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18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8]
泰州市2008-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试卷
  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6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四、五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或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认真核对。
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卡)上完成(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涂到答题卡上的相应题号处)。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整饬/装饰      熏炙/针灸    场合/场地    布幔/瓜蔓
B.起哄/哄骗      谛听/缔结    蹊跷/蹊径    聒噪/包括
C.簇新/箭镞      缙绅/乾坤    佝偻/伛偻    缱绻/疲倦
D.愤懑/蹒跚      庇佑/开辟    拗断/执拗    磕绊/搅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管自学了这么多年,也掌握了较高的技艺,但师出无名,在这讲究门派渊源的圈子里,自己能被别人承认吗?
  B.在辩论会上,张雷同学思维严密,反应敏捷,巧舌如簧,不仅征服了评委,而且也征服了他的对手。
  C.车到山旁,振聋发聩的瀑布声就把我从沉思中一下拉回到现实,我不禁惊叹于这大自然的伟力。
  D.在这场几十年难遇的大雪灾中,湖南省首当其冲,全省有一百多个县市区、近三千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3.下面表达准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使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并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 
B.日本《读卖新闻》记者问余新民,“在中国境内投毒的可能性极小”这种说法,可否理解为这个案件是在日本国内发生的。 
C.近日,一些网民呼吁“抵制家乐福”“抵制法国货”,是由于奥运圣火传递在巴黎受阻引发的。
D.媒体着迷于记录明星、偶像和其他成功的“80后”(如内地最富有的作家之一——24岁的郭敬明)的活动,因而媒体急于在中国年轻明星的魅力上捞一把。
4.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60字。(4分)
[京华时报讯]《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北京作为参与试点的地区,从新学期起将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注已经确定。
注:15首京剧教学曲目中有13首选自“文革”样板戏。
                                                                               
                                                                                  


浏览完整试题5 .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80字以内,5分)
方向
激励 努力 绩效     公平评价 满足
  
技能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河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励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①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砺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砺欲就坐,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
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②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
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扈从:随从护驾。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               权:暂时代理
B.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             直:通“值”,报酬
C.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竟:竟然
D.以母忧去官                         忧:(母亲的)丧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砺从小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昉的帮助,同韩昉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摆设宴席,斥责胡砺就座不懂礼法,胡砺认为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座。
C.胡砺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这样就为老百姓减轻了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砺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国岁元使,胡砺做他的副手。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3分)
 译文:                                                                        
 ②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3分)
 译文:                                                                        
 ③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宝月山作
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僧人,俗姓张,名挥,仲殊是其法号。曾住杭州宝月寺。
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1)上阕中的“乱”字写得很有意味,请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心境的。请具体分析本词是如何写景抒情的?(5分)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王维《山居秋暝》)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李白《将进酒》)
(3)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5)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冬  天
茅盾
①诗人们对于四季的感想大概颇不同罢。一般的说来,则为“游春”,“消夏”,“悲秋”,——冬呢,我可想不出适当的字眼来了,总之,诗人们对于“冬”好像不大怀好感,于“秋”则已“悲”了,更何况“秋”后的“冬”!
②所以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幸而冬天有雪,给诗人们添了诗料,甚而至于踏雪寻梅,此时的诗人俨然又是活动家。不过梅花开放的时候,其实“冬”已过完,早又是“春”了。
③我不是诗人,对于一年四季无所偏憎。但寒暑数十易而后,我也渐渐辨出了四季的味道。就觉得冬天的味儿好像特别耐咀嚼。
④因为冬天曾经在三个不同的时期给我三种不同的印象。
⑤十一二岁的时候,我觉得冬天是又好又不好。大人们定要我穿了许多衣服,弄得我动作迟笨,这是我不满意冬天的地方。然而野外的茅草都已枯黄,正好“放野火”,我又得感谢“冬”了。
⑥在都市里生长的孩子是可怜的,他们只看见灰色的马路,从没见过整片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地,他们即使到公园里看见了比较广大的草地,然而那是细曲得象狗毛一样的草皮,枯黄了时更加难看,不用说,他们万万想不到这是可以放起火来烧的。在乡下,可不同了。照例到了冬天,野外全是灰黄色的枯草,又高又密,脚踏下去簌簌地响,有时没到你的腿弯上。是这样的草,——大草地,就可以放火烧。我们都脱了长衣,划一根火柴,那满地的枯草就毕剥毕剥烧起来了。狂风着地卷去,那些草就像发狂似的腾腾地叫着,夹着白烟一片红火焰就像一个大舌头似的会一下子把大片的枯草舐光。有时我们站在上风头,那就跟着火头跑;有时故意站在下风,看着烈焰潮水样涌过来,涌过来,于是我们大声笑着嚷着在火焰中间跳。一转眼,那火焰的波浪已经上前去了,于是我们就又追上送它。这些草地中,往往有浮厝的棺木或者骨殖甏,火势逼近了那棺木时,我们的最紧张的时刻就来了。我们就来一个“包抄”,扑到火线里一阵滚,收熄了我们放的火。这时候我们便感到了克服敌人那样的快乐。
⑦二十以后成了“都市人”,这“放野火”的趣味不能再有了,然而穿衣服的多少也不再受人干涉了,这时我对于冬,理应无憎亦无爱了罢,可是冬天却开始给我一点好印象。二十几岁的我是只要睡眠四个钟头就够了的,我照例五点钟一定醒了;这时候被窝是暖烘烘的,人是神清气爽的,而大家又都在黑甜乡,静得很,没有声音来打扰我,这时候,躲在那里让思想像野马一般飞跑,爱到哪里就到哪里,想够了时,顶天亮起身,我仿佛已经背着人,不声不响自由自在做完了一件事,也感到一种愉快。那时候,我把“冬”和春夏秋比较起来,觉得“冬”是不干涉人的,她不像春天那样逼人困倦,也不像夏天那样使得我上床的时候弄堂里还有人高唱《孟姜女》,而在我起身以前却又是满弄堂的洗马桶的声音,直没有片刻的安静,而也不同于秋天。秋天是苍蝇蚊虫的世界,而也是疟病光顾我的季节呵!
⑧然而对于“冬”有恶感,则始于最近。拥着热被窝让思想跑野马那样的事,已经不高兴再做了,而又没有草地给我去“放野火”。何况近年来的冬天似乎一年比一年冷,我不得不自愿多穿点衣服,并且把窗门关紧。
⑨不过我也较为理智地认识了“冬”。我知道“冬”毕竟是“冬”,摧残了许多嫩芽,在地面上造成恐怖;我又知道“冬”只不过是“冬”,北风和霜雪虽然凶猛,终不能永远的不过去。相反的,冬天的寒冷愈甚,就是冬的命运快要告终,“春”已在叩门。
⑩“春”要来到的时候,一定先有“冬”。冷罢,更加冷罢,你这吓人的冬!
1933年冬
12.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1)“冬”毕竟是“冬”:                                                        
                                                                               
(2)“冬”只不过是“冬”:                                                      
                                                                                
13.作者“不是诗人”,为什么文章要以“诗人们对于四季的感想”起笔?(4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4.作者“觉得冬天的味儿好像特别耐咀嚼”,结合全文,概括 “特别耐咀嚼”的“冬天的味儿”有哪些?(6分)
答:                                                                          
                                                                              
15.联系本文,简述你对人生的“冬天”的看法。(4分)
答:                                                                          
                                                                              
以下四、五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特别提醒:选做论述类题的考生将16、17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16、17题号处)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城市文明”问题在当下的提出,我想有两个背景最值得关注:一是从全球范围看,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推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城市社会学家所谓的“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当今世界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对中国来说,这既是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必然表现,也是“城市文明”在当下备受关注的直接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与理论上的准备,却不足乃至匮乏。
    城市文明的研究与建设,有两个问题需要先行解决。首先,什么是文明,它有哪些具体的层面与内涵,这些具体层面与内涵的相互关系如何?这是建构一个科学的发展框架,使城市文明和谐、健康地发展的基础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泰州市2008”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