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49  
标签:粤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9]
粤教版高一第二学期中段考试试题
  恩平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中段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B卷
命题人:林晓玲     沈娟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氤氲(yūn)    褶皱(zhě)    畸形(jī)      模样(mú)
B.倏忽(shū)    湖泊(bó)     深邃(suì)     璀璨(càn)
C.骨骼(gé)     蹩进(bì)     筵席(yán)    誊写(téng)
D.惘然(wǎng)   凝噎(yè)     纶巾(lún)     怆然(chuà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小说里没有人物,也就不会产生情节,故事情节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彼此间的_____________冲突构成的。
②鉴赏戏剧文学,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还要注意_____________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
③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_____________社会生活。
A.厉害  品位  反映          B.厉害  品味  反应
C.利害  品位  反应           D.利害  品味  反映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暴雨如注,防汛指挥部的汽车已无法行走,他们就安步当车,跋涉了1小时赶到水库。
B.由于缺乏相当的华夏文化背景知识,外国人翻译中国作品,有时会望文生义。
C.某厅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
D.一对孪生姐妹,在向记者自我介绍时,活泼的妹妹先声夺人,文静的姐姐却笑而不答。
4.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    )
A.一个球队,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指挥是否正确,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B.公安部决定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在全国启用新的透视全息图像防伪居民身份证,采用新工艺之前颁发的居民身份证仍然有效。
C.为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王大爷多次被学校将他从老苏区请来做报告。
D.在抽查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牌号、130个进口奶粉样品中,不合格的超过三成。
二、本大题6题,共3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共4题,共15分。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吴县人,童髻入学,才气奔放,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诸生或笑之,慨然曰:“闭户经年,取解元如反掌耳。”
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主考洗马梁储还朝,携其文示詹事程敏政,相与叹赏,遂招寅往还门下,储奉使,寅乞敏政文以饯。已未会试,敏政为考官,同舍生徐经,以币交敏政家人。为给事华昶所参,语连寅,俱下狱,掠问无状,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尝缘故去其妻,自伤放废,无所建立,譬诸梧枝旅霜,苟延何为?复感激曰:“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因图其石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作《伥伥》诗,读者悲之。


浏览完整试题宁王朱宸濠慕其名而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其学务穷研造化,寻究律历(历法),求扬马、元虚、邵氏音声之理而赞订之,旁及风鸟壬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间。其应景诗文,不甚措意,谓后世知我不在是。奇气时发,或寄于画,下笔则追唐宋名匠;厌苦征求,亦不尽其所至。晚乃皈心佛门,自号“六如”,年五十四卒。(节选自《明史拟稿》)
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 善:交好  B.为给事华昶所参 参:弹劾
C.竟坐乞文事 坐:因……犯罪   D.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 就:就绪,指官员任职期满。
6、下列句子表现唐寅才气奔放的一项是(  )(3分)
①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     ②相与叹赏
③出入天人之间         ④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
⑤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    ⑥下笔则追唐宋名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伯虎从小就才气奔放,关键时常常表现出满腔的豪气和十分的自信。
B、因受到程敏政案的牵连,唐伯虎弃官为民,放浪漫游,但他始终没有沉沦。
C、唐伯虎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很漂亮的文章,深得两个主考官梁储、程敏政的赞赏,于时被招纳为门下,任其往来。
D、 唐伯虎在诗歌、绘画、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很有造诣,不愧为“才子”称号,但他最后还是心归佛门。
8、翻译下面两个句子,共6分。
(1)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3分)
(2)厌苦征求,亦不尽其所至。(3分)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歌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                (2分)
(2)作者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4题,8分)
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④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⑤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三、现代文阅读。(共39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11—14题。(19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那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展开余下试题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12、郑若奎去世后,小说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这里的“莫大的缺憾”,针对不同的对象,其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4分)
13、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说明。(5分)
1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小说的标题“永远的门”:“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永远不可能结合,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变国民的思想观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B.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物质生活日渐现代化的今天,国民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尊重每一个个体”还没有最终实现,而一些“无恶意的侵犯”还在相当多的领域里产生着作用——不仅仅是爱情。
C.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普通的花店花员,一位是没有什么才华的影院美工。作者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意在表明地位卑微者也有爱和被爱的权利。通过与院内人们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关注弱者的创作观。
D.一只透明的蓝色花瓶,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多次,与沉闷、凝滞的冷漠情调形成很大反差,它既象征着主人公纯洁、高尚的内心世界,也包孕了两个孤寂的人企望相通的微妙心意。
E.作者最后写人们为画师整理遗物时,发现那花瓶被人擦拭过,瓶中的菊花依然盛开。我们从作品中不难得出结论:这一切无疑是潘雪娥迟到的表白。作品结局这种潜在的圆满,寄寓了作者对笔下人物的祝福。
(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5—17题,共20分。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②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与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展开余下试题15.文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5分)
16.文章第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7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意回答。(8分)
四、语言运用题。(共9分)
18、用一句话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不超过30个字)  (4分)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的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1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19、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题和喻体,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5分)
生活是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在澳大利亚考驾驶执照,有关交通法规的书上的第一条是交通部长给初学驾驶的人的忠告:“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懂得和别人分享道路。”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对“分享”进行过思考,有没有关于“分享”的经历、感受……
请你以“分享”为话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800字以上。
恩平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语文中段考试答案(B卷)
1、 A   (B泊pō, C蹩bīe , D纶guān)
2、D
3、 B (A“安步当车”带有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与此处语境不合;C“雪上加霜”指“灾后又遭灾”,与此处“罪上加罪”语境不合,且感情色彩不合;D“先声夺人”应是“先以声威慑人”,此句误用作“快人快语,抢先一步说”了。)
4. D (A项前后不照应,可将“能否”“是否”去掉;B项表达不清,应作“以前颁发的居民身份证在调换之前仍然有效”;C项句式杂糅,应去掉“将他”二字。)
5、答案D,就,趋,这里指到任
6、答案:C.①②③⑥表现唐寅才气奔放(④表现唐寅的放浪⑤表现唐寅的聪明才智)
7、答案C,唐伯虎乡试时,主考官是梁储,程敏政不是主考官;梁程二人叹赏唐伯虎的文章是在梁储还朝以后。
8、(1)大丈夫即使不成就功名,也应该慷慨激昂,为何效仿那些困顿之人。(关键词“虽”、“成名”)(3分)
 (2)(别人)饱经艰苦,拼命追求,也不能完全达到他的那种境界。(关键词“厌”、“尽”)(3分)
9、(1)七言绝句(七绝),  别  (2分)
(2)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依人的感情,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4分)
10、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1、开篇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老”和“普通”,暗示着这里人们思想观念的陈旧封闭、难以改变;暗示这种聚居地、这样的人群具有普遍性。这正是小说主人公性格形成、命运发展的特定环境,也是他们生活悲剧的根源。这里的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小说主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环境是怎样的,2分;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
12、①对潘雪娥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她失去了情感的依傍;②对小院中的人们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他们对“郑、潘二人产生爱情”的盼望一下子落空了。(每点2分,其中对象及其具体内容各1分)
13、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小院人们对郑、潘二人的感情变化。开始,人们热切盼望郑、潘二人能产生感情;接着,人们对二人的缺乏温情表示遗憾与同情;后来,人们为郑若奎的突然去世、也为郑潘二人永远无法结合而悲痛,同时对二人的行为表示敬意;最后,人们看到墙壁上的门,为郑潘二人暗中“私通”而倍感愤懑。(“线索”是什么,2分;“线索”在文中如何体现,4点每点1分;“线索”确认不当,本题不得分)(5分)
14、CE。C项“一位没有什么才华的影院美工”,无中生有,写作意图也不是“意在表明地位卑微者也有爱的权利”,故意曲解,而且也没有把主人公与院内人们进行对比;E项是对文中的细节作出的生硬推断,也与人物形象和小说表现的主旨不合。(每项2分)(4分)。
15、李清照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两点,l点3分)
16、第一次是为了揭示李清照超时空孤独的缘起。第二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的才华不被当时任何人理解。第三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所处时代女性的普遍可悲状况。(每点2分,全对7分)
17、因为李清照身处乱世之中,不愿与世沉沦,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3分)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4分)
18、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点拨:做此种题,注意把握要点,抓住要点组织语言。)(4分)
19、参考答案:人生是一艘船,奋斗是船桨,挫折是风波,理想是彼岸。(5分)
20、【话题解析】“分享”是带有一定哲理意味且具有丰富内涵的话题,写作者对世界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到文章的立意。此外,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关系到此类文章得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的构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扣住“分享的范围”展开。从“分享”的物质层面看,可理解为对有形的物质的分享,物质上的分享可以帮人摆脱困境,也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正是此理。另外,从意识层面看,我们很容易想到这几句名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你的痛苦与人分享,你的痛苦将会减少一半;把你的快乐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将增加一倍。”精神上的分享不会使自己损失什么,却能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情。
2、扣住“分享的对象”展开。可理解为敞开胸怀,分享他人的经验、思想和快乐;也可理解为开诚布公,将自己的所思所得主动与他人交流,以求得协作和共同进步。闭门造车的结果只能是自娱自乐;闭关自守的后果便是裹足不前。
 3、扣住“分享的意义”展开。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能通过语言分享他人的经验,正是这一点使人类能够走出丛林,使文明得以延续。现在人类已步
标签:粤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粤教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