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7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邛崃一中高2008届高考仿真模拟卷
  邛崃一中高2008届高考仿真模拟卷
语   文
四川省邛崃一中  梁波
注:本试卷只作参考。
命题思路由于考试中心将命题的中心放在对新课程高考的研究上,加上“现行高考命题方式将逐步被新课程高考取代”,“稳定”就成了2008年高考的关键词。
试卷结构稳定,从题目数量到分值都不会有变化。
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考点轮换制;突出字音,成语和辨析语病题仍将保留,这是全国卷及单独命题省市卷的共识,在句子中考查字音字形是其出新的地方。
语运题的题料选择,仍紧扣社会热点,尽量覆盖多的考查点。
现代文小阅读的选材为社科文,因其中的人文因素多,中学教材中社科文的比例重;文学作品阅读的材料将是名家的非名篇,现代散文语言毛病少,仍是首选。
文言文还将是人物传记,这可能是出于覆盖不同教育水平的省份的考虑。古诗词的选材还是以名家的非名篇为主,对比阅读值得关注。
关于作文。新材料作文已考了2年,因照顾面广,适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考生而备受命题人的青睐。其次要关注命题作文,含比喻意的命题作文。
第I卷(30分)
一、(30分,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突如奇来的冰雪灾情,电力、交通、公安等系统的干部职工恪(kè)尽职守,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勇气、毅力和奉献精神,诠释着“责任”这沉甸甸的字眼。 
B.过去五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励精图治,勇于攻坚,他们取得的累累硕果在振奋人心、温暖民生的同时,也进一步夯(hāng)实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 
C.传说天地未开之时,宇宙混沌一片,是老鼠将密封的天地咬破,漏出阴阳之气,使万物得以滋生,因此鼠有创世奇功,排十二生肖(xiāo)之首。
D.碳烧咖啡采用日式烧制方法,口味香淳苦涩,较多地保留了咖啡原有的风味,煮上一杯这样的咖啡,那种 的感觉就妙不可言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得到了传播。
B.事故责任认定书下发后,剧组方面总以拍片忙为由拒绝与伤者方面沟通,对保证金一事更是只字不提,看来剧组是在与伤者磨洋工了。
C.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先付之一笑,这种态度让他有了很好的人脉资源。
D.识时务者为俊杰,在这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干一番大事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几个世纪发展建立起来的古典芭蕾舞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动作的技巧性、表现力和协调性,培养演员的体力和悟性。
B.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学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 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D.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面对我国当前形势的巨大变化,儒学研究该如何应对?如何实现自身的当代转型?它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皆成为2007年度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浏览完整试题B.到了汉代,学校既有官学,又有私学。私人办学有两类:一类是为蒙童而设立的,名曰“书馆”;一类是高级私人学校,名曰“经馆”,又名“精舍”“精庐”。
C.荆州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水文化四大旅游资源的价值正在被人们所认识,文化可以创造财富的观念正在逐步树立。
D.在观众口碑甚佳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那么多学界雄鹰闪亮登场: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周汝昌、叶嘉莹、白春礼、冯骥才、刘心武……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光与影搭建的讲台上传递着人类的精神。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
   说说“律师”
韩  栋
“律师”一词出现很早。汉武帝征服西域后,佛教就开始传入我国,一开始得来的全是梵文佛经。汉恒帝时才出现汉文佛经,佛经中的借词、译词随之进入汉语系统。“律师”也是其中之一,《涅粲经•金刚身品》云:“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
这时的“律师”与法律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意译的佛教用语,是对通晓律藏僧人的称呼。佛经主要包括经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论藏(释迦牟尼后来大弟子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汇集),称三藏经。僧人对佛经的习得各有所长,水平较高的根据具体情况有不同的称呼。“经师”主要是通晓“经藏”或善于诵读经文的僧人,“论师”偏重于称呼精通“论藏”的僧人,“律师”则是通晓“律藏”的僧人。可见,“律师”最初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是对僧人的一种称呼,而且因佛教的存在而存在,并一直延用至今。
“律师”一词发展到唐代,外延扩大了,不仅佛教僧人有“律师”的称呼,道士也可称“律师”,《唐六典•祠部郎中》云:“而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直到清代,才把传授法律知识的人称之为“律师”,与法律有了一丝联系。但是,它还不是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律师”。
直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前后,变法的中心人物和一些开明人士把西方民主主义理论和西方文化传播进来,汉语词汇中增加了大量哲学、政治、经济上的名词术语,其中,有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意译词“律师”,它才是今天法律意义上“律师”的源头。律师源于古罗马的辩护人,他们精通法律,为当事人辩护,并不收取报酬,这是现代律师的雏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律师成为一种职业,并有律师制度的保障,中国是在清末起草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中才首次提到“律师”。
律师一词是一个意译词,英文为“lawyer”,法律翻译为“1aw”,为什么在意译时“lawyer”翻译成“律师”而不是“法官”和“法师”呢?
法,古作“”,《说文解字》:“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说明法能够主持公正,惩恶扬善。法形成于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法是公之于众的法典。律,《尔雅》的解释是律的本质,《说文解字》是讲律的命名,段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律主要指定罪量刑的刑法典。“律”多指具体的条文,“律”比“法”更具体。佛教中“律”多为“戒律”,佛教中的“律宗”是依律修行的教派。因而,律师是解释“律”的人。现代意义上的“律师”是依照法律条文为当事人辩护的人,而非依“法”定罪的人,依“法”裁定是非并定罪的是“法官”。这也许就是现代汉语中“律师”和“法官”得名的主要原因。
法、律在法律义上是同义的,区别只是在于时代。春秋末期,“法”字广泛使用,如李悝作《法经》,后来秦商鞅把《法经》的“法”改称为“律”,以后各代皆把“律”作为法典名称,把“法”改称为“律”,如秦律、汉律、魏新律、晋泰始律、梁律、陈律、北魏律、北周律、北齐律、隋开皇律、唐律、明律、大清律。今天,习惯上又改称“律”为“法”,然而,“法”字又有“法术”之义,“法师”多指后一义。
由于“律师”意义较为单纯,“法师”意义多,加之国人的惯常思想,佛、道、巫皆可称作“法师”,易产生歧义,所以在意译“律师”时舍“法师”而留“律师”。
以上是现代“律师”一词的由来及演变。汉语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较开放的系统,汉语中有些看似平常的简单词语,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如不细细探究,难免张冠李戴,只有溯源分流,理清脉络,方得真理。
(选自《文史知识》2007牛第7期,有删节)
5.关于“律师”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师”词最早源于佛经,在汉武帝时期就进入了汉语系统。
B.佛教中“律师”是依律修行的教派。
C.清代把传授法律知识的人称为律师,这已是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律师”。
D.现代意义上的律师是依照法律条文为当事人辩护的人。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律师一词是一个意译词,是在西方民主主义理论和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时,汉语词汇中新增的一个名词术语。
B.律师一词与法律有联系最早出现在清代,在此之前,律师只是对佛教僧人的一种称呼。C.“律师”最初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是对通晓经藏僧人的一种称呼。
D.现代律师的雏形出现在古罗马,他们精通法律,为当事人辩护且不收取报酬。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师一词出现在汉代,随佛教的传人而存在,汉代以前佛教没有在我国出现。
B.在中国,律师成为一种职业,并有律师制度的保障,可能出现在清末戊戌变法前后。
C.律师当初是一个意译佛教用语,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一个专有名词。
D.由律师一词的由来与演变,可以看出汉语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大量借词、译词还将进人汉语系统。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展开余下试题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戎尝与阮籍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先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第II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的两个地名,均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的。②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1)这两首词都运用了情景相融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义有所不同。试作具体说明。(4分)
                                                                            
                                                                         
                                                                         
13.补充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其一)(5分)
(1)呜呼!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                     。                           。  (苏洵《       》)
(2)古人善于通过描摹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卫风•氓》有:“淇水汤汤,


展开余下试题                 。”王羲之《兰亭集序》说“是日也,天朗气清,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说:“              ,鸟倦飞而知还。”杜甫《登高》有:“风急天高猿啸哀,                   。”苏轼《赤壁赋》有:“纵一苇之所如,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鸟  巢   肖凤
①水泥浇筑成的塔楼和板楼,鳞次栉比,远远望去,仿佛是陡峭垂直的群山,构成了大城市的独特风景线。然而它们的造型,僵硬呆板,不像大自然的山峦,鬼斧神工,有着美妙的线条,蕴含着迷人的神韵。不过,生活在北京市的平民百姓,如果能够在这灰色的或者绿色的,或者别的什么颜色的高楼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不论是大是小,只要它是独立的,能够无拘无束地生活着,也就满足了。 
  ②有时走在马路上,仰首遥望居住的那座楼宇,找到第17层那几扇属于自己和自己亲人的窗户,就觉得那个叫作“家”的地方,其实更像一个“鸟巢”。因为它方方正正,像一个匣子,虽然它被夹在第16层与第18层之间,却总是觉得它好像是被高高地吊在半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作为人类的家园,它似乎是太高了一点儿。 
  ③因此常常羡慕鸟儿,它们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如果它们把巢筑在第17层上面,也能舒展开自己的双翼,款款地飞回去。而且还能站在自己的巢里,优哉游哉地鸟瞰人群。可是我没有翅膀,如果我要回到自己的“鸟巢”,必须借助楼里的电梯。而电梯又受制于电的有无,或有没有故障(它常有故障),以及开电梯的小姐是否坐在岗位上。不像鸟儿那般自由,一切由它自己做主,想要出门就出门,想要归巢就归巢。 
  ④坐在窗前的写字台前伏案工作,会忽然听见“咕,咕,咕”的悦耳声音,抬头一望,原来是两只白色的鸽子站在窗外的窗沿上,正在亲昵地对话。我不愿惊扰它们,便静静地坐在那里,欣赏它们的漂亮形体与温柔姿态。待它们亲热地谈得够了,就会转过小巧的头颅,用它们那双明亮的小眼睛,与我对视。每逢这时,我就很想告诉它们,我是多么地喜欢鸽子,毕加索笔下的那只名鸽,其实远不如真实的鸽子美丽。我还会产生错觉,不知是这对鸽子还是自己,正住在“鸟巢”里,也不知我与它们是否同类。它们的小脑袋里想些什么,我一无所知,反正是等到它们留连得够了,就展翅飞翔,飞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巢里,那个鸟巢比我的“鸟巢”平方米略少,不过也是悬在半空,悬在对面那座塔楼的一家住户的阳台上。 
  ⑤除了鸽子之外,也有麻雀造访我的窗台。或者一只,或者两只,或者更多。它们叽叽喳喳,跳跳蹦蹦,全然不顾有人正从窗户的另一面望着它们,很像一群喜爱游玩的活泼孩子。它们的家不知筑在何处,好像比鸽子的家距离远些。 
  ⑥这些客人光顾我的“鸟巢”,让第17层的高空有了魅力。有时站在窗户里面向外望去,常常看见鸟儿们在窗外飞翔,这种景象使自己几乎忘记了是被围困在水泥筑成的方格子里。 
  ⑦可是,只要俯首下望,大城市的单调景色就会一目了然——马路很像一条灰色的带子,形形色色的汽车和无轨电车像大大小小的甲壳虫,慢慢地向前蠕动,很久才能走到视线之外。近处是深灰色的屋顶,远处是层层叠叠的楼群。 
   ⑧绿色的树木像珍宝,令人爱不释“目”,使人更加向往大自然。很想变成一只鸟,从这座“鸟巢”中飞出去,飞到森林中去,飞到大海边去,飞到崇山峻岭中去,飞到一切有花有草有树有水,唯独没有水泥和汽车尾气的地方去,去享受一下没有污染的清新空气,去享受一下没有噪音的宁静氛围,去享受一下没有撒过漂白粉的清澈溪水,去寻找一个没有是非,没有烦扰,没有摩擦,没有争权夺利,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的干净去处。
14.结合全文,解说“鸟巢”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
15. 理解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16.概括文章第⑧段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简要评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邛崃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