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04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必修五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2]
2008荆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08年荆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卷面书写(4分)
二、基础知识与运用(1到5题每小题2分,第6题4分,第7小题8分,共22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Kè(  )尽职守  重蹈覆Zhé(  )
2、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真谛。不会做人,何谈_______ ;不会学习,何谈_______ ;不会生活,何谈_______ ;不会生存,何谈_______。每个人都有一支笔,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自己书写,每个人脚下的路都需要自己铺垫。
A.忠孝国家 B.与时俱进 C.人生价值 D.创造生活
3、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 ①②④③⑤  B. ③⑤①④②  C. ①⑤④③②D. ③②①⑤④
4、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例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_____________把夏天的门推开了;____________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5.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按要求答题。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周婷玉) 
      “我们会铭记先烈的遗志,我们将传承民族的精神。勿忘国耻,珍惜和平……”200余名青少年代表1日齐聚于长城脚下庄严宣誓。“全国青少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在激昂的宣誓声中启动。这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网上知识竞答,从4月1日开始,到8月15日结束,活动网址为http://kzsl60.china5000.cn;“民族魂”“血铸中华”等千家网站发起第四届“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清明节网上献花活动;另外还有《长城》个性化专用邮票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专题邮品发行和邮展活动等。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要旨。
6.综合实践
自然是人类之友。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月6日是国际环境日,九年级三班召开主题班会活动。班会前,大家开展了广泛的社会调查,有同学去环保局采访专家,有同学走进自然,有同学查阅资料,搜集素材。
(1).如果你是主持人李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字数不超过80个) 
(2).如果你是李强去采访环保局王局长,你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你如何提问?请你将有关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字数不超过80个)
(3).在我国古代诗文中,留下很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佳话。你能列举两句古诗词说明吗?
(4).请以“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为你们的社区或村庄写一句公益广告。
7、文言诗词默写:
(1)今南方已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奸凶。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斯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8分)


浏览完整试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非士之怒也               ②仓鹰击于殿上
③天下缟素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不悦→       →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          的性格特点。(2分)
11、“与臣而将四矣”中“臣”指谁?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分)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12题到29题,根据要求答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北极洲的“消失”》
在远古严寒的冰河时期,有一种巨大的哺乳动物——猛犸象一直生活在西伯利亚至北极一带。它们是地球自有生命以来,在陆地上繁衍生活过的大型史前动物之一。可是,北极地区不是被大洋覆盖的吗?猛犸象怎么能在北极地区生存呢?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之前,也就是大约一万年前,如果有人来到今天的北冰洋海岸,所看到的根本不是海洋,而是一片草原。这片生活着许多猛犸象的辽阔草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北极。
草原?难道它铺在大洋的冰上吗?是的,但是冰不是现在这样的漂浮碎冰,而是巨大且完整的冰原。冰河期的温度急剧下降,北冰洋自然不可能没有反应,当时浮冰相互联结成巨大完整的冰原。也就是说,当时在北极地区虽然是海洋,但因冰原的覆盖形成了一块特殊的陆地。
人们通常把这种陆地称为“气候性陆地”。它形成的不是海洋性气候,而是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冰河期的北极地区是联结在一起的漂浮的“冰封大陆”,人们称它为北极洲。
当时北极洲的气候是“超大陆性的”,这里经常形成“持续不断的”强大反气旋以及它所特有的无云天气,致使冬天十分寒冷。那时的猛犸象、麝牛、北极耗牛、北美野牛身上都披着一层厚而密的长毛,甚至能拖到地面。为了维持生命,它们身上降起的部位积存有大量脂肪。它们的食物便是那些未被冰雪覆盖的干草,当时干草到处都有,因为冰原上覆盖着一层土壤。可是这些土壤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冰河时期不光有冰川和冻土,当时整个欧亚大陆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干旱草原。在欧洲,西伯利亚和北美洲这一片干旱的冰土草原上刮着旋风,尘土飞扬,有时尘土被风卷得象一根柱子那样立在地上。当然,这些尘土都是由大气上层,带到北极地区并降落在某个地方逗留片刻,后来才渐渐形成日益增厚的黄土层,这些黄土层把整个冰原覆盖在下面。
到了夏天,北极的太阳在无云的天空上昼夜照射,温度明显上升,尤其是深色土的表层。这就为草的繁茂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在不厚的土壤下面便是冰层,受到热而稍稍融化的冰可以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大约在一万年前,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猛犸象无法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最终灭亡。被消灭的还有北极野牛、马、北极高鼻羚羊、北极耗牛、亚洲麝牛、长毛犀牛和许多其他动物。
随着气温的上升,冰原解冻,在寒冷的北极“大陆”上绽开出一片北冰洋。受北冰洋的影响,这一地区的气候变得潮湿,成为海洋性气候。原来的广阔草原成了一片沼泽冻土和森林冻土,较南面的地区长出了一片浓密的原始森林。猛犸象世界正是由于这一地貌的巨大变化才消失的。人类由于失去了捕猎对象,才不得不去创立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新文化,转向那些变得稀少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猛犸象世界的灭亡和北极洲的消失,实际上促进了新文明的建立。
1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2分)
13.本文运用设问进行说明是一大特色,谈谈这样写的好处。(2分)
14.请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气候性陆地”。(2分)
15.“后来才渐渐形成日益增厚的黄土层,这些黄土层把整个冰原覆盖在下面。”中“渐渐”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6.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猛犸象能在北极上生存,后来又灭亡的原因。(2分)
17.从猛犸象的灭亡的悲剧中,你有什么启发?(2分)
(二)阅读《那条河流》,回答问题:
那  条  河  流
    (1)我怀念那条河。
    (2)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3)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4)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5)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6)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展开余下试题    (7)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浮汁。
    (8)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9)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10)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的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11)我多想,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12)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13)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惟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14)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15)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8.本文描写“河流”从“我”儿时的“温柔碧波”到后来“干涸的遗体”的过程,旨在表现怎样的主题?(2分)
     19.第(4)段“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句中“漂浮的梦”怎么理解。(2分)
    20.第(14)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的深刻含义是什么?(2分)
    21.联系全文理解题目“那条河流”的含义,并说说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2.有人认为第(4)段中“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这句中“成功”换成“愿望”好。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23.读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但读书又要注意方法,根据你的经验,向大家推荐几种好的读书方法。(不少于3种)(2分)
(三)、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uì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ɡ(   )1ónɡ(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24.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的词语。(2分)
    25.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26.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
         27.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2分)
         28.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29.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五、作文:30、⑴_____________,真好!
(2)感受____________之美。
要求:先任选一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出自己的真心话,注意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字数不少于650字。
                        
         




























展开余下试题













        2008年荆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恪;辙
2、CBDA
3、D
4、只要能写出体现夏、秋两季节特征的词语即可(如:荷花、蝉声、绿荫; 
红枫、落叶、果实……)
5、全国青少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启动。
6.(1)例,同学们(称呼),今天是国际环境日,我班召开以“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题的班会(背景),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这个主题,结合各自进行的社会调查的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 
(2)例,王局长,你好(称呼)!我是育才中学的学生李强(自我介绍),我想请教局长,我市在发展化工工业时,环保部门是如何监管化工工业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的?(采访内容)
(3)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例,请将垃圾放进它的家。(要从小角度切入,要有针对性)
7、答略
8、①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②通“苍”,青色 ③穿丧服 ④道歉 
9、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0、怫然怒、色挠,前倨后恭、色厉内荏 
11、①指唐雎。 ②他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③表现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以及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北极洲的“消失”》 12.猛犸象世界的灭亡或北极洲的消失。(2分)
 13.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0.5分)设置悬念,引人入胜(0.5分),激发读者对北极洲小时(或猛犸象灭亡)的社会现象的探究。(1分)
 14.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之前,当时在北极地区的海洋上,覆盖着巨大且完整的冰原,形成了一块特殊的草原陆地,通常称为“气候性陆地”。(2分)
15.不能删去,(0.5分)“渐渐”,副词,这里表示表示逐步增加的意思。(0.5分)说明北极地区的黄土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积累过程。删去了,表意就不清楚了,就不符合客观实际了。(2分)
16.在冰河时期,北极地区气候性陆地上夏季草木茂盛,冬季有未被冰雪覆盖的干草,为猛犸象提供丰足的食物,猛犸象十分耐寒,因而能生存下来。(2分)后来,气候变暖,当时干草到处都有,冰川消融,猛犸象无法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最终灭亡。(2分)
17.例1,气象与物候的关系十分密切。
    例2,全球气候的变化,带来了物种和生物的变化,部分生物从地球上灭绝了,生态平衡也发生了变化。
   例3,人类的盲目利用自然,破坏了生态平衡,自然的人为的破坏,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像大熊猫,所以我们要保护自然,科学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答到一种得2分)《那条河流》18.表达了人类要懂得珍惜大自然的赐予(2分)。
19.“漂浮的梦”意思是儿时的“我”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2分)
20.许多河流枯竭了,被污染了(1分);心中的爱枯竭了,心灵被污染了(1分)。
21.含义指“家乡的那条河”;指“我心灵中的河”(1分);还指“记忆中美好景象和童心童趣”。在全文中的作用:“那条河流”是作者感情和思想变化的触发点和感情线索。(1分)
22.例,我认为用“愿望”比用“成功”好(0.5分)。成功说明事实证明已经实避免了“过分的伤害”。而文章告诉我们螃蟹最终并没有逃脱“过分的伤害”,因此,只能是螃蟹的意愿,所以,用“愿望”比用“成功”更准确。(1.5分)
23.“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学学牛吃草”;“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等。
秃的梧桐24.2分 憔悴 葱茏(每字0.5分)
        25. 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1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
        26、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 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1分)
       27、 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 
      中心”给2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1分)
       28 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 生不息的。 
       29. 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 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21.233.35.119)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必修五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荆州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