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16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6]
连江四中教研片2007-2008学年初二(上)语文半期考
连江四中教研片2007-2008学年初二(上)语文半期考
(满分:100 分 时间:120分钟)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选 择 题(16分)
⒈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校对(jiào) 绥靖(suí) 诘问(jié)
B. 蹒珊(shān) 荒谬(miù) 呆板(dāi)
C. 琐屑(xiè) 树梢 (xiāo) 迄立(yì)
D. 憧憬(chōng)悼念( diāo) 纳粹(shuì)
⒉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青少年阶段所受的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 有着很大的 ,在青少年阶段,知识、艺术的营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是 的。
A.成长 作用 有利 B.成才 影响 有利
C.成长 影响 有益 D.成才 作用 有益
3.选出下列是比喻句一项。( )(2分)
A. 我想她一定来自江南,因为她的脸像纸一样白。
B.故乡的水滴,就是我最爱的珍珠。
C.看他那样无精打采的样子,好像是生了一场大病。
D.当我出神地望着明月,就像是明月也对我诉说什么。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学校热情地表扬了小明见义勇为的行径。
B.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C.她虽然超越了别人,那么,今后的任务就是超越自我。
D.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制造的血腥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5.下面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卧冰求鲤”的故事都是作者要批判的,因为他们代表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束缚。
B.《父亲的病》这篇文章里的中医都不是作者崇敬的人,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医术。
C.范爱农这个人物纯粹是个“假洋鬼子”,留学回来后就混进革命队伍,太可恶了!
D.阿长虽然没有文化,举止粗俗,但却对我充满了关爱。
⒍朗读下面句子,句中语意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忘/路之远近
C.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其人视端/容寂
⒎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满) B.往来无白丁(平民)
C.故人不亲其亲(亲情)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⒏下面句中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的人就感到新奇了。
B、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C、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翻译:没有不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各样的形象。
D、是故谋闭而不兴。翻译: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浏览完整试题
二、非选择题
积累和运用(分)
(一)古诗文默写(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7分)
1.黄沙百战穿金甲,
2.气蒸云梦泽, 。
3.中通外直不蔓亭亭净植, 。
4《望岳》中透露出诗人远大抱负的一句:
。
5.《石壕吏》中写出战争给使劳动人民带来极度贫困的一句是:
, 。
(二)名著阅读(2分)
《无常》中的无常是来自中国民间的神话人物,很多人都对他们没有好感,你对鲁迅先生《无常》中这两个“无常”有什么看法呢?
(三)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个标题(2分)
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田兆运)嫦娥一号卫星于29日18时01分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有24小时周期轨道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到30日18时左右。卫星将飞至轨道最远点,成为我国目前发射的飞行距离最远地航天器。
在我国已经发射的航天器中,2003年12月升空的探测一号卫星是飞行最远纪录的创造者,飞行时距地面最远约8万公里。30日,嫦娥一号卫星将刷新这一纪录,距地面高度将达到12万多公里。
(四)语言实践
假设你班上举行一个主题为“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段80字左右的主持人开场白。(3分)
三、阅读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说出 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1分)
2.说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表意相近的语句。 (1分)
3.“力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应有怎样的思想境界?〔3分〕
(二)别让委屈再版
(11分)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老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展开余下试题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一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
1. 文章主要写“我”所经历的三次“委屈”,说说老师们认定
学生“抄袭”的理由是什么?(3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后一段的“莫须有”意思? (2分)
3.文章第四段说:“小时候的许多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唯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记得清清楚楚。”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4. 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
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3分)
(三)水城
(14分)
很难想象海拔数千米的高原上会有一个极像江南水乡的地方,当后来我把照片一帧帧洗印出来,许多的景象与江南的同里和周庄都惊人地相似。潺潺的流水,老旧的石桥,灰色的民居,古朴的人家。中国幅员广大,相隔万水千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习性,如何相约一般造就两个秀美的水城?
无疑,都是利用了水。同里和周庄利用了泱泱太湖水系,使湖水穿巷过廊,缠绕在小镇的生活里;丽江则利用了汩汩山泉,长年喷涌的黑龙潭水依地势被人们框在了一条条沟渠中,顺着这些沟渠建构成一条条小街和廊坊。初建者的构思是如此精到,实在是让人叹服。
在我的感觉里,江南小镇展现出十足的秀意,丽江古城则带有更多的拙朴。小镇构屋多用砖,古城建房多用石;小镇的水柔而软,古镇的水凉而硬;小镇人说话吴侬细语,古城人出口浑厚粗声;小镇人性情温和,古城人肝胆火热;小镇四面环水,古城八面围山。现在想起来,连风都是不一样的,连太阳都是不一样的。因而我说,丽江古城是男性的,江南小镇是秀女型的。
相同的是,这两个地方都过多地来了旅游者,过多地来了外国人。让人想起一首叫《蝶恋花》的歌子,让人想起“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谚语。在丽江,我甚至看见“老外”开起了“茶吧”。“茶吧”都不大,十几平方米的一间小屋,临水临街,“老外”怀抱一个吉他,很客气地迎你光临,想象不出,在这个地方能挣多少钱财。也许这是“老外”的一种享乐方式吧,在传说中的香格里拉的地方,静静地品味东方的古朴与神秘,相对于西方一片纷扰繁杂,无异于脱胎换骨后的幸福。丽江城内,这样悠闲自在的“老外”真是随处可见,或单个一人徜徉
于街头小摊,或三两个人坐在小茶吧前品茗闲谈,他们在不慌不忙地利用时间,或者说在享受时间,比之国内的匆匆旅人来说。国内游人大多走马观花,吃上一顿小吃,买上一点特产,照上几帧照片就满足而归了。而很多“老外”的手里却拿着有关古城的书籍在夕阳中细细翻读,印得精美的地图也已被揉烂了。大概国内旅客游玩的是人文景观,“老外”们更注重了这里的文化内涵。
许是路途的缘故,不管是国人还是“老外”到江南水乡都十分方便,到丽江古城则艰难得多。不要想着空中走廊,更多的人是通过铁路或公路去的,有的“老外”则靠了一辆山地车。正因为如此,同里和周庄的夜来得很早,很早就不见了什么人影,旅人们不是在当天打道回府或转到别处去了,就是寻了旅店早早安歇了。丽江古城则不然,由四方街辐射出去的小街,几乎整夜地亮着灯光。灯光都不很亮,幽幽恍恍的,像古城惺忪的目光。人们各取所需,相聚于各式各样的酒吧或茶吧,无需多要什么名贵菜肴,有的只要一壶茶,便可坐到夜的深处去,直听着吧前的流水淙淙流淌,流露些逝水流年的眷恋,流露些离人怀乡的愁绪,流露些世外桃源的感叹,或者什么都不想,只是尽情地占有今晚的时间,尽情地享受古城的神奇。我细心地观察过,几乎每一间茶吧、酒吧都座无虚席,尤其在九十点之后,一桌空了,立时就有人补上。不在吃喝,只在闲坐。一壶茶十元钱,加上一些小吃、烧烤也只是几十元钱,一桌平均每人不过几元钱即可享有一个古城夜色,对于疲惫的旅人们都是能够消受得起的。主人们也不在挣钱多少,在于细水长流,有一个好收入,有一个好心情。这里的人从不宰客,价钱公道;也从不争客拉人,随你选入谁家,随你在入座后又离去,来了欢迎,走了欢送,用语很友好。不少人还会外语,让“老外”也有个回家的感觉。没有大分贝的音箱,各小吧里飘出的有纳西古乐,也有西洋音乐。小吧设计得都不相同,各具特色,土得朴拙,洋得大器,象形的古东巴文字和西洋文字交相辉映,让人猛然感觉是在哪个文明古国里。
展开余下试题
这就是丽江古城与江南小镇的不同,江南小镇让人感觉还在民族的风味里泡着,大褂长衫一般,丽江古城可是现代得多了。江南小镇同里和周庄离上海和南京都是百十公里,通过水路也可四通八达,群山之中的丽江古城即使离省会昆明也有近千公里,距上海、南京这样的大都市更不用说了。是什么使这两个古老的水镇有此区别?我一时还难解出来。
与友人在茶吧里坐到夜半时分,顺着潺潺河水,踏着石板古道往回走,依着记忆穿巷过桥,沿坡而上,竟致走迷了路径,拐回去重走,还是找不到记忆中的归路。水城的路,条条都相像。绕来绕去,绕出了这里那里的几声狗吠,绕出了一身冷汗。好不容易在半山坡的小巷口遇到一个老者,那般友好地将我们带到了要去的地方。这使我想到在周庄夜游时同样的遭遇。古地莫夜游啊!
又一个相同的是,在丽江也遇了一场雨,清新温润的雨掠过灰色的屋顶,像谁在播撒音韵,屋檐下感觉是再美妙不过了,满街的石板都光光闪闪,阵阵笑声从哪里飘出,带着水音。一道道溪水更纯净了,细雨里能听出另一种水声。雨,对于两地倒是一样的韵致了。
1.江南的同里、周庄和云南的丽江古城都是“水城”两者都在利用“水流”建城。下面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南地势平坦,水流湍急。B.丽江、周庄在水上建城,使湖水穿巷过廊。
C.云南地势起伏,水流却没有落差。D.丽江古城修沟引水,顺沟渠建构小街和廊坊。
2.为什么丽江古城内随处可见“老外”而且他们大都留连忘返。下面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 )(3分)
A 丽江城内有“老外”的茶吧,西洋的音乐、西洋的文字,“老外”在那里不会觉得陌生。
B.丽江古城充满东方的古朴和神秘,在那里可以享受自然的悠闲宁静,调整人的心态。
C.去江南的水乡十分方便,到丽江的路途却很艰难的多,去一次不容易,因此 “老外”不急于离开。
D.丽江古城别具风情,在家上“老外”时间充裕,住的时间长了,才能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3“很难想象海拔数千米的高原上会有一个极像江南水乡的地方”这句话对后面写丽江古城有什么作用?(2分)
&
上一篇:
九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下一篇:
07-08学年上期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连江四中教”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