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227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7]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段阅读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段阅读分析
说明文阅读
一  塔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这庄塔高67.31米,共9层。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观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惑,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也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1、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D“刹”和“塔”是“悉堵婆”的不同称法,“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2、文中“它的创作构思”的“它”字指代的是(     )
A密檐塔       B嵩岳寺塔       C塔身为15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
D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
3、对“山西佛宫寺释迦塔”和“河南嵩岳寺塔”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起源于印度  ②现存唯一  ③塔层为单数  ④塔身平面为12边形  ⑤用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   ⑥塔顶上有“悉堵婆”式的刹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材料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建筑成就。
B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审美趣味。
C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塔”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D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二  万园之园——圆明园(节选)
(1)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①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浏览完整试题(2)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3)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 “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4)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①[胤禛(yìn  zhēn)] 清朝雍正皇帝。
 1.结合第(2)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限26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3)段,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园林建造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沙漠明珠”珠光渐暗
①和莫高窟同称为敦煌两大奇观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称,但由于干旱缺水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②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7.5米;1986年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4.2米;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23日在此间举行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着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随之下降。
④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曾长期依靠疏勒河、党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补给地下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这些河流相继出现断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⑤为了保住月牙泉,现在每年需要回灌500余万立方米的河水。尽管如此,根据测量.表水水位每年还在以 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⑥专家认为,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敦煌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是解决月牙之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进行跨流域调水,以进一步缓解敦煌水源短缺的局面。
⑦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处,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相隔仅有数十米。
⑧这里地处亚洲中部的大沙漠之中,年均降水量在4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高达2480多毫米。在这种极端干旱和强烈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却能保持数千年不干涸,这更增添了她的神奇。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给我们的关键信息。
                                                                         
2.从全文看,第①段中提到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你的感受,说说文中第②段的表达作用。
                                                                                
4.如果请你结合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第⑤段的段末补写一句话,你写的内容是:
                                                                                
5.本文列举数据讲究用语的分寸且富于变化,请在第⑦段中找出四个例子。
                                                                                
6.月牙泉身处沙漠而能数千年不干涸,请根据本文内容阐释其原因。


展开余下试题                                                                          
                     ______                                                        
四  “高科技大国”以色列
①以色列地域狭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然而,这个人口仅600万、国土面积仅1.49万平方公里的国家,1998年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达100亿美元,人均高科技出口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以色列的成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②以色列人说:“我们没有石油,只有太阳、死海与脑袋。”太阳是公有的,死海以其独特的资源奉献给以色列,也奉献给其周边的其他国家。以色列惟一能够与他国较量的只有头脑,只有人才。现在,以色列平均每1000个劳动力就有78名大学生;平均每1万人中有142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个数字大大高于美国的80人和日本的75人。
③掌握了高科技知识的以色列人,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得天独厚,游刃有余。如今,以色列拥有3000家从事研究与开发高科技的企业,都属于尖端行业的新兴技术公司,其绝对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国际经济学界在评述以色列的成就时说:“传统的工业经济在以色列已成为过去,今天以色列发展的是由高科技密集内涵构筑的知识经济大厦,而在这座大厦中工作并使其不断坚实的是一群令许多国家难以匹敌的高科技人才。”
④发展高科技需要高投入,这对于小国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以色列的头脑资源,加上政府贯彻的外资政策,诱使外国资本源源流入以色列。精明的以色列人充分利用了美国华尔街证券机构为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筹资,高达千亿美元的股市资金为以色列发展高科技增添了雄厚的实力。据一项统计显示,3000家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中75%有外资加入,仅美国投入的资金就达80亿美元以上。1997年9月,以色列政府对外资免收资本收益税,这一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以色列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1、文章为什么说以色列是“高科技大国”? 对其理由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国际经济学界对以色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它传统的工业经济已成为过去,“今天以色列的发展是由高科技密集内涵构筑的知识经济大厦”。
B.1998年,以色列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高达100亿美元,人均高科技出口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
C.以色列人说:“我们没有石油,只有太阳、死海与脑袋。”太阳是公有的,死海以其独特的资源奉献给以色列,也奉献给其周边的其他国家。所以,以色列只能靠自己的头脑与他国较量。
D.发展高科技需要高投入,以色列人依靠头脑资源和开放的外资政策,促进了以色列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2、阅读①②段,说说以色列发展高科技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③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至少分析两种说明方法)
4、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以色列之所以能成为高科技大国,基于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头脑资源,一是政府执行的外资政策。
B.以色列“头脑资源”,显示了两个能力,一是人才素质高,二是善于诱使外国资本源源流人以色列,为以色列的高科技的发展增添雄厚实力。
C.以色列政府的外资政策有两个特点:—是免收外资的资本收益税,二是充分利用美国华尔街证券机构为其筹款。
D.3000家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中,外资占75%,仅美国投入的资金就达80亿美元以上。
5、相比以色列,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你认为我们可以从以色列的发展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  海啸
①2004年12月26日早上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猎岛北部发生强烈地震,由此引发的海啸迅速席卷了周边国家,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这是40年来亚洲遭受的最大灾难。
②A.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时发生。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的张国明先生说,我国测定这次印尼地震震级为8.7级,这是非常罕见的。
③张国明介绍说,地震海啸通常是在地震几小时后发生的。环太平洋地震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这里地质构造强烈,地表高低悬殊,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于此,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与地震带基本一致。
④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正好处于地层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非常频繁。1883年8月27日印尼冀巽他海峡因火山喷发引起海啸,最大波高35米,造成3.6万人死亡。有人形容这次大爆发是“声震一万里,灰撒三大洋”。1992年,印尼还发生过一次里氏7级的地震,结果在东南部的福洛里斯岛附近引发海啸,造成2500人死亡。
⑤专家介绍说,B.地震产生的水体波动的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000公里,比大型喷气式客机还快。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海湾和岸边;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冲击。
⑥张国明先生认为,这次海啸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死亡,是因为这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洋的海沟里,震级又非常高,造成了极强的上下搓动力,与1960年5月23日发生在智利的大海啸非常相似。C.那次地震最大震级为里氏8.4级,引起的海啸最大波高为25米,使智利一座城市中的一半建筑物成为瓦砾场,造成900多人丧生。同时,海啸波以每小时700公里的速度在太平洋传播。在美国夏威夷,海啸波把堤坝十几吨重的玄武岩抛出百米以外,一座钢质铁路桥被推离桥墩200多米,毁坏建筑物500多座,造成61人死亡。在地震22小时以后,海啸波传至日本,造成巨大灾害。那次智利地震是实际罕见地壳变动,它将一块海底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地块一下子上升了将近10米,汹涌的海浪一个星期后才逐渐平息。
1、细读②---⑤段,理清说明思路。
海啸→                →环太平洋地震海啸→               →地震海啸威力
2、第③段中,“地震海啸通常是在地震几小时后发生的”一句中,“通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④段中连续列举1883年和1992年印尼海啸史实有什么作用? 
   
4、从文中划线的A、B、C三句中任选一句,说说这样说明的好处。
   
5、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造成了约15万死亡,数以万计的难民无家可归。全世界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灾区,人们纷纷解囊,资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请你为学校“赈灾募捐”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30字)
记叙文阅读训练
六  逃 跑 的 火 焰
①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犁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样单调,那样沉静。
②那天早晨我备好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我给青马最后紧了肚带,跨上马,把皮帽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就放马朝雪原走去。在这晴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展开余下试题③我策马驰上一处高地,马在雪地上喘息着似乎不太乐意。过了一会儿,它自己渐渐减慢了速度。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杂乱的犬吠声,我在马鞍上转过身,惊奇地看到了一幕原野冬猎的景象。
④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艰难,它们每次跃起,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只露出尖尖的红脑袋……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来,杀气腾腾势如疾风。
⑤三只狐狸拼命地夺路而逃,还不时地回头顾看。它们在这片茫茫的雪原上显得太弱小、太危险了,雪原那么空旷,狐狸却醒目得如同一簇簇跳跃的火焰,火红耀目,无遮无碍。十几条猛犬看来是可以追上的,所以骑马围猎的人并不开枪射击。
⑥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昏过去。正在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耸起两耳,看着前方,我正感到莫名其妙,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埋伏着一支人马。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的望着我。
⑦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⑧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这样对我恳告。
⑨我提着马鞭的右臂垂落了,不由自主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⑩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11我伫马立在高地上,目送这只红狐狸继续奔逃。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它那条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似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
○12“快跑吧!快点,再快点!”我望着这只狐狸,突然满心都生出怜爱和担忧,仿佛它已经不是一只野兽,而是一团,里的火焰,是雪原的精灵,太阳城的儿女。
○13这时,暴怒狂吠的牧犬追过去了,它们拥挤着,表情极其愤怒,情绪处在高度亢奋之中,它们争先恐后,有时不惜将同伙撞倒,好像对狐狸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14它们会撕碎那只可怜的红狐狸的!它们追过去的时候,远处,那团逃跑的火焰还在一窜一窜地跳动着。
○15我呆呆地坐在马鞍上,满心里只装着两个字:快点,快点!……
○16许多年以后,我在拉卜楞寺外的小街上买了一张完整的、火红的狐狸皮。我不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花几百元钱买这张狐皮,但是我买了。
○17这张狐皮和我在则克台遇到的那团逃跑的或火焰,颜色非常相近。我不知道那只狐狸最后的命运,但我相信它是死了。
○18一团火炭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把它熄灭。它最后的结局,也是变成一张完整的皮。
○19被悬挂起来,成为装饰。(本文写于1996年    因原文较长,有删改)
1、选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请你阅读③~○15段,参考下面的提示填空。(每空4字)(4分)
(1)情节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 →狐落马前→ _______________→放狐奔逃
(2)感情的变化:非常惊奇→_______________→心生同情→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①段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则克台草原冬季的景象,对其作用分析不当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括号内。(3分)
A.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下文的原野冬猎提供了背景。
B.渲染了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表现了雪野的茫茫空廓、无边无际,暗示了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
D.表达了作者对则克台草原的冬天、对茫茫雪原的赞美之情。
3.选文第⑦段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请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像,补写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50字左右)(3分)
4. 文中对茫茫雪原上红狐奔逃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精彩。请从第④、⑤、○11三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进行赏析。(4分)
5. 选文讲述的故事是作者周涛1970年的一次亲身经历,他还曾就此事写过一首短诗,他写道——有一年冬天/我遇到一个童话
          它并且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但我觉得它很美丽……
          阳光在雪面镀上炫目的幻想/这时,雪原上跑过来一只狐狸……
          让这火红的生命在雪原跳动吧/没有它,旷野该多么孤寂……
从这些摘引的诗句和上面选文1819两段文字的含义看,你认为《冬天里遇到的童话》和《逃跑的火焰》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分)
(1)《冬天里遇到的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逃跑的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空山鸟语(郭 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八年级上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