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2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2]
2008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08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150分钟  150分) 
                                  第Ⅰ卷(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俊俏   捎带   讥诮   峭壁   悄然落泪 
B.寥落   悖谬   屠戮   蓼蓝   未雨绸缪 
C.黯然   歆羡   幽暗   喑哑   不谙水性 
D.诽谤   绯红    徘徊   芳菲   妄自菲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齐白石画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长物,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真是一片“神境”。 
   B.天气忽冷忽热,因感冒到医院就诊的人已经人满为患了。 
   C.赵本山的小品《卖拐》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这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了。 
   D.目前,以韩国现代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韩资企业来盐投资,到去年年底,韩资在我市利用外资中比重占到半壁江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B. 今年4月,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省信息产业厅与市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江苏省农村信息化试点”合作协议。 
C.曾遭受塔利班武装和伊斯兰极端分子破坏活动的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一直密切注视着阿富汗最新形势的发展,共同商讨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局面。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解释工作。 
二、(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4—7题。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成势头,迎合与屈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浏览完整试题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文化人在利益的驱动下,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创作粗鄙化的行列中,在娱乐新闻里“发掘”材料,在茶楼酒肆“激发”智慧,在流行时尚中“附会”思想,文学的星空划过了太多爱情的弧线和哭泣的泪痕。他们只是想经过简单的克隆和复制、毫不费力地收取名利,结果是平庸自不必说,道德沦落则日见明显。要让创作走出困境,有必要建立一种学术秩序和道德规范。他们既不能把极端个性的东西展现给观众,英才也不能把属于极端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大众。要把对观点的解读放到时代的背景上去阐释,要把对真理的感情放到大众的层面去引导、把对艺术美的表现放到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去挖掘;站在大众的角度去尊重他们的理解,站在思想的高度去提升他们的境界;以创作的严谨和责任意识来从事自己的工作。 
    ④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容忍错误的倾向,总是沉默,必须有清醒者从缄默中站出来说话,坚守住人类精神的“月亮”,这是一个时代的迫切期待。可是现实中人们都是希望别人去守住“月亮”的孤独的树,而自己则愿作树的旁观者。殊不知,这正是社会缄默的缘由,一个充满思想活力和精神自由的社会全然不是这样的。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成就不仅是他写出了惊世小说,更在于他用杂文和人格为民族立起了不屈的脊梁。 
⑤古人曾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至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执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浩气,我们应该少一些物欲的功利思想,多一些写作的平常心;多一些可传承的思想创作,让人涵咏,让人沉醉,让人扼腕悲吟,让人为之倾倒。“剑桥法律系宽敞明亮的教工休息室里,只是在最右边不足一米半宽的架子上,展示着本系教工的科研成果。如果从梅特兰开始算起,100多年来这里教师的成果仅此一小架,委实不能算多。”这是留学剑桥的学者最切实的感受。 
⑥宋代鸿儒张横渠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当成自己的读书理想,我们也应以此为文学创作中自觉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若如此,那是我们这个时代幸甚,我们国家幸甚,我们民族幸甚。 
 4、下面关于文艺作品“低俗”的具体表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时代不能区分优秀的作品和粗糙的作品,导致流行文化处于无序状态。 
   B.文艺作者迎合与屈从的姿态使很多人轻信网络上的内容和信息,作品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 
   C.创作者随意歪曲创作成果和拆分经典名著,在娱乐新闻、流行时尚与爱情故事中挖掘材料与思想。 
   D.当今的社会没有像鲁迅那样的“中国的脊梁”,现在的小说和杂文不能表现深刻的思想。 
 5、作者认为要建立“学术秩序和道德规范”,下列说法不符合这种“秩序与规范”的一项是( ▲) 
   A.作家要关注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要有一定的积淀,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挖掘、吸取营养,更好地表现作品的艺术美。 
   B.作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尊重大众的理解,以大众的喜好作为自己创作的根本,从而引导大众去感悟真理,提升大众的思想境界。 
   C.作家要有清醒的意识,没有容忍错误的倾向,为社会充满思想活力和精神自由作出自己的贡献。 
   D.作家要站在时代、国家、民族的高度来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功利思想淹没,必须具备严谨的创作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6、下列不是造成目前文艺作品低俗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作者的创作态度比较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作者丧失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B.有的文艺创作者极少接触和关注社会人生,造成视野狭窄,心胸不广,因此写出来的作品没有了创意和生机。 
   C.电脑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使人们变得懒惰而浮躁,出现了拼凑、剪接式的文章。 
   D.文艺创作者不能把极端个性的东西展现给观众,也不能把属于极端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大众,使文艺作品的传播遭遇障碍。 
   7、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时下流行文化处于无序状态,搅乱了大众的评判。文艺创作者追求点击率、票房收入等,投合市场趣味是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之一。 
   B.作品的价值要经过历史的淘洗与证明,可见时下这些粗糙的、缺乏美学价值的作品是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是会被历史淘汰的。 
   C.电脑网络会让人丧失认识和判断力,令人胸怀狭窄,丧失创意和生机。科技的高速发展对文艺创作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D.因为站出来批判错误倾向、坚守社会的良心是孤独的,所以人们自己总是不愿不敢批判,保持缄默,只做一个旁观者。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 
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元和二年,转兖州剌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 


展开余下试题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 
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给帷帐床褥,太官朝夕进食,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及安帝即位,数上疾乞身。 
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 
《后汉书•张禹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A.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  /  吾所以为此者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  /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C.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  /  欲以棺椁之大夫礼葬之 
D.乃诏禹舍宫中  /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禹有政绩的一组是 (  ▲ ) 
①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 
②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 
③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 
④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⑤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 
⑥及行还,禹特蒙赏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 
A.张禹为人忠厚,别人送来的为他父亲办丧事的财物,他一概不收;为了节约,他把田地房屋都给了他的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 
B.张禹当官为民,任扬州刺史时,亲自察验,纠正了许多冤案;担任下邳相时,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老百姓能温饱自给。 
C.永元十五年,皇上要南巡祭祀江陵的园庙,张禹认为皇上不应该冒险到太远的地方去,于是派驿使送去劝谏的奏章,皇上走到半路就回来了。 
D.张禹深受邓太后器重,在朝中的地位超过了三公,因制定政策有功,被封为安乡侯,后又因身体不适,被免去了这一爵位。 
                              
第Ⅱ卷(13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3分) 
      译文:                ▲                                           
     ②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3分) 
      译文:                ▲                                              
     ③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3分) 
      译文:                ▲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4分) 
答:                         ▲                                       
                                                                                                                                            
13、写出下列句子前后空缺的部分。(6分,每格1分) 
①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 
②二十四桥仍在,         ▲        。(姜夔《扬州慢》) 
③莫道不销魂,      ▲     ,      ▲        。(李清照《醉花阴》) 
④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李白《蜀道难》) 
⑤      ▲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展开余下试题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秋   赋   
从维熙 
①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相依是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 
②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 
   ③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恋栈的。 
   ④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炫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⑤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平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粼粼娟秀的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鬓。 
   ⑥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 
   ⑦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耸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做“长相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 
   ⑧惟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 
   ⑨时至秋时,眺望窗外,在秋雨迷离中遥见枝头绿色凋零;对镜自视时又见发鬓添霜,便有感而发,涂鸦此《秋赋》短章,用以自勉自励。 
14、“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联系下文看,句中“特殊的音韵”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第⑦段中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其中“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的意思是            ▲                        ;(3分) 
“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是指            ▲                  。(3分)                                     
 &nbs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