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5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6]
安徽省江南十校2007—2008学年度高三素质测试
  安徽省“江南十校” 
2007—2008学年度高三素质测试 
语    文 
  本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涵盖    名信片    口蜜腹剑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B.浏览    挖墙脚    察言观色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意蕴    入场券    要畜不烦    老骥伏枥,智在千里 
    D.更迭    泊来品    两全其美    育者无罪,闻者足戒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自从“百家讲坛”问世以来,观众对它的评论一直不曾间断。有些评论见解深刻,语言犀利,真可谓难得的空谷足音。 
    B.假如人什么情绪都没有,对什么样的人和事都泰然处之,心平气和,或都能忍之,远之,这是麻木,或是胆小鬼,糊涂虫。 
    C.国庆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款式新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众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深,因势构筑,构思巧妙,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昨天,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以“国家法定假节日调整研究小组”名义刊登国家法定假节日调整方案,与此同时,为更广泛地征求民意,该研究小组在网上展开了民意调查。 
    B.奥斯特洛夫斯基不仅坚强地在病榻上和疾病、痛苦作斗争,还为千千万万青年点燃了生命之火,写下了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向购买入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 
    D.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障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属于执行公务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便是黄州赤壁。               ,              ,              , 
          ,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①江面上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                ②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 
  ③赭红色的陡峭山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    ④地方不大 
  A.④③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浏览完整试题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社会各种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亭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证明。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位、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社会各个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的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问题。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5.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正处在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因而社会结构错位、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 
    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和谐。 
    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社会现状而提出的。 
    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能为力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小康社会”强化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社会各种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统筹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方山子传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阊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闻,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日:“此岂古方山冠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日:“呜呼!此吾故人陈糙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放。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阅,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方山冠:汉代祭祀时乐师所戴的帽子。唐、宋时为隐士所戴的帽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效仿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土墙 
    C.使酒好剑    放纵           D.方山子傥见之欤    或许 


展开余下试题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问余所以至此者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B.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D.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并没有像一般传记记叙人物的姓氏,家世,而是概括了人物自少年、壮年到晚年的生活经历。 
    B.文童交代了方山子是因宦途失意无官可做而隐居,这一点同大多隐居者没有区别。 
    C.文章写故友重逢,补充了能突出人物精神风貌的细节。“俯而不答,仰而笑”就是其中极精彩的一笔。 
    D.文章表彰了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作者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l卷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I)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5分) 
译文: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古木苍藤图  【明】蓝仁 
风云气质雪霜踪,独立空山惨淡中。 
惭愧藤萝争附托,年年春色换青红。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第三句中,哪个词是关键词?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题)(5分) 
(1)山不厌高,                 。(曹操《短歌行》) 
(2)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5)三顾频烦天下计,                 。(杜甫《蜀相》) 
(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8)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宋朝的雨  陈富强 
    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我建议你去苏堤。 
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机会终于在时隔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1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谢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入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匿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纂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周密撰的《武林旧事》为后人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画楫轻舫,旁午如织。至于果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之‘湖中±宜’。又有珠翠冠梳、销金彩段、犀钿、织藤、窑器、玩具等物,无不罗列。” 


展开余下试题    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却很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自居易和白堤。固然是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但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但他们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14.雨中游西湖,作者为什么说“我建议你去苏堤”?(6分) 
答:                                                                       
15.为什么说“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6分) 
答:                                                                     
16.怎样理解“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 
    大约要大打折扣了”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17.文章结尾处写到岳庙、岳飞,有什么用意?(6分) 
答:                                                                     
六、(1 5分) 
18.解说下面两个语段中画线部分的含义。(3分) 
(I)39岁的维克多•布托是俄罗斯人,毕业于苏联军事外国学院。为防止战乱地区冲突激    化,联合国对一些非洲国家实行了武器禁运。但是,布托还是我行我素,顶风作案。据透露,他是名副其实的非洲头号军火贩子。 
  (2)罗杰•米拉出生于非洲国家喀麦隆首都郊外的一个村庄里。1968年进入足坛。他代表   国家队驰骋绿茵场,成绩显著。1976年24岁就得到了非洲大陆的“金球奖”。他两度率领国家队夺得非洲冠军杯。1988年米拉再次夺得非洲“金靴奖”。他是名副其实的非洲头号足球明星。 
19.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