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890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0]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
单元目标
1.体会作者叙事中的感情和语言风格。
2.理解并学习运用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和细节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
3.逐步提高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和口头发表意见的能力。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慷慨kǎi 钝滞zhì 轻蔑miè 拮据jù 酩酊dǐng
B.会稽kuài 商贾jiǎ 精悍hàn 睚眦zì 崇敬chóng
C.攫取jué 间或jiàn 憎恶zēng 揖让yī 连累lèi
D.一爿pán 抿子mǐn 欹侧qī 垩田è 瘌痢l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琐事 愤怒 筹集 卧薪尝胆
B.排斥 惭愧 世故 不可胜数
C.歆羡 宽宏 咆哮 迫不及待
D.纯粹 臃肿 颠簸 指手划脚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学的人文传承 在于学问传播, 在于大学精神的延续,而前辈名师大师的 包括 遗留在内,便是展示和承继大学人文精神传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拆了这些名师大师居住的地方,实质上等于斩断了大学精神传承的一根纽带。
A.不是 而是 行迹 物质 B.不仅 更 行迹 物质
C.不是 而是 形迹 物资 D.不仅 更 形迹 物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B.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吃不了的苦和忍不下的气,眼前的这个男人面对严峻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将要呼之欲出。
D.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年幼之人,为了安全,人们就修建高墙、重门、窄窗的宅院。
B.最近,为我校年事已高的张老师体检的医生惊奇地发现,他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然不治而愈了。
C.在外国同事看来,中国人的手机似乎永远保持“正在进行时”,即使在办公室开会,有的人也不出去接电话,而是坐在座位上小声讲。
D.只要引导得当,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他们可以上网查询,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获取信息。
6. 将下面5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
浏览完整试题
一种打鱼的方法是放鱼鹰。 站在高高的运河堤上,看人放鹰捉鱼,真是一件快事。
①浑水鹰能在浑水里睁眼,清水鹰不能。
②浑水鹰比清水鹰值钱得多。
③鱼鹰分清水、浑水两种。
④清水里只有普通的鱼,不肥大,味道也差。
⑤湍急的浑水里才有大鱼、名贵的鱼。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⑤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⑤
7.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学习任务?这是一个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区别对待的问题。
B.王粲的《英雄记钞》里说,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起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C.到武汉古琴台去的人,未到之时,首先会想到钟子期和俞伯牙。到了之后,首先会谈到钟子期和俞伯牙。
D.伴随奥运脚步的临近,北京的影响日益广泛深远,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游览,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1.联系全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2.简要分析上文中外貌描写对表现范爱农思想性格特点的作用。
3.文中写范爱农喝酒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请分析范爱农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A.“现在爱喝酒”
B.“但不大喝酒了”
C.“但还喝酒”
4.根据全文所写的范爱农的事略和思想性格,写一篇范爱农小传。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谋:谋划
B.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知道
C.贾人夏则资皮 资:积蓄
D.遂使之行成于吴 成:讲和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乃号令于三军曰
然后乃求谋臣
⑵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夫虽无四方之忧
3.翻译下列句子
⑴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⑵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遂灭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越国亦节矣 节:克制
B.乃致其众而誓之 致:召集
C.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衣:衣服
D.国人皆劝 劝:鼓励
2.请结合全文归纳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体会特殊的句式。
⑴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⑵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展开余下试题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惊慌失措的水手们,急得团团转。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仓,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是没有根基的小树。”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仓里的水越来越满,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加大了,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人生之船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请以“压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 立意自定。② 文体自选。③ 题目自拟。④ 不少于700字。⑤ 不得抄袭。
综合拓展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怀疑与激变》,完成1—3题。
怀疑与激变
——解读毕加索
①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其他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涩。
②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术家是难以超越的,他们本来就是这样一些强大特异的生命。这些生命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一生可以纵横涂抹而不知疲倦。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拥有一个长长的生命、漫漫的创造历史:从很早即开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缓缓终止。毕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岁左右画出的,如十四岁的《裸脚女孩》、《老渔民》等杰出的作品——仅此一条就决定了这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
③纵观他一生的无数作品,可以从中找到各种风格倾向、各种情绪,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它们本身即组成一个宇宙,其中繁星闪烁,风云变幻,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雷鸣电闪,更有惊涛骇浪,那种动人的美,让人过目不忘的最为独到的呈现与表达,简直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一口气列举出《站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与孩子》、《奥尔喜肖像》、《持扇的女子》……多到一时难以穷尽。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心底从来都是充斥了不安:怀疑自己的意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怀疑的结果就是艺术生涯中的无数次激变,是无头无尾的探求,大嬉戏和大玩笑,包括大绝望大痛苦;还有恶作剧,装傻与佯疯,傲世与自卑,欺世与自欺……这一切综合一起,让后来人去清理和辨析,去极为困难地分拣。后来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这亘古未见的一大堆斑驳灿烂面前,大半只有叹息,而没有能力去鉴别——他们甚至在这样的生命面前连起码的冷静都要丧失,视听失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
④有人不止一次指出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巨灵”,除了“野兽派”以外,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它们使当时和后来的艺术处于激活状态,它们也使各种尝试变得可信和可能。但当我们面对一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时直接就是丑陋怪异到目不忍睹的东西时,难道不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吗?是我们错了还是当年的大师错了?追问的结果是:大概谁都没错,是时代错了。在一个人类正被物化、异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的时代,作为个体,一个生命,你尽可以呼号,但没有回音,更没有应答……至此,我们或许可以稍稍窥见毕加索当年的伤痛。面对那样的时代,人们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当时的大师那样,做下这疯癫无忌的大喧哗和大游戏了。他要可意地尽情地嘲讽一番,既嘲讽自己,又嘲讽时代;既嘲讽去者,又嘲讽来者。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全部感触、百缠纠结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⑤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一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时代,特别是一个虚荣的时代。看来—个艺术家被逼到了尽头,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为乐——他与另一些人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觉与清醒。毕加索兴之所至任意涂抹,像儿童一样嬉戏不休,上下游荡,四方徘徊,进入化境般的流畅自如,实际上却是隐含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悲凉无告。这儿有泪水,有傻笑,更有绝境的哀求,在他这儿等于是以歌当哭。
⑥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义来说,毕加索是消极的。
⑦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他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屈服。我每一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创造,就在心里悄悄发出叹息: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
注:毕加索(1881-1973年),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派主要代表: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早期画近似表现派主题,表达对底层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从1930年起,明显倾向于超现实主义风格。
1.第③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句中的“双重悲剧”指什么?请结合文意从艺术家和受众两方面分析作答。
艺术家:
受 众:
2.毕加索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文章②—④段的内容概括说明。
3.作者认为毕加索是伟大的,也是屈服的。请问:毕加索屈服的表现、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意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作答。
主观:
客观:
(二)阅读《人,又少了一个》,完成1—3题。
人,又少了一个
三年前,也是冬天。 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这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真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
只听见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喊:“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
“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
那女人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展开余下试题
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1.结合全文理解小说标题“人,又少了一个”的深刻含义,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小说中的“女人”还活着,为什么却要说“少了一个”?(限20字内)
(2)为什么要在“少了一个”前再加上“又”字?(限20字内)
2.如果将“女人”的有关身份证(照片)的文字材料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3.小说突出地描写了女人行乞时的四次“笑”,试从“蜕变”的角度,简析每次“笑”所显示的女人个性的扭曲。(每次限10字内)
第一次“笑”:
第二次“笑”:
第三次“笑”:
第四次“笑”:
(三)阅读《扳着指头数到十》,完成1—3题。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1.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相关的叙述。从情节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
2.文章中前后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联系上下文,简要解释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捏泥狗、收鸡蛋、攒馒头,家庭各成员这些特定的作法有何相通之处?作者又是如何突出其中每一种作法的个性色彩的?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阐释。
二、语言运用
1.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决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①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 、
②人学的历史观: 、 、
2.展开合理想象,把下面的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景物描写。(不少于60字)
四合院 古槐 月光
3.在“热情”“发展”和“关注”中任选一个内容,完成对下面语句的仿写。
平安,是大年夜的一桌团圆饭;平安,是雪白窗纸上的红窗花;平安,是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
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
上一篇:
九年级期中考试测试卷
下一篇: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北京市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