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3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6]
上饶市重点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上饶市重点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 文 试 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天佑中学 詹峙峰
                                        上饶一中 郑  虹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育(bǔ)      亘古(gèng)      孝悌(dì)        髀肉复生(bì)
B、嗟叹(jiē)     谶语(chèn)      悭吝(qiān)      时乖命蹇(qiān)
C、嫔妃(bīn)     稂莠(láng)      镌刻(juān)      高屋建瓴(lín)
D、饿殍(piǎo)    僭越(jiàn)      揆度(kuí)       暴虎冯河(pí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砥砺            修炼           黄粱梦           充耳不闻
B、原委            精典           绵里针           歪风斜气
C、沧桑            嘻笑           掉书袋           原物璧还
D.锱铢            陷井           破天荒           暴戾恣雎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      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
②《岳阳楼图》构图精巧,一丝不乱,其中鹤汀凫渚、飞阁层檐、唱晚渔舟皆     周备,各尽其妙,这种纯以墨笔白描勾画建筑的手法到元代以后已成为绝响。
③缺乏艺术力量和文笔的情趣,文学功能就     受到影响。
A、终生   纤细   难免                     B、终生   纤悉   难免
D.终身   纤悉   未免                     D、终身   纤细   未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0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B、可以断言,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过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指各类辞书)的指教的,绝无仅有。


浏览完整试题C、“两岸之道唯与合”,汪老穷一生心力归纳出来的对两岸关系思考的心血结晶,对于那些心怀人民福祉的政治人物而言,或许是他们的暮鼓晨钟,提醒他们的思考方向。
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赏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众,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估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品市场。
B、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配,他们二人将联手在2008年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人类活动必须在新的生态价格观的指导下,对自然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
C、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中引入竞争机制,不仅经常组织“短、平、快”的业务竞赛活动,把各类人才放到各种赛场上去比高低,而且注重从整体素质和工作实绩上识人才。
D、为了更好地展示江西红土地风情,南昌铁路局将在列车的陈设卧具和广播设计上着意体现红色主题和革命摇篮的寓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民生是民俗文化的根基
春节期间,某些专家学者再次呼吁“保卫春节”,且建议“改造春节”,怎样保护,如何改造,专家学者们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还有人发出“春节如何走向世界”的声音,但没有提出走向世界的路径。琢磨节日风俗,体察春节的实质,春节民俗是人民群众生存方式、生产力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情趣与价值观的集中表现,节日风俗是民生状态的一面镜子,而民生是民俗的根基。
春节是中华民族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以历法、节气、农时为轴线,居“四时八节”之首。辛亥革命以后,根据“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原则,民国政府采用公历纪年,将农历正月初一使用的“元旦”的“帽子”归“洋历”元月一日使用,定春夏秋冬为四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协一次会议正式将春节作为重大节日规定下来,通令全国施行,春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以春节为中心的祭灶、除夕、春节、破五、人日、立春、元宵等一系列节庆构成一个盛大的喜庆节日群。庄严的祭祀、庆典、拜访等活动以扫尘、居饰(春联、年画、窗花、贴福字)、购物、穿戴为前奏,以饮食、礼仪、娱乐等吃喝玩乐等世俗活动为载体,核心价值观围绕并体现民生,民以食为天,民以乐为趣,春节的“原生态”就是民生。在人民群众的私人生活领域里,家庭保障机制、血缘归属、乡里认同、朋友互助体系对稳定基层社会,和谐社区(村组家族)群众关系,提高民众生存质量,降低发展成本,抵御生产生活风险,增加生活情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过春节是对家庭、家族、亲戚、邻里、朋友等互助自治“体系”的年度维护、修复、提升和加强,其中包含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感恩回报等精神意义,归根结底,皆属民生范围内的私人事务或公私兼顾的事项。
法定节庆是官方与民间共度的节庆,是公共管理服务机构与民众互动、联动的节日;节日的内容、形式和质量也是与时俱进的。作为法定节庆,春节也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责任和义务,关心群众生活,以此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稳定的最重要的节日。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访贫问苦,看望慰问有功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各有关部门保障市场供应、公共安全、交通畅通和公共卫生,督促兑现民工工资,分配廉租房,慰问节日坚持工作的商业、能源、交通、通讯等服务业职工;公益事业管理机构和群众团体开放公众娱乐场所,组织群众性娱乐活动。这一切约定俗成的行动、活动和措施的核心意义就是保障并改善民生。
存在决定意识,生活决定风俗,民生决定民风。人是人文的载体和根本,传统文化保护应以人为本,移风易俗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本,春节也不例外。“保卫春节”不能为传统而传统,“改造春节”不能惟文化而文化,脱离民生的“传统”是脆弱的,是缺乏认同感和传承力的;脱离群众生活需要的“文化”是虚假的,是缺乏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
世界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认同主要来自这个民族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这个贡献的本质是对世界大家庭的民生的促进。“春节如何走向世界”,主要看中国如何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看中国人对国际社会提供的商品、服务、资金、技术、学术、艺术和制度的数量与质量,不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空想与狂热更是毫无意义。
6、根据原文,能够揭示春节本质的一项是(   )
A、春节是中华民族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以历法、节气、农时为轴线,居“四时八节”之首。
B、春节民俗是人民群众生存方式、生产力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情趣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民生是民俗的根基。
C、广义的春节是指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期间,以一系列喜庆活动构成盛大节日群。
D、春节是通过对家庭、家族、亲戚、邻里、朋友等互助自治体系的年度维护、修复、提升和加强,以提高民众生存质量,增加生活情趣,和谐社区群众关系的重要节日。
7、阅读原文,以下不属于春节作为法定节庆的意义的一项是(    )
A、各级政府深入社会基层,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心声,加强凝聚力。
B、组织群众性娱乐活动,交流感情,提高民众的生活情趣,丰富文化生活。
C、建立群众间的互助自治体系,稳定基层社会,和谐社区群众关系。
D、各有关部门对市场供应、公共安全等采取合理措施,保障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
8、联系全文,以下各项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朝正、团拜和民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新年期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重要活动。
B、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春节的影响将会和“圣诞节”一样受到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的重视。
C、在“洋节”盛行的时候,保卫春节和改造春节,就需要专家学者提出各种能保卫传统改造文化的方法。
D、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你将可以看到一些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庆祝活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展开余下试题豁 然 堂 记
     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耕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樽,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而为之记。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流瞩,烦虑顿消                流瞩:移目注视                  
B.纷披于坻洼                        披:散布
C.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          彻:清楚
D.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      婴:萦绕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          B.   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莫辞更坐弹一曲  
  C. 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         D.  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说明“豁然堂”改建原因的一组是        
①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        ②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
③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                ④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
⑤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⑥当其为私所障时,盲然若一无所见者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2.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起笔写越中大小山水,从大处着墨,突出了厅堂的地理位置之胜;接着写厅下之景:丛林田野之交错,民舍禽棚之俨然,烟云雪月之多变,莲女渔郎之互答,突出了此间生活之美。这为下文写“豁然”作了很好的暗示与铺垫。
   B.作者认为当人心被私利所障碍时,就只会想到自己,正像改建前的豁然堂一样,坐失周围无限风光,只有抛弃了心障,心胸就自然开朗高远,因此作者以“豁然堂”来命名。
C.文章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这段议论,既紧紧扣住豁然堂命名之事,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批判因过分纠缠眼前的、琐碎的利害得失而对外部世界显得冷漠的人际关系。
D.本文前半部分的叙述和写景,是后半部分所说道理的极为贴切、生动的比喻,故本文的道理虽复杂而深刻,作者却一点即明。 
第Ⅱ卷(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3分)
译:                                                  。
②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4分)
    译:                                                  。
    ③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而为之记(3分)
    译:                                                  。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 作                              早 作
                裘万顷                              黄大受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星光欲灭晓光连,霞晕红浮一角天。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干尽小园花上露,日痕恰恰到窗前。
1.“篱菊缄香待晚晴”一句堪称裘诗中精彩之笔。请问妙在何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展开余下试题2.这是两位诗人描写晨景之作,但在艺术手法上各有特点。请从景物的组织上作简要说明。(4分)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8分)
①唐代的古文运动使六朝以来衰颓的文风为之一振,其中首创者为唐代的        ,宋代的苏轼赞他“文起八代之衰”。
②我国古代骚人墨客的诗文中,“路”内涵异彩纷呈。比如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晏殊的《蝶恋花》:“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的《       (词牌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
⑤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高原,我的中国色
乔  良
东亚细亚的腹地,一派空旷辽远,触目惊心的苍黄。连那条从巴颜喀拉的山岩间夺路而来的大河,也暴烈地流泻着一川黏稠的黄色!这就是高原,黄土高原。
浑黄的天地间,走来一个黄皮肤的老者。看不清他的面孔,听不清他的声音,只有那被黄土染成褐色的长髯在被太阳喷成紫色的浮尘中飘拂……老者身后,逶迤着长长、长长一列只在身体的隐秘处裹着兽皮的男人和女人。
    一棵巨大的柏树,便在这人群中生下根来。所有黄皮肤的男人女人和他们的后人,都把这巨树唤作轩辕柏。它的根须像无数手指抠进黄土,扎向地心,用力合抱住整个儿的高原。
    始皇帝横扫六合的战车,汉高祖豪唱大风的猛士,倚在驼峰上西出阳关的商旅,打着呼哨、浑身酒气的成吉思汗的铁骑,和五千年的岁月一道,从这金子样的高原上骄傲地走过去,走过去,直到……
    暮云垂落下来,低矮的天地尽头,走来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
天可真低,他想,一抬手准能碰到老天爷的脑门儿。
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金黄的晖光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样的颜色,他想,我的肤色和高原一样。
豪迈的西风从长空飒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角同时低唱起喑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间的交合。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
他不禁微微一笑。
然而,只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冷寞,莫名的苍凉。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于是他又想,这冷寞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上饶市重点”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