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9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6]
重庆南开中学2008年高三年级3月月考语
  重庆南开中学2008年高三年级3月月考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癖好(pǐ)    苍劲(jìng)    挑剔(tī)    屡见不鲜(xiān)
B.露骨(lù)    仳离(pǐ)     单薄(bó)    冠盖相属(zhǔ)
C.骠勇(piào)   症结(zhēng)   谮言(zèn)   螳臂当车(dāng)
D.胴体(dòng)   佝偻(lǔ)     机械(xiè)   掎角之势(jǐ)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
A.渲泄    安详    凑合    融会贯通    棉里藏针
B.脉博    幅射    妨碍    一成不变    相辅相成
C.诀别    赋予    文身    计日程功    美轮美奂
D.裨益    湎怀    笼络    暗度陈仓    水来土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同学们走进红岩烈士纪念馆的大门,仿佛翻开了一段    的历史,看到的是无数英雄用血泪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篇章。
②近日周正龙打算起诉傅德志,认为其在没有实地调查的前提下,“    ”自己为了制造假老虎事件而先造了假树叶。
③不管在什么时候,对于科学、艺术上的是非,都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    做结论。
A.尘封    诬蔑    轻率     B.蒙尘    诬蔑    轻率
C.尘封    污蔑    草率     D.蒙尘    污蔑    草率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兵突击》成功播出后,王宝强因为饰演许三多而声名鹊起,成为了一位炙手可热的新星。
B.在这个学术浮躁的年代,我们更要认清并反对那种强不知以为知,专业知识贫乏而自封专家、权威的银样镴枪头。
C.最近几年,我国内地学生对香港地区的大学趋之若鹜。这说明国内考生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D.现在很多公司招聘员工时都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对那些喜好空谈、不切实际的人员一概敬谢不敏。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肉食是古人副食的主体,这是由于一方面游牧生活的习惯在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不会很快消失,另一方面蔬菜的栽培还处于初级阶段,野生者多,家种者少。
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祭祀时三牲齐备叫太牢,只用猪羊叫少牢,太牢是最隆重的礼。牛是农业生产的工具,饲养也不及羊、猪迅速,所以《礼记•王制》上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郑玄注:“故谓祭。”但是这只是书面文章,实际上从来没有被历代统治者所严格遵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载,秦师袭郑,郑国商人弦高路遇秦军,于是以“牛十二犒师”。①几万人的军队仅仅送去十二头牛,似乎未免太少了,但由于牛的珍贵,因此这份犒劳也不算轻。军队食牛,这就透露了《王制》所说并非实际情况的消息。汉以后许多帝王也有禁止过屠牛的明令,如梁代谢胐的儿子谢谖,“官至司徒右长史,坐杀牛于家,免官”。但这是个别现象,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规定同样不能贯彻。例如《史记•冯唐列传》:“(魏尚)出私养钱,五日一椎(击杀)牛,享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这一方面说明杀牛是任意的,同时军吏等人五天吃一顿牛肉即为魏尚效命,边塞得以保全,也足见牛的“力量”了。


浏览完整试题羊是较普通的肉食。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劳动)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杨恽虽然曾被封侯,广有产业,但此时已被废为庶人,自称“戮力耕桑”,他这里说的大体是一般有产者的生活。羊肉中羔肉美于大羊。《诗经•七月》:“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蚤”是对司寒之神的祭祀,用羔是较高贵的。
猪也较普通。《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豕又称彘,豚是小猪。孟子在这里两次提到猪,足见它在百姓生活中是重要的。跟羔、羊之间的关系一样,豚比较好吃,所以羔豚并称。
古人喜欢吃狗肉,所以孟子把狗跟鸡、猪并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载,鲁国的大夫叔孙被晋国扣留,“吏人(晋国治狱的官员)之与叔孙居于箕者请其吠狗(吠狗即看门狗,以区别于“走狗”),弗与。及将归,杀而与之食之。”吏人要活的不给,是避贿赂之嫌;临回国杀了请客,是为了说明自己不是舍不得。可见其是可以随时杀了吃的。《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的“走狗”(猎狗)死了,要用棺敛之,还要祭祀。晏婴提了意见,于是景公“趣(促)庖治狗,以会朝属”。那么诸侯也用狗肉请客了。
因为食狗者多,所以屠狗就成了一个专门的职业。在古书里提到“狗屠”的地方要比说屠羊等多得多。例如古代有名的战国时刺客聂政,即“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史记•刺客列传》)。刘邦的大将樊哙也“以屠狗为事”(《樊哙列传》)。刺杀秦王的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筑者高渐离”(《刺客列传》)。《后汉书•朱景王等传》:“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于翼辅王运皆武人屈(崛)起,亦有鬻缯屠狗之徒崇以连城之赏,佐以阿衡之地(指封以要害之地)。”屠狗一业之所以有名,是跟其中曾经隐藏着有作为的人物分不开的。
(节选自许嘉璐《古代衣食住行》)
【注】①弦高在回国的路上得知秦军要袭击郑国的消息,当时回去报信时间已晚,只好带着牛前往秦国军营,谎称自己是郑国国君派来犒劳秦军的使者,秦国将领接受了牛,认为郑国已有防备,最终没有侵犯郑国。
5.下列贯彻了“无故不杀牛”精神的一项是 (    )
A.郑国商人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挽救自己国家以“牛十二犒师”。
B.魏尚为了激励士兵效命,“五日一椎牛,享宾客军吏舍人”。
C.梁朝司徒右长史谢谖因为在家杀牛而被“免官”。
D.在《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说:“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舍之。”
6.下列叙述,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将肉食作为副食的主体是游牧生活的习惯。
B.古人在举行比较高贵的礼仪时通常要供献羔。
C.诸侯用“走狗”请客,大夫只能用“吠狗”请客。
D.在本文中被提到的狗屠大多是有作为的人物。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古代羊和猪不只是作为肉食比牛更为普通,其社会地位也没有牛重要。
B.在古人生活中,相对吠狗而言走狗是不能随便被杀掉作为食物的。
C.聂政、樊哙、高渐离不能都算是《朱景王等传》中所说的“屠狗之徒”。
D.根据本文论证所引材料看,汉以后人们食肉情况和本文介绍的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① 欧公①知贡举,得东坡之文惊喜,欲取为第一人。又疑为门人曾子固之文,恐招物议,抑为第二。坡来谢,欧公问:“‘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见何书?”坡曰:“事在《三国志•孔融传》注。”欧阅之,无有。他日再问坡,坡云:“曹操以袁熙妻赐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以妲已赐周公。’操问:‘何经见?’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尧、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欧退而大惊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诚斋诗话》)
② 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子由②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友。子瞻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
(《悦生随抄》)
③ 有问作文之法于东坡,坡曰:“譬如城市种种物,欲致为我用,有一物焉,曰钱,得钱则物皆为用。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清波杂志》)
④ 黄鲁直戏东坡曰:“昔右军书为换鹅书,今日韩宗儒性饕餮,每得公一帖,于殿帅姚麟家换羊肉数斤,可名公书为换羊书矣。”公在翰苑,一日宗儒致简相寄,以图报书。来人督索甚急,公笑曰:“传语本官,今日断屠。”(《侯鲭录》)
⑤ 东坡尝饮一豪士家,出侍姬十余人,其间有一善舞者,名媚儿,容质虽丽,而躯体甚伟。豪士甚爱,命乞词于公。公为四句云:“舞袖翩跹,影摇千尺龙蛇动;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妓赧然不悦。(《遯斋闲览》)
⑥ 张文潜谓子瞻:“公诗有‘独看红叶倾白堕’,不知白堕何物?”子瞻曰:“刘白堕善酿酒,见《洛阳伽蓝记》。”文潜曰:“既是一人,莫难为倾否?”子瞻曰:“魏武《短歌行》云‘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亦是酿酒人名也。”(《拊掌录》)
【注】①欧公:欧阳修。②子由:苏辙。
8.对于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欧公知贡举          知:主持
B.尧曰宥之三          宥:饶恕
C.一日宗儒致简相寄    简:竹简
D.刘白堕善酿酒        善:擅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展开余下试题A.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譬如城市种种物,欲致为我用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C. 容质虽丽,而躯体甚伟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豪士甚爱,命乞词于公
秦王斋戒五日,乃设九宾礼于廷
10.在这六则材料中,能说明东坡“善读书”或“善用书”的一组 (    )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对贤能和不贤能的人都能够亲近相处,而他的弟弟苏辙性情要沉稳一些,曾经劝说苏轼谨慎交友。
B.有人向苏轼请教写文章的方法,苏轼认为心里有“意”才是重要的,至于经史书籍并不重要。
C.据黄鲁直说,韩宗儒经常拿苏轼的书帖去换取羊肉来食用。于是苏轼在韩宗儒又一次派人前来求取“报书”时,用“断屠”一词来表示不回复书信。
D.在豪士家中,苏轼为媚儿写的诗句大意是说她身材魁梧,嗓门儿洪亮,于是媚儿感到羞愧并对此不高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2.把下面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空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各有其宝。”
(《新序》)
(1)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空子罕,子罕不受。(3分)
译文:
(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2分)
译文:
(3)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各有其宝。(3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二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城子
冯延巳
碧罗衫子郁金裙。好精神。小腰身。每到花时,长是不宜春。早是自家无气力,更被你,恶怜人。①
【注】①恶怜人:这里意即少女认为受到怜爱并不是好事。
(1)根据要求填空。(2分)
①请找出王诗和冯词中触景生情的诗句。
王诗:                              。
冯词:                              。
②冯词中的第一句描述的内容表现的是王诗中的哪个词:             。
(2)王诗和冯词都写了一位少妇(少女)在春日暄妍的季节,对大好春光陡发感伤,生出懊恼之情,但二者之懊恼又不尽相同,请结合原诗词进行分析。(4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
(2)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3)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但愿人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4)其志洁,其行廉。             ,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屈原列传》)
(5)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以及      的《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6)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听听那冷雨(有删节)
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
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心底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展开余下试题一九七四年春分之夜
15.在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在“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4分)
答:

16.请赏析“‘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这句话。(6分)
答:

17.作者在听冷雨时都想到了些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8分)
答:

18.不同心情的人眼中的景具有不同的特点,联系“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前尘隔海。古屋不再”,谈谈为什么作者听到的是“冷”雨。(4分)
答: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9.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又由于对时节的重视,在逢年过节之时张贴对联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大风俗习惯。以下是我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对联,请按其所描述的节日对应写出其名称。(4分)
①豕岁又是丰收,高高兴兴送旧岁;子年更为繁荣,欢欢喜喜迎新年
②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③春色已浓,蜡屐痴向芳草印;亲情不减,心香敬于祖坟燃
④天未凉,心方热,双星今夕;女乞巧,夜求祥,一愿经年
⑤月满一轮,域开清旷;花香千里,人喜团圆
⑥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①春节  ②         ③         ④         ⑤中秋   ⑥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3分)
在《世说新语》中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晋明帝九岁的时候,一天坐在他父亲晋元帝膝上玩耍。有一个客人从长安来,元帝向客人探问洛阳的消息,不觉动了思乡之情,潸然泪下。明帝就问父亲为什么哭泣,元帝告诉其原因,并问他:“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太阳远,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里来。”第二天,元帝召集下级官员宴会,对官员们称赞此事,为了验证又问明帝,明帝却回答:“太阳近,长安远。”元帝吓了一跳:“怎么与昨日回答不同啊?”明帝这才解释说:“           ”举座闻之唏嘘。
【注】当时中原战乱,士大夫都渡江南下,躲避兵燹。
根据当时场景,请你替明帝补充出合乎情理的理由。
21.下面的文段在语言表述和标点符号方面有三处错误,请找出并将修改后的答案填写在横线上。(3分)
①中国的魏晋六朝,和欧洲的中古时代差不多,②不大容易被人了解,有宗教热忱而又浪漫意味很重的时代。③“浪漫”是近代人的说法,用古时的话来说,是“旷达”、“风流”,④正如杜牧之所谓“大抵南朝都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⑤一般地说,这时代的人喝酒,服药,放诞,清谈,狂狷,任性,⑥沉迷于穷奢极侈的享乐和自暴自弃的颓废之中。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2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前后内容、句式相应。(5分)
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有一种魔力,            ,            ,          。当然,               。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3.按要求作文。(60分)
孔子在面对日夜奔腾的江水时,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
杜牧在乌江边上生出了“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的遗憾。
孟郊进士题名,情不自禁唱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
龚自珍适值清末一片颓势,不由得呼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当你面对巍峨磅礴、秀丽清新的自然,波涛跌宕、曲折深邃的历史,欢掀激奋、惨怛忧郁的际遇,风起云涌、龙兴虎会的时势,你又会有何感想?请在下面的几个对象中任选一个作为写作的话题。
黄河  王昭君  冰雪灾害  2008北京奥运会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C A项(宣,绵)B项(搏,辐)D项(缅)
3.A尘封(尘封是指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蒙尘是指(君主人大臣逃亡在外)蒙受风尘。)
污蔑—诬蔑(污蔑是指用污辱性的捏造的言词污辱对方,着重于使对方带上污点或显得卑污;污蔑是指捏造事实,说坏话,毁坏别人名誉,强调无中生有的地捏造事实。)
草率,轻率(草率侧重于“划”,指做事情不细致,很粗心;轻率侧重于“轻”,指办事随随便便,不慎重,不认真。)
4.B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银样镴枪头,样子像是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好看,实际上不中用,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赶过去,多含贬义。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5.C考察对原文“故,祭也”的理解。D项,梁惠王本是要杀牲衅锺,即为祭礼。不杀牛的原因只是可怜它而已。AB两项都违背了“无故不杀牛”的精神,而C项“无故杀牛”后遭到惩罚,正是贯彻了“无故不杀牛”的精神。
6.DA项,古人将肉食作为副食的主体是游牧生活的习惯进入农业社会以后没有消失的结果。B项,原文中谈到对司寒之神的祭祀用羔是较高贵的,并没有说高贵祭祀要用羔。C项,原文中并没有谈及食狗有等差的规定。
7.B B项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比较。
8.C简在这里是书信的意思。
9.D A项是“是”,B项表被动,C项表转折,D项介词,向/介词,在。
10.A ②是说苏轼喜欢结交朋友,心胸开阔。④是说苏轼喜调侃,善书法。⑤是说苏轼性喜调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重庆南开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