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4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6]
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人世间,一个完整的人的生命,应该是生物生命和文化生命的统一体。所以,一个人除了具有生物生命基因以外,还会有文化生命基因。人的文化生命基因,是由以民俗为核心的第二生命系统构建的。这种与有形物质的生物生命相异的独特的生命元素虽然是无形的,却融化在人的生命里,并不经意地流露在人们的言行中,成为构成我们人类种族、民族、族群、区域人群中个人文化生命的特征的重要标记。 
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分析道:“谁也不会以一种质朴原始的眼光来看世界。他看世界时,总会受到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的剪裁编排。即使在哲学探索中,人们也未能超越这些陈规旧习,就是他的真假是非概念也会受到其特有的传统习俗的影响。”生物生命基因几乎一致的人类,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的差异,其原因昭然若揭,那就是人类生命孕育成长期,不同族群由民俗构成的文化生命基因所然。 
过去,由于学术的偏见和学科自身研究的不够深入,民俗常常被误解为没落的文化遗留,是农民、陋民、落后人群的专利,对现实和现代化进程没有什么意义。其实,民俗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割不断的联系。民俗与人俱来,与族相连,是人生永恒的伴侣。一种民俗一旦形成之后,就会以一种特定的思考原型和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在民俗圈内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有意无意地整合接受具有共同心意民俗的规范。 
总之,人的文化生命基因,虽然不像生物生命基因有物可凭,但是,还是有迹可寻的。现实中,人的生物生命基因激活了生命的活力,人的文化生命基因规范了生命的走向。两者从各自的基因密码出发,共同构建了人生的生命里程。 
(节选自《民俗是人类文化生命的基因》) 
1.下列对文中“文化生命基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生命基因和生物生命基因共同构建了人的第二生命系统。 
B.文化生命基因无处不在,但它是深藏不露、令人难以感受把握的。 
C.文化生命基因是由民俗构成的,它使不同的族群在生活中产生差异。 
D.文化生命基因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作用远远大于生物生命基因。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如果只重视自身的生物生命,而不关注文化生命,那是不完整的。 
B.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影响着人类不同群体对世界的认识。 
C.民俗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 
D.人的文化生命基因是有迹可寻的,它规范了人的生命的走向。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汉采众议
洪迈
汉元帝时,珠崖反,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待诏贾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上以问丞相、御史,御史大夫陈万年以为当击,丞相于定国以为捐之议是,上从之,遂罢珠崖郡。匈奴呼韩邪单于既事汉,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令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上问状,应对十策,有诏勿议罢边塞事。 


浏览完整试题成帝时,匈奴使者欲降,下公卿议,议者言宜如故事受其降。光禄大夫谷永以为不如勿受,天子从之。使者果诈也。哀帝时,单于求朝,帝欲止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黄门郎扬雄上书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 
安帝时,大将军邓骘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会公卿集议,皆以为然,郎中虞诩陈三不可,乃更集四府,皆从诩议。北匈奴复强,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绝西域。邓太后召军司马班勇问之,勇以为不可,于是从勇议。 
顺帝时,交趾蛮叛,帝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属,问以方略,皆议遣大将发兵赴之,议郎李固驳之,乞选刺史太守以往,四府悉从固议,岭外复平。灵帝时,凉州兵乱不解,司徒崔烈以为宜弃,诏会公卿百官议之,议郎傅燮以为不可,帝从之。 
此八事者,所系利害甚大,一时公卿百官既同定议矣,贾捐之以下八人,皆以郎大夫之微,独陈异说。汉元、成、哀、安、顺、灵皆非明主。悉能违众而听之,大臣无贤愚亦不复执前说,盖犹有公道存焉。每事皆能如是,天下其有不治乎?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四府: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 
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呼韩邪单于既事汉    事:侍奉 
B.黄门郎扬雄上书谏,天子寤焉    寤:醒悟 
C.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绝西域    绝:谢绝 
D.大臣无贤愚亦不复执前说    无:无论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西域诸国既绝于汉 
②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B.  ①帝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属,问以方略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  ①皆以郎大夫之微 
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D.  ①天下其有不治乎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能善纳异议,汉元帝妥善地处理了珠崖的反叛和呼韩邪单于请求撤走守边军队的问题。 
B.汉成帝正确处理了匈奴使者诈降的事件,汉哀帝最后答应单于进朝谒见,都是能够采纳与公卿定议不同的见解的结果。 
C .为了表示自己能虚心纳谏,汉安帝支持了虞诩的意见,汉顺帝选择了派刺史太守前往交趾进行安抚的策略。 
D.作者认为,小官能在高官议定后独陈己见,大臣能遵从公道而不坚持前议,皇上能听取正确的不同意见,国家大事就能治理好。  
第Ⅱ卷(135分)
三、(32分) 
6.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②,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③其子也。” 
(节选自《论语•季氏》)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出生时鲁君送鲤鱼为礼,故名鲤,字伯鱼。②此句的主语是孔子。③远:不亲近,不偏爱。 
(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4分) 
②不学礼,无以立!(2分) 
(2)陈亢从伯鱼的答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题多景楼
         王  琮
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
西风吹起江心浪,犹作当时击楫声。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后。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抒发这一情感的。 
答: 
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盈盈一水间,              。(《古诗十九首》) 
(2)三顾频烦天下计,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3)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信而见疑,              ,能无怨乎?(司马迁《屈原列传》)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突然他(加西莫多)轻轻拉她(爱斯梅拉达)的袖边。她转过身,他装出心平气和的样子,对她说:“您要我帮您去找他吗?” 
加西莫多得知爱斯梅拉达爱法比,便把一切痛苦藏在心里,主动提出这个请求。加西莫多找到了卫队长,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法比虽然想见她,可是实在脱不开身,加西莫多只得无功而返。爱斯梅拉达虽然很失望,但并没有责怪他。(《巴黎圣母院》) 
B.聂赫留朵夫很想像上次那样对待她(玛丝洛娃),但他不能像上次那样主动同她握手。此刻他对她反感极了。 
聂赫留朵夫对她反感的事因是,玛丝洛娃上诉案被大理院驳回后,他要把这消息告诉玛丝洛娃,当他赶到监狱医院时,被告知玛丝洛娃因与医务助理员勾搭,从监狱医院被赶回了狱中。聂赫留朵夫不知玛丝洛娃受了冤枉,以为真有其事,因而很生气。(《复活》) 
C.元宵节刚过,新旧军阀展开了激烈的混战。张太太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玩的梅来到高公馆避难。这一来,瑞珏知道了觉新和梅的过去,非常生气。她找梅交谈,梅表示不再和觉新来往,她们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交往。(《家》) 
D.贾雨村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书。得知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他的岳父家荣国府帮助。正好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到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不久金陵应天府缺出,贾家便帮他谋补了此缺,贾雨村又上任去了。(《红楼梦》) 


展开余下试题E.进来的是楼下营业部的主任,呵着腰,轻灵地蹑着脚尖快步跑到王和甫跟前,低声说道:“又是一注没有到期的定期存户要提存款。……他在底下吵了好半天了。该怎么办,请总经理吩咐罢!” 
引发这次提款风潮的原因是,赵伯韬想把吴荪甫的企业吞掉,就利用吴荪甫资金短缺的机会,广布流言,说他组建的银行将不按时付息,鼓动大家去提款。吴荪甫贴出告示说,凡在半个月内要提取没到期的款子,可以特别通融,利息照日子算。提款风潮就这样平息了。(《子夜》) 
10.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三国演义》) 
(2)“永别了,哥哥。愿你为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你会接受的。” 
这是老葛朗台的弟弟破产自杀前给他信中的话,把儿子托给他监护。请简述老葛朗台怎样对待这个委托。(《欧也妮?葛朗台》) 
第(    )题 
答: 
四、(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印花布的花样年华
陶方宣
在洪水一样泛滥的菜花丛里,在云朵一样飘浮的芦花丛中,总梦见一个民间艺人挑着细蔑箩筐从颤颤悠悠的板桥上走过,走进乡愁弥漫的村落,然后轻轻吆喝一声:扎青——染蓝!一千年过去了,这样的吆喝渐行渐远。却并没有消失,现在不用吆喝,那片蓝印花土布浸透江南的阳光和雨露,像一面蓝色的旗帜,正在越来越多的古镇老街上升起——在昆山和杭州,在乌镇和周庄,蓝印花布染坊就像雨后乡间的蓝草,一丛丛萌发,生生不息。是蓝草,不是兰草,比兰草青嫩,也比兰草芬芳,那是一种乡土芬芳,古人早就嗅出,不然不会写出这样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走过一家又一家蓝印花布染坊,我都会伸手抚摸,一抹最温情最中国的情感会从心头掠过,蓝底清纯,白花朴素,质朴的手感,自然的纹饰,这不是在表演与装点,这是乡居农耕生活里必不可缺的物品,与男婚女嫁乡风民俗联系在一起——窗帘、头巾、包袱、帐幔、兜肚、围嘴,每一件都巧夺天工,每一件都浑然天成,纹理就像篱上千年金银花藤蔓一样缠绵,纹饰就像屋后小叶白栀子花瓣一样简洁,离不了廊檐下的花花草草,也离不开传说中的才子佳人。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只能用手轻轻抚摸——印花布其实是一种容易旧的棉织品,总会发现一些小小的磨损与线头,但我还是爱极了这份旧,怀旧的旧,返朴归真的旧,爱它的温和与沉静、暧昧与抒情,还有洗净铅华之后的质朴和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揉起来贴在脸上,一种特别的安慰与温馨,像听一首温暖老歌,看一部温情老碟片,感动并且想家——想故乡老屋竹篱笆、粗麻绳、梨花椅子青花坛。它透露出浓浓的怀旧情调、时尚感觉与文化气息,让都市中隔膜的人走得更亲近一些,有品位的男子好像也更容易爱上那些穿蓝印花布衫的古典女孩。 
蓝草在民间遍地生长,是哪一个爱美的女子第一个在这青青嫩草中发现了蓝?采下枝叶浸泡入缸,再洒上石灰沤烂,就制成印蓝布的染料,那些走村串乡的民间染布艺人,一双手是蓝色的,像传说中的神仙,蓝衫上常年飘散着烟一样的气息,那就是蓝色的气息。若印花,仅仅有靛蓝还不够,还需要驴皮拓版、桑树皮漆版,或者枣木夹版,最美丽的印花土布就在最简陋的手工作坊里染出。在农耕岁月深处,它装饰着婚嫁与生育、乡风与民谣、五月端阳与正月元宵,在这里你会看到最吉祥的中国图案:喜鹊跳上梅花枝头啼叫(喜上眉梢),花瓶内插上一朵盛开的牡丹(富贵平安)——这样的农耕祈愿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却并没有消失,越来越多的蓝印花布馆掩藏在都市深处小巷拐角,在高楼大厦之间,飘摇的印花布更显出它的质朴与沉静。在浙江苍南,我参观过一家蓝花布染坊,它是真正遗留下来的一家仍在生产的蓝印花布染坊,主人叫薛勋郎,他一边染布一边吟唱着祖传民谣:我有一棵草,染得蓝如宝,穿得化化烂,颜色依然好。蓝,一个最古典最温情的汉字;蓝,一种最迷人最诗意的颜色。 
(节选自《黄河文学》2007年第2期,略有删改) 
11.请说说你对文中划横线句子含意的理解。(9分) 
(1)这样的吆喝渐行渐远,却并没有消失。(3分) 
答: 
(2)蓝,一个最古典最温情的汉字;蓝,一种最迷人最诗意的颜色。(6分) 
答: 
12.本文抒发的是怀旧情绪吗?请简要阐述你的看法。(4分) 
答: 
13.文中多次提到民间染布艺人,有什么作用?(4分) 
答:
五、(16分)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答题。(6分) 
大脑是人身上最神秘、最难研究的部分,却也是人类真正认识自我所无法逃脱的领域,人类从未停止对它的探索。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对大脑的功能做出了大致范围的定位。20世纪初,神经科学家布罗德曼根据脑的解剖形态,把脑分成了52个区,并逐一编号。这一分区系统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佩里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人的左右半脑在某些功能上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简单说来,左脑抽象思维的功能较发达,而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更具有优势。他因此获得1981年诺贝尔奖。 
20世纪,一些科学家还从传统的大脑功能定位的理论出发,对爱因斯坦大脑进行研究。1955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去世。他的家人遵照遗嘱请医院对遗体进行解剖,然后火化。没想到,医院的病理科主任哈维在做病理检验的同时,偷偷地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取了出来,并分成240片小心保存起来。198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远远多于常人,能为神经元提供更多的营养,提高神经元的效率。1999年,加拿大神经科学家桑德拉博士发表了研究结果: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非常发达,使他的视觉思考和空间推理等能力超出常人。可是,有研究者提出不同的意见: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天才表现实际上是全脑的功能。如果仅仅从大脑的某一个部位、某一些细胞去找它的物质基础,是不可能揭示其本质的。 
(1)提取第一自然段的三个关键词。(2分) 
              、              、              
(2)关于爱因斯坦大脑“某一个部位、某一些细胞”的研究成果,验证了传统的大脑功能的哪两个区的定位理论?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5.有位游客想从汽车站乘坐公交车前往仙都山游览,请你根据下面的公交车线路表,用简明的语言告诉他该如何乘车。(不超过40字)(3分) 
1路:赤水街—图书城—大马戏团—东方小区—世纪公园—南麓路 
2路:云山路—汽车站—花园口—图书城—闽都新村—电信公司 
3路:世纪公园—少年宫—东麓路—宝山花园—仙都山(电视台) 
答:
16.请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3分) 
上联:智勇毛遂真名士 
下联:                         
17.请在划线处补写一句话,使材料和观点紧密相连。(30字左右).(4分) 
瀑布选择万丈深渊作为自己的对手,当它纵身飞跃时,创造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观;月牙泉选择鸣沙山作为自己的对手,才有了“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的沙漠奇迹。


展开余下试题面对如此奇异的山光水色,我想,                            。由此看来,选择一个对手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缺少对手。
六、(70分)
18.请以“           微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70分) 
【注意】①请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6分,每小题3分) 
1.C(A.“和生物生命基因共同构建了人的第二生命系统”有误;B.“是深藏不露、令人难以感受把握的”有误;D.“意义和作用远远大于生物生命基因”有误。) 
2.C(“极大地推动了”有误)
二、(9分。每小题3分) 
3.C(断绝) 
4.A(和、跟,介词) 
5.C(“为了表示自己能虚心纳谏”说法有误)
【参考译文】 
汉元帝时,珠崖(今海南省琼山县东南)反叛,几年都未能平定。元帝与有关部门商议大规模派遣军队平叛,待诏贾捐之建议,认为出兵平叛不妥。元帝就发兵问题征求丞相、御史意见,御史大夫陈万年认为应当发兵平叛,丞相于定国认为贾捐之的意见是正确的。元帝听从了于定国的意见,撤销了珠崖郡的设置。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服汉朝后,上书说愿意保卫汉朝上谷以西的边塞,请求撤走汉朝守边的军队,让人民得到休养。元帝让有关部门讨论这事,参与讨论的人都认为撤走军队可行,郎中侯应熟悉边塞情况,认为不能采纳呼韩邪单于的建议。元帝询问情况,侯应提出了十条不能答应的意见,于是元帝下诏不要再议论撤走边塞军队的事。 
汉成帝时,一个匈奴使者想投降汉朝,成帝让公卿讨论,大臣们主张按惯例允许他投降。光禄大夫谷永认为不能接受。成帝采纳了谷永的意见,使者果然是诈降。汉哀帝时,匈奴单于要求朝见皇帝,哀帝不愿见,征求大臣意见,大臣们也都认为虚耗国家钱财,不宜答应,单于使者告辞走了,黄门郎扬雄上书劝告,汉哀帝醒悟过来,派人召回匈奴使者,另写了一封诏书,答应了单于的请求。 
东汉安帝时大将军邓骘想放弃凉州(今甘肃陇县),集中力量对付北边的边患。朝廷召集公卿讨论,都以为可行。郎中虞诩陈述了三条意见,认为不能放弃。于是召集四府商议,都同意虞诩的意见。北匈奴再度强盛起来,西域各国断绝了与汉朝的关系,公卿大臣多以为应该关闭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断绝与西域的交往。邓太后召见军司马班勇,询问他的意见,班勇认为不宜断绝,于是采纳了班勇的意见。 
汉顺帝时,交趾(今越南河内一带)蛮反叛,顺帝召集公卿百官和四府的僚属商讨对策,都主张派大兵讨伐,议郎李固提出反对意见,请求朝廷选派刺史太守去进行安抚,四府都听从了李固的意见,岭南又安定下来了。汉灵帝时,凉州军队骚乱不止,司徒崔烈认为应当放弃凉州,灵帝召公卿百官讨论,议郎傅燮认为不能放弃,灵帝采纳了傅燮的意见。 
这八件事,关系国家的利害,当时公卿百官都有了一致的意见,贾捐之等八人,虽然都是郎中、议郎、大夫一类的小官,能独自提出不同的意见。汉元帝、成帝、哀帝、安帝、顺帝、灵帝都不是英明的君主,但都能违背众议而听取上述八人的意见。而大臣们无论贤愚也不再坚持前议,这是公道存在的表现。如果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天下难道还有不能治理好的吗? 
三、(32分) 
6.(10分) 
(1)①又有一天,他(先生、夫子)又一个人站着,我快步经过庭院。(4分,“独立”、“趋”各1分,补足主语1分,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
②不学习礼,就没有办法立身。(2分,“无以”1分,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 
(2)诗和礼的学习非常重要,对人应该一视同仁(君子对儿子不应偏爱)。(4分,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没有。他(先生、夫子)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快步经过庭院。他问:‘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习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先生、夫子)又一个人站着,我快步经过庭院。他问:‘学习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习礼,就没有办法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知道诗,知道礼,又知道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7.(6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故国沦丧之痛和希望收复中原的情感。(2分)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整首诗全是景语,但句句关情,诗人以残烟、衰草、西风等秋景,来象征沦丧的故国,悲秋实际是悲故国。巧用典故。诗人借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曲折表达志在收复中原的意愿。(4分,“借景抒情”与“巧用典故”各1分;具体分析2分) 
附《题多景楼》鉴赏
【简析】
这首绝句以凄景写壮心,抒发诗人慷慨报国之情,格调高亢激越,而又不乏含蓄蕴藉。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这首诗正是这样写的。
前两句“穷乎遐迩”,不由令人想起王安石《桂枝香》中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但寒烟衰草凝绿”。但王琮写得更深沉,有“黍离”之悲,不仅仅象王安石为了发古之幽思,而是将自己融入诗中。
后两句用景物描写和用典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凛冽的西风吹起江中的浪涛,诗人把它比作祖逖中流击楫而发出的声响,自然是“心潮逐浪高”,“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壮志不禁涌上了心头,此时也不乏有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那种感事、伤时、忧国的意味。
8.(6分) 
(1)脉脉不得语 
(2)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 
(3)惊涛拍岸江山如画 
(4)忠而被谤 
(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 
9.(5分)A C(A.①法比根本不想见爱斯梅拉达②加西莫多无功而返,被爱斯梅拉达责怪。C.①瑞珏没有生气,而是同情。②梅没有表示不再和觉新来往,而是她和瑞珏由于真诚的同情与对命运的相互理解,俩人成为亲如手足的姊妹。(对一项得3分,对两项得5分) 
10.(5分) 
(1)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年福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