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950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0]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勇gǎn地迎接挑战,自信地面对困难,在生活的海洋里锻liàn成长。
2.从后面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3分)
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_____烦恼的枷锁,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____失败的阴影,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____冷漠的坚冰,在热情的海洋里扬帆远航。(驱散 融化 摆脱)
3.修改下列病句。(4分)
⑴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不足,毅力不强。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武汉市这几年的巨大变化对于广大市民,是非常了解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句子是( )和( )。(4分)
_______。一个知识丰富的人,视野必然宽广,心胸必然开阔,品德亦应高尚。专业知识一旦和道德脱节,离开了道德的指引,知识就会变成一种专为个人谋利益的工具,甚至会变成危害社会的手段。工匠手中为民造福的劳动工具,在愚昧无知、失去理智的人手中也会变成凶器;科学家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世界;电脑专家可以帮助企业发展,也可能造成工商界的混乱。一些人的不良行为,是由于缺乏道德修养,不明白人生的意义与做人的道理,以致误用了知识和才能而产生的。人生好比一条船,知识才能是船上的设备,而道德修养则是船上的指南针,有了设备而无指南针,这条生命之船就会偏离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知识与道德有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B. 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季节。
C.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我们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D. 所以我们要把道德知识和专业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5.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句子。(6分)
⑴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古代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发展,他是这样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
今年是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开始了8年的全民族抗战,并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结束。我们中学生有责任回顾历史,继承和发扬抗日英雄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⑴如果你来策划这次活动,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二项活动项目。(4分)
示例:诗文朗诵会(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朗诵有关抗日的著名诗文。)
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诗文朗诵会”的开场白中,你将会例举一名抗日英烈及其光辉事迹,请按下面要求写出。(3分)
浏览完整试题
英烈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光辉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朗诵《黄河颂》是你们班参加“诗文朗诵会”的节目之一。为此,你准备去邀请你们班的语文老师来指导同学们的朗诵。见到语文老师,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小题。(15分)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①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②写诚③,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④,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玄: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②解带:指不拘于礼节俗套,推心置腹的对待。③写诚:倾吐真心话。写通“泻”,倾倒。④委质:投降。⑤吴会(kuài):东汉时的吴郡和会稽郡。这里泛指孙权统治的江东。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时人异焉异:
⑵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
⑶即遣兵三万以助备遣:
⑷江南悉平悉: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段,概括刘备创业过程中的三件大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孙权“遣兵三万以助备”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本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原因。(2分)
[链接材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第12-14小题。(10分)
[材料1]“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板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楼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哦!您,您就是……”
……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阿累《一面》
[材料2]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改造社会和国家为己任,敢于对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毛泽东称颂鲁迅的硬骨头精神,认为他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这两句诗,也正是这种强者辩证法的体现。
对于孺子,鲁迅是爱护备至,充满牺牲的精神。他在《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里说:“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他决不是空言者,他为青年做的许多事,就是明证。
对于强暴者,对于压迫者,他敢于挺身而出,进行斗争。在女师大学潮中,他仗义执言,和名流学者评理,和权力者对抗,在被无理免职之后,他又敢于控告顶头上司,终于取胜。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国民党政府的白色恐怖面前,他敢于揭露残杀真相,悼念被害战友,敢于“怒向刀丛觅小诗”。
——吴中杰《鲁迅风骨》
[材料3]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功不可没。但张勋复辟事件的发生,却又说明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不管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特别是一般民众思想意识上的,实在是曲折而漫长。
辛亥革命“革”掉了皇帝。但在一般民众有切肤之感的是“革”掉了辫子,这在鲁迅的小说、杂文中多次表达了这种看法。《风波》中有最清楚的表现。
辛亥革命对地处穷乡僻壤的未庄有了怎样的影响呢?这里的人们,生存状态没有改变,生活方式没有改变,风俗习惯、思想意识更没有改变......
六年之后张勋复辟的消息传来。未庄子民又有了怎样的反应呢?......赵七爷盘在头顶上的辫子放下来了。七斤和七斤嫂之间发生了矛盾......皇帝本身好像不是问题,皇帝坐了龙庭,也许还是好事......问题是”皇帝要辫子”!这就在未庄引起了风波。
——王景山《皇帝又要辫子了》
12. [材料2]中说到“他决不是空言者,他为青年做的许多事,就是明证”,在[材料1]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了[材料3]后,从[材料2]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认识。(3分)
展开余下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材料1]中说鲁迅先生是“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认为鲁迅先生的“顽强”体现在哪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5-18小题。(15分)
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杨晓雷
①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里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约两百平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
②家住深圳,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故来伊犁前,对参观的事不太在意。犹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
③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憾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
④林则徐是在花甲之年,被流放到新疆伊犁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年度,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但道光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而,道光帝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他在西安大病了两个多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启程,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在流放伊犁的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强忍身体极度不适,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吐鲁番等地考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并率领民夫修筑龙口水段水渠,后被称为“林公渠”。他还积极改进推广“坎儿井”,被当地人民称为“林公井”。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林则徐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⑥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然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⑦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除个人具备的英雄品质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了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个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本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境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难。
⑧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选自《散文》2004年第12期,有改动)
15.本文的标题是“流放出生命的精彩”,结合全文和标题,请说出“流放”一词的两层含义。(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第④段是全文的重要段落,作者描写了林则徐被流放过程的艰辛曲折,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什么作者认为林则徐人生这出“戏”的高潮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⑦段中说“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请结合你的生活感受谈一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19.有人说,百米冲刺固然激动人心,但生活是场马拉松;有人说,生活是一场戏,精彩与否,看演员自己;有人说,生活是五味瓶,甜酸苦咸样样都有……
请以“生活是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横线上填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一个比喻。
参考答案
1.敢 炼
2.依次填:摆脱、驱散、融化
3.⑴改为: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和毅力。
⑵“武汉市近几年的巨大变化”与“广大市民”对调。
4.A、D
5.⑴天涯共此时 ⑵滚滚长江东逝水 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⑴如:征文比赛(在同学们中征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文章,请语文老师评比,然后全校公布比赛结果,为优胜者发奖。)
又如:抗日歌曲演唱会(略);抗日故事会(同学们讲,邀请抗日老战士讲)
⑵要求:是抗日战争中的人和事且英烈姓名要与其事迹相吻合。
⑶“老师,您好。我们班为参加‘诗文朗诵会’正在排练《黄河颂》,同学们想请您今天下午第二节课后来我班指导我们朗诵,可以吗?”(要能讲述邀请目的、时间与地点,语言要有礼貌。)
7.⑴感到奇怪 ⑵拜访 ⑶派 ⑷全,都
8.⑴亲自在田间耕种,而不想扬名于世。
⑵诸葛亮当时二十七岁,于是献上妙计,亲自出使孙权,到吴国求援。
9.三顾茅庐;孙刘联盟;抗击魏军。
10.敬重刘备、诸葛亮;为了自己的利益。
11.被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诚心所感动。
12.鲁迅先生对陌生的进步青年的关心和无私帮助。
13.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改造社会和国家为己任,敢于对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4.在黑暗社会中,他用笔作为武器,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对于强暴者,对于压迫者,也敢于挺身而出,进行斗争。
15.⑴林则徐被贬官,发配伊犁。⑵林则徐被流放的经历显现了他的意志品质和人格精神。
16.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林则徐的风雨人生,衬托林则徐独特的人格魅力(2分),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1分)
17.要点:①林则徐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②“虎门销烟”等以往的辉煌和显赫都是为此作铺垫和积蓄。
18.要点:①这句话颇含哲理。一个人在顺境中容易做出成绩,而遭遇挫折与苦难往往使一些缺乏坚强意志的人消沉下来,一蹶不振。但真正的勇士和斗士则身处逆境仍顽强奋斗,不气馁,不自悲,与命运抗争,林则徐就是这样的勇士。(意思相近即可,2分。)②能恰切地联系学习、生活感受谈。(2分)
19.略。 (58.49.141.70)
上一篇:
苏州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下一篇:
吉林省2008年4月高考复习质量检测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8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