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26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6]
浙大附中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浙大附中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谄媚(yàn)    蹩进(bié)   自惭形秽(huì)
B. 窥觑(qù)     阜盛(bù)    不省所怙(hù)
C. 愀然(qiǎo)  惬意(qiè)    刚愎自用(bì)
D. 盘桓(huán)   癖好(pǐ)    智者乐也(l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丛冢     日薄西山     誊写      逆情背理
B. 服帖     杯盘狼藉     赍发      恬退隐忍
C. 诟骂     山青水秀     脉搏      措手不及
D. 诡密     气息奄奄     杜撰      敛声屏气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⑴ 月月都得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债,这样来      清偿的时日。
⑵ 陈奂生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总带着小农经济的       。
⑶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伊拉克各种力量把外国军队       出伊拉克的目标不会改变。
A. 延长    印记    驱赶         B. 延缓    烙印    驱逐             
C. 延长    烙印    驱逐         D. 延缓    印记    驱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遥望远方,草地无比辽阔平坦,宛如巧夺天工的碧绿织锦径直铺向无边的天际。
B. 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C. 他虽然是一位年轻的部长,但言谈举止洋洋洒洒,给人沉稳而又潇洒之感。
D. 这篇文章见解深刻,切中时弊,提出了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雨便难忘。 雨有一种神奇:                       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⑵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⑶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⑷它能镌刻成一种记忆,浸润成一种氛围,弥漫成一种情调。
  A. ⑴⑶       B. ⑵⑶       C. ⑴⑷       D. ⑵⑷


浏览完整试题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题)(3分)
   ⑴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同上)
   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苏轼《赤壁赋》)
   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唐•王翰《凉州词》)
7、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词语、语法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请指出三处加以修改。(3分)
     ①海明威一生所受的正规教育并不多,②他独创性的写作能力首先应该收益于大量的阅读。③海明威的现代意思极强,④对阅读旧时代大师们的作品从不厌倦,⑤他从克莱恩那儿领会到怎样把“小说写得像诗一样,”⑥从马克•吐温身上学到怎样使用美国的日常语言,⑦又从亨利•詹姆斯的对话中看出戏剧性的暗示。⑧这使得海明威的作品具有一种强大的艺术张力,⑨人们总能在他的字里行间寻找到弦外之音,⑩十分耐读。
8、仿照下面的例句,以“快乐”“悲伤”为陈述对象,另行写一句。(2分)
例句: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
二(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斟酒)  B. 寄蜉蝣于天地 (比喻人生短促)
   C.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高高地)  D.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B. 其声呜呜然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 挟飞仙以遨游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11、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借助于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
B. 这箫声,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当然引起了苏轼的惊讶。苏轼郑重其事的向客询问,由客的回答引出下面的一段文字,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 第二段文字用赋的传统的手法即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作者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明月”“江水”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揭示人生苦短之悲,是抒情。
D. 第二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整篇文章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⑵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玉楼春•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清代著名诗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其中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过如下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但同时代的著名文论家李渔却在《窥词管见》里说:“此语殊难索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你认为哪位名家的评论更符合审美法则呢?请用80字左右的篇幅作答。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20题
                        (一)数字地球
      近来媒体的有关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地球呢?
为有效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使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技术手段和观念放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人们设想有关地球的大量的多分辨率的、二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借助于这个数字地球,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展开余下试题数字地球是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地球由下列系统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系统、数据处理与储存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系、网络体系、专业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息资源高速公路上的“车”和“货”。
专家指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学项目和技术目标,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导向性的战略思想。
14、下列对数字地球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 数字地球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
B.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认识和应用。
C. 数字地球是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D. 数字地球是以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
15、不属于“数字地球”体系的一项是(2分)
A. 多分辨率的动态数据体系。
B. 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
C. 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
D. 网络体系。
1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2分)
A. 数字地球将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B. 人们借助数字地球可以按地理坐标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全方位的信息。
C. 数字地球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
D. 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人类中尚有20%的人还不能利用信息资源。
                  (二)夜深还照读书窗
                            葛兆光
   ①灯下读书,想起宋人刘子翬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不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纸是不能记忆这纸上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句地寻章摘句。
   ②现代人从小读书,说来比古人多得多。据说孔子“学富五车”,以竹简折成铅字算来,他肚子里也不过就是三本两本。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万卷其实是夸大而言其多。现代人又何止读万卷书?可是现代人既成不了圣哲也成不了诗圣。现代人读书太实用,本来,读书并不在多寡,知识未必是智慧,但现在这个一切都需要折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的时代,“急用先学、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读书法,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读书观,早已把“读书”二字从乐趣变成了折磨。读书已沦落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什么不同的境地。《朱子语类》云:“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得大底,将来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节目。”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个读书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车载斗量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读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心智的润养。
   ③公正地说,读书可分两种:伏案苦读细啃书,记得公式,背得数字,每到领悟处不禁长嘘一声,是书生苦事。这时犹如爬山,一山放过一山拦,攀登时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知识。品茗呷酒漫读书,心与书通,忘却经营生计、案牍文字,每到会心处不禁抚掌,是赏心乐事。这时虽人问书中所言何事均浑然忘却,但书中意味则如盐化水中,时时在心头提醒点拨,让人自省,催人自觉,于是书中文字化为心头素养。
   ④诚然,时代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会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还能给人一线安慰。在连叹息都没功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将知识转为智慧?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处处题写“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些快意,残存半分温馨,让人回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疲惫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么?
17、 第一段中,作者说:“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其原因是什么?(3分)
18、 第二段中,“只这‘大’‘小’之分便有个读书真意在”。这里的“大”、“小”、“读书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⑴“大”是指 
  ⑵“小”是指 
⑶“读书真意”指 
19、 第四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作者运用比喻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2分)
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现代印刷和奢华装帧使书本失去了线装书的温馨,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书的内容。
B、“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似的读书,急功近利,搜寻的只是书中的“小底”。
C、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作者认为不值得提倡。 
D、“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这两句诗对读书的感悟,与本文有相通之处。
E、这篇随笔语言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在形象的议论中呈现着思辩的睿智和儒雅的情怀。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有人说:书香轻拂沁心灵,诗行轻滑渗血液。青春时所读之书,垂暮时依然会回想,仿佛就在身边发生。
有人说:人只有一次生命,每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感受,但你每读一本书,就多了一种生命感受,那么,读过千万本书,你就拥有千万条生命。
有人说:人难免陷入孤独,一旦你进入书的境界,你会发现每本书都是一个无言的朋友,只要你肯与它亲近,它都会与你娓娓叙说,使你的心清亮起来。
   ••••••
许多人对“读书”都有自己的看法,你是否能用你的形式来阐释你对“读书”的理解。请以“读书”为话题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700字。
 
答案
1、 C.(A.  谄媚(chǎn)  B. 阜盛(fù)    D. 智者乐也(yào) )
2、 B.(A.  逆情背理 (悖)    C. 山青水秀(清)      D. 诡密(秘)   )
3、B.  延缓:推迟,使速度放慢。 延长:延伸使变长;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程度深)。印记:痕迹;标记(程度浅);驱赶:赶或赶走。 驱逐:赶(程度深)。例:驱逐入侵者;驱逐出境。


展开余下试题4、A. (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洋洋洒洒:形容说话写作等长篇大论,连续不断;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5、B.
6、
7、②收益  改  受益、得益、获益  都可      ⑤逗号应在后引号的外面  ⑨寻找  改为 读出      ⑩句移到⑨句前
8、
9、C 危(端正地)
10、A  (A 于:被;  B 其:代词; 难道    C 而:转折;假设   D 以:连词;介词)
11、C
12、
13、参考答案:王国维的评论更符合审美法则。这两句写初春景色不直写春意,也不罗列春景,仅从“红杏枝头”取意,确实是“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它妙就妙在运用了“通感”。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闹”是听觉方面的感知,这里已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又写了群鸟竞唱的情状,于是,浓郁的春意就在这喧闹的“红杏枝头”活现出来。这是把视觉艺术转换成听觉艺术表现的奇妙效果。而李渔因为对宋祁的艺术匠心缺少内在的审美心理的感应,体会不到外在的感觉器官能够互通信息,所以不懂得“闹”字的妙用。
14、B (B从数字地球的本质特征方面阐释,ACD概括不当或以偏概全)
15、A
16、D 20%指的是人类信息资源。
17、(1)现代人变得浮躁了;(或:现代生活节奏快,连叹息都没有功夫,没有闲心读闲书;或: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如答都市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则不给分。)(2)现代人读书带有太浓厚的功利色彩;(或:现代人读书太实用,在这个一切都需要折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的时代,“急用先学、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读书法,加上“书中自人黄金屋”的读书观,早已把“读书” 二字从乐趣变成了折磨;或:现代人读书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知识。)
18、(1)“大”是指:无可计算的智慧;⑵“小”是指:可车载斗量的知识;⑶“读书真意”指:对心智的润养。
19、读书不必只求实用,能陶冶情操,抚慰心灵就够了。(意思对即可给分,如读书不一定要成名成家,不必追求功名利禄,只要能达到休闲的目的即可均可。)
20、A C(A、错在奢华装帧书忽视了书的内容;C、错在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 (60.187.41.252)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大附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