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889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9]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7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
孤陋寡闻(   ) 糟粕(    ) 猎奇 (  )     累赘(   )  序跋(   )    阴霾 (     )
shāi(      )选     tuò 展  (     )
2.指出下列广告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① 绿草荫荫,踏之何忍(某生活区绿地宣传牌)
错字:            改正:         
②你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中旨(某超市宣传牌)
错字:            改正:         
3.根据词义,在括号内写词语。(4分)
①形容事物美好繁多。(                 )   
②一个人对着墙角哭。(                    ) 
③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
④搜寻奇异的事物(            )
4.填空(5分)
   (1`) 序和跋是构成一部书完整结构的两个板块,从位置上看,序这种体裁,一般放在一部书的_____________,跋写在书的__________,但他们有一个相同的作用,就是对全书的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作一个简要的概述,意在引导读者有针对性的阅读。
(2)《唐吉诃德》是         (填国籍)作家           (填作者)的      (填体裁)。
5.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4分)
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黯淡的;                                   ,
                           ;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6.课外阅读检测。(5分)
(1)“刘姥姥进大观园”出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                 》。
(2)“仲尼兮谁为出涕”,句中“仲尼”指          ,“涕”即          。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的作者是           。
(4)“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是               。  
7.请为“说普通话”写一条公益广告。(2分)
                                                                               


浏览完整试题8.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4分)
(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二、阅读理解  (60分)  
(一)(18分)
  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一点概念。因为过去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一九三一年四月
  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作者把       比作“急流”?(4分)
   2.“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着排山之势,向着惟一的海流去。”这里,“惟一的海”指什么?(3分)
                                                                        
3.从这一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4分)
                                                                        
4.“这惟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这句话,你又悟出点什么?(4分)
                                                                                             
 5.请写一个有关生活的比喻句,尽量写得准确生动。(3分)
                                                                                   
(二)(19分)
《朱自清卷》序言   
喜爱和熟悉朱自清散文的读者,可以说是相当不少的。大概会有许多人,从各种本子中读到过他最为著名的《背影》,而大凡阅读过这篇散文的读者,又总会多少触动自己感情的弦索,从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展开余下试题为什么一篇只有千余字的短短的散文,会产生出这样的力量来呢?它的奥秘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俄国作家高尔基谈到在自己的少年时代,读完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小说《一颗单纯的心》之后,曾被这个朴素的故事感动得如醉如痴,多次把书页摊开在阳光底下,想从字里行间找出使自己激动的奥秘。《背影》比起福楼拜的那篇小说来,篇幅要短小得多,情节要简单的多,然而它们同样折射出一种强烈的打动读者的情感,这就是十分明了易懂的奥秘之所在。
《背影》所以能够感动读者之处,恰巧在于朱自清善于运用质朴、鲜明和细腻的文字,洋溢出一股诚挚而又深沉的感情。我们常说散文最要紧的是应该抒发真情实感,《背影》就相当卓越地表现出了这一点。朱自清着力刻画体魄衰颓的老父,执意要去火车站为自己送行,到达后又絮絮叨叨地操心他的行李,再三嘱咐他一路平安。最感人的一笔是为了替他购买路上解渴的橘子,竟在月台旁支撑着身躯上下攀援,正是这个动作很艰难的背影,活泼泼地写出了老父对他深沉的爱。
只要是写出真挚的感情,这篇散文就一定会打动读者的心。《背影》这个成功作品的关键,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我们曾见到过不少的散文,有的确乎也想惊涛骇浪般地倾泻自己的感情,却因为表达的并非真情实感,而是虚情或矫情,因此这些作品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尽管在一段时间之内,受到较多的推崇,却不会真正地活在读者的心里,很快就消失了自己的影响,而像《背影》这样充满了真情实感的文章,却在问世后的几十年来,始终被广大的读者所钟爱。(片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摊开(    ) 矫情(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1)有的确乎也想惊涛骇浪般地倾泻自己的感情。
                                                                        
(2)尽管在一段时间之内,受到较多的推崇,却不会真正地活在读者的心里。
                                                                        
3.这篇序言以《背影》为例,告诉了我们写散文的成功之处在哪儿?(3分)
                                                                        
4.《背影》着力刻画的是父亲什么时候的背影?(3分)
                                                                        
5.通过学习这篇序言,你领悟到写作成功散文的奥妙了吗?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一谈。(4分)
                                                                        
6.作者认为散文写不好的主要原因在哪儿?(3分)
                                                                                
(三)(25分)                          
①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柬;在纤桥旁_____A______(摇撼 摇动 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问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①止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笨风中轻扬。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B(消失  弥散  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⑦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垂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展开余下试题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1.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4分)
A处:__________                 B处:_________ 。
2.第二段概写了芦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芦苇、芦花怎样的特征? (3分)
                                                                        
3.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4分)
                                                                                                
4.从文中找出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的两个句子。(4分)
⑴                                                              
⑵                                                                       
5.“芦花“在第五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项请写序号)(3分)
                                                                                      
 6.作者心中的芦苇有哪些特点?作者以芦苇象征什么?(4分)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九年级下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