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7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8]
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冲刺宝典语文测试与评价1
  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冲刺宝典
语文测试与评价(一)
命题人:刘玉(宁德一中,特级教师)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共15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2题。 
了解战争是必修课
新学期拿到新课本,有一些高中生会发现历史教材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世界大战的内容从必修课变成了选修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本来可能只是一个教学意义上的调整,而且也有学校依然坚持二战史是侧重文科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细细思考会发现,不少学校把世界大战的历史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不仅仅是降低了这段残酷的战争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大大降低战争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历史记忆和重视程度。 
战争是什么东西?学术语言描述就是“政治集团、民族、国家间矛盾最高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级、最残暴的手段”。普鲁士人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据统计,人类5 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发生过大约15 000次战争,数十亿人失去生命,财产损失无数。5 000年中,没战争的日子只有300年,就是说,每100年,人类至少有90年活在战争的阴影下。这并不危言耸听,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 500万。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 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超过5 000亿。让“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成为选修课,难道我们是想让青年学生忘却那段反击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吗? 
战争是不应被忘却的。战争的危害性、灾难性和残酷性之大,需要人类时刻都保持警惕。有科学家曾说,人类技术发展的今天,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那将意味着地球的毁灭。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了解战争、纪念战争、研究战争。现在,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战争的研究,那不仅是对历史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历史之中寻找到战争发生的原因。战争已经成为历史学、军事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比较文化等诸多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对战争的研究,投有对战争的记忆,我们就很难更好地维护和平。 
今天,我们面临的安全环境虽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好的,但国际上并不太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企图分裂国家的跳梁小丑也在蠢蠢欲动,我们在此时把战争从必修改为选修,意味着什么?兵圣孙武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生死存亡,须予以重视。其实,战争是国家的事,也是百姓的事,了解战争应是全民的必修课。 
(选自《环球日报》2007年10月1日) 
1.对画线句子“战争是不应被忘却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所以人类对战争需要时刻都保持警惕。是因为战争的危害性、灾难性和残酷性太大。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 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超过5 000亿。 
B.“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那将意味着地球的毁灭。”说明人类技术发展的今天,在战争中使甩的几乎都是杀伤性极大的武器。 
C.“现在,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战争的研究,那不仅是对历史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历史之中寻找到战争发生的原因。”这就是没有忘记战争的一种表现。 
D.我们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平,就必须对战争有研究,必须对战争有记忆。 
2.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战争是政治集团、民族、国家间矛盾最高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级、最残暴的手段,是政治的继续。 
B.5 000年中,没战争的日子只有300年,就是说,每100年,人类最多有10年活在没有战争的日子里。 
C.让“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成为选修课,就有可能我们让青年学生忘却那段反击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D.今天.我们面临的安全环境虽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好的,但国际上并不太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国内战争随时爆发。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①,以为日也。日之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日: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②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岁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①龠:管乐器,形状如笛。②子夏:孔子的学生,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是由他传授下来的。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扣盘而得其声                                 得:知道 
B.而人之未达也                                 未达:没有达到 
C.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既:止,尽 
D.南方多没人                                   没:潜水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今三世以前                    一不知所之也 
C.故凡不学而务求道           D.有志于学者也 
    登高而招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所说的“道”,可以讲成“道理”,也可以引申为“法则”、“规律”,实际上是指儒家之道,总之是无形的。 
B.文章前两段,先引寓言然后进入议论;后两段,则先议论然后引寓言,既形象生动,又活泼多姿。 
C.文章引用子夏的话,意在说明:君子只有虚心向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学习,掌握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致道”。 
D.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作文主旨,由“昔者”带出“今也”,又以前者衬托后者。作者的立意在于反对“杂学而不志于道”和“求道而不务学”两种倾向,而认为后者危害尤烈。 
第Ⅱ卷(共135分) 
三、(32分)
6.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①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②,不仁者远矣。汤③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④,不仁者远矣。”    (选自《论语•颜渊》) 
[注]①乡:音xiàng,同“向”,过去。②皋陶:音gāo yáo,传说中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③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④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3分) 
译文: 
②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4分) 
译文: 
(2)如何理解孔子的“爱人”思想?(3分) 
答: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渡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 
(1)同一作者写的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月”,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3分) 
答: 
 (2)《送魏二》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3)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展开余下试题(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贾谊《过秦论》) 
(5)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6)长太息以掩涕兮,              。    (屈原《离骚》)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辨道。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家》)  
B.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太上感应篇》!” 
1930年一天,吴荪甫和杜竹斋等人迎接由乡下来的父亲吴老太爷。到了吴公馆后不久,吴老太爷两手紧紧抱着《太上感应篇》,眼前出现了各种幻觉,客厅里各色的灯在旋转,古怪的家具,时髦的女人不停地跳着……最终突发脑溢血气绝身亡。(《子夜》) 
C.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她悲痛欲绝。(《欧也妮•葛朗台》) 
D.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张飞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三国演义》) 
E.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堂吉诃德把公羊、母羊的叫唤,当成是“萧萧马嘶、悠悠角声、咚咚鼓响”,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 
这是对堂吉诃德“大战羊群”情节的描写。他用长枪向羊群乱刺,也被牧羊人乱石打倒。等到牧羊人走后,桑丘才把他扶了起来。堂吉诃德对他说,自己被魔法师作弄了。魔法师由于妒忌他胜利,便把敌对的两军变成两群羊。(《堂吉诃德》)
10.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故事。 
(2)简述卡西莫多最后复仇的故事。 
第(    )题 
答: 
第(    )题 
答: 
四、(17分) 
阅读下文。完成 11 ~13题。 
做弱者是智慧 
做人做事,如果能经常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出发,以弱者的面貌去把握自己,大概才更能成为长久的赢家。     
海滩上蓝甲蟹分为两种,一种是较凶猛的,不知躲避危险,跟谁都敢开战;一种是温和的,不善抵抗,遇有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动,一味装死。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强悍凶猛的蓝甲蟹越来越少,成了濒危动物。而较弱的蓝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许多海滩。 
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强悍的蓝甲蟹一是因为好斗,相互残杀中首先灭绝了一半,其次是因为强悍而不知躲避,被天敌吃掉一半。而软弱的,会装死的蓝甲蟹,则因为善于保护自己,反而扩大了自身。 
在澳洲,强悍的烈马,命运反而短暂,一般是被杀掉吃肉;而温驯的母马,往往却能被利用,驯服后在赛场上很有可能成为一匹夺冠的快马。快马得势,反而是建立在最初的懦弱上。 
从心理学角度讲,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强者的位置,并不是什么好事,也很不正常。而在某些方面把自己摆在弱者位置上的人,反而会得势。所谓的弱者,比起总以为是强者的人,会博得多数人的同情和帮助,从而获得许多机会。实际生活中,也没人愿意帮助一个强者。并不是说强者真的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是强者表现出来的样子,会谢绝别人的帮助。强者是一面墙,无形中拒绝着许多东西,而弱者却没有遮蔽,谁都可以来往亲近。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在歌颂强者,忽略弱者。殊不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先从弱小开始的。从弱到强的过程中,始终也没有摆脱弱的一面,反而是弱托付着强。弱往往才更本质,更自然,更游刃有余,弱里面包含了谦虚、接纳、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人做事,如果能把自己摆在弱者的地位,往往便得了便宜;如若总是把自己摆在强者的位置上,便要承担许多不必要的风险,甚至还要以一种很不自然的面貌出现。挫折多多。 
弱,是指甘于下风,一个什么时候都不想处于下风的人或企业,总是失众寡欢。其实不管你有多么的强大.你总要有弱下来的精神才能与人共伍。世上许多事,立住脚的,翻过身的,都是以弱者面貌出现的,而并非是那些强者。到了强者的位置,更容易走下坡路,这是因为强者的骨子里弱的成分少了,少了弱,也就少了许多天然的本色。强是刚硬,极易折损。 
放下架子,做个弱者,也是人生在世心态平和的出发点。甚至是为了处世不可缺少的需要,也是一种品质。如今很多人都爱表现出强者的风范,总以我是老大的面貌出现,往往碰得头破血流。而以弱者的姿态行事,人自然会谦虚谨慎,别人也会愿意接受,反而会使一切顺畅。 
(选自《海峡都市报》2007年8月13日) 
11.请分析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12.(1)“在澳洲,强悍的烈马,命运反而短暂,一般是被杀掉吃肉”这是为什么?根据文章提供的内容,请做合理想象。(4分) 
答: 
(2)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才算得上是作者所提倡的弱者?(4分) 
答: 
13.“而以弱者的姿态行事,人自然会谦虚谨慎,别人也会愿意接受,反而会使一切顺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字数不少于100)(6分) 
答: 
五、(16分) 
14.阅读下文,根据要求答题。(6分) 
“无声世界”亦害人
噪音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害处,这已经是常识。于是,为了避免噪音对生活的干扰,人们希望能够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供休息、学习和生活。好在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有着十分良好的隔音效果,使人们如愿以偿。但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以及居室隔音效果的不断提高,10层以上的居室内几乎已经成为没有任何频率声波存在的“无声世界”。科学家们发现,“无声世界”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美国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当人走进一个完全没有声响环境的房间里。可以听到自己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声音,能听到关节及衣服摩擦声;半小时后,受实验者听觉更加灵敏,只要轻吸一下鼻子,就像听到一声大喝,甚至一枚小针掉在地上,也犹如听到大锤敲击声;1小时后,受实验者开始感到极度恐惧,神经高度紧张;3-4小时后,便会逐渐失去理智,如再下去,便会陷入死亡的困境。因此,当1小时以后,受实验者一个个发疯地拼命逃出房间。 
实验和研究表明。无声环境能够使人产生恐惧不安的感觉,心理上产生巨大压力,尤其是对神经系统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引起食欲减退、情绪烦躁、思维混乱等症状。一些科学家认为,城市钢筋混凝土住宅对超声波产生的几乎完全的隔音效果。很可能是自杀率有所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余下试题所以,科学家们指出,人为造成的“无声世界”并非有利于健康的“世外桃源”;相反,在某种程度上会起到“无声杀手”的副作用。因此,在10层以上建筑的居民,应利用声响器具自我创造居室必要的声响环境,做到“静”、“响”结合,免得因太寂静而影响健康。 
(选自《卫生与生活》2007年11月12日) 
(1)给第一自然段提取三个关键词:          、          、          。 (2分) 
(2)怎样避免“无声世界”所起的“无声杀手”的副作用?(4分) 
答:                                                                          
15.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标点符号用法方面存在几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4分)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形象如何实现中国特色?以奥运五环、火炬接力标志、主题口号、核心图形和色彩为基础素质形象景观应运而生,包括火炬及延展设计,火炬接力服装设计、运行车队和飞机设计、场地环境和城市景观设计等处处透着奥林匹克的激情。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形象一旦揭晓。全世界为之瞩目。火炬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火炬接力境外传递包机的景观设计与火炬接力整体景观一致,而运行场地环境、城市景观及火炬接力服装都体现出火炬接力热烈、欢庆的特点。 
(选自《人民政协报》2008年2月28日,有改动)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16.上海中智库玛在线调查公司调查结果显示:有83%的中国人希望有机会在现场观看奥运会,人们最关心“奥运会的门票价格”。2008年北京奥委会根据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制定了下列奥运会票务计划。请根据表格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表格反映出的内容。(不要出现具体数字)(3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价格表
(单位:人民币)
门票分类 最高价 最低价
预赛门票 300元 30元
决赛门票 1000元 60元
开幕式门票 5000元 200元
闭幕式门票 3000元 150元
特殊定价门票 鼓励中国青少年到现场观看比赛。预赛票价为5元,决赛票价为10元。这部分门票约占可售票总量的14%。
答: 
17.根据材料进行表达。(3分) 
报载:年仅8岁的海南女孩张惠敏被国内外媒体称为“长跑神童”,2007年7月3日,她在父亲的安排下由三亚出发,用时57天,跑完3558公里,于8月28日凌晨到达天安门广场。她的父亲张健民对此的解释是“以实际行动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与此同时,父女两人也成为许多媒体和专家质疑的对象。 
请根据这则材料,以奥林匹克精神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念、主题口号为理论依据,写一则表明自己观点的短评。 
要求:①观点鲜明,依据正确,分析合理,语言通顺。②70—80字。 
答:                                            
六、(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免不了走出一扇门,再去敲开另一扇门。在一扇扇门的穿越中,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而多彩,充满了喜怒和哀乐。有人说,人生就是在敲开一扇扇门中走向圆满和成熟,走向练达和深沉。敲门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人生成败的最好注脚。多少人在一扇扇有形或无形的门面前,停住了脚步,缩回了举起的手,被永远阻隔在成功的大门之外…… 
请以“敲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A(“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超过5000亿”仅仅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损失。)2.D(对文中“企图分裂国家的跳梁小丑也在蠢蠢欲动”理解为“国内战争随时爆发”错。) 
二、3.B(未达:不通晓。)4.D(于:在。A以:连词,因为;连词。B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到,动词;C而:转折;承接。)5.C(文章引用子夏的话,意在说明“学”是“致道”的不二法门,强调的是刻苦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强调“向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学习”的必要性。) 
[参考译文] 
天生的盲人没见过太阳,向明眼人询问。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一个铜盘。”(盲人)敲打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另一天(盲人)听见钟声,以为是太阳。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到蜡烛知道了它的形状。另一天(盲人)摸到一只龠,以为是太阳。太阳和钟、龠差别大了,但盲人不知道它们的区别:因为盲人没有见过(它们),只是从别人那儿听说而已。 
对道的理解比盲人了解太阳更难,而那些不通晓“道”的人,和盲人没有分别。通晓“道”的人给他们讲道,即使有巧妙的比方和高明的引导,也不会比铜盘和蜡烛的比方更贴切了。从铜盘变到钟,从蜡烛变到龠,辗转比附,难道有尽头吗?所以世间谈论道的,有的是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来定义它,有的没有了解它却(凭主观想象)来揣测它:(这)都是勉强求道的过错啊。 
既然这样。那么道最终不可寻求吗?我认为道是可以自然而然达到却不可强求的。什么叫做“自然而然达到”呢?孙武说:“善于作战的人,自居主动地位,不会受别人牵制。”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要在作坊里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