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908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8]
内江市2008级高中语文第三期期末试题
内江市2008级高中语文期末试题
第Ⅰ卷(36分)
一、(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诨(hùn) 湛蓝(zhàn) 刚愎(bì)自用 体无咎言(jiù)
B.哽咽(yè) 窈窕(tiǎo) 垂涎三尺(xián) 莘莘学子(shēn)
C.感喟(kuì) 仇雠(chóu) 风驰电掣(chè) 如弃草芥(jiè)
D.恪(kè)守 编纂(cuàn) 毛骨悚然(sǒng) 否泰如天地(pǐ)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迤逦 终成眷属 辐射 磐石
B.脉搏 挖墙脚 狼藉 搭讪
C.穴罅 重蹈覆辙 青睐 伶俜
D.搓商 夙兴夜寐 觇视 侥幸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透露,我们下一步还将发射“神舟”七号、“神舟”八号,之后,将发射一个规模更大的空间站,可以做大量的空间应用 。
⑵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 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⑶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透出一派清韵,更让人难以 。
A.试验 灌注 释怀 B.实验 灌注 忘怀
C.实验 贯注 忘怀 D.试验 贯注 释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刚考取了北京大学,李阳被上海交大录取,从上幼儿园起就一直没有分开过的一对要好的同学就这样劳燕分飞。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C.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D.我厌恶那些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横。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沱江鱼类资源衰退连连告急,为此内江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旨在恢复沱江生物种群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禁渔令。
B.当今社会,歌星、影星多是靓女俊男,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甚至因此荒废了学业。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D.奥运地区能否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地区,重要标志是要出现新的商业中心,否则,这个地区将来也会有问题。
6.填入下文横线上的一项是( )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A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基座垒以青砖,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
B塔心坚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这是从几座坍弛的道士塔来看出来的
C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
D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基座垒以青砖,四周以黄泥塑成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橘颂》创作时期考
人教社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第三册中选录的《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诗中有“年岁虽少”句;有的以诗中整体意象表达为远大志向为据,认为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有的认为是诗人任外交官出使齐国时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为枳”的说法);有的则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还有的认为该作品是诗人遭馋被疏、闲赋郢都时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中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的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7.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坛,第一段提到了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
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C.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以为作于顷襄王晚期,还有的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8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9根据文意,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C.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D.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王 维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①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行在:皇帝驻留的地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知属辞 属:撰写
B.同诣九公主第 诣:前往,到……去
C.擢右拾遗,迁给事中 迁:降职
D.笃志奉佛 奉:信奉,尊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
延于上座曰 维扈从不及,为所擒
A 访风景于崇阿 B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 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
C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2.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则传记在叙述人物一生大要的同时,更着重反映人物突出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作者通过选取典型材料,突出表现了王维诗画俱能,兼通音律,笃信佛教,温和的个性中蕴含着刚强的性格特点。
B.王维在参加乡试前,听从岐王建议,让乐工将自己的诗歌作品演奏给九公主听,得到了九公主的肯定与极力推荐。后来他在开元十九年考取了状元,并官居要职。
C.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京城,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落入叛军手中。他拒绝与叛军合作,服药假装不能说话,但仍被安禄山逼迫至两京之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于普施寺。
D.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只有王维因为皇上爱惜其突出的才能,得以幸免。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晚年笃信佛教,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的弟弟王缙将其诗文编纂成集共十卷,献给皇上,并流传于世。
第Ⅱ卷 ( 114分)
四、(20分)
13.把上面文言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5分)
②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寻隐者不遇
魏 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⑴隐者所居之地有何特点?(3分)
⑵诗中对风、松、云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
⑴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⑵苟以天下之大, , 。(苏洵《六国论》)
⑶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⑷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人写诗的常用手法。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 ”语出《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⑸杜甫《 》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三顾频烦天下计,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9分)
完美与残缺
从维熙
①天上的月亮有圆有缺。当月圆时,有“花好月圆”之美词;当月残时,又有“一镰钩月”之雅说。笔者常想,如果地球上没有月残,而只有月圆;或只有月残,而无一轮圆月,那将失去多少风景?如果把这一美学概念,引伸到振兴中华民族的宏观话题之内,那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审美情趣问题,而是一个事关民族心态的问题了。
②几年前,一位台湾的摄影家,要拍一幅圆明园的夜色写真,我陪他选择月圆之夜前往,但是到了圆明园之后,面对那断垣残壁的历史沧桑,我们忽然意识到月圆下的圆明园,拍出来虽然好看,但不如一钩残月下的圆明园,更富有含金量。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令人开心的风景,而是中国百年国耻的纪念园。虽然这比在月圆下拍摄,要艰难许多,最终他还是等到了乱云遮月——圆月被吞噬到只剩下一弯残月的更深时分,重新开动了摄影机。
③笔者所以要重温这段往事,实因重新修复圆明园之争,与保留其历史原貌之争,既是关联到建筑的问题,又是超出了建筑学本身——关联到民族心态建筑的一个大问题。我们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珍惜历史的完美,是人之常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面对历史残缺,并珍惜这种残缺,却始终是个没有解决好的大课题。重建圆明园的历史辉煌与反对重建圆明园之争,典型地反映出我们民族心灵上的顽疾。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充分依据的:本来圆明园是国耻的标本,留下这个活标本的原貌,使国人牢记“火烧圆明园”的悲凉往事,不仅符合历史真实,而且有利于民族奋发图强;但是偏偏有一些清史学者,难以割舍中华民族的“圆月情结”,慷慨激昂地反对保留历史残缺,倡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再现圆明园昔日的风华。这里,姑且不说“克隆”出来的圆明园,其本身就是赝品;就是再现圆明园的全部辉煌,也无助于中华民族的明天——正好相反,它将让子孙后代淡化国耻,并瓦解消融民族务实的心灵建筑。
④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仅以德国科学严谨之风,与国人中假凤虚凰的心态,作一个对比:在德国西部莱茵河和美茵河的汇合口有个科布伦茨小城,这儿曾经耸立着威廉大帝的雕像。威廉大帝何许人也?他是将德意志统一成一个国家的大帝,被德国人称之为德意志之祖。人们为了缅怀他将东西南北中的日耳曼人,缔造成一个强大的德国,在科布伦茨两条美丽河流的汇合口,铸成了一座巍高的青铜纪念碑,以纪念他的历史功绩。但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苏联从德国西部强渡莱茵河、围歼希特勒军团时,一发炮弹正好落在这座青铜雕像上,从此这位策马张弓的德意志之祖肖像消失了。待我去那块圣地朝圣时,那儿只留下一座空空的墩台。当时正是深秋,墩台上飘满了黄色的落叶和白色的鸟粪,让每个来这儿的游者,无不感到凄切和悲凉。这是其一。其二,在德国柏林最热闹的裤裆大街,昔日曾经耸立着一座著名的尖顶教堂,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时,那座教堂的顶部正好被炮火自上而下地劈去了一半,多少年过去了,那教堂也没有重建和修复,赤裸地站在繁华的大街上,向世界展示它的历史沧桑。对此我曾以中国人的心态,询问过德国友人和德国民众,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我们必须精心地保存这些历史残缺,让子孙后代不忘德国发动二战的罪恶。
展开余下试题
⑤当年,德国是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还在千方百计地保留历史残缺;而我们在近代史中是被弱肉强食的民族,倒反而不惜花费重金,克隆往日的历史辉煌,这种南辕北辙的心态,距离究竟有多远?恐怕世界上还找不到一种量器,能丈量出这种距离。但是这两种思维模式,到底哪个更能符合民族自强的内在逻辑?哪个更富有时代的前瞻性?哪个更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德国而论,它今天的经济实力,不要说再建起一座青铜雕像,就是在科伦布茨再竖起十尊百尊威廉大帝的金像,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他们知道那是遮盖民族的耻辱,是万万不能做的事情。难道我们这个不断被列强肢解和侵略的民族,就能遮其自家之丑,重新修建圆明园(实质为“克隆”),来淡化昔日被列强瓜分的国耻?前不久,党中央明确提出“求真务实”和“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这更让笔者感到投入大量资金、全面修建圆明园之举有待商榷。且不说我们还有几千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水平线上;就是有一天我们从发展中国家,进入了全面富足的国家行列,我们也不能淡化昔日之国耻。
⑥中国有句古话,似可当此文的结论:
⑦假凤虚凰者误国,卧薪尝胆者兴邦!
16.第②段中“我们忽然意识到月圆下的圆明园,拍出来虽然好看,但不如一钩残月下的圆明园,更富有含金量”。这里的“含金量”的含义是什么?(4分)
17.作者和台湾摄影家等到“乱云遮月——圆月被吞噬到只剩下一弯残月的更深时分”才去拍摄,其用意是什么?(4分)
18.文中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讲了哪几点理由?请分条列出。(5分)
19.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⑴第③段“我们民族心灵上的顽疾”中的“顽疾
上一篇: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
下一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鸡街中学2007—2008学年)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内江市2008”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