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36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6]
2007-2008高三五校联考试卷
  2007年—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五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广东肇庆中学 (原创)     
本试卷共8页,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班级和学校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填在密封线外的答题卷作废。
2、单项选择题,填在答题卡上。多项选择题填在答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试卷不交。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橘红    鳜鱼     矍铄     奸诈诡谲 
B. 屏蔽    摒弃     瓶颈     暴虎冯河
C. 裨益    辅弼     开辟     刚愎自用
D. 恐吓    狡黠     罅隙     高楼大厦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近日,广东省7个县市发布黄色灰霾预警信号,冷空气乏力,灰霾至少     到下周。
②美国的29个驻外使馆因搬迁而欲出售,购买这些建筑须考虑所有权等问题,比       如,          你买下伦敦前海军工作大楼,       不能够完全拥有它的所有权。
③他        摆动着的小球,测量出单摆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A、持续    虽然……但是    注视   B、连续    虽然……但是    凝视
C、持续    即使……也      注视   D、连续    即使……也      凝视
3、下列词语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时,网络、媒体一边倒地对《无极》剧组口诛笔伐,可如今,影视剧拍摄、大型晚会举办破坏环境的例子仍不胜枚举。
B、随着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手机型号更新日益加快,具有更多新功能的手机产品登堂入室。
C、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诗中弥漫的是李白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滔滔控诉,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D、现实生活中,不少地方和单位倡导的不是鼓励人人冒尖、多出人才的优良作风;反之,黄钟皆废弃、瓦釜作雷鸣,人才受到压制的现象依然存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陈楚生、苏醒、张杰等“快乐男生”,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深受观众所喜爱的超级明星,尤其受到中学生的追捧。


浏览完整试题B、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
C、元月3日,第一炮便打响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隆重登场,备受关注的房价上涨问题有望在2008年得以实行。
D、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
二、本大题8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1分)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也;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身面向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丁一士应声耸身而过。①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丁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跃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者四力尽竟溺焉②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田侯松岩于滦阳买一劳山杖,自题诗曰:“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敢因恃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斯真阅历之言,可贵而佩者矣。
(节选自【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注解:①过厅:过道,厅堂可以通行的地方。②田侯,即田功,字松岩,纪晓岚的朋友。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足甫及岸           甫:刚刚        B、敢因恃尔心无虑       敢:岂敢
C、不虞岸已将圮       虞:担忧        D、便向崎岖步不平       便:立刻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斯真阅历之言,可贵而佩者矣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恃财者终以财败                 不赂者以赂者丧
C、田侯松岩于滦阳买一劳山杖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7、下面的句子省略成分跟例句“使余立一过厅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         D、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一士见河不宽而恃己擅纵,意外丧生,说明他缺乏预见灾难和临危应变的能力。
B、本文先记叙后议论,中心是一个“恃”字。有所擅长,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一味有恃无恐却往往会引来悲惨的结局。
C、田侯自题诗于劳山杖上是想用自己登山的亲身经历来勉励世人:即使前路崎岖,只要心中没有顾虑,坦然面对,也会走出困境,步向平坦人生路途。
D、月夕花晨,伴我前行,如此良辰美景在纪晓岚看来是“可贵而佩”的。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斜线“/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每处0.5分,3分)
素  不  习  水  但  从  波  心  跃  起  数  尺  能  直  上  而  不   能  旁  近  岸  仍  坠  水  中  如  是  者  四  力  尽  竟  溺  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友招使还,应声又至。(3分)②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3分)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苏曼殊①
        海天龙战血玄黄②,披发长歌览大荒③。
      易水萧萧人去也,  一天明月白如霜。
注 ①苏曼殊(1884~1918):字子谷,法号曼殊,广东香山人。②“海天”句:《周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诗用此典,借喻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所造成的悲惨局面。玄黄,天地的颜色,玄为天色,黄为地色;龙战,群雄并峙,互相争夺,此喻列强侵略中国。 ③“披发”句:苏轼《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披发下大荒。”大荒,广野,极言其旷远。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复行数十步,            。 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潜《桃花源记》)
(3)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展开余下试题(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关于人的生死观(节选)
人类何时才具有理性的生死观?依我看,这主要决定于两项因素:一是,依靠文明程度的逐渐提高,特别对自然界现象有超脱蒙昧的认识,也就是有某种朴素科学观念的产生;其次,积长期的生活经验,对人生苦难有进一步的认识,开始懂得人之生老病死本无可避免,人间的真苦难在于社会不公,贫富悬殊,一部分人统治、压迫、剥削另一部分人,人和人之间展开对于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争夺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常态。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人深深地感觉到,人活着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甚至比死亡还要难受、还要可怕、还更令人屈辱。这实在是生不如死。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死观自然而然要发生变化。中国到了周朝就起了一个大变化。周朝时提出“远鬼神、重人事”的治国方针。所谓重人事,就是将处理社会关系、重新确立新的宗法秩序、制定用于统治的“礼”摆在第一位,万事“礼”为首,人生的第一要义是遵礼守法,安份守己。尊天是必要的,但天命不足恃;鬼神也是要敬的,但办事不能只靠占卜问卦。人的苦难并非由天造成,实人自为之。夏日炎炎,冬夜严寒,“人生百岁,必归其居(就是说,不可避免地要归于死亡)”。相传姜太公有一本《家教》流传于世,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钓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祸将及至,恨不忍之。”这就是说,人之招灾咎由自取,非“天命”使然。万事皆在人为,就是“天命”亦可抗争。
中国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虽有各种迷信观念盛行,但本土宗教意识淡薄,凡宗教都在政府当局控制之下(或被其利用),这是很了不起的。对此,有周一代功不可没。后世的人仍念念不忘此理,如宋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从春秋战国时代即先秦及其以后,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斗争加剧并趋于激烈,人类的知识积累多了,自觉性也增强了,于是人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大进一步,开始形成各种各样的生命哲学。这里不必细说,只略提以下三种:
      一是儒家的生死观。儒家思想在中国是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它继承并发展了周代的“重人事”的主张,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也就是要珍惜生命,生尽其用,有所作为,建功立业。人虽终有一死,但若能“立功”、“立德”、“立言”,就可以做到“三不朽”。所以,总的说,儒家的生命哲学是相当积极的。
      再就是道家的生死观。道家和儒家不同,不主张“人为”,而主张一切顺其自然——“道法自然”。人要做到“无为”、“无事”、“无欲”,天下才会太平,国家才能治好。老子说过一句话:“死而不亡者寿”。这里将死、亡两字分开,赋予不同的含义,所谓“不亡者”即相同于“不朽者”,人虽死而其名其功业长存于世,这才是长寿者。这和儒家的“三不朽”思想颇相似。然而,道家对生死的“无常”、生命的短暂,也发出过无奈的感慨,如庄子所说:“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接下来就是宗教的生死观了。在中国主要就是道教和佛教。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实际上,它是继承中国人古已有之的求长生的欲望。“求长生”、“求仙”固然不能成真,但道教所创造的一套养生健身之术,有些如太极拳、练剑等倒颇有益于人的健康。佛教在中国的传布使灵魂之说大为盛行。佛教不承认生命“常住论”,也不承认生命“断灭论”,而提出一种所谓“因缘和合”的流动生命观(后来演化为“轮回论”)。等到传入中国,大乘代小乘而兴(大乘以救世利他为宗旨,小乘以修身自利为宗旨),人死要投胎转世轮回之说深入人心(这和佛教的“业力说”和“中阴身”说亦有关)。此外,又掺入了中国的许多迷信观念,于是相对于人间世界,便又创造出一个灵魂世界来。            
(选自2007年第20期《新华文摘•关于人的生死观》有删节)
12、下列关于生死观发展变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答案写在答题卡第12小题的位置上。)
A、人类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产生了某种朴素科学观念,这是理性生死观的形成的一个因素。
B、积于长期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的不公,使人们深深感觉到人活着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甚至比死亡还要难受、还要可怕、还更令人屈辱,这些想法促进了生死观的发展。
C、周朝时提出“远鬼神、重人事”的治国方针,标志着中国生死观的一次变革。
D、从先秦及其以后,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斗争加剧并趋于激烈,人类的知识积累多了,自觉性也增强了,于是人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大进一步。
1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周朝的生死观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是遵礼守法,安分守己,听天由命。
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的这句话也是周代生死观的体现。
C、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一切顺其自然,只有尊重天命、敬鬼神,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D、道家的老子被道教奉为教主,所以道教的的生死观和道家生死观是同宗同源的。
E、道教以“求长生”、“求仙”为目的,有违生命规律,但是道教的一套养生健身之术也有益于人的健康。
F、在中国,宗教生死观的主要内容是道教生死观和佛教生死观,其中佛教提出的是一种“因缘和合”的流动生命观。
14、“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钓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祸将及至,恨不忍之。”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的作用。 (3分)
15、试分析儒家生死观和道家生死观的异同。(6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考生任选一组作答。(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寓言课上的预言
□李克南
  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姜琳,正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身材健美,并说要是再唱支歌那就更可爱了。乌鸦心里高兴就开始唱歌,可是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叼起肉得意洋洋地走了。
  姜琳讲完故事的寓意,让大家做练习,她说:“同学们,请你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暗示对乌鸦说,以后别再虚荣了,听了恭维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只有一个名叫董玉素的胖乎乎的女孩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
  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姜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是非不分,就像《农夫和蛇》那则寓言里讲的农夫一样,将来走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小玉素心里不服气: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它这个时候一定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了。
  接着,姜老师又说:“大家再想想,如果乌鸦和狐狸再见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抢着回答:无论狐狸怎么夸奖乌鸦,乌鸦就是不理它,最后,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老师说:“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手说:“狐狸是狡猾的,它不会再重复老一套办法了。”老师问:“那你说会怎样?”


展开余下试题  于是,那男孩绘声绘色地讲道:“狐狸再一次见到乌鸦,就对乌鸦说:‘乌鸦老弟,上次我骗了你的肉,真是对不起,我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向你道歉,如果你不肯原谅我,我就站在这里不走了。’乌鸦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对它说,‘狐狸大哥,我原谅你了。’乌鸦一说话,嘴里的肉又掉了,狐狸赶紧跑过去把肉抢了过来。狐狸正要把肉吃下去,忽听乌鸦在树上哈哈大笑,‘臭狐狸,这回你死定了,我在肉里下了毒!’狐狸一听,连忙把叼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跑向不远处的小溪边,不停地用水漱口。这时,乌鸦从树上飞下来,不慌不忙地叼起地上的肉飞走了。”
  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说:“吴宝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故事讲得也很精彩。好好努力,日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
  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老师姜琳,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特级教师。
  这天,她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应邀到一所监狱,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作帮教演讲。到了那里才发现,一同受到邀请的还有本市享有很高声誉、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三实”家政服务公司的女经理,她就是当年那个安慰受骗乌鸦的小女孩——董玉素。让她料想不到的是,演讲结束,代表监狱服刑人员发言的那个穿着囚服的人,竟是她当初预言会成为作家的吴宝河。
  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同时叫她老师,让姜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听了董玉素介绍她的“三实(诚实、踏实、朴实)”公司经营理念,以及她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鼓励的话,姜琳老师突然明白,当年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寓言中被讽刺、嘲笑的对象——乌鸦,这是多么可贵的童心、爱心!而那个年纪小小,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又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想过呢?                                       (〔2007/10小说选刊〕
16、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巧妙之处,试作简要分析。(4分)
17、姜老师的“错误”指什么?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5分)
18、对姜老师的 “预言”或“反思”你怎样评价?(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与书籍交流  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
曹文轩  1954年1月生,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蔷薇谷》。《草房子》等作品屡获国内各项大奖,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记者:您一直很重视阅读,甚至曾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那么读书对人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曹文轩:读书可以丰富个人的经验。因为天地辽阔无际,个人只能体验广阔世界中很小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其实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很狭隘、很苍白,甚至可以说是空洞。从情感上讲,人很多时候难免觉得孤寂。书籍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切,它跨越时空,呈现了不同世界里的不同经验,你坐在家中读书就能知闻天下事。这样来看,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不夸张地说,读书使得生命延长。
  一个读书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书籍给读书人打开了另一扇门。有了书上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创造就变得更容易。而且,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个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跟着喧嚣、浮躁随波逐流。书,正是涡流中的“救生圈”。即使不说书的内容,单就读书这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哗与骚动中获得宁静。
  我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是指我们读书的时候,肯定在与书对话,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向它倾诉情愫,并可得到指引,与教徒向上帝祷告有一定的相似性。
  记者:这些影响有何外在表现?
  曹文轩: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二者就是不一样,从气质上就看得出来。比如有些人天生长相不出色,甚至丑陋,但读书能让他们获得新生。他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率性地幽默风趣……同样一个人,“书卷气”让读书人的神采、魅力从平凡的外表下透射出来。
  记者:但也有读书人气质猥琐,不能简单地把气质好归结在读书上吧?
  曹文轩:显而易见,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我早就说过,开卷未必有益。有些书歪曲、丑化生活,文字、思维水准低下,长期读这种书并以此为美,就像在吸食毒品,会把情感搞得迟钝,把思维搞得平庸,把谈吐搞得俗气。
  记者:可是很多人一直读专家推荐的书目,也并没有显著的成效。
  曹文轩:很多人都在读书,读的也是好书,但不是谁都能把好书读好,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书读得全然没了个性。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批驳精神,要敢于与书争论,书的价值一者是共鸣,二者是碰撞。
  除了一些大家都应该读的基本书目之外,一个人读书应该有选择,要挑食。人的雕琢忌讳用一个模子,因为一个人若无个性,必然索然无味;作文同样忌讳雷同,人云亦云的东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前面说过,书在影响人,书就是一把刻刀,都读一样的书,那么这把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所以,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读不同的书,看不同的景。
选书要有个性,读法与理解更要有个性。读文章时,别管别人对那书的唠叨,甚至不在乎权威专家对书的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2008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