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7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7]
2008年福建师大附中高考模拟考试卷语文卷(一)
  2008年福建师大附中高考模拟考试卷语文卷(一)
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个东西,而不是表现着别的东西的东西。艺术眼光就是能够不去思考作品与别的东西是否有相似性,而能够看到作品所制造的世界的“别样性”。相似性是一个知识的要求。
为什么总看不到作品已经是个东西,而要看成是个影子?总想对照着某种东西去看,这种坏的眼光甚至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搞得艺术家刻意去寻找一些古怪的观念和变态的心理来表现。其实表现什么相对来说不太重要,关键是作品的做法。艺术家当然应该能够把芝麻粒大的事情和划时代的事情都同样写成艺术作品。
确实有许多人不会看作品,就拿文学作品来说(以文学为例是因为人人都觉得至少能够看懂文学作品),作家在构成一个作品时会使用各种手法,一般人看到的是故事或者情节,以为手法是辅助的,其实手法是一个作品的存在本身,它决定了这个作品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如果我们把故事或情节误以为是“存在”,就会以看实际事物的方式把作家千方百计构造出来的存在还原为我们认为它“应该是”的存在,这样,作品就不存在了。假如不管什么样的解读或解构都是合理的阅读,还需要什么样的创作?反正无论作品怎样构成,它都要被看成别的样子,那么,随便怎么写作都无所谓了。以一种简单的手法为例,作家有时候打乱自然时间和场面给予重组,现在很可能会有一些人悄悄在心里把它还原为比较“真实的”状态去理解。更别提那些复杂的手法。假如一样一样的都还原回去了,剩下的当然不是作品,而只不过是故事了。
别说看作品,许多人甚至连看一棵树都不会看。把一棵树看成是我的各种表情,这是娱乐,是社戏,不是艺术。要让那棵树把自我踢一边去,自然而然地生长着,长成一个世界。和一般的想法相反,真正的艺术最讨厌自我。如果不是按照自我去解释作品,而是能够让作品横行霸道走过来改变自己的感觉,就差不多有了艺术感觉。想象我们真的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比如说一个不同时空概念的世界或者一个由不同物质构成的世界——我们会去批评它吗?会抱怨它的天空是黄色的、有3 个月亮、树都长得跟刺球似的吗?不会的,不同寻常的感觉让我们忙不过来,那些新的感觉改写了我们的感觉方式。不管是聪明人还是蠢人,其“基因图”有百分之九十是一样的,即使人与低级生物的基因图也是大部分相似,而却是非常不同的存在。在科学上它们是相似的,但在生活中在感觉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我听到过一段精彩的评论,有人解释为什么不看电视剧时说:许多电视剧跟周围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如果把那些无聊的事情再看一遍,岂不是跟受“二茬罪”似的? 
1.根据作者的看法,下列属于“坏眼光”的一项是 (    )
A.我们应该知道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个东西,而不是表现着别的东西的东西。
B.艺术作品内容来源于生活,因而我们要看到它与生活的相似之处。
C.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看到作品所制造的世界的“别样性”。 
D.我们不能认为因为某作品表现了某种观念或心理才说它是有意义的。
2.结合全文表达的主要意思,对“要让那棵树把自我踢一边去,自然而然地生长着,长成一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A.树是有生命的东西,如果会欣赏一棵树,就不要把一棵树看成是我的各种表情。
B.欣赏作品不能按照自我去解释作品,而是要让作品走过来改变自己的感觉。
C.作家如果写一棵树,哪怕是把树都写成刺球一样的东西,都应该是自然的合理的。
D.只有抛开原有的艺术感觉,新作品的艺术感觉才能走过来改变原有的艺术感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5题。
赵绰,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高祖(隋文帝杨坚)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士彦等狱,赐物三百段、奴婢十口、马二十匹。每有奏谳,正色侃然,上嘉之,渐见亲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尧、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聊,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裤,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厌”即厌胜,迷信说法,认为能以诅咒制胜,压服人或物),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撼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绰拜而益前,诃(“诃”同“呵”)之不肯退,上遂入。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閤(“閤”同“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           
(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赵绰传》)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恪:谨慎,恭敬。
B.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     夺:改变。
C.陛下不以臣愚暗        暗:愚昧。
D.天子之威,欲相挫耶      挫:挫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矣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得,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
B.①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   ②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C.①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①因命左右释之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绰性格刚毅正直,在任大理丞时,由于办案公正,业绩突出,多次受到提拔,他端庄严肃的态度和刚毅正直的性格得到高祖的常识,因而受到亲近和器重。
B.赵绰认为对盗贼当行尧、舜之道,多加宽容饶恕,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天下,高祖高兴地采纳了的意见,并提拔他为大理少卿。
C.赵绰性格倔强,敢于犯颜抗上。萧靡诃之子世略在江南造反,高祖认为世略年纪小,是被人所逼的,但赵绰坚持劝谏,不肯退朝,坚决要求定摩诃的罪。
D.赵绰执法一心。在处理刑部侍郎辛亶和市上二人以恶钱换好钱案件时,坚持按法律办案,曾触犯龙颜,但最后皇帝被他忠诚正直的胸怀感动,对他更加亲近和器重。
第Ⅱ卷(共135分)
三、(32分)
6.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
【注】遍:普遍。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3分)
译文:                                                                          
②、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3分)
译文:                                                                          
(2)这段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3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2)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8.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2)故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论语》)
  (6)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这首出现在第三回的《西江月》是对贾宝玉进行描写的,表现了他是一个不求上进的纨裤子弟。 
B.《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他指的是觉新。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
C.《围城》中的比喻,来源广泛,标新立异,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使人在频频发笑的同时认识了深刻的道理。如“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这种带有格言味道的比喻对赵辛楣爬上校长地位后就暴露恶劣本性进行彻底的嘲弄与讽刺。
D.黑衣主教克洛德和他的弟弟约翰有这样的两句著名的对话:主教说:“结果不会好的。”而约翰回答:“但开始会很好的。”这寓示着生命是一个过程,开始和结果同属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只不过不同的是两个阶段是平等的,是同样重要的。
E.“他此时的感想可真是杂乱极了。但是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刚才勃发的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已经渐渐在那里缩小,而个人利害的顾虑却在渐渐扩大,终至他的思想完全集中在这上面了。可不是李玉亭说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么?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吴荪甫他自己不是正在想吞并较弱的朱吟秋么?而现在,却发见自己也有被吞并的危险,而且正当他自己夹在三条火线的围攻中尚未卜胜败。吴荪甫这么想着想着,范围是愈缩愈小,心情是愈来愈暗淡了。”在这一段中,作者用贴切的语言袒露人物的内心,把资本家之间的勾心斗角相倾扎吞并的真实情况以及资产阶级由于本能的贪心在利欲无法得逞时的焦躁、颓废以及对工农运动的恐惧又大大超过了对买办资产阶级的恐惧心理,刻画的极为传神。 
10.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用100字左右作答)。(5分)
(1)简述葛朗台用什么方法既不花一分钱却又挽救了弟弟破产的名誉。
(2)简述《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   )题






四、(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掀起布帘之后
乔叶
    一次笔会中,我认识了一个叫林间的男孩子。他平易近人。宽容成熟,活泼开朗,又不乏自省的深沉与理性的思辨,总之是个个性十分健康的人。我很有兴趣地请他谈谈性格的形成,他笑着讲起了他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高干家庭里,家里人对我的期望值挺高,却不在心理上关心我——这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问题。自小我就比较孤僻,和别的孩子玩不到一起。上了高中后,许多同学知道了我的背景,再加上我性格上的原因,都有点疏远我。但是当时我不清楚为什么,只是觉得他们都敌视我,故意和我制造距离,心里也就对他们产生了很强的敌意,动不动就以为别人在伤害我,于是也不由分说去伤害别人。这种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我几乎苦恼地想自杀。对异性也不敢有什么感情寄托——正巧脸上又长满了青春痘;见了女生远远就躲开,仿佛她们都在嘲笑我——青春期的神经真是又敏感又脆弱!那是我迄今为止所经历的一段最迷茫最难熬最痛苦的日子,一直到上了大学,我还是这样。
    那是个周末之夜,宿舍里的其他人都在聊天,我拉严床前的布帘子就着昏暗的灯光闷坐在铺位上看书——全寝室就我一个人装上了这种掩饰自己的布帘子。
    忽然,宿舍内一阵喧哗,室友们热烈鼓掌,然后传来女生们的莺歌燕语——女生们来这儿联欢了。    
我捧着书,一动也不敢动,脑子里一片混乱。
    女生们偏偏注意到了我的布帘子。
    “那个挂布帘子的是谁的床?”一个名叫赵贤的女生问。
    “林间的。”室友的回答。    
    “林间呢?”    
    “不知道。”——这是室友的真实地回答,他们一般都不知道也不在意我在不在——可想而知我与他们疏远到了何等程度。
    “干嘛挂个布帘子啊。”赵贤边说边走过来。我坐在铺位上,几乎要颤抖起来。我真怕她看见我讽刺我羞辱我。我真想夺路而逃。
    赵贤掀开了布帘子的一角,探头看了看。她一愣,朝我做了个鬼脸,奇怪的是她什么也没说,放下帘子又走了。我又惶惑又紧张又有些遗憾,不知道该怎么办。


展开余下试题    联欢开始了。他们又唱又跳又闹又笑,荡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而我像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在海洋上漂荡。一帘之隔,两个世界。我真羡慕他们,内心也充满了参与的欲望。但是,就是没有勇气。
    忽然,我听见赵贤高声说:“下面,我要给大家表演一下本次联欢最精彩的节目——魔术”。
“变什么?”群情高涨,大家纷纷问她。    
    “大——变——活——人!”语音落地,帘子掀开,我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当时我盘腿而坐的痴呆形状像一个入定的和尚。一瞬间,哄堂大笑。    
    “林间,真有你的!”    
    “你还挺沉得住气!”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忱而友好。望着那一张张欢乐的笑脸,我的心也被融化了,自卑和胆怯也逃遁得无影无踪。接着我又表演了一个哑剧小品《书呆子撞树》。第二天全班人都知道我是个含而不露的“喜剧明星”。    
    现在想起来,我还是打心眼儿里感谢赵贤。她那一掀帘子,使我像新芽一样拱出了土地,脱离了黑暗,见到了阳光。
林间的脸上流溢出由衷的感激之情,令人为之动容。我不禁震惊了:一道帘子竟然可以封闭住一个人的幸福和欢乐!而掀开它却是这么艰辛和漫长,居然又是如此轻快和简单。
其实,细细想来,人的一生中遇到的许多障碍,像林间的布帘子一样,都是自己设置的:蒙昧的时候看不见智慧,邪恶的时候忘记了正义,卑劣的时候抛弃了善良,愚蠢的时候玷污了真理……能遇到为你掀帘子“开悟”的人;自是人生之大幸,但若是遇不到呢?你能不能自己为自己掀开?你能指望别人为你掀一辈子帘子吗?
我默默地问着自己,遐思如鸿。      (选自《乔叶散文集》第二辑)
11.本文标题为“掀起布帘之后”,请问:作者分别赋予“布帘”、“掀起布帘”以怎样的含义?请概括作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认为文章结尾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6分)
14.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幸福和快乐的情绪,统统受多巴胺控制。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而从另一方面看,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也都是有多巴胺方面的生理根源的。看到了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必然产生这样的追问:通过技术手段寻求人的精神幸福的前景如何?
既然多巴胺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只要我们在技术上能够人工合成多巴胺,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从而也增强了人的幸福感。问题是随着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增大,这种技术在将来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这种技术手段是否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这种幸福感的真实性问题。这种幸福感可恰当地被称为“人工幸福”,因此多少带有“虚拟幸福”的性质,甚至与“虚假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它是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幸福?二是这种幸福感的内容问题。由技术手段造成的幸福感似乎是无对象无原因的幸福感。与在人文手段中,由有人文内容的对象激发了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导致了一种愉快的感觉不同,它是仅有多巴胺而无内容所导致的高兴。这种无原因、无对象的喜乐是否还属于精神正常的范畴?三是这种幸福感的持久性问题。因为较多的多巴胺从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不平静,而不平静就是一种消耗,就是付出生理和心理代价而获得的幸福感,是一种原则上不可能持久的幸福感。四是这种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问题。首先,采用技术来解决心情好不好的问题,很可能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这类似于药物依赖和成瘾,这就是吸毒成瘾和上网成瘾的机理。其次,如果我们在多巴胺的控制下,无论面对什么境况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无视现实的阴暗面或忘掉人世间的罪恶而保持幸福感是否就成了阿Q式的精神麻木?多巴胺是否就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
所以说,无论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在造就幸福感时多么有效,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从而不可能完全取代以创造精神内容为圭臬的人文手段的作用。我们要合理追求一种技术与精神的适度融合,人文对技术手段的完全拒斥和完全归顺都是不可取的。(节选自《社会学家茶座》总第16期)
(1)请给这一则材料提取三个关键词:            、           、         (2分)
(2)本文认为,技术上人工合成多巴胺有可能带来的新问题是:(4分)
答: &nb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年福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