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8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3]
高一语文期末联考试题
  成都•重庆•武汉•山西•河北 高中部
2007—2008学年度上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一语文
【范围:高一语文第一册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武汉 高永祥 审卷:程正安】
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
请将选择题选项填写在对应的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寥廓kuò      长篙gāo     漫溯shuò
B.粗糙zào     猝cù然       慰藉jiè      气氛fēn
C.渲xuān染   债券quàn     隽juàn永    恪kè守
D.濒bīn 临    寂寞mò      愤懑mèn     亵xiè渎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沧海桑田   娇生惯养   人才倍出   游目骋怀
B.声名狼籍   专心致志   无庸置疑   旁征博引
C.崇山峻岭   百折不挠   肆无忌惮   月迷津渡
D.暄宾夺主   饿殍遍野   逆来顺受   摇摇欲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帝”是舶来的词语,是外国历史上对君主的称谓,如彼得大帝;中国封建王朝从未见自称“帝国”的,因此“汉武大帝”的称呼实属不伦不类,“汉武帝”才是符合历史的正确称谓。
B.面对青少年上网趋势蒸蒸日上,“网痴”越来越多的令人忧虑的现状,一些专家和社会机构开始了“挽救行动”。
C.他因为自卫失当致人死亡,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他死刑,量刑事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D.这次颁奖典礼上,观众、队员、明星欢聚,其乐融融的景象正是主办者需要的宣传效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10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D.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4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B.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C.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D.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别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考古学中的主流与暗流
中国考古学关注的焦点长期集中在夏商周三代,这是国际史学界通常所说的“原史时代”。因为夏商周三代是一个历史有记载但记载又过于简陋,不足凭信的时代,它需要考古学和历史学合作,才能有所收获。同时也因为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具有拆不开的缘分,以“证经补史”为宗旨长期是考古学的学科定位,所以几代考古学人大都是在三代史实的真伪问题上耗尽了生命的灯油。考古学家关注的是一个中国考古学从产生以来就开始的、打了几十年笔战的老问题:谁最贴近那个司马迁描述的“白胡子老子”——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或者说哪一个遗址才是成汤的亳都或者夏禹的阳城?学界的讨论基本上都围绕着夏文化及二里头文化的地域和年代做文章,都盯着夏商时代的大遗址。没有谁认真关心三代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组织、日常生活、心理模式等更根本、更迫切,也是考古学更容易说出些道理的问题。结果是,除了甲骨文和《史记》里已经明白无误的殷墟(近来的考古发现对殷墟在商代晚期都城定位的具体位置也提出了疑问),关于这些考古遗址和传说遗址的对应,至今仍然是一些无法验证的争论,没有哪一个是最终的结论。


浏览完整试题相对于对历史传说的渴望,真正的考古学探索却被湮没了。尽管某些考古学家对人物、事件这种有所选择实无选择的述说,也折射出考古学界许多发人深思的内在问题,比如苏秉琦先生的区系类型学说,比如严文明先生关于聚落考古的探索和思考等;但是,夏文化的探索在那个时候主要仍然是地域和年代问题,是考古学术语中的时间和空间问题。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证史学考古观笼罩着中国考古学的方方面面,最终是以《中国文明的起源》总结和代表了一个时代那些问题上中国考古学的最新认识和最高水准。
俞伟超先生曾经回忆说:1984年的考古学年会上,中国考古学会的好几位理事提议讨论一下考古学的理论问题,但是最终被拒绝。也正是那一段时间,俞伟超先生正为苏秉琦先生的考古学论述选集撰写编后记,俞伟超先生说,他一边撰写一边听德沃夏克的B小调104号大提琴协奏曲,写到激动时曾经流下了眼泪,内心一直有一种在天堂门前徘徊却不得而入的感觉。这就是那个时候中国考古学非主流学派的心情和生存状况。
张光直先生在《哭童恩正》的短文中,曾回顾了那个时期童恩正策划的一次中美考古学合作计划夭折的情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考古学对理论和与国外考古学合作的恐惧心态。这也可视为中国考古学史上十分宝贵的侧面资料,折射出中国考古学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包括一些思想状态的问题,其中弥足我们借鉴者甚多。
6.下列对“原史时代”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考古学关注的焦点长期集中在夏商周三代。
B.国际史学界常说的中国考古焦点的夏商周三代。
C.历史上的记载不够完备,可信度不充分的时代。
D.需要考古学和历史学合作才能有所收获的时代。
7.对“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考古探索被湮没在对历史传说的渴望中,是值得中国考古学深层思考的问题。
B.主要考古学家有所选择实无选择的述说,折射着考古学界许多发人深思的内在问题。
C.证史学考古观笼罩着中国考古学,是苏秉琦、严文明等先生深层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D.考古遗址和传说遗址的对应,仍是一些无法验证的争论,没有哪一个是最终的结论。
8.文中所说的主流是指(   )(3分)
A.关注地域和年代问题,关注考查术语中的时间和空间问题。
B.关注考古观、关注考古学的方方面面。
C.关注考古学理论对考古合作的恐惧心态。
D.关注中国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更根本、更迫切的理论性问题。
9.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坚持不坚持“证经补史”的学科定位,是中国考古学应该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B.为谁最贴近司马迁描述的“白胡子老子”而打几十年的笔战,真是毫无意义。
C.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某个时期,中国考古学的非主流学派在学术上仍受到压制。
D.《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在考古理论和对国际考古学潮流的理解上相对滞后。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          供给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共同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早晨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C.尝为晋君赐矣      给予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替
D.越国已鄙远        把……当作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11.下面加点字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惧有伏焉
B.行李之往来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C.夜缒而出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敢以烦执事                   以吾一日长乎尔
12.下列叙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晋君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B.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展开余下试题C.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四、(28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4分)
                                                                           
                                                                           
②夫晋,何厌之有?(4分)
                                                                           
                                                                           
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4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表现其情感时,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的意象?(4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2分)
(2)《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          ,          ;
           ,                。”(4分)
(3)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玄武湖忆旧
程千帆
一九二八年秋天,我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武汉沿江东下,初到南京,成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今第十中学)的学生。四年之后,进入金陵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其后几十年的学术生涯。
一九七八年秋天,我同样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又从武汉沿江东下,重到南京,成为南京大学(前身为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中文系教师。其间相距,恰恰是半个世纪。
看来,我和南京的缘分真是不浅。如果仔细回忆起来,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但这不是我所能办到的。因此,我只想谈谈三十年代的玄武湖。我这个江南游子,几十年,一直对它保持着美好的记忆。
那时,当然有着如今天所见到的水、洲和将这些环绕起来的城墙,但没有今天这么多的建筑、道路。它宁静、疏朗,充满了野趣。它是城市中的山林,江海。它“别有天地非人间”。当你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后,到湖里荡船,在洲上散散步,都可以迅速地弛缓神经,得到休息。记得汪辟疆老师有诗道:
北渚阻城圈,
未觉江湖远。
花时共经过,
冷处偏着眼。
那时,玄武湖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牡丹、芍药、月季、玉桂,但樱洲却名副其实,每到春天,便开满了樱桃花。再过些时,珊瑚珠子一般的樱桃便上市了。而到了夏天,则满湖都是荷花,不仅开始似“水殿风来暗香满”,而且一直到深秋,还“留得残荷听雨声”。所以汪先生的诗,的确传出了当时这一胜地的丰神和特色。
那时,游湖也就租用鱼船。行船主要用篙撑,而不是用桨划。如果你不会的话,就可以请一位渔家姑娘来撑。她们性情温和,体格健康,而且熟悉江南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请她们作导游,是很愉快的。在她们当中,有一位姓夏的,颇有美名。在我的金陵感旧诗中,就有这么一首:
四十年前侧帽郎,
北湖千顷踏秋光。
重来一事增惆怅,
不见风流夏五娘。
也许她还健康而快乐地活着吧,我想。我也这么祝愿。那时,每逢微雨的秋日,我就上台城登眺。从九华山附近登城一直向西走,随着视野的移动,玄武湖的风光尽收眼底。而烟雨迷蒙,远山近湖,若隐若现,眼前班驳的树,脚下枯黄的草,比起万紫千红的春景,又是另外一番境界。春景使人蓬勃、热烈,而秋景则使人冷静、清醒。


展开余下试题岁月的流逝,洗掉了许许多多一度保存在记忆中的东西,但有一些,却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16.作者记忆中的玄武湖有什么特点?(3分)
答:                                                                      
                                                                          
17.①引用汪诗有什么作用?②作者在文中写渔家姑娘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                                                                      
                                                                          
18.这篇文章最后,“但有一些,却是永远难以忘怀的”一句中的“永远难以忘怀的”具体指什么?(4分)
答:                                                                        
                                                                            
                                                                &n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