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31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1]
东莞市高三四校联考试卷和答案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詹  谋     审题人:梁祖贤)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涂黑。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2B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诅咒  狙击  刀俎  神情沮丧
B.断垣  永恒  盘桓  亘古不变
C.讥诮  眉梢  俏丽  峭拔刚劲 
D.玷辱  沾染  粘贴  拈轻怕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北京创下8小时签售l万本书纪录的作家于丹近日来到广州,无论是面对读者还是面对记者的提问,她都侃侃而谈,十分自信。 
B.人事局在招聘干部工作中增加了新内容,以防止一些身无长物的人蒙混过关,这种做法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
C.同学们,中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D.由于竞争激烈,一些公司出现了优秀员工跳槽的现象,这对那些人力资源本不丰厚的公司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      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   ,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          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    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 场所 必须 必然         B.坦陈 场合 必需 必定
C.坦承 场合 必需 必然         D.坦承 场所 必须 必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袁隆平说,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自然悬殊很大。
B.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合乎民意、顺乎民心,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C.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专家认为早恋不会因为跳集体舞而发生,也不会因为不跳集体舞就不会发生。


浏览完整试题D.广东人口亮起了红灯,5年增长6.28%,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超过8‰,总量已接近极限。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日:“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日:“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②于众心者,日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 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日:“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竞泊然逝矣。”    
姚安公③日: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 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慊:不满,不高兴。
         ③姚安公:作者纪昀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同“佯”,假装
  C.本不应预世间事            预:干预
  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    竟:竟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守且至                  且夫访之为害
  B.公之为郡,不减龚、黄      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
  C.则甲直而乙曲              竟不访而归
  D.再寄耳目于他人            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
7.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        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      小民各私其身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D.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并派衙门里的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姚安公日: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已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 (3分)
②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3分)
10、古诗鉴赏(6分)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促织”即蟋蟀,一种小昆虫。
(1)请简要分析本首诗歌的思想感情。(3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11、背诵默写。(下列4小题只选做3小题,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3)_______,_______。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_______,_______。   (杜牧《过华清宫》)
三、本大题3小题。共l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一l5题
艺术的真谛
孙家正
    在目前风气之下,艺术研究实在是需要有人沉下心来,认真去做的崇高事业。现代化、全球化在迅速地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但是,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喧嚣、太浮躁了。在这个追逐浮华功利的时代,需要有人静下心来,研究一点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    艺术研究的是什么?仅仅是那些知识、技巧吗?艺术,说到底是人的情感的载体,而对于人的情感的忽视,正是现代社会的弊端之一。现在,艺术差不多成为了“技巧”的代名词!
    我们走进书店,浏览报亭,官场的权术、商场的谋略、情场的技巧等,林林总总,往往都赫然标注着“艺术”二字。其实,当代社会应该重视的,人们恰恰淡漠了,那就是人的情感。而艺术恰恰是情感的载体。选择了艺术研究,其实就是选择了对人及其情感的研究。
    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或者说是在文化的结构里,情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虽然属于感性的范畴,却是一切理性的源头、内涵和基础。如果离开了人的情感,不以真挚善良为基础,一切形式上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只不过是一种虚伪和做作。从这一点来说,艺术研究是21世纪人类社会需要特别重视的。 
    20世纪人类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把人送上月球,又开始对火星和其他星球进行探索。人们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去探索那无穷的宇宙,但恰恰忽视了对人的自身的研究。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宇宙,可惜,我们却对此知之甚少。人们对自身认识的浅薄,使人做出很多愚蠢而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选择艺术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是正确的、崇高的。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时尚”的选择,这个时尚并不是广告上看到的那一类东西.而是指这一课题正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法国作家马尔罗预言,“21世纪的发展,要么是文化的发展,要么什么也不是。”
    选择艺术研究,首先要以一种慈悲的情怀来研究学问。人要生存,要养家糊口,当然总得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但对于艺术的研究,它不仅仅是一个饭碗。选择对于艺术的研究,必须要对人有深层的关爱。对人,包括对他人,对自身,对整个人类,特别需要有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慈悲情怀从来都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不竭动力。几年前我曾会见尼泊尔的一位佛教领袖。吃饭的时候,我悄悄问他一个问题:“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中还有大乘教、小乘教,您对众多的宗教有什么看法呢?”他说:“只要你心存慈悲,善待他人,信教与不信教、信什么教都无所谓。”这句话使我对他肃然起敬。他悟出了宗教的真谛,那么,我们作为艺术的研究者,是否悟透了艺术的真谛呢?
    其次,要有忧患意识。科技的发展给地球创造了很多奇迹。但科技并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20世纪医学科技的发展使许多过去人类面临的灾难解决了,麻风病、天花、霍乱以及其他许多疾病都可以解决了,但是有一类疾病,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开始以强劲的势头上升,现在仍在大幅度地增加,那就是人类精神方面、心理方面的疾病。人类精神领域的问题,仅仅靠自然科学是难以解决的。人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有赖文化的功能。艺术不仅是情感的表达,也是情感的滋养。
    一种慈悲的情怀,一种忧患的意识,我想对于艺术研究,尤其不可或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沉下心来,既不为时尚所惑,也不为积习所蔽,不断地发现真理、接近真理。
   
 (选自《书城)2007年3月号,有删节)
12.对“艺术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研究”的对象是人及其情感,而不是一般的知识、技巧。
  B.“艺术研究”所指的“艺术”不同于一般的“技巧”,否则就因泛滥而变得庸俗。
  C.“艺术研究”的结果可以促进人类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极大发展。
  D.“艺术研究”中渗透慈悲情怀、忧患意识,就可以不为积习所蔽。
13.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现代社会是一个追逐浮华功利的社会,研究艺术可以使人内心宁静、心灵崇高。
  B.艺术通过对人的情感的陶冶,可以使人的理性更为发达,理性的内涵也更丰富。
  C.作者引用马尔罗的预言旨在阐明,研究艺术在21世纪会是一种时尚,选择研究艺术是正确的、崇高的。
  D.文明礼貌、行为规范是理性的产物,没有真挚善良的情感作基础,就会变得虚伪和做作。
E. 人类精神领域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艺术来解决。
14.作者在与尼泊尔佛教领袖的谈话中获得了什么启迪?“艺术研究”的真谛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
15.作者提出了研究艺术的两个条件:慈悲情怀、忧患意识。请根据文本信息分条阐释其  内涵,并说明作者提出这两个条件的现实针对性和想要达到的目的。(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不能跨文本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涂黑选做题的题组号(一)或(二)后面的信息点再作答。不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l 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淳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屑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展开余下试题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森林火车、如塄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16.作者在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新会、洛舍、杭州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请概括说说作者眼中这三个故乡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点,作者对这三个故乡的内心感受又有哪些相似性。(4分)
17.作者在文中说,“我究竟来自何方?而文题却作了肯定的回答:“故乡在远方。”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故乡有着怎样的认识?(5分)
18.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7.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5分)
志摩纪念
 周作人
面前书桌上放着九册新旧的书,这都是志摩的创作,有诗、文、小说、戏剧。志摩死了,现在展对遗书,就只感到古人的人琴俱亡这一句话,别的没有什么可说。志摩死了,这样精妙的文章再没有人能做了,但是,这几册书遗留在世间,志摩在文学上的功绩也长久存在。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锲而不舍地继续努力的人,在这中间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实同志,他前后苦心地创办诗刊,助成新诗的生长,这个劳绩是很可纪念的,他自己孜孜矻矻地从事于创作,自《志摩的诗》以至《猛虎集》,进步很是显然,便是像我这样的外行也觉得这是显然。散文方面志摩的成就也并不小,据我个人的愚见,中国散文中现有几派,适之仲甫一派的文章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好像西瓜之有口皆甜,平伯废名一派涩如青果,志摩可以与冰心女士归在一派,彷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轻脆,在白话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一个贡献。
但是,我们对于志摩之死所更觉得可惜的是人的损失。文学的损失是公,公摊时个人所受到的只是一份。人的损失却是私的,就是分担也总是人数不会太多而分量也就较重了。适之说,志摩这人很可爱,他有他的主张,有他的派路,或者也许有他的小毛病,但是他的态度和说话总是和蔼真率,令人觉得可亲近,凡是见过志摩几面的人,差不多都受到这种感化,引起一种好感,就是有些小毛病小缺点也像脸上某处的一颗小痣,也是造成好感的一小部分,只令人微笑点头,并没有嫌憎之感。就是有别派的作家加以攻击,我相信这所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决不是他的个人。适之又说志摩是诚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个我也同意,而且觉得志摩因此更是可尊了。这个年头儿,别的什么都可以有,只是诚实却早已找不到。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是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在这时候有一两人能够诚实不欺地在言行上表现出来,无论这是一种什么主张,总是很值得我们尊重的了。关于志摩的私德,适之有代为辩明的地方,我觉得这并不成什么问题。为爱惜私人名誉起见,辩明也可以说是朋友的义务。
志摩死后已是二十四天了,我早想写小文纪念他,可是这从哪里着笔呢?我相信写得出的文章大抵都是可有可无的。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应该是禅,是个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境界,有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或者一声“且道”,如棒敲头,夯地一下顿然明了,才是正理,此外都不是路。我只能写可有可无的文章,而纪念亡友又不是可以用这种文章来敷衍的,而纪念的收稿期限又迫切了,不得已还只得写,结果还只能写出一篇可有可无的文章,这使我不得不重又叹息。这篇小文的次序和内容差不多是套适之在追悼会所发表的演辞的,不过我的话说得很是素朴粗笨,想起志摩平素是爱说老实话的,那么我这种老实的说法或者是对志摩的最好纪念亦未可知,至于别的一无足取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三,于北平(有删节)
原载《新月》第四卷第一期
19.简述徐志摩在文学方面的贡献。(4分)
20.纪念徐志摩可以从很多方面谈起,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篇幅对徐志摩的人品大写特写?作者在此文中认为徐志摩人品是怎样的?(5分)
21.作者为什么反复称自己和别人的纪念文章大都是“可有可无的”?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全文的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6分)
五、语言运用(12分)
22、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下面两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不超过50字。(6分)
… …
第三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
串联词:                                                 。
请欣赏第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东莞市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