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0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8]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蒙城一中高一期末试卷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蒙城一中高一期末试卷
⒈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寒蜩(chóu) 宦骑(jì)戕害(qiāng) 飞来横祸(héng) 
B.蹩进(bì) 煴火(yǘn) 揩拭(kāi) 尽量(jìn) 
C.脑髓(suǐ) 倨傲(jù)纺缴(zhuó) 睥睨(pí nì) 
D.望风披靡(mǐ) 绮丽(qǐ) 檠弓弩(qíng) 茎叶(jīng) 
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良辰美景  吝啬 燥动不安   敲榨 
B. 渡假村   霄衣旰食  娥眉   消魂 
C.自诩  蓑衣  礼上往来    刎颈之交
D. 订书机  给与   残羮冷炙   咄咄逼人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这几个有着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B. 她违规操作是要批评的,但他自尊心特别强,又是初犯,批评时不要太尖锐,隔靴搔痒点到为止就行了。
C. 翠翠生活在湘西的“边城”,是个下里巴人。
D. 他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    
B、调查显示,我国有近90%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C、电脑工业能不能迅速发展,能不能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技术人才。
D、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的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5.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6.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以空言求璧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9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浏览完整试题 7.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白者多徒行
 8.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9.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5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12.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1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


展开余下试题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9分)
苏 词   傅成  穆俦
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
16、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
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
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17、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词词体解放。
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1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D、苏城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父亲的心情。
第二卷(主观题)
五.19.默写(16分)
1)《念奴娇》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其中一句是:想当年,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3)传说中让金主完颜亮垂涎三尺的杭州美景是“重湖叠巘清嘉,                  ,  
                                 ”。
4)                          ,到黄昏,点点滴滴。
5)执手首相看泪眼,        。 
6)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怀古》
7)寻寻觅觅        ,         。
8)梧桐更兼细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今两虎共斗,        。
10)廉颇闻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六、20.翻译下列语句(10分)
1)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3分)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3分)
3)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4分)
七.(11分)
21.如梦令 (严蕊)(8分)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2分)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分)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看法。(4分)
                                        
                                       
22.玉楼春 (宋祁)(4分)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就这首词的上阕而论,最能表现词人情感诗歌音乐性的 几个字眼是      。(2)词的下阕中,最能表现词人情感的词是      。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18分)
垂钓(余秋雨)
○1去年夏天,我与妻子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2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眼算是打个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钓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3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展开余下试题○4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5两个都在嘲讽对方,两个谁也不服谁。
○6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7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8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9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是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10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23、“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分别指什么?(4分)
答:                                                            
24、①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6分)
答:                                                            
②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大的朋友”,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25、文末说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塑”,请根据其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并作简要说明。(4分)
答:                                                        
九、语言言运用(9分)
26、调整①-④句的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是     、      、     、    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 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顺序是:
答:                       
27、 根据例句,按要求再仿写一个句子。(5分)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上的古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新绿。
要求:(1)用“我不是……也不是……而是……”的格式。(2)运用比喻。(3)句意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答: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07-2008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