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228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8]
金华十校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金华十校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愫;语文是一种美丽 ,一种神奇,
一种真情,一种雅趣,一种机智。
Ⅰ 卷
一、(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烙印(lào) 隽永(juàn) 氤氲(wēn) 千丝万缕(lǚ)
B.蛮横(hèng) 废墟(xū) 拾级(shí) 鼎铛玉石(dāng)
C.虔诚(qián) 颤抖(chàn) 蓊郁(wĕng) 亘古不变(gèn)
D.窗槛(jiàn) 笨拙(zhuó) 惊蛰(zhí) 惊世骇俗(h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谛听 悚然 杜撰 汗流夹背
B.寥廓 斑阑 轩峻 沧海桑田
C.惶惑 雾蔼 沉湎 一愁莫展
D.惆怅 逻辑 逸事 怨天尤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 其间那才真有味;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
(2)首先,我希望长久地 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
(3)人的血脉必须畅通,文章也是这样,必须上连下接,一气呵成; 文气梗塞,
内容很精彩,词句很优美,也会失去完美的艺术光辉。
A.徜徉 凝视 如果/即使 B.徘徊 注视 一旦/那么
C.徜徉 注视 一旦/那么 D.徘徊 凝视 如果/即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A.读书多年,与书相濡以沫,便觉得与书为友既是雅事,也是乐事。
B.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C.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寻的,要有一股韧劲。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功败垂成,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D.“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之一——著名医学专家华益慰,医术精湛,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妙手回春的好医生,一个“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北京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符合国际Ⅳ排放要求的车用汽油、柴油地方标准08年1月1日实施后,北京汽车排放物将减少一倍。
B.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C.通过在金华举行的2007中国火腿行业峰会,使火腿商家认识到中国火腿的前途确实不容乐观。
D.胡锦涛指出,能否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起初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也叫长短句,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和词的内容有关,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辉煌顶点。全书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是高鹗所作。
C.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最有影响的小说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雷雨》等。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句,用宋文帝刘义隆失败的故事,告诫南宋当权者对北伐应做好充分准备,切不可轻敌冒进,草率出兵。
7.下列各选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吾尝终日而思矣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虽有槁暴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倚歌而和之
9.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秦人不暇自哀 B.而今安在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10.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想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第3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11.填入第4段末尾横线上的句子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 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
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 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
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 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 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墨池记 (宋 .曾巩)
展开余下试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①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②王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①深造道德: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造诣。②教授:官名。宋代各级学校都设置,主管教育所属生员。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学固岂可以少 (本来、原来) B.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勉强)
C. 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相信) D.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达到)
13.与“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中的“于”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徘徊于斗牛之间 D.善假于物也
14.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段先介绍了墨池的处所、形状及其来历,又征引了荀伯子的《临川记》说明墨池的来历非虚。
B.第二段由物及人,追忆王羲之弃官返乡的经历。
C.第三段点明撰文由来后转入议论,用语委婉深沉,语重心长。
D.本文表达了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Ⅱ 卷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2)教授王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南乡子 【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4分) 1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苏洵《六国论》)
(3) 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5) ,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6)想当年:金戈铁马,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8)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关于树的随想
①站在山野的坡地上,独自以天空为背景的一棵树是孤独的。尤其是日落时分,极目是一片竭尽绚烂的最后的红。那树沐着余晖,仿佛一个眼睛盛满忧伤的人,心底怀藏着最后的希冀,等待着始终没有出现的另一个人。
②我站在乡村的暮色中与一棵树遥遥相对。我们在彼此的身影中读出了孤独。
③两年前的夏天,我一个人在临海的断崖上看海。目光垂落的时候,发现崖底有两棵并肩的松树。海浪像顽皮的孩子从天边嬉闹着纷涌过来,树就像两个慈祥的老人迎接着他们。与大海的空阔和喧闹相对的,是树的平和与宁静。我想象这是一对饱经风霜的情侣,他们在海边看日出日落,听时间在风中滑翔。
展开余下试题
④我习惯于把树想象成一个缄默而内心丰富的人;它站立在时空的地平线上,在天空和大地之间以孑然的身姿演绎着生命的四季。
⑤从第一片绿叶的萌芽到最后叶子的凋零,循环往复,树经历着生命的茂盛至衰败的轮回。当绿翳覆盖着树冠,树的身上流淌着绿色的液汁。这是青春的液汁,。它使树充满了年轻的梦想。当我在3月的阳光下经过一棵树,翠绿的叶片上淡淡的绒毛使我想起春天里少女清新的面孔。我于是闻到了树湿润的、幽静的、充满了绿意的芬芳,它满身的绿泼墨一样洒在我的心上。此刻的树,多像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将明亮的思想诉诸枝头上的绿叶。
⑥在我的感觉里,烈日炙烤下的树是焦灼不安的。枝头蝉鸣叙述了它长长的烦闷。在炎热的夏季,树仿佛是一个被各种思绪纷扰,躁动的灵魂等待一片清凉的青年人。
⑦没有比枝头上沉甸甸的果实更能展示树的辉煌了。我之所以用辉煌这两个字,是因为树以时光做桨,抵达了黄金一样的彼岸。然后是秋风将叶子一片一片地带往秋天的尽头,秋风中的树是伤感的、落寞的,空空的枝丫是它握不住秋天最后一抹金黄的手。它在寂静中默默地低语,像一个用尽青春为时光着色而鬓发染霜的中年人,诉说着内心的苍凉。
⑧在西风中站立的树比以往显得枯瘦,有着灰蒙蒙的颜色。当雪积在枝干上,树就像一个行将进入生命极限的白发老人,在一片纯净的白色中回顾生命最初的单纯。
⑨在树的生命日复一日的延续中,时光将沧桑刻在树的身上,树的形体往往可用来诠释一个人的内心。我曾经在旅途中见过一棵树。从粗壮的树干以及沟壑一般布满的纹理可以断定,这是一棵有着很多年轮的老树。最初的一霎,我的心被一种莫名的力量震撼——树干扭曲着,枝条虬结,带叶的树冠向后倾斜,仿佛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人头发纷披,挥舞着臂膀,对天长啸。
⑩希腊诗人埃利蒂斯的《疯狂的石榴树》,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另一棵树的形象。诗中的石榴树之所以疯狂,是由于它体内有一个太阳在秘密地燃烧,浑身焕发着一种源于光明的热情。因而,它“以新生的叶簇在欢舞”“以胜利的震颤在天空高举起它的旗帜”,并“抓住了一匹奔马绺绺纷披的鬃毛” “摇着一个即将诞生千百艘船只的海洋”。这样的一棵树会激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能量,当我们在诗句中穿行,我们将充满激情地高歌。
⑾与人短暂而脆弱的生命相比,树更久远而坚强,生命空间也更为广阔。树有两个天空,一个是树叶迎迓的上方,一个是根须伸展的足下。天地合一,树因此而具备了某种无限。但树不会行走,这注定了树习惯于停留,而人永远在漂泊的途中。
⑿很多时候我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尤其是在夜晚,一个人在黑暗中站着。我感觉到从体内伸展出去的枝叶在黑暗中的摇曳和呼吸,内心的声音携着磷火的光芒,沿着枝条和叶脉从不同的方向进入黑夜。在夜的荒原上,我是一棵会行走的树,在寂静中踽踽独行。星光燃起叶片,满树是跳跃的焰火。我听见了生命流逝的声音,读懂了自己既渴望停留又渴望飞翔的灵魂。
18.在开头三段里,作者写了在乡村及海边见到的树,写这些
上一篇:
深圳市南山区200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检测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金华十校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