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78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8]
省镇江中学2008年高考考前信息卷(一)
  省镇江中学2008年高考考前信息卷(一)
 一、(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飙升    镖局     骠勇     分道扬镳     B. 簇拥    猝死     蹙额     不忍卒读
   C. 翁妪    熨帖     与会     鹬蚌相争      D. 沮丧    诅咒     咀嚼     踽踽独行
1 C(A 骠勇piào其余都读biāo;B 不忍卒读zú 其余都读cù;C都读yù; D.诅咒 zǔ其余都读jǔ,另,狙击j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李工程师去国外培训,带回先进技术,先在一家不到一百人的乡镇企业小试牛刀,结果收效显著,便有多家大企业邀他加盟。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这家上市公司由于财务问题被暂停一段时间的上市交易,近来通过整顿后,该公司终于改头换面,气象一新,赢得了业界好评。
   D.专家指出,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多交流沟通,多尊重鼓励,不能总是耳提面命,絮絮叨叨的。
 3.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校如果不重视这门课程,学生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B.对学生选科问题,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一刀切,几年的高考实践证明:凡是这样做的,没有一次有好的结果。
   C.香港舆论普遍认为,连战“登陆”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只要两岸的中国人均以追求和平发展为目标,两岸完全可以通过谈判化解分歧。
   D.在这一次抢险救灾中,战士们个个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大家虽然累,但保护了集体财产免遭损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2A(“牛刀小试”或“小试牛刀”,比喻有很大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C“改头换面”:改变面目,比喻改变形式而不改变内容,含贬义;D“耳提面命”指恳切地教导。) 3.(选C。A项“学校”放在“如果”后;最后一个分句谓语残缺,此处的“条理”不能作定语,“有条理”是定语,可将后一个“不可能”后加上“养成”。B.“凡是这样做”表意不明。D项句式杂糅,可在“财产”后加逗号,并在“免遭”前加“使其”。
4.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句议论性的话,揭示这个故事的寓意。(不超过20个字)(5分)
十多年前,一场大火烧毁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2500座房屋。遭遇火灾的人们返回家园时发现,大火过后,留给他们的只是一片焦黑的废墟,他们曾经拥有的财产全化为乌有。但一个男人和他的女儿却发现,在自家的那片废墟上,竟然还留下了一个纤小的瓷器兔子。
这个发现让大家惊讶不已:如此易碎的一个小物品,竟然完好无损地从这场凶猛的大火中幸存下来。此后,有不少受灾的家庭也陆续发现了饱受大火考验而留存下来的陶器和瓷器。
灾难后的一个星期天,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带给他的学生们一样东西——一个丝毫没有受损的花瓶,这是教授家中唯一残留的物件,他问他的学生:“为什么我的房子都无影无踪了,而唯独这个小的花瓶却能留下来?”未等学生们作答,教授便自己答了:“因为它在诞生的时候,就已经历了火的考验。”


浏览完整试题答:                                                                                 
4.人只有经受挫折(困苦)的考验,才会更加坚强。或 磨难,让人生更辉煌。(4分)
5.有一位来自名牌大学的女大学生到西北乡村一个小学支教。有一次,上级领导到该校参观检查,该校从校长到教师,普通话都“土得掉渣”,于是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那位支教老师,让她在检查组来之前先读一下扇面上的一首小诗。请从听她朗读的众教师的角度,在横线上写2句他们听后的感受,要求准确、生动、形象。每句不超过25字。(6分)
(1)她的声音甜润而响亮,                                                 。
(2)办公室里的人无不觉得她                                               。
5.示例:(1)每一个音节都像一粒粒沐浴着晨光、闪着七彩神光的钻石(3分)    
(2)是一只山涧幽谷中的百灵鸟,正伴着淙淙的山泉鸣唱(3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初任凤州团练推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开宝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丧满起就职。久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师。”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也,当问之。”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砺再拜,寤而志之。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至是,受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迁水部郎中。真宗尹开封,砺为推官。真宗尝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不对。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铨。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初,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二年,卒,年六十九。真宗哀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即冒雨临其丧。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
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每诗一题或数十篇。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六》(中华书局校点校勘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父丧,绝水浆数日                  绝:拒绝
B.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          休:吉祥
C.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        籍:名册
D.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伐:夸耀
7.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杨砺“相信梦境”和“介直清苦”的一组是(    )(3分 )
①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丧满起就职  ②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  ③汝功成,予名亦显矣。  ④砺再拜,寤而志之。  ⑤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  ⑥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
A.①②   B.③⑤    c.⑤⑥    D.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杨砺还没有上任,父亲就去世了;在“知鄂州”前,曾经因母亲有病和母亲去世2次终止做官。 
B.杨砺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个穿戴着古人衣帽的人进了一个宫殿,还在案桌上的一本簿册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C.杨砺在梦中见到的那个来和天尊曾对杨砺说,再过40年,你会立下大功劳,而到时我的名声也会到处传播。  
D.杨砺写文章崇尚烦琐,没有拜师学习,有时一个题目要写几十首诗歌。他起草的文稿又长又怪,见到的人都佩服他。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3分 )
译文:                                                                     
(2) 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3分 )
译文:                                                             
(3)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3分 )


展开余下试题译文:                                                            
6.C(登记)    
7. C(①写杨砺官职因故变化。②梦中所见。③写的是来和天尊的话。④写他记住梦境)
8.D(“师法”的意思是“师承效法”)
9.(1)服丧期满,因为奉禄不足供养母亲,而闲居没有当官的意向
(2)杨砺登上宫殿拜见了他,最上位的人前面有案桌,放置着簿本记录人的姓名
(3)对宰相说:“杨砺正直清苦,正要任用他,这么快就去世了。”
文言文翻译:
杨砺的字叫汝砺,是京兆鄮人。建隆时中举进士甲科。父亲死后,拒绝喝水浆多天。服丧期满,因为奉禄不足供养母亲,而闲居没有当官的意向,家乡的老朋友写信催促和开导他,他才去当了官。最初担任凤州团练推官,一年多后,又因为母亲生病而放弃了官职。开宝九年,赴京城呈交文书,应召被学士院任用,授以陇州防御推官一职。进入朝廷任光禄寺丞,因遭遇母亲丧事,后来才被起用并就职。很久后,转任秘书丞,又改任屯田员外郎、主管鄂州,以处理政事好而出名。
端拱初年,真宗皇帝在襄邸,杨砺被调任库部,充当记室参军,皇帝赐给他金印紫绶。当初,广顺中,周世宗控制澶州,杨砺送上所写的文章求见了他,在客馆里被接待了几天。周世宗进入朝廷后,杨砺还住在和尚庙里,梦见穿戴着古人衣帽的人说:“你能跟随我吗?”杨砺跟随他前往,看见那宫殿警卫好象不是人间,宫殿上那个称王的人手拿玉面向着南方,统领着三十多人。杨砺登上宫殿拜见了他,最上位的人前面有案桌,放置着簿本记录人的姓名,杨砺见自己的名字居首,于是请他指点吉凶。像王的人说:“我不是你的老师。”指着一人说:“这是来和天尊,将来是你的主人,你应当问他。”那人笑道:“这离开已经四十年,你功成时,我的名声也就到处传播了。”杨砺拜了两次,醒后记下了这件事。杨砺最初名叫励,因为登记时写的是砺,于是改了。到这时,受命拜见藩府官,回家后对儿子说:“我今天所见的襄王的仪表和相貌,就是梦中见到的来和天尊呀。调任水部郎中。真宗做开封府尹时,杨砺是推官。真宗曾经问杨砺:“你哪一年考上的?”杨砺吞吞吐吐不回答。后真宗知道他点名时第一个,自我后悔问话太冒失,认为杨砺不以科名自夸,很器重他。真宗即位后,封他给事中、判吏部铨。没有多久,征召他进翰林做学士。咸平初年,主管贡举,不久任命他做工部侍郎、枢密副使。第二年去世,六十九岁。真宗悲痛地哀悼他,对宰相说:“杨砺正直清苦,正要任用他,这么快就去世了。”岁即冒雨参加他的丧事。杨砺租赁的房子在弯曲的小巷中,乘坐的车马不能进去,步行到他的住处,慨叹悲痛了很久。皇帝那天放弃了上朝,追赠他为兵部尚书,朝廷海派了使者去护葬。
杨砺写文章追求烦琐,没有什么师承和效法,一个诗题有时做几十篇。在翰林时,起草的公文既不时尚又很奇怪,见到的人都讥笑他。有文集二十卷。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夜雪”的。(4分)
答:                                                                               
(2)诗中的“时闻”二字有哪些深刻含义?(4分)
答:                                                                          
10.(1)诗歌用侧面描写的手法,(2分)分别从感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写出来夜雪的特点。(2分)(2)“时闻”不仅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2分)这不只因为“衾枕冷”,也透露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孤寂和凄冷。(2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送子涉淇,至于顿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射者中,弈者胜,                  ,             ,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1.(1.不患贫而患不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4)万里悲秋常作客(5)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1-14题。(20分)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静得怕人。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高大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赔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
“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闷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头在流血!
一声惊呼,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来不及清楚这一切,佝偻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铸成大错,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静得怕人,黑得出奇。猛然间,电闪雷鸣。黑得出奇的夜异常恐怖。
片刻间,风雨大作。……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精心的他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展开余下试题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当头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11.整个故事以“黑夜”为背景,文中多次描写黑夜的景象,其用意有哪些?(4分)
答:
12.“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纵观全文,父亲的“合格”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答:
13. 小说以“泪为谁流”作标题,其含义是什么?(5分)
答:
14.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你最欣赏小说中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写一段鉴赏文字。(在80字以内)(6分)
答:
1. ①为小说定下一个凄凉的基调。或:渲染了悲剧的气氛。
②交待悲剧产生的客观原因(如:因为黑夜,儿子看不清来人的面容;因为黑夜,父亲不能发现玉米地里藏着的人)(注:每个要点2分)
2.①宽厚仁慈,充满父爱;②勤劳俭朴,节衣缩食,供儿子读书;③身在乡野,目光远大,以培养儿子成才为已任。(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二点给4分)
3.老天爷为这对父子在生活的泥沼中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苦苦挣扎的意志与真情感动得流泪。(或:老天为这对父子在生活中的悲剧结局而流泪)(评分标准:不要求字面一致,但如只答“泪为父子二人流”则给1分)
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强求一致,能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小说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有:①对举(或对应),将对父亲和儿子的描写两两对举,使父子二人的形象更加鲜明;②倒叙,产生悬念,扣人心弦;③烘托,让黑夜烘托悲剧的色彩;④诗化的语言,使小说充满了抒情色彩等等。(能就其中一点鉴赏得较好的,符合小说实际,就可给满分。只能点其表现手法,而不能作具体评述和分析的,只给2分。分析欠妥,语言有毛病的,酌情扣分。)
四.选做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从偏见到卑劣
            温 宪
在西藏发生暴力犯罪事件之后,国际上某些自以为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颇为失态,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怪劲儿。然而,当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
试举一例:某英国专栏作家日前撰文,除了极为荒谬地将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柏林奥运会相提并论外,还声称“当西藏形势恶化后,以奥运会为武器针对北京的压力将增大”,中国对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深切关注为全球反华势力提供了“机遇之窗”,继而煽动包括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内的各方人士,随着奥运圣火的传递,应参与“一个滚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不仅如此,这位曾有从政经历的人士还极力鼓动说:“当西方政治家面临无力扭转经济颓势和人们在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上的愤怒郁积之际,将辱骂倾泻于中国,为这些政治家从其他灾难中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荒谬吗?就是如此荒谬!如同经过热炒后,远在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被荒诞地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一样,如今借着西藏问题,西方经济颓势、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等“灾难”与奥运会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被联系到了一起,真是一语泄了天机!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它还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反华势力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成为全人类的盛会,是因为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载、传扬的高尚精神。正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所言,奥林匹克运动是“超越了人类一切宗教的‘宗教’”,这个“宗教”所宣扬的终极追求其实就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奥林匹克运动初起时令人感动的约定之一是赛会期间交战各方一律休战;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令人感动的一幕便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枝。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奥林匹克精神理应更加具有理性包容、平等沟通、促进和谐的诉求。在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面前,那些不肯摘下意识形态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定势的人们是不是显得距“道义制高点”很远?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正在以自己的真诚努力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履行着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全球化进程加快了,地球村变小了,诸如奥运会在内的许多关乎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办,也只有通过国际间的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才能将国际社会的好事办好。恰如英国奥委会主席科林•莫伊尼汉所言,“体育运动和奥运会本身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让中国蒙羞不会赢得任何成果,最终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那些以阴暗心理或阴险举措诋毁、攻击乃至破坏北京奥运会的人,伤及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已经进入21世纪的整个人类文明社会亦将蒙羞。
上述幸灾乐祸者文中有言:“魔瓶已经打开,如何终结尚未可知。”其实,结局可以预料:打开充满偏见的魔瓶后,亵渎奥运者终将自取其辱!
                                      ——2008-04-02 06:57: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省镇江中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