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0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1]
三亚博雅中学2007年12月份月考高一语文试卷
三亚博雅中学2007年12月份月考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基础知识、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做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选段,完成1~3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这种“好处”指的是( )
A. 因为不能朗照,所以显现出宁静的氛围。
B. 因为不能朗照,适合作者想去享受这无边荷香月色的意境。
C. 因为不能朗照,恰好表现出静美淡雅的韵味。
D. 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的恬静的心情相吻合。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分别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比喻 B. 比喻 通感
C. 拟人 通感 D. 比喻 比喻
3.找出对“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 )
A.那些热闹来自鸣蝉与青蛙,所以这些热闹与我无关.
B.因为作者来荷塘的目的是“求静”,所以不在意外界的热闹。
C.作者本来内心就不宁静,如果再加上热闹的外界干扰,就会更加烦躁。
D.作者想寻找美景来使自己宁静,平息内心的矛盾,但当求而不得时,所以发出感伤之言。
二、 古诗文阅读(34分)
1.阅读诗经《氓》,完成4~8题(20分)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浏览完整试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乘彼垝垣 尔卜尔筮 夙兴夜寐
5.本诗第三章划线部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用了比拟的手法,以桑树叶子衰老的变化衬托暗示了女主人公年长色衰的变化过程。
B. 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女子和斑鸠对比表达出不要沉溺于表面上美好的事物的道理。
C. 采用了比兴的手法,通过桑叶的盛衰展现出女子容颜老去的变化,也从侧面让读者揣测到婚姻破裂的原因是什么。
D. 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斑鸠不要贪吃桑葚告诫“士”不要贪于美色,不要沉溺于享受之中,不能负心,要对爱情专一。
6.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D.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7.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秦伯说,与郑人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A.两个“说”字相同,两个“思”字也相同。
B.两个“说”字不同,两个“思”字也不同。
C.两个“说”字相同,两个“思”字不同。
D.两个“说”字不同,两个“思”字相同。
8.翻译:(8分)
1.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古代诗歌阅读(10分)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 诗歌的主要意象。(4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3.默写(4分)
10.(1)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的清, , 。
(2)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哭泣的圆明园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咫庵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森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是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展开余下试题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吗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1.为什么作者“仍感到来自心底的震撼”?(6分)
答:
12.文中第③段与第⑤段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3.文章在提到作者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时,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6分)
答:
14.下面对本文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多次写老老少少的欢笑嬉闹的场面,目的是为了与哭泣的圆明园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十年前与十年后两次参观圆明园的经历也形成了一种对比,两处对比引人深思。
B.作者先前同意留下圆明园废墟,为的是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开始怀疑留下废墟的必要性。
C.文题中的“哭泣”,既形象说明了过去历史带给圆明园的疼痛与耻辱,也暗示出为现实中的人们忘记历史而感到悲哀。
D.本文旨在说明随时间的流逝,人们已渐渐淡忘了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象征着的奇耻大辱,作者以自己去圆明园的经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一个民族的疼痛、屈辱与自尊。
第Ⅱ卷 基础知识 语言表达
四、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5、下列各组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争流(kě) 峥嵘岁月(zhēng) 颓圮(bǐ) 彳亍(chì chù)
B.嗔目结舌(zhēn) 引吭高歌(kàng) 忤视(wǔ) 游说(shuì)
C.桀骜不训(ào) 婀娜多姿(nuó) 蕈菌(xùn) 靡盬(gǔ)
D.脉脉含情(mò) 象弭鱼服(mí) 修姱(kuā) 芰荷(zhī)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就此事件,我国新华社________发表严正声明,表示了中国政府在此类事件上一贯的明确态度。
②目前按照中央______,落实土地承包工作。期间有成功的实践,也有难解的疙瘩。
③_______中国政府放弃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对台独听之任之,就会遭到人民唾弃。
A.受权 部署 如果 B.授权 布置 只要
C.授权 部署 如果 D.受权 布置 只要
17、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慷慨 漫溯 斑斓 风华正茂
B. 油腻 奥丧 柳絮 如愿以尝
C. 废虚 弥望 敛裾 游牧骋怀
D. 拜谒 悴然 锭放 蓊蓊郁郁
1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 (主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 (没有)
B.长歌当哭 (当做) 见陵之辱 (侵犯、欺辱)
C.猗郁 (茂盛的样子) 四牧业业 (高大雄壮的样子)
D.至于暴矣 (凶恶) 怨灵修之浩荡兮 (荒唐、没有准则)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推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
20、用一句话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不超过20个字,不含标点)(5分)
莫斯科时间4时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4月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 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
答: 。
21、仿照下面短诗,以“鲜花”或“珊瑚”,或者以你喜欢的事物为对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的短诗。(6分)
卵石
沐浴山间溪水
天长日久
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五、作文(60分)
22、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小就听说,人该去追求幸福;从小就知道,长大了要过幸福的生活,也曾看着一个个人儿为着幸福忙碌地奔跑,也曾听着一个个人儿得到幸福后的欢呼,当然也有许多无奈的感慨与叹息,于是,便想自己哪一天在别人的面前欢呼雀跃、享受幸福,永远地拥有幸福啊!
请以“追求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展开想象,不少于800字。 (59.50.36.66)
上一篇:
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试卷
下一篇:
2007秋季安溪八中高三年单元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三亚博雅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