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74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4]
2007—2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
    高二II语文综合测试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马厩   研究   咎由自取   不落窠臼    B.刀鞘   捎信   悄然无声   容貌俏丽
C.脊梁   拮据   岌岌可危   谢公木屐    D.花卉   麦穗   除残去秽   不容置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殉私  循规滔矩  耽搁  惮精竭虑  B. 匮乏   立功渎罪   涣散   金壁辉煌
C. 贻误  怡然自得 怠慢   百战不殆  D. 果脯   釜底抽薪   复辙   名副其实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国产大片《英雄》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B.她对公婆摧眉折腰,很是孝顺。 
C.中东、西亚地区的民族问题盘根错节,希图用“简单化”的手段解决问题是有害的。
D.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义愤填膺,褒贬不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18岁的李林是应届中学生中我省层层选拔出的惟一入选的国家集训队的选手。
B. 有人认为蜀汉亡国是刘禅懦弱无能、庸碌昏聩所致,其实这也是过分苛求。
C. 局党组加强廉政建设,从9月底开始在全局范围内实行党风廉政教育谈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D. 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每首四联,每联两句,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每句平仄都有严格规定,凡双数句都要押韵。 
B.中唐诗坛,贾岛与孟郊以“苦吟”著称。人称“郊寒岛瘦。”
C.杜甫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这里的王杨卢骆就是指 “初唐四杰”。
D.新乐府运动是指唐朝后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一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都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6-8题。(9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浏览完整试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6、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3分)(   )
A.是针对社会转型事情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7、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对待对方。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
8、综观全文,以下对文意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ù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军鼓噪勒兵    勒:检阅    B.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削:受损
C.秦间来入        间:间谍。  D.请就斧质之诛。             质:拘押。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 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B.又召乐乘而问焉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C.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老
 D.先据北山上者胜    古之学者必有师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此施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圈套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四、(9分)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选自《后汉书》)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3分)
译文:                                                                     
②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3分)
译文:                                                                     
③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3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送别:有江水送别诗人之意,借以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②从:就,到。楚国:今湖北一带。③尽:完了,消失。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④月下:月亮倒映江中。飞天镜:像飞过天空的镜子。云生:指江上云彩的变幻。海楼:即海市蜃楼。⑤仍:始终。怜:爱。故乡水:长江。
【鉴赏问答】
①诗人描绘长江流到江汉平原后的壮阔形势和绮丽景观,主要是为了表现什么?
                                                                              
                                                                              
②杜甫《旅夜书怀》有月涌大江流,这首诗在哪些方面与之比较相似?试作简要分析。
                                                                                 
                                                                               
五、(26分)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节选)朱光潜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①。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②,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③入手。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或是崔颢的《长干行》里面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主要不在这两个故事,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我学西方诗是从19世纪浪漫派诗人入手,从前只觉得这派诗有趣味,讨厌前一个时期的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国象征派和英国现代诗;因为这些诗都和浪漫派诗不同。后来我多读一些象征派诗和英国现代诗,对它们逐渐感到趣味,又觉得我从前所爱好的浪漫派诗有好些毛病,对于它们的爱好不免淡薄了许多。我又回头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逐渐明白作者的环境立场和用意,觉得它们也有不可抹煞处,对于它们的嫌恶也不免减少了许多。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
     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与滥调是死对头。像一切其他艺术一样,诗要说的话都必定是新鲜的。但是世间哪里有许多新鲜话可说?有些人因此替诗危惧,以为关于风花雪月、爱情、阶级意识等等的话或都已被人说完,或将有被人说完的一日,那一日恐怕就是诗的末日了。抱这种过虑的人们根本没有了解诗究竟是什么一回事。诗的疆土是开发不尽的,因为宇宙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这种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谁没看见过田里收获的农夫农妇?但是谁除非是密勒、陶渊明和华兹华斯在这中间见着新鲜有趣的诗?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我们本来不觉得乡村生活中有诗,从读过陶渊明、华兹华斯诸人的作品之后,便觉得它有诗;我们本来不觉得城市生活和工商业文化之中有诗,从读过美国近代小说和俄国现代诗之后,便觉得它也有诗。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见也生生不息。“哀莫大于心死”,所谓“心死”就是对于人生世相失去解悟和留恋,就是对于诗无兴趣。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品;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展开余下试题    14.第一段中有三个用序号标出的“诗”,它们在文中的意思是否相同?(4分)
     答:(1)①和②_________。(2)②和③__________。(3)①和③________。
    15.作者指出“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容易做出的地方”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答:(1)“容易做出的地方”是 (不超过8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指(不起过2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段中,作者说:“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其中
     (1)“已得的领土”在文中的具体所指是(不起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在文中的具体所指是(不超过40个字)(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认为没有必要“替诗危惧”,不会有“诗的末日”,他所持的理由有两点,它们分别是什么?(4分)
      答:(1)(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说法中,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两项是(6分)
        A.一个人不欢喜诗,就不可能爱好小说、戏剧和散文。
        B.文学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
        C.诗歌所说的话是新鲜的,在这点上它有别于其它艺术。
        D.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就必须多读书,多了解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
        E.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也能理解其它文学样式的佳妙之处   
六、(14分)
19、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6分)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出怎么样的话。
①大会主持人对观众说:                                               。
②一个小朋友迷惑地问母亲:                                         。
③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                                 。
20、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的空缺的句子。(4分)
如果你是大河,                                               ;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nbs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7—208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