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05
标签:
沪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5]
上海市十二校2007-2008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
上海市十二校
2007—2008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①2006年12月11日,澳大利亚PTW建筑事务所两名主设计师约翰•保林(John Pauline)与托比•王(Toby Wong)出现在北京世纪剧院的LKP建筑系列讲座上。作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主设计单位之一,正是他们为“水立方”带来了ETFE这种新型材料。在保林的娓娓道来之下,“水立方”的最初设计理念与设计过程被一一“解构”。
②“水立方”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公司、澳大利亚ARUP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协作设计。回顾“水立方”的中标过程,保林认为,“水立方”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在于它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方形合院”,并能与邻近的鸟巢紧密呼应。他指出,“水立方”的创意形成并非偶然的想法,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设计思维过程。
③“作为来自悉尼的设计师,我们在设计国家游泳中心的方案时考虑最多的问题是如何体现中国运动场馆的东方特点和中国文化血脉,特别是游泳馆这种形式感和功能性都很强的建筑。”保林说,PTW在设计之初设想了各种水可能形成的形态,围绕水的主题,同时思考游泳时水波产生的各种变化,意图以一个有机的形体来塑造它。
④保林透露,早在设计之初,PTW便与中方合作伙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达成了一致,认为国家游泳中心应该是一座高度透明的建筑,这个理念的统一最后促成了“水立方”的形成。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中方合作伙伴向我们阐释‘方形合院’在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对方形建筑作了特别的探索。最后的效果很好,与椭圆形的鸟巢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说。
⑤在PTW接手国家游泳中心投标方案时,国家体育场的方案已经确定为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鸟巢。“有人认为鸟巢的存在使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变得简单,但也有人认为这项工作更难。于是,怎样与鸟巢在建筑语汇上相互对话、取得中轴线两端两座建筑的平衡成为国家游泳中心设计主要考虑的问题。”保林说。
⑥“水立方”的外形被正式确定为方形后,PTW与中建公司针对它进行了各种理性思考,最终确定了以柔软而坚韧的ETFE外膜作为其外立面。从效果图上看,“水立方”与鸟巢对比强烈。“鸟巢强势,水立方优雅;鸟巢是椭圆形的,外立面边缘平滑,而水立方是方形的,棱角分明;鸟巢内部的座椅是红色的,颜色鲜艳,而水立方从外面看是泛着蓝光的冷色调。可以说,鸟巢是男性化的,水立方则对应地呈现出女性化的特质。”
⑦“水立方”被确定为国家游泳中心的方案后,一些专家和媒体评论它的形态过于随意,
尤其是外部的ETFE膜。保林特别在讲座上指出,“水立方”看似随意闲散,其实体现了一个精密而理性的设计过程。
⑧PTW在讲座现场展示的一张设计早期的幻灯片显示,尽管当时建筑表面的材料问题还没有解决,但设计师已经比较一致地将目光锁定在“水泡”上,这激发了大家最终的设计灵感。“我们想到了有机细胞的天然图案以及肥皂泡的形成,希望观众坐在建筑里面,能体会到水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形式,由此产生一种身处水中流动的感觉。”保林说,“最后终于发现能够支撑较大跨度的水泡是一种合适的有机结构,思路走到这一步时,所有设计师都非常激动。”
浏览完整试题
⑨而PTW的合作伙伴ARUP公司的主要工作则是将“水泡构思”转化为3D结构图,他们思考如果将“水立方”视为一个可以细分为若干均等部分的三维空间,何种形状能够保证界面接触面积最小?最终设计人员发现,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发现的开尔文定律能解释这个问题:14边形的三维结构球体组成的结构接触界面最小,后在经过1993年英国的两位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和改进后,使得界面接触面积又缩小了3%。
⑩“泡沫理论”最终帮助“水立方”形成了复杂的节点,成为其庞大的钢结构体系的依托,代入软件中,成为精确的模型。
○11被戏称为“泡泡墙(Bubble Wall)”的ETFE膜在此时进入PTW的视线,因为它足够坚硬,非常适用于环境苛刻、温度敏感的游泳场馆,又是透明的,满足了PTW要求“水立方”高度透明的设计原则。同时ETFE气枕不仅在视觉效果上充分满足了建筑美学对水的形态——泡沫状态下的水分子结构的表达,也最大限度的配合了主体钢结构系统的设计。
○12“水立方”的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约30米,使用的ETFE共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展开面积达26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公共建筑。工程建设方ARUP公司在对许多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后,最终判定这种膜是最适合“水立方”的,随后对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了膜的设计。气枕将通过事先安装在钢架上的充气管线充气。整个充气过程由电脑智能监控,根据当时的气压、光照等条件使气泡保持最佳状态。
○13应用于“水立方”之上的ETFE为双层结构,效果也与温室类似,冬日光线照进来时,可以保证室内温度;而夏天可以通过双层结构引入通风系统,并在建筑下部安装1米多高的百叶通风口,原理类似于呼吸幕墙。冬天关闭,夏天开启,保证冬暖夏凉。
○14据保林介绍,“水立方”顶部的气枕膜层数已达4层,而墙体的膜则在2—3层之间。若顶层只有两层膜,下雨天“水立方”内的人就会感到头上有“打鼓”的感觉,在增加膜之后,雨点敲击顶部薄膜的声音就不会再对室内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而ETFE的强度也被反复检测,结果表明即使在冰雹天气使用也没有问题。
1.根据文意,“水立方”名称的含义是 (2分)
2.“水立方”与鸟巢的对比,体现了“水立方”的□□美,鸟巢的□□美。(2分)
3.根据约翰•保林的介绍,试概括“水立方”的“精密而理性”的主要“设计过程”。(3分)
(1)
(2)
(3)
4.以下对“ETFE气枕”的介绍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8分) ( )
A.是一种液体气泡般蓝色透明的材料。
B.是一种高强度的新型环保节能材料。
C.应用于“水立方”之上的ETFE全部为双层结构。
D.可以配合主体“泡沫”结构系统的设计。
5.约翰•保林先生说到:“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中方合作伙伴向我们阐释‘方形合院’在中国文化的重要性。”请你以中方合作伙伴的身份向约翰•保林先生进行这番阐释。(80字左右)(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3分)
大地之语
周闻道
①被小鸟的啁啾叩醒,天已大亮。没有看时间,这样的大假,何必在乎时间这个概念,
最好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有时,淡忘也是一种惬意。便想到该到田野里走走,去踏踏晨露,去觅觅乡下久违的静,那清晨带着晨曦清凉,带着泥土芳香的静。没想到在田野深处,在静的极点,我却听见大地之语,一种可以令人陶醉,可以令人震撼,令人淡忘一切的地籁声音。
②当“地籁”这个词跃入我的脑海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那个庄子的发明早已被人淡忘,我是不是在生造词语?可是,在经历了瞬间的怀疑后,我仍然坚信不移地把它保留了下来。也不查什么词典,也不进行什么求证,我只相信自己的感觉;何况,没有地籁,哪来天籁,我认为,它们本来就是一种天撮之合。感觉是最真实而生动的存在,比如此刻。天空很高,清新而湿润,没有南去的雁阵,没有悬浮的苍鹰,甚至没有飞鸟。太阳刚冒出地平线,爬了一竹竿高,还在不停地攀升。刚收割过油菜和小麦,地面显得有点落寞与荒凉。田埂上的杂草,有的已追随小麦油菜足迹,留下一些枯瘦的凋零;有的仍保持着浓郁的绿,可是那绿已被收割的脚跟踏碎。耕牛拖着弯弓似的犁,把胡子拉渣的麦桩翻开,压在地下;油菜田里那几堆灰烬,也一一被犁铧卷起的泥浪吞噬。我知道,这是大地的又一次真正涅磐,痛苦与快乐,死亡与新生,都是它的主题。一切依附于大地的作物,都在重新洗牌,只有方式,没有有无。它们似乎在遵循同一道口令,踩着相同的节拍。这口令来自哪里呢?我想,如果有,那就是大地之语了,一种生命本原的言说方式。
③对,是大地之语。当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悠地一个激灵,被什么触摸,咯噔了一下,一种发现大地秘密的兴奋。再静心屏气,细嚼慢咽,欲去求证。此时,便仿佛听见了一个声音,大地之音,游丝般轻曼,仙曲般缭绕,从地心深处传来。我感到,这大地似乎早已洞悉我的心事,或怀揣许多心事,欲与我对话,窃窃私语。难道这就是哲学家们所说的,存在就是被感知。那么这生长万物,养育精灵的地母,究竟有什么样要问我,或向我们表达呢?在故土的这个季节,以这种特殊方式,托付于麦桩,灰烬,泥浪,碎草,还有这没有散尽,在阳光下晶莹闪烁的朝露。在这静秘而湿润的早晨,面对这苍茫嬗变中的大地,我陷入了沉思。
展开余下试题
④非常鲜明地记得,这样的感觉还有多次。记得有一次,陪客人去青衣江畔的玉屏山。一夜在松涛耳语,草香氤氲,睡得很甜。早上起床,也是这样的心情,这样的转悠。来到一座石拱桥上,这桥把两座独立的山峰联接在一起。这些都很平常,没什么特别。特别的是,这桥坐落在一个垭口,背后是松海蓝天,须仰首而望;前面是万丈悬崖,以及山下绵延的村庄。站在桥上,便仿佛脚踏天地两界,怀揣天上人间。仰头看天,有一种身在凡间的实在;俯首观地,则有一种位居瑶池般的神秘。就是在这时,在不经意间俯首张望的一瞬,我聆听到了大地之语。它从山下的村庄传来,以一种清新优雅的淡静之美,吐露着大地的心声;它以梯田,稼禾,农舍,炊烟,溪涧为自己的叙述方式。
⑤从小生长在村庄,天天在大地上行走,都是一种身在此山的蹩脚。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站在一个高处,观赏大地,和大地上的村庄,聆听一种以特殊的方式,传递出来的大地之语,我竟有一种莫名的惊奇与激动。溪涧蛰伏在村庄的最低处,显得低调而安静。要不是梯田,它也许就这样一直默默无闻,把大地的关爱藏在心里。梯田要张扬得多,它像人间最壮丽的抒情曲,一直演奏着大地的交响。你看那一块块的田园,或方或长,或圆或棱,或奇形怪状,没有统一规则,却有统一的步伐。它们推推搡搡,拥挤到一起,然后从溪涧边出发,摩肩接踵,沿着一座座的浅山攀缘。直至有一方田,在拥挤中胜出,高高地盘腿端坐在那山的头上,悠然自得。条条纤细柔软的田埂,在梯田间爬来绕去。一些大一点的田埂,便十年媳妇般熬成了婆。那婆便是路。路是大地的另一种叙述方式。村庄的路很密匝,很曲折,也很复杂,小的连着大的,窄的连着宽的,短的连着长的,弯的连着直的,瓜瓜葛葛,纠缠不清,一直连到村外,消失于一片灰蒙的雾霭里。高处看去,像诸葛亮摆下的迷魂阵,很难理清头绪。我不知道,村里的人,面对这样的路,是怎样走出村庄的;我也不清楚,大地向这些路托付了什么。虽然,从小我便在这样的路上行走,从乡下走进城里,似乎都是一路的懵懵懂懂。
⑥田里的庄稼,被田埂和路分割得很细碎,一垄一垄,没有统一的阵容。正置夏秋之交,按节令,我知道,那黄的当是稻谷,绿的是玉米。农舍是大地的杰作,也是村庄的灵魂。此刻,它们却正以一种远离尘嚣般的寥落,稀疏,拙朴,把醇美的人间味拉近。几缕炊烟,从农舍的头上升起,有的很快消失,有的却紧紧拧成一股绳,飘飘忽忽,不停地往上升腾,向我们靠近,似乎要向我们捎来大地和村庄的什么信息。我相信,这大地是有话要说的,村庄也是有话要说的。于是,我伫立桥头,等了很久。
⑦我坚信,不仅大地,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话语权和言说方式的。只是,它们不为我们注意,或被我们轻易忽视。它们或用声,或用形,或用色彩与姿势,表露自己的心迹。我们须用心,才能与它们对话,沟通一种灵魂。但是,我们往往显得浮躁,缺乏一种平等的姿态,缺乏聆听物语的安静之心,缺乏真诚;我们的毛病,就在于高高在上,一切以我为中心,只在乎,只注意,只重视我们自己的表达。
6.写出高中课本中庄子作品的篇名:《 》(1分)
7.“洗牌”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8.从上下文看,“存在就是被感知”所表达的意思是 。(2分)
9.分析“它们推推搡搡,拥挤在一起,然后从溪涧边出发,摩肩接踵,沿着一座座的浅山攀缘。直至有一方田,在拥挤中胜出,高高地盘腿端坐在那山的头上,悠然自得”的表达效果。(3分)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本文是托物言志之作,巧妙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B.本文运用了插叙手法,线索分明,条理清晰。
C.本文通过倾听、观察、感知,将对大地之声的描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整散错落,富有韵味。
E.作者之所以在乡村的小路上走得“懵懵懂懂”,是因为年幼无知。
F.作者在文中批评了人们对自然的漠视。
11.综观全文,“大地”有哪些叙述方式,作者从中听出了怎样的“大地之语”?(4分)
12.根据文末划线句的含义,描写“自然之声”的一个片段。(80字左右)(5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多填不得分)(5分)
13.(1)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4)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
(5)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6) ,悠悠我心。《诗经》
(7)天行有常, , 。(荀子《天论》)
(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14—16题。(8分)
北斋雨后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字与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4.此诗在体裁上属于 (1分)
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展开余下试题
A.中国诗往往体现“诗中有画”有特征,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人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分务。
C.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D.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16.此诗颔联深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中的意境。(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材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伦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材,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砦(同“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军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砦,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橐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却。迁文思使。徙知保定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砦。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赍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吾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三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部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二》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德国部落寇平凉方渠
(2)其众数万薄金明
(3)洛苑副使钟世衡请赍三日粮直捣敌穴
(4)家无余赀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美以军侯戌边 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
B.乃徙军山北 徙知保定军
C.夏人既破金明诸砦 既而复出艾蒿砦
D.累迁天武都虞侯 迁文思使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美领众二千力战”中的“力”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帝壮之 B.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
C.间走归京师 D.以为救至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少隶朔方军,以材武称。
(2)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21.金明地区的几次战役中,哪些事件能体现周美“善于智谋”?(3分)
(六)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甲
今人之诗例无精彩,其气压也。夫气之夺人,百种禁忌,诗亦如之。富贵中不得言贫贱事,少壮中不得言衰老事,康强中不得言疾病死亡事。脱或犯之,人谓之诗谶,谓之无气,是大不然。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岂可限以绳墨哉?如王维作画雪中芭蕉诗,法眼观之,知其神情寄寓于物,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荆公方大拜,贺客盈门,忽点墨书其壁曰:“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坡在儋耳作诗曰:“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岂可与世俗论哉?予尝与客论至此,而客不然予论,予作诗自志,其略曰:“东坡醉墨浩琳琅,千首空余万丈光。雪里芭蕉失寒暑,眼中骐骥略玄黄。”云云。
乙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这时,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22.甲文所提到的“荆公”即 ,请概述文中荆公的异于世俗之处 (3分)
23.乙文中能印证甲文“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观点的事例是 (2分)
24.甲乙两文都提到王维的画,其用意是否完全一致,为什么?(3分)
&n
上一篇:
初三语文月考试卷
下一篇:
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之熟语运用题
标签:
沪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上海市十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