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86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7]
08年1月海淀期末语文试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第 1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申,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流览 跻身 和盘托出 情礼难容
B•收讫 彩排 顾名思义 真知灼见
C•思辨 筹画 伶牙利齿 蓬头垢面
D•观注 浮浅 报仇血恨 黄粱一梦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人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台湾当局 下,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将所谓“台湾加人联合国”问题列人第62届联大议程,中国政府对此坚决反对。
②中国历史悠久,一些旧的观念在有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在今天这个转型的时代,已经有很多人开始 如何转换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的生活。
③王瑶先生为《中古文学史论》撰写《自序》时提及:在属稿期间,每一篇写成后,我都先请朱佩弦老师过目,得到的启示和指正非常多。已故的闻一多老师,也曾给过我不少的 。
A•唆使 捉摸 教正 B•支使 琢磨 校正
C•支使 捉摸 校正 D•唆使 琢磨 教正
3•下列句子申,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我愿意过一种挥洒自如的生活,我愿我的人生行云般随意舒卷。
C•材料作文给学生以极大的展示个性、表达情感的自由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所给的材料,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作文失误。
D•由于工作负担过重,收人差别过大,一些公司出现了骨干员工跳槽的现象,这对于那些人才力量本不厚实的公司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语文试题第1页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走进社区、学校,开展了近700场讲座,传播了绿色文明理念,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浏览完整试题
B.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上级有关领导召开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
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C.截至9月20日,在今年全国铁路暑运的40天内,铁路部门发送旅客达到1.4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
D•何老师今年搬到了天通苑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得用两个小时吧,他说两个小时到不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师说》《六国论》《项脊轩志》《病梅馆记》这五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苟况、柳宗元、苏洵、归有光、龚自珍。
B•在我国文学史上,常有作家并称的情况,如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苏东坡和辛稼轩被称为:苏辛。
C•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通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反映了前后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展示了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
D•别里科夫、葛朗台、朱丽叶分别是俄国作家契河夫、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塑造的不朽的文学形象。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群臣多谏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驰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生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
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
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1)葬于楚山之尾,栾(2)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3)。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驰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驰期,更择日。”
惠子非徒行其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因又说文王之义。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
《战国策•魏策二》
注释(1)季历:周文王之父。
(2)栾:漏流。
(3)和:棺材两头的木板。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必甚病之 病:损害
B•变水啮其墓 啮:侵蚀
C•出而为之张帐以朝 张:设置
D•意者羞法文王乎 法:效法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是其唯惠公乎
则齐国其庶几乎
而又因说文王之义
我欲因之梦吴越
惠子非徒行其说也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太子)且为栈道而葬
B•群臣皆不敢言,而以(之)告犀首
C•于是出(文王)而为之张帐以朝
D•若此而弗为,意者(太子)羞法文王乎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打动太子,使他推迟葬期的一组是
①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
②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
③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便雪甚
④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
⑤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
⑥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惠王死了,下葬日期己经确定,但天下起了大雪,城中道路无法通行,太子决定修栈道去送葬,大臣们纷纷劝谍。
B•太子认为不按期举行先王的丧礼是不合道义的,坚决不肯改期,群臣没有办法,最后只好请
出了德高望重的惠子。
C•文王认为,当年周王的坟墓被水冲开,是先王想要再见一见群臣百姓,如今天降大雪,是惠王想要多停留几天,扶社稷、安黔首。
D•惠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进谏,使魏太子没有匆忙地安葬先王,同时又向天下人宣扬了周文
王的大义,实在是不小的功德。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画横线的语句。(4分)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优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
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① 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
② 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题(8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
展开余下试题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谨,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象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②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5分)
答: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3题)(6分)
①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
(《诗经,氓》)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
。
(贾谊《过秦论》)
③策扶老以流憩, 。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舍辞》)
④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
(李白《蜀道难》)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筷子漫谈
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
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
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
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
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己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筷子古名日“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约为象箸,而箕子唏之语。由此可见,筷子
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约时期。
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
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宇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己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月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筷的正确
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要对齐。
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
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14•文中说筷子大朴胜华,是因为筷子具有 □□□□,□□□□,
□□□□的特点。(3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箸易名为筷子的原因。(字数不超出字格)(3分)
答:
16•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数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巴不只是一种器物,还承
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筷子承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4分)
答: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
展开余下试题
B•筷子虽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独钟,原因之一是它使用起来方便灵巧。
C•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己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D•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孤独的普希金
肖复兴
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过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许多普希金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地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没有生命的塑像,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绝不会有决斗的刺激,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摊、酒吧间捧几只时令水果或高脚酒杯……
当晚,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天气很好,4月底上海不冷不燥,夜风吹送着温馨。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而看不大清楚。我想更不会有痴情而又有耐心的人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神了。
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正音乐四起,爵士鼓、打击乐响得惊心动魄。红男绿女出出进进,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在普希金广场的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飘飞着雪花或细雨的日子里,那里也会有人凭吊。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霏霏雨丝,故居前,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甚至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便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远比现实美好的诗的意境之中。
而这一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的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塑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时间之内连遭两次劫难。
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现今仍在世的老翻译家,一辈子专事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是如何被红卫兵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曾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住在普希金的身旁,相看两不厌,度过他的残烛晚年。
老翻译家或许能给这尊孤独的普希金些许安慰?许多人淡忘了许多往事,忘记当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将美好的事物毁坏掉,当然便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年轻人早把那些悲惨的历史当成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怎么会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的话:“谢谢普希金,为了他的诗感发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寂寞的
上一篇: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下一篇:
08年1月海淀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08年1月”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