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试卷

阅读:1237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7]
08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
  (08•南京)【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                      
7.(2分)D
  8.(2分)A
  9。(2分)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浏览完整试题  10.(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每处1分)
  11.(2分)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2分)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08•盐城)【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
11.(2分)(D)
12.(4分)①偏爱 ②实在、确实 ③担任 ④离开
13.(4分)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14.(5分)答: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08•三明)【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         )    (2)宋人既成列(        )
1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6.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
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2)                                           。
14.(2分。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  (2)已经
15.(5分)(1)(2分。每个分句1分) (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2)(3分。每个分句1分)(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展开余下试题16.(3分。每处1分) 齐人三鼓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
(2)既济而未成列员
  (08•济宁)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8.答案: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11.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08•眉山)【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两狼之并驱如故                    目似瞑,意暇甚
故令嗥                            意甚仓皇
狼不敢前                          相去数十步
跑号如前状                        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12.B  (2分)
1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采分点:“变诈”“几何”的解释各0.5分,其它意思接近即可,1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采分点:“下”“绝”的解释各0.5分,其它意思接近即可,1分)
14.D  (2分)
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08•南充)(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展开余下试题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08•宁波)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n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相关:关于“08中考文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