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05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5]
安徽宣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安徽宣城市 2007-2008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 选择题(42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奚(xī)落 茁(zhuó)壮 愤懑(mǎn) 奏(còu)功
B.慷慨(kǎi) 幼稚(zhì) 卒(zú)业 慰藉(jiè)
C.迄(qì)今 酗(xiōng)酒 洗涤(dí) 夙(sù)愿
D.伺(sì)候 偕(xié)老 挟(xiá)嫌 商埠(bù)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份额 治愈 光彩夺目 B.跋涉 必竟 宽大为怀
C.篾视 深邃 鸦雀无声 D.内疚 脂意 必恭必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 。
②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安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 。
③回想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说不似这位朋友的那般 ,但是,如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
A.反映 祈求 单纯 B.反映 乞求 单调
C.反应 祈求 单纯 D.反应 乞求 单调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自由和平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署就不会过去。
B.一百年前,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一批爱国志士喊出了兴学图强的口号。北京大学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地成立了。
C.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中东和平前景再一次成为空中楼阁。
D.经过17年的卧薪尝胆,2003年中国女排终以11战全胜的战绩夺回世界杯赛冠军称号。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我同天真的孩子们一起重看这部影片,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时,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B.李登辉打着“人道”的幌子完成了他的所谓“医疗之旅”,但他在日本的表现却使人难以置信。
C.很少有人像马克思那样卓有成效、坚韧不拔和满腔热情地进行斗争。
D.武汉“6•22”空难事故,是在局部恶劣气候条件下,机组违章飞行,机长错误决策造成的直接原因。
6.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填入的语句,衔接最好的一组是 ( )
所以不幸的人们啊! 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儿哪。他们会安慰我们。
A.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切勿过于怨叹。
B.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切勿过于怨叹。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
C.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切勿过于怨叹。
D.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是人类征服宇宙、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载人航天集高精尖技术之大成,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均有重要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
载人航天曾是冷战时期美苏开展太空军备竞赛的主要领域,被视为国家威望的象征。即使在今天,载人航天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威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
载人航天器可飞临敌空上方直接进行侦查监视,并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验表明,人在载人航天器上用肉眼或操纵先进的遥感仪器进行侦查监视,可利用人的直觉和积累的经验,能比卫星侦察更真切、实时,针对性更强,而且人在空间直接观察,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可及时发现和识别,并可根据战略意图,对各种信息进行预处理,分析判断下一步的侦查重点。美国和前苏联都曾利用各自的载人航天器对对方的军事态势进行过大量的侦查监视,如监视地面和海上的军事目标、武装力量的部署、军事演习等。
更有效地利用卫星侦察、导航、通信等系统,可协调指挥陆、海、空、天的作战行动,大大提高多军种或与盟军协同作战的能力。作为“天战”基地,载人航天器可作为太空攻防作战的“航天母舰”,如从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发射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能迅速准确地摧毁敌方在轨卫星、飞行的导弹和飞机以及攻击地面目标等。
利用载人航天器装载侦查监视等有效载荷,进行军事航天关键技术试验和反导弹、反卫星等武器试验,并研究开发人在太空的军事活动能力。美国和前苏联都开展过这方面的试验。
在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方面,载人航天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包括微重力科学及其应用、对地观测与环境监测、天文观测、工程技术试验等。其中,微重力科学是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生物技术、流体物理、燃烧及材料科学中的基本规律。微重力环境为研究诸如广义相对论验证、输运过程、燃烧基本规律、晶体生长、凝固理论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微重力科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21世纪,微重力科学将促使自然科学中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空间生物工程、空间材料加工等微重力应用项目将形成新兴产业,极大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7.下列对于载人航天器在军事上的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可供人在空间直接观察,及时发现新情况,并根据战略意图,对各种信息进行预处理。
B.可开发卫星的侦察、导航、通信的作用,协调指挥作战行动,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
C.可作为太空攻防作战的“航天母舰”,携带各种武器,迅速准确地摧毁敌方目标。
D.直接进行军事航天关键技术实验和武器试验,研究开发人在太空的军事活动能力。
8.下列对微重力科学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微重力科学在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
B.微重力环境为研究诸如广义相对论、输运过程、燃烧基本规律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条件。
C.21世纪,微重力科学已经促使自然科学中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微重力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具有巨大的应有箭景。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载人航天集高精尖技术之大成,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对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均有重要作用。
B.载人航天在政治上的作用是体现国家威望,冷战时期美苏就曾把载人航天技术主要用于军备竞赛方面。
C.载人航天提供的微重力环境为研究诸如燃烧基本规律、晶体生长、凝固理论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D.载人航天不但在科技发展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也会极大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21世纪的战争,载人航天技术将直接应用在战场上。
B.未来的战争将会是陆、海、空、天联合作战, 军事指挥员可直接登上载人航天器指挥。
C.微重力科学将使改变物种基因、空间材料加工成为新兴产业。
D.载人航天技术为人类提供科学实验室、种子培育和旅游与移民基地。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浟。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去所宝者异也 珍爱 B.吾不受也 接受
C.去郑而之许 离开 D.丈人度之,绝江 揣度
1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过于荆,至江上 B.曰:“吾知所之矣。”因而吴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 D.知不以利为得矣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恨 斧斤以时入山林
展开余下试题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 )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言语而用唾之方向为伍员指路,伍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第II卷 非选择题(108分)
四、(18分)
15.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诗中第三句是传神之笔,你认为本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请简单分析。
(2)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析。
17.补写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4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2) ,池鱼思故渊。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
众所周知,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个体与社会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在中国古代社会则表现为强调社会整体伦理原则的儒家学说与强调个性自由的道家学说之间的冲突。东汉时期,儒家的伦理观被提高到绝对地位,外化为“名教”之治,彻底扼杀了个人自由,把人变成了实现政治伦理目的的工具。个性的极端被压抑所形成的巨大社会反弹力,在汉末魏晋之际的思想解放运动中迸发出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追求人性自由的时代潮流。由于这一文化潮流具有鲜明的反政治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被称为文化清流。一时间,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空间似乎发生了“哥白尼倒转”。人们如同大梦如醒,开始寻找久已丧失的“自我”,恢复生命所应有的厚度。
中国古代士人最易受?“权威暗示”而去赶时髦。由于文化清流的旗手们魏晋士族知识分子大都是官僚、富人兼文化精英,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自然便会牵动着社会的神经,被人们争相效仿。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代放荡不羁的士风,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被称为魏晋风度。
在魏晋士族知识分子看来,人应当按每个人具有的个性去生活,应当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率性而为,不拘礼仪,举止动作顺其个性自然;为了达到功利目的而虚伪地修饰自己,则是最导致陋最庸俗的。然而,彻底“离俗”是不可能的,自由的“飘然”也只能存在于短暂的精神幻想中,面对无法超越的封建宗法社会,新生士族知识分子对自由的渴望更加强烈,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突,使他们内心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寻求解脱的无名冲动, 是大梦初醒而自知无路可走的精神痛苦。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只好通过感官的烈性刺激以获得短暂的解脱,于是服寒食散、酗酒,以至赤身裸袒……
那么,魏晋风度的底蕴是什么呢?率性而动,慷慨任气,以及服药饮酒、扪虱而谈等等放荡不羁的行为只是魏晋风度的表象。产生这种表象的内在精神,却不是这些形迹本身所表现的绝对自由精神。魏晋风度是飘逸与沉重、豁达与执着、欢乐与悲凉、奔放与压抑等等对立文化性格的矛盾体,最终根源于士族双重性格的内在冲突。这种冲突,主要不是主客之间,即主要不是个体心性自由与外界伦理规范的冲突,而是主体自峰的内在冲突,即追求自由的自我与另一个遵从传统价值的自我之间的冲突。这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时代悲剧,也是魏晋清流文化的内在精神——魏晋风度的底蕴所在。
(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有删改)
18.第1段中,作者将文化清流的价值取向表述为“反政治功利主义”,根据文章,这一价值取向可以从正面表述为 。(不超过8个字)(4分)
19.“哥白尼倒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哥白尼倒转”指的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空间由 转变为 。
(两处均不超过12个字)。
20.作者在第3段中说,魏晋士族的知识分子的痛苦是“大梦初醒而自知无路可走的精神痛苦”综观全文,回答问题。(6分)
(1)“大梦初醒”指的是 。(不超过25个字)
(2)“自知无路可走”指的是 。(不超过15个字)
21.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汉末魏晋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旨趣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B.儒家的伦理观就是“名教”。
C.文化清流是汉末魏晋之际兴起的一场时代文化潮流,而魏晋风度则是在这场文化潮流中所形成的文化风貌。
D.魏晋时期的文化风貌仅仅表现为在士族上流社会中所呈现的一代不遵礼法的士风。
E.魏晋风度的底蕴是放荡不羁的行为表象所表现的绝对自由精神。
六、语言运用(12分)
22.为下列短文拟定一个不超过7个字的标题,以概括该文内容。(4分)
“澳”字的本意,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般的地方,在古代,又指对外通商的地方。“澳门”这一称呼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个被用作“澳”的港口有两座山对峙,好像一座门,所以就叫做“澳门”了。也有人认为,珠江口外许多水道的出口都叫“门”,如虎门、横门、磨石门等,澳门的得名不过是习惯罢了。
答:
23.请另先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字数可略有增减)(4分)
小草 仿写:
展开余下试题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24.将下面句子加横线的部分变换成四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留全部信息,文意连贯。)(4分)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
答:书斋外是阳台,阳台外面
。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秋天到了,蚂蚁忙着储备粮食准备过冬,而蟋蟀却大声地在草丛里歌唱。当冬天来临的时候,蚂蚁可以美美地藏在洞穴城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而蟋蟀却会渐渐地被冻死在野外,它们的寿命往往只有三个月。
读完上面的寓言,你有哪些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
1.(原题)答案:B
(A. 懑 mèn 奏zòu C. 酗xù D. 伺cì 挟xié)
2.(原题)答案 A
(B. 毕竟 C. 蔑视 D. 旨意)
3.(原题)答案:C
(反映: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指有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乞求:请求给予。单纯:简单统一,不复杂。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4.(原题)答案:B
(应运而生:指照应天命而降生。后多指顺应客观形势、时代潮流而出现。可作谓语。“应运而生”和后面的“成立”语义重复)
5.(原理)答案:B
(A. 缺少主语,应把“我”放在“也想起”之前。 C. 语序不当,应为“满腔热情、怪韧不拔、卓有成效。D句式杂糅,去掉“或直接原因”)
6.(原题)答案:D
(“怨叹”上承“不幸”“他们的勇气”中“他们”上承“人类中最优秀的”)
7.答案A
B.“可开发”不妥,卫星本来就是有侦察、导航、能信的功能,原文是“利用”。
C.携带“各种武器”不妥。
D.“直接进行……”不妥,而是“利用……有效载荷”
8.答案:C(把“将”说成了“已经”)
9.答案:A(“主要标志”不对,原文为“重要标志之一”,文中没有提到对文化的作用)
10.答案:D(“提……移民基地”不对,不可能成为移民基地。)
11.D(度:渡过)
12.B“因”都可理解为“于是”
A.前一个“以”作“从”讲,后一个作“在”讲。
C.前者为主谓之间,不译,后者代词,指代“这件事”。
D.前者作“把”“拿”讲,后者作“按”进。
13.A(①②⑥三项都能表现“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内容。③④⑤与此内容无关。)
14.D(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表述不当。)
15.(1)大王如果知道了这些道理,那么就不要希望你国的老国姓比邻国的多了。(本句大意译对2分,“则”“望”译对各1分)
(2)认真地举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头顶着东西了。(大意译对2分,“申”“颁”译对各1分)
16.(1)“惊”或“坐起”(1分)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说白居易遭贬时的震惊情态,从而表现出元、白二人友谊之深。(2分)
(2)情景交融(1分)第一、三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为一体。(2分)
17.(每空1分,错一个字,该空不得分)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羁鸟恋旧林。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8.追求人性自由(大意对即可)
19.以儒家学说为主(或“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以道家学说为主(或“道家学说占统治
地位”)(大意对即可)
20.(1)他们认识到“名教”之治扼杀了人的自由(或“漠视个体人性自由”)。
(2)无法超越封建宗教社会(或“无法改变自身的双重性格”)。
21.AC
B.儒家的伦理观与“名教”之间不能划等号,“名教”体现了儒家的伦理观。
D.错在“仅仅”上。
E.魏晋风度的底蕴不是这些形迹本
上一篇:
2007-2008高三五校联考试卷
下一篇: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安徽宣城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