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02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5]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试验版必修(四)综合测试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试验版必修(四)综合测试                      第Ⅰ卷(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乘(chèng)凉    扁(piān)舟       紊(wěn)乱      祈(qǐ)祷
   B.脉脉(mò)         忏(chàng)悔      辖(xiá)制       惩(chěng)罚
  C.榫(sǔn)头         忖(cǔn)度        鞭挞(tà)       参(cēn)差
   D.吮(yǔn)吸        蜿(wān)蜒        埋(mái)怨      踌躇(ch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渺茫     杜撰      陨落      俯首帖耳
  B.缔造     婉转      盘踞      没精打采
  C.赋予     怪诞      戳穿      天庭饱满
  D.慰藉      熏陶     桅竿      利益优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并决定着学生前途命运的好坏,决定着学生能否成才。
   B.一些日本政要人物认为,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是造成和导致日本与邻国关系恶化与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C.美国和沙特官员称,沙特当局正在对该国国民警卫队成员涉嫌非法向“基地”组织在该国的间谍出售武器一事进行调查。
   D.由于承担着为国有企业脱困的特殊使命,使中国股市从诞生之初就有着“一股独大”的先天性缺陷。
4.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
A.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全是树,而杨柳最多。
B.杨柳的弯弯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C.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D.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这是一篇现代抒情散文,作者是朱自清。
B.布封,法国杰出的博物学家、作家,主要著作是《自然史》。


浏览完整试题C.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等。
D.“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0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王仁裕《玉堂闲话》)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称得丹砂之妙     称: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  造:到。
  C.坐客愈更神之     神:以为神。
  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  诘:审问。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颜如弱冠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此,“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至于输货求丹    输货:运送财物。
    C.欲参觐         参觐:拜见。
    D.道士颦蹙       颦蹙:皱眉着急。
8. 下列语句中对“之”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长安完盛之时      ②称得丹砂之妙 
③作色叱之               ④京都人甚慕之
   A.①与②用法相同,③与④用法相同。
   B.①与②用法相同,③与④用法不相同。
   C.①与②用法不相同,③与④用法相同。
   D.①与②用法不相同,③与④用法不相同。
  9.下列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A.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B.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C.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D.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    那可长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人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人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亲。
第Ⅱ卷(共30分)
三、根据要求完成11题。(5分)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小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14题。( 共9分)
                    音色里的中国人文    
    中国音乐里音色表现的一个内涵即是“音即一切”的音色观。音色的表达是在音色里就完成的,不需要假借任何外在的旋律、曲式、结构的发展。音色里的实音、虚音、合音,就有层次。如《思春》,由一个音的五种音色变化就可以带出心有戚戚,但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倾吐出来的心情变化。一个“音”在这里事实上就具足了一切。
    就中国音乐“音即一切”的音色特质,我们做几点介绍。任何音乐系统都有它喜欢的音色。中国音色虽然比较多元,但还是有它基础音色的存在。这基础音色跟桐木音色有关。中国人在音乐上比较不讲究共鸣,它要的是材质本身的音色。而梧桐软硬适中,较能传达出很淳厚中和的感觉,而在这点基础上再做变化。
    中国音乐重视音的本质,以《阳春》为例,它所以有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就因琵琶“多骨少肉”的音色,这首曲子不能拿到吉他上弹。也许当吉他弹出第二十个音时,它第一个音的共鸣恐怕还在那里。所以吉他很适合伴奏,而琵琶只能做主体的、独奏的表现。中国的乐器都有这个特色,它的音色虽然站在梧桐木的基础上面,但个性很清楚、颗粒很清楚地直接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中国乐曲的音色是非常个性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展开余下试题    再有,音色还常体现一个较音色更基底的角色出来。过去琴人讲,散音不动,像地;泛音空灵,像天;按音是人来变化它的,代表人。一个好的乐曲一定要在天地人中间得到协调。所有的古琴曲,一开始不是散音,就是泛音。最后的结束一定是泛音,为什么,因为散音代表地,泛音代表天,代表音乐来自天地。最后好的音乐,要回归于天。这里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殊的创作观。
    “音即一切”还涉及中国音乐对下指落弦的功力讲究。中国音乐,讲软弦对软弓。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乐器,弓拿起来,弓毛是垂在下面的,弓毛可以缠三匝。其好处是可以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我们听20岁的人唱的《塞上曲》,中年人唱的《塞上曲》,老年人唱的《塞上曲》,这样一种因音色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怀对应,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感受到。乐谱是没有办法表现音色的。所以从谱子认知一个中国作品,可能那个原点就缺了。而这样一个原点的缺失,就会导致中国音乐里可能最重要的一块就从根柢流失了。
              (节选自《文汇报》    林谷芳《音色里的中国人文》)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音乐里的音色表达,与旋律、曲式、结构无关。
B.中国的乐器都是梧桐木制成的,是因为中国音乐音色的需要。
C.中国人独特的创作观是要体现乐曲在天地人之间的协调。
D.中国乐曲是不能从谱子去认知的,乐谱难以表现中国音色。
13.下列对乐器与中国音色关系的表述,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吉他等西洋乐器不大适合演奏中国乐曲,因为吉他只适合伴奏。
B.琵琶“多骨少肉”的构造,可以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色效果。
C.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是软弓,目的是为了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D.因为桐木木质中和,表达音色比较单纯,符合中国人讲究材质本身音色的需要。
14.总结“音即一切”的音色特质所具有的特点:(3分)
答: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5-19题。(  共1 0分)
                             
                            一只贝
                            贾平凹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吃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流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颈上。人都在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亮的贝壳!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地,他说不出来。
     他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他,但没有找到。
15.在文中找出两处直接描写一只贝丑陋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展开余下试题(1)                                                                                                             
(2)                                                                                                               
16.作者极力描绘这只贝的不漂亮的目的是:(不超过15个字)(2分)
                             
 
17.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不超过20个字)(2分)
                                       
 
18.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敬的贝?(不超过20个字)(2分)
                                       
 
19.借这只贝来赞美什么?(不超过20个字)(2分)
                                       
六、语言表达 ( 6 分)
20.把文段后面的3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文段中的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                 。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                 。                    。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
   ①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
   ②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
   ③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 
21.拟一条以“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态度真诚,语言简明。(10-20字之间)(3分)

    &n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北京市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