
(2)            ,             
(3)            ,             
(4)            ,             
五、现代文阅读
17、                                     
                                       
                                       
18、                                     
                                       
19、                                     
                                       
                                       
20、                                     
                                       
                                       
六、文章赏析
























茶陵一中200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1、C (A“矫”读jiǎo,B“轧”读yà,D“猥”读wěi)
2、C(A赋予 B雀跃 D莫衷一是)
3、A(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贬义)
4、A(“不但”应移至“曾经”前)
5、D((1)根据下文“比如说”后所对应的悲情和激昂。(2)根据语言感情色彩所传达出的情感态度,“微笑”与下文的死形成鲜明的反差)
6、C(“难以调和的矛盾”措辞尚可接受,但“让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原文并未提及,属于人为添加,而且与放热和控冷并无必然因果关系;影响放热和控冷的并非全国没有统一服从中央而在于中央与地方存在政策上的反复拉锯。A综合第三段(尤其是首尾相关段的语句)论述可知。B与第四段首句属于等价代换。D系对三大原因的概括总结,对照三四五段的分述和第六段的总结可知。
7、D(原文并未提及如此狭隘机械的对应调控措施,只强调要多采用经济手段,A照应原文中的“投资与消费各自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特点是不一样的”。B综合第三段观点可知。C综合第四段观点可知。)
8、C(原文只是举例说明经济手段的有效,并未说“只须……就”很显然“调整交易税”并不能成为“有效调控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充分条件。A“投资主导经济发展的隐忧”由数据可知,由语气可感。B“连锁 反应”由第四段两轮论述可知。D由第四段最后几句可以推出)
9、A(由首段未句可知。B“地方服从中央的集权制”属于对第五段的误解 。C和D:“必定”的提法都太武断,原文并没有就当前经济状况预测经济走势。“冷热交替”与“放热和控冷”并不等同;当前,“投资和消费的比例现状”并未明示,所以无法有根据地科学预测。)
10、C(徇:巡行,示众之意)
11、B(都是连词,表承接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茶陵一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