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138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8]
绍兴市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绍兴市高级中学高( 一 ) 语文 教学质量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分)
① 暗夜将近,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chénxī) ▲ 。 (《祖国山川颂》)
② 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tōngqú) ▲ 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 (《肖邦故园》)
③ 他就是在那(qiǎnquǎn) ▲ 的秋日,怀着无限的依恋、惜别的心情,告别了这一切。 (《肖邦故园》)
2.根据课文默写填空。(3分)
① 总此十思, ▲ ,简能而任之, ▲ 。(《谏太宗十思疏》)
② 今两虎共斗, ▲ 。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 大行不顾细谨, ▲ 。如今 ▲ ,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3.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调整下联。(3分)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词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对仗工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舜日尧天。
下联调整为:
4.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3分)
答:
浏览完整试题
5.一段时间以来,“ΧΧ门”事件层出不穷。如“伊朗门”事件,“电话门”事件,最近,香港歌星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又闹得沸沸扬扬。这里的“ΧΧ门”是什么意思?(3分)
ΧΧ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本来是为社会捕捉热点、剖析焦点的大众传媒,由于竞相改革,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B.王鹏除被责令作出检讨外,还给予他留用察看半年,扣发当月奖金的处分。
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
D.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7—10题。(8分)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7.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沛公奉卮酒为寿
8. 下列加点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卒廷见相如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沛公军霸上 D.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9.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 翻译划线的句子。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8分)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11.解释加点的字。(2分)
(1)范氏富,盍已乎 (2)董祁愬于范献子
12.与“董祁愬于范献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B.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C. 而君幸于赵王 D.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译文:
(2)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文: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5题(4分)
如果说瞿塘峡象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两岸山势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峰有各峰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命名,显然使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①,而诗意②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峡陡江急,江面布满大大小小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象一个在丛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但这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织成一片。
14.文中两个“诗意”的含义是否相同?试作简要分析。(2分)
15.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分)
(四)阅读闻一多的《一句话》,回答下面问题。(6分)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展开余下试题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6.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你对这句诗是如何理解的。(3分)
17.“发抖,伸舌头,顿脚”指的是哪类人?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情?(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6分)
大地山河
茅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像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郡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欺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江”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
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讶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
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威风。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①”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像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②。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爆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我曾在戈壁中远远看见一片白,颇惊讶于五月有雪,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池!
1941年8月19日
【注】①女大:即延安中国女子大学。②《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尔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即东晋政治家谢安,“谢家的哥哥”指其侄谢胡儿,“他的妹妹”指谢安的侄女、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18.本文主要写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4分)
答:
19.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4分)
答:
20.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与《白杨礼赞》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借景抒情,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B.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时的气势,以秀美涓细来反衬壮阔雄浑。
C.作者对延水夏季涨水将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十多丈远的描写,虽只有短短两行,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真实地写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风。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营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谐、相得益彰,使人读后能获得“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美感,韵味无穷。
E.本文叙述明晰而善于变化,文字凝练而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浓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写作(40分)
22.请以“意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答案
1.晨曦 通衢 缱绻 2.①宏兹九德 择善而从之②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大礼不辞小让 人方为刀俎 3.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4. 例: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5、指引起广泛关注的各类丑闻,也指引起广泛争议的负面事件。(能答出一点即可) 6、A
展开余下试题
7、 D 8.C 9.B 10、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与意外的变故。 11、(1)何不 (2)通“诉”,诉说,诉苦。 12、C
13、(1)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2)(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译文:董叔将要娶范氏,叔向说:“范氏富有,为什么不取消这门亲事呢?”董叔说“想通过婚姻往上爬。”过了几天,董祁(范氏)对范献子诉说:“董叔不尊敬我”献子就把董叔抓起来绑在了院中的槐树上。叔向经过的时候,董叔对叔向说:“你何不替我求情呢?”叔向说:你想用绳子系,已经系了;想攀援,已经攀援了。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14、不同。诗意①是就人们给巫山十二峰以很高的评价和美的命名而言的,诗意②是就眼前不断展开变化无穷的一幅幅风景画而言的。
15、这个句子既描写了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的石岩状似巨大的惊叹号。又表达出如此壮美的景象令人惊叹。
16、“就是祸”和“点得着火”都是针对黑暗现实来说的,说出这句真话对统治者来说“就是祸”,而对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就能点得着他们心中的“火”。
17、是指那些统治者。表达了统治者面对火山爆发时的无比声威,不知所措的惶恐。
18、主要写了西北的河流、西北高原、西北的雪三幅画面。通过作者的观感和想像把三幅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构成行文的线索。
19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身临其境的体察。既要从空中飞过,也要从地上走过,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个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过你才能切实地明白高原之所以为高原。对西北高原的了解不是凭空可以想像的。
20、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21、A、E 22、略 (61.174.213.212)
上一篇:
职高语文第四册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
漳州市高二年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绍兴市高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