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56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64]
八年级(上)语文重点文段阅读训练题
  年级(上)语文重点文段阅读训练题
一、新闻两则
                            (一)
从此,河南全境,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我强大的野战报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土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1、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这段话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加点的“歼灭”一词能否换为“打挎”?                        
(2)文中加点的“恢复”和“建立”两词顺序能否颠倒?                        
3、文中引用白崇禧的话有什么作用?                       
4、体会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一组句子。     
(二)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 月23日电   前线记者……“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1.给文中的字注音。
    迸(      )           屏(        )
    2.选出与文中画线的“登陆”一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
    A.登陆演习        B. 该产品已在上海市场登陆
    C.台风登陆        D. 登陆艇
3.下列句子没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国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战鼓、是号角,响遍了整个前线。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C.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D.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4.新闻要求准确,文中“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中的“无数”能不能换成一个准确的数字?                       
二、芦花荡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1. 选文突出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 老头子的性格特点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来的?试举例说明。
3. 设想:老头子说出要叫鬼子十个人流血的话时,二菱心里是怎样想的,请把她当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4.当二菱看到老头子的英勇战斗过程时,她又会怎样想?
                三、蜡烛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1、(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                         


浏览完整试题(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                 
2、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              
3、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  
4、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雨果对圆明园总的评价是什么?     
2.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概括性的语句)
3.在讲述园中之物时,作者是按着怎样的顺序进行的?都介绍了哪些内容?(分析“请您想像有……那就是这座名园。”)        
     4.请你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⑵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艺术无国界)                   
五、亲爱的爸爸妈妈
历史,现实,在雨中(    )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
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1.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本片段及另一片段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
3.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
4.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中的“人”字为什么加引号?
5.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
6.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
7.怎么理解历史与现实在雨中“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六、阿长与〈山海经〉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2、简要说说第①段和第②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4、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5、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6、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7、“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8、“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七、背影
(一)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3、文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表现父亲                         。
4、文中多次写“我那是”的“聪明”,其用意是                                      
5、文中划横线的一句从表达方式看属于什么?这句话表明了父亲对我怎样的感情?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二)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描写父亲步履不便的一个词语是    ,与它照应的一个词是          。
2、作者细致描写父亲步履和动作艰难的目的是           。
3、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
  人物      ,地点      ,事情的经过       ,结果       。
4、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其原因不完全相同,前者侧重于为                          而流泪,后者侧重于为                              而流泪。
5、“我赶紧拭干了泪”,其原因是什么?
6、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来回穿铁道爬月台,举动很艰难,作者却写他“心里很轻松似的”,应如何理解?试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这段话的描写方法有           、            、          、描写,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            描写。  
8、“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9、这段话着重描写父亲哪一特征?描写这一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八、台阶 
有一天,……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依课文把空缺的三个词语填上,正确的一项是(   )
A.惨叫 粗暴 烦躁 B.惨叫 粗野 烦恼 
C.喊叫 粗暴 烦恼 D.喊叫 粗野 烦恼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 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2)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3)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展开余下试题(4)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3.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这个人物?受到什么启发? 
4.文中如何描写“我”的行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老 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2.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3.“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4.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十、信客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农民的眼光里,有(    ),有(   );比较得多了,也有(     ),有(     )……堆在他的肩上。
1、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
A.羡慕 嫉妒 嘲笑 轻蔑     B.嫉妒 嘲笑 轻蔑 羡慕
C.轻蔑 羡慕 嫉妒 嘲笑     D.羡慕 嫉妒 轻蔑 嘲笑
2、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
(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
3、为什么老信客说“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用原话回答。
4、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要作为重点写?
5、说说自己周围像老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十一、中国石拱桥
[甲]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乙]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1、甲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乙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着重说明事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段文字引用张嘉贞赞语的目的是: __;乙段文字引用马可•波罗的话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甲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4、请简要分析一下甲段文字的结构特点及其好处。
5、两段文字都体现了说明性语言准确而严谨的特点,请举一例子说明。
十二、桥之美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1.张择端,________(朝代)画家。为什么他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
2.作者认为桥的任务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体现了画家的什么情感?
4.“高山峡谷间,凭_____、_____交通。”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5.画家们为什么认为索桥是一道富有弹性的线?
6.本文段的语言有何特点?与《中国石拱桥》的语言有何不同?
十三、苏州园林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第①句中“着眼在画意”的意思是( )
A.重视图画的意味 B.从图画的意境上考虑 
C.观察画面的意趣 D.把眼光放在表现一定的情调上
2.文中的“寂寞”,原意是“孤单冷清”,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之意。
3.对“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议论,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B.是说明,告诉这样设计的艺术目的
C.是叙述,表明这样设计的艺术感受 D.是描写,体现这样设计的艺术魅力
4.这节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横线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它的理解是
6.《苏州园林》的作者是___________,我国现代___________,著名___________。
7.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______         ____。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_               __,讲究____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   _____。
8.指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十四、故宫博物院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烟雾缭绕。
1.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
2.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 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3.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5.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6.依课文填空。
(1)故宫博物院,坐落在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____________年历史了。这是________两代的皇宫,当时叫__________。
(2)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中轴线。
7.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       )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十五、说“屏”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忒      倚      膝
2.文中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      _________。
3.“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4.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5.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6.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十六、大自然的语言(一)
立春过后……周而复始。
1、本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                        。
2、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所表示的意义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①  各种花次第开放 (        )     学生不要乱花钱(              )
花言巧语迷惑人(         )      爷爷的眼早花了(           )
②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        )      这条路,小王最熟了(          )
俗话说:熟能生巧(        )       他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          )


展开余下试题③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      是毒草就必须进行批判(        )
要学会明辨是非(        )      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候(          )
3、本段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4、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想一想,本段中有没有“大自然的语言”?试举例说明。
5、文中“年年如是”的“是”为指示代词,请说明它指代的内容。
(二)
几千年来……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本段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扣住了什么来举例子?
2、“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的“禾”指的是什么?
3、本段说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写出关键的词语。
4、本段语言有什么特色?
5、这段文字选自《大自然的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比喻说法,它的本体是              喻体是             。作者把                 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是因为                       。
6、第一段主要说明什么?请简要概括。
十七、奇妙的克隆
1979年春……因此也是克隆鱼。
1、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文段中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叫这种鱼为“克隆鱼”?
4、简述“克隆鲫鱼”的过程。
5、举例说明本段语言的准确性。
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
恐龙不可能在……一直是不解之谜。
1.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是___          ____。
2.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中的“漂移”和“迁移”能否对调?为什么?
3.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一问题”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中“这些”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文中加点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5.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引文的主要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二)
①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
④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________,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________。
⑦这种情况显示,在6 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________,而应该是________。
1.认真分析选文内容,④段空白处应填的结论是: ________。⑦段空白处应填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段中,“似乎”与“肯定”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3.③段中,“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的原因是什么?
4.联系全文思考,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生物入侵者
如果一个物种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2.画曲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判别下面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    )
②  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
4、按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再写出一个句子。
“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请仿照上面的例句用“无动于衷”造一个反问句)
二十、你一定会听见的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    )”的人,对外界的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八年级(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