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6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4]
北大附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2
  北大附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
一. 1.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殚(dān)精竭虑    相形见绌(chù)    怙恶不悛(quān)    有恃(shì)无恐
  B. 潸(shān)然泪下    仗义直(zhí)言    断壁颓垣(yuán)    义愤填膺(yīng)
  C. 杳(yǎo)无音信    纵横捭(bǎi)阖    天崩地坼(chè)     称(chēng)心如意
  D. 偃(yǎn)旗息鼓    铤(tǐng)而走险    如火如荼(tú)      循规蹈距(jù)
  2.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唉声叹气  黯然泪下  稗官野史  英雄倍出
  B. 民生凋敝  原物璧还  按部就班  金碧辉煌
  C. 痴心妄想  清沏见底  飞扬跋扈  可见一斑
  D. 遮天蔽日  刚愎自用  精心布置  惨酷无情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可以用括号中的词替代而不影响原意表达的一项是:
  A. 凡是感情真挚(诚恳),写景真实的作品,总是使人喜欢的。
  B. 麦田里,金色的波浪(波涛)随风而起,飘来一阵阵清香。
  C. 我们已经打扰(打搅)人家两次了,再去恐怕不合适。
  D. 作为一个中层干部,应当注意向群众传达公司领导的意图,向公司领导反映群众意见,起到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恩格斯说过:“意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1)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2)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3)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4)(姜夔《白石诗说》)(5)
(1) (2) (3) (4) (5)
A ”。 。” ”, ” 。
B ”。 。” ”, ”。 无
C 。” ”。 ” 。” 无
D 。” ”。 ” ”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纯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B.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6. 下列句子都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其中语气最重的一句是:
  A. 修辞并不是跟逻辑没有关系,但也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B. 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
  C. 虽说她劳动很好,可也不应该不尊重老人呀!
  D. 当然,这些人有的不是没有错误,犯了错误,作了自我批评,就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嘛。
  7. 填入句中横线上,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___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 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 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浏览完整试题  C. 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 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8.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兵车行》反映了唐代天宝年间对外频繁用兵,给人民带来不尽苦难的事实,表现了杜甫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
  B. 《胡同文化》中,作者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留恋、怀旧和伤感的思想感情,虽然有些依依不舍,但又带有一定的理性批判。
  C. “传道受业解惑”是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能作用的高度概括。
  D. 苏轼在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揽胜抒怀,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
  阅读苏轼的词《江城子》,完成第9题。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 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写诗人的妻子死去10年,尽管诗人强制自己走出悲伤的阴影,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不断,心里总感到空荡荡的。
  B.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诗人与亡妻身处两个世界,又远离亡妻墓地,到哪里去倾诉自己的孤凄与怀念呢?
  C.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写诗人认为即使自己见到妻子,看到妻子风尘满面,两鬓如霜,也一定认不出她来了。
  D.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写诗人梦中惊醒后,又想起明月夜,短松冈上的千里孤坟,更是肝肠寸断。
  10.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石碑
         徐刚
大家都去题诗,
大家都来立碑。
 为了借泰山留名,
 不惜把泰山敲碎!
     我却思念这山路的开拓者,
 他们姓甚?名谁?
      石头缝里是他们凝固的血泪。
  A. 开头四行诗句,作者带着愤懑而沉痛的心绪,以充满嘲讽的诗句,勾勒了古往今来的封建帝王或封建文人在泰山上题诗立碑的荒唐场景。
  B. 诗歌的后三行,歌颂了以劳作和奋斗留给人登山之路的“开拓者”,他们没有为自己题诗立碑,但石缝里渗透了他们的血泪。他们才是历史的所有者。
  C. 这首诗思想内涵丰厚,极为简约,七行诗句,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冷峻思索。
  D. 诗歌运用比较、衬托手法,通过艺术氛围的和谐,讽喻了“题诗立碑”者,颂扬了“山路开拓者”,形象鲜明而生动。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题。
  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见邦人曰:“尔何谓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寿也!”与之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叟盍复之。”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叟盍复之。”邦人奉觞再拜曰:“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桓公不说曰:“此一言者,非夫前二言之祝,叟其革之矣。”邦人澜然而涕下,曰:“愿君熟思之,此一言者,夫前二言之上也。臣闻子得罪于父,可因姑姊妹而谢也,父乃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使左右而谢也,君乃赦之。昔者桀得罪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君得罪于臣也,至今未有为谢者。”桓公曰:“善哉!寡人赖宗庙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遇叟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荐之于庙而断政焉。桓公之所以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非独管仲也,亦遇之于是。
  11.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句是:
  A. 齐桓(yuán)公逐白鹿       B.臣年八十有(yoǔ)三矣
  C. 邦人奉觞(gōng)再拜       D. 桓公不说(shuì)
  12.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A. 臣麦丘之邦(京都附近)人B. 善言必再(两次)C. 可使左右而谢(感谢)也 D. 一匡(纠正)天下
  13. 下列哪个“之”字的意思与其它三个不同:
  A. 桓公曰:“美哉寿也。”与之饮。      B. 善哉祝也,寡人闻之矣。
  C. 荐之于庙而断政焉。            D. 亦遇之于是
  14. 选出划线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正确的一项:
  叟其革之矣         自御以归
  A. 变革  使用  B. 改变  控制  C. 皮革  使用   D. 改变  赶车
  15. 与“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今以钟磬置水中  C.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刿)问:“何以战?”
  1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
  A. 金玉便宜,人民以为是宝贝。    让我们国君学习而不耻下问。
  B. 认为金玉不值钱,人民是宝贝。   让我们国君喜欢学习而不耻下问。
  C. 认为金玉便宜,人民是宝贝。    我们国君喜欢学习却不愿意向人请教。
  D. 金玉便宜,人民认为是宝贝。    使我们国君喜欢学习却讨厌向别人学习。
  三. 阅读下面白话文,完成17—20题。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划,但为数不多。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器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划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展开余下试题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兽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划,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如果在某种情况下,幸运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幸运的发现了。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划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17. 文中说半坡彩陶上的刻划“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其理由是:
  (1)我国古代的器物上有“物勒工名”的传统。
  (2)半坡彩陶上的刻划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
  (3)半坡彩陶上的刻划常见,而黑陶上的刻划为数不多。
  (4)半坡彩陶上的刻划记号同殷代青铜器上的一些刻划文字极相类似。
  (5)半坡彩陶上的刻划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
  A. (1)(3)   B. (1)(4)   C. (2)(4)   D. (4)(5)
  18. 对“由后以例前”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以前的来类推后来的。     B. 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
  C. 用以前的来规范后来的。      D. 用后来的来规范以前的。
  19. 文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可作为推断根据的一组是:
  (1)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
  (2)彩陶上所刻划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3)彩陶上有类似文字的刻划。
  (4)彩陶上的花纹表明当时已使用颜料和柔软性的笔。
  (5)古人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A. (1)(3)   B. (2)(3)   C. (3)(4)    D. (4)(5)
  20. 下列说法,全不符合文意的一组是:
  (1)汉字的历史距今已有六千年。
  (2)仰韶文化的彩陶上的刻划符号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划符号都是原始文字。 
  (3) 半坡彩陶上的刻划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划的意义尚未阐明。
  (4)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只是难以保留到今天。
  (5)半坡彩陶上的刻划是最早的象形文字。
  A. (1)(3)(4)    B. (1)(3)(5)     C. (2)(3)(4)     D. (3)(4)(5)
  四. 阅读下面的白话文,完成21—24题。
  (1)树木对我来说,一直是言词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深扎在无垠的大地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而是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自己。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当一棵树被锯倒并把它的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在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的完整的历史。在年轮和各种畸形的枝干上,忠实地记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记录了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每一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有力、最堪称楷模的树干。
  (2)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能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
  (3)一棵树说:在我身上隐藏着一个核心,一个火,一个念头,我是来自永恒生命的生命。永恒的母亲只生我一次,这是一次性的尝试,我的形态和我的肌肤上的脉络是一次性的,我的树梢叶子的最微小的动静,我的树干上,最微小的疤痕,都是一次性的。我的职责是,赋予永恒以显著的一次性的形态,并从这形态中显示永恒。
  (4)一棵树说:我的力量是信任。我对我的父亲也一无所知,我对每年从我身上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也一无所知。我一生除了为这传种的秘密以外,再无别的操心事。我相信上帝在我心中。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出于这种信任我活着。
  (5)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忍受这生活的时候,一棵树会同我们说:平静!平静!瞧着我!生活不容易,生活不艰苦。这是孩子的想法。让你心中的上帝说话,它们就会缄默。你害怕,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家乡不是在这里或者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
  (6)当我倾听树木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的时候,对流浪的眷念撕着我的心。你如果静静地、久久地倾听,对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义,它不是从表面上看去那样,是一种要逃离痛苦的愿望。它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它令你回答。每条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诞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坟墓都是母亲。
  [注]本文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士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散文。
  21. (1)第<1>段说“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提到树木“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联系下文看,这法则包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1)对第<5>段划线部分“你走的路引你离开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浪使你在空间上离开了母亲和家乡,后来又返回家乡,回到母亲的身边。
  B. 你走的路先引导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然后,又引导你重新回到母亲的身边。
  C. 流浪使你在空间上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又使你在感情上更加眷念母亲。
  D. 你走的路使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倾听树木的声音,使你又想回到母亲身边。
  (2)第<6>段“对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义”一句中的“核心和含义”指的是(3分)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23.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讴歌树木伟大而落落寡合,表示对它们的尊敬。  B. 歌颂自己的流浪生活,抒发对母亲的眷念之情。
  C. 探索艰难的人生道路,主张心灵的自我完善。  D. 亲近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24. 对本文的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咏物言志之作,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 本文紧扣树木展开描写,由树及人,树木的描写和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
  C. 文章先总后分,线索分明,条理清晰。
  D.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参考答案
  1. A/B. 直—执 C. 称—chèn D. 距—矩jǔ
  2. B/A. 倍—辈 C. 沏—澈 D. 布—部,惨—残
  3. C 4. D 5. A/B. 去掉“不”字 C. “都极端”改为“怎样” D. “仿”改为“制”
  6. B 7. C 8. D苏轼文中的赤壁是黄冈的赤鼻矶,不是三国时的古战场。
  9. C“尘满面,鬓如霜”的应是苏轼自己。
  10. D无衬托手法
  11. C shāng  12. C 谢:谢罪  13. B 代“祝词”。
  14. D  15. D 凭借,用。  16. B
  17. B  18. B  19. C  20. B
  21. (1)以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
    (2)一次性永恒、信任、平静
  22. (1)C  (2)对家乡,对母亲和新生活的思念。
  23. C  24. D (222.188.194.5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北大附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